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如何“掌控”光與影?

柳侍墨


攝影主要就是利用光影效果表達主題,如果沒有光影,要麼就是一片黑暗,要麼就是白茫茫一片,或者是單色。光影效果主要是順光、逆光、測光和側逆光,還有將幾種形式綜合起來的,效果驚人!











一輪明月對影成雙






慧94957


如何掌握光和影?

首先什麼叫光和影 :就是陽光照射下形成的陰影。光影是攝影的形式美,是讀者通過視覺審美來開始對攝影作品感興趣

攝影藝術就是光與影的結合體。有光沒影照片就是死白或死白,沒有了事物的光亮和色彩,所以要有光有影,照片才會有波光粼粼,光影搖曳,月影橫斜。那麼如何用光呢?我們按照這樣幾點為好。

(1)還是要選對拍攝時間,最好是早晨或下午傍晚時候進行拍攝,此時間是柔光,這樣的光影是很柔美的,拍攝的作品才具有質感。

(2)選擇光影的同時,意境的表達尤其重要 。

(3)採用明暗對比的方式來拍攝。比如我們要拍照一組建築類的作品,找光影,找到光影后才開始取捨構圖,採用小光圈,注意畫面的通透要點。

(4)逆光拍攝剪影,是個不錯的表現手法。讓畫面更添不少的唯美。











蔣亞毅


光和影難捨難分,它們是一對孿生姐妹,沒有光就沒有影,有影必有光,光給人明亮的感受,影給人暗的體驗,它們既對立有統一,既相輔又相成。

正是由於它們的相輔相成和對立統一,才構成了我們視覺世界的明暗交錯、色彩紛呈,繪就了多姿多彩的物質世界,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光的構成特徵包括了明暗、色彩、冷暖、濃淡和方向等等要素;攝影人往往最為關注的就是光線的明暗、冷暖和方向;具體的一個拍攝場景,最需要把控的就是明暗和方向。

第一、正確認識光線的不同方向。按照拍攝者所在的位置和方位來看,光線的方向主要是順光和逆光,這一點對於被拍攝者來說基本是相反(以下我們均就拍攝者而言)。由於前後光線的高低、左右的變化,又衍生出側光、頂光和底光的不同說法,很難用一個標準來刻畫和說明。

重點說說順光、側光和逆光。

順光很好理解,就是順著拍攝者投向被拍攝者方向的光線,給被拍攝者的光線比較平和、均衡、自然,拍攝最為容易。但是,順光拍攝的畫面比較平和淡雅,人物造型缺乏個性,宜用於一般合影、旅遊照等,需要刻畫細節的風光照也宜用順光拍攝。

逆光與順光正好相反,畫面中的人物、要件背面受光多正面受光少,很容易在成“死白”、“死黑”和“關公臉”的結果,一般需要與正常相比加大曝光量,以保證主體部分的正確曝光;有時候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運用逆光拍成主體部分周邊帶有“金邊”效果的人像,或者利用逆光拍成迷幻的剪影等等,也是很好的選擇。

側光、側逆光的情形介於順光和逆光之間,一般戶外人像的拍攝均使用側光、側逆光拍攝,使得人物的臉部富於層次和立體感,是很多人樂此不疲的拍攝選擇。

第二、正確認識光線的冷暖特性。一般自然光線的特點是,早晨日出和黃昏日落時的光線偏暖,感覺柔和溫馨,明暗對比理想,是拍攝的大好時機,而中午烈日當空時,光線會比較強烈而蒼白,所以一般都會避免這個時候拍攝。至於人造光線的色溫就會紛繁複雜得多,尤其是像舞臺燈光等,你需要結合劇情的發展適時掌握。

第三、正確把控光線的明暗對比。除了人為布光的環境,我們可以主動調整恰當,保證具有一定明暗對比差別,達到對比刻畫之目的,一般自然拍攝環境,除非人工補光,我們只能結合構圖環節被動選擇和運用光線的明暗對比。




咔嚓攝


有光才有一切。

學畫時,

老師拿了張畫,但畫室一片漆黑,

而後老師叫值日開燈,

一盞燈,兩盞燈……。

光源有很多,

自然的人為的,

順光,逆光,側逆光……

是不是說得太多太雜碎了?











李蒼鍵


多拍多練多看,真有研究興趣的話,買個熱靴閃吧,自己家裡玩玩人造光,搭配白紙反光等,從小物件靜物開始。

攝影三個關鍵參數,光圈快門和感光強度,終歸還是圍繞曝光量這個東西設置的。

1)光除了功率強度,顏色以外

2)還有光質,是平行還是漫反射,是硬光該是軟光

3)還有光形,是點光,還是面光。

整幅畫面來說,還有光比等概念。所以想要對光了解透徹,還是要從懂光—會運用,借光—最後創造光這個過渡。

從家裡的靜物開始,學會如何用光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