海瀾之家已成“土味”代名詞?年入上百億 卻滿倉庫存 這是為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人們也開始從“吃飽穿暖”轉變為了“吃好穿好”。中國服裝行業也在這樣的背景下的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湧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國產服裝品牌。

海瀾之家這個品牌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吧,曾就以“男人的衣櫃”被大家所記住。海瀾之家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慢慢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

海瀾之家已成“土味”代名詞?年入上百億 卻滿倉庫存 這是為何?

海瀾之家一開始由於走的路線就不是潮流路線而是“穩重”路線,所以一直被大家吐槽太“土”了鄉土氣息濃厚等。雖然大家一直都在吐槽海瀾之家但其營收卻一直以來都是呈直線上漲的趨勢的,在去年海瀾之家的營收達到了190億元今年更是有望衝擊200億營收的大關。

海瀾之家的創始人叫做周建平,周建平從小由於家境貧寒就沒怎麼讀過書,1978年在其18歲的時候周建平就選擇了獨自創業。

當時周建平什麼都不懂誤打誤撞的開了一家照相館,由於當時沒有什麼競爭壓力周建平的照相館生意非常的好,短短几年時間周建平就成為了“萬元戶”。之後幾年時間周建平憑藉照相館的生意賺的盆滿缽滿,自己的照相館也擴張到了200平米。

海瀾之家已成“土味”代名詞?年入上百億 卻滿倉庫存 這是為何?

不過周建平並沒有將自己的目光只放在照相上面,當時周建平還在不斷的尋找著其他的商機。由於開照相館賺了不少錢周建平就不斷大膽的嘗試其他行業什麼酒樓、茶樓他都開過,不過最後周建平發現這些都不是他要尋找的“商機”。

直到1988年周建平將一家經營不好的毛紡廠給收購了,當時周建平的廠中只有18個人。當時周建平的運作流程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市場上什麼火自己就做什麼。就這樣周建平的小工廠幾年下來賺了不少錢,公司也擴張了很多。當時還有人給周建平估算過他的工廠資產已經達到了200多萬元。之後周建平也憑藉西服裝的流行而大賺了一筆,周建平還正式成立了江蘇三毛集團。

2001年三毛集團正式改名為海瀾之家,在2002年周建平去日本考查他看見了當時優衣庫的營銷方式,讓顧客自由購選將價格設置的“親民”一些。

正式借鑑了優衣庫的這種銷售模式海瀾之家在2003時在全國擁有了50家的專賣店,當年海瀾之家的營銷額也達到了2億元。之後的6年時間內海瀾之家在全國範圍內快速的擴張,海瀾之家也成為了“國民品牌”。

海瀾之家已成“土味”代名詞?年入上百億 卻滿倉庫存 這是為何?

不過近兩年人們對於海瀾之家的吐槽越來越多,這種吐槽不僅僅是其“土味”什麼庫存量大、質量問題、售後差等。海瀾之家的營收雖然在增長,但卻已經不再是人們心中的“國民品牌”了。你們有在海瀾之家買過衣服嗎?感覺如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