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攝梅花?

ipgks


如何拍梅花?

梅花的拍攝,不僅是形態,更重要的是意境。

一、梅花樹幹玲瓏蒼勁,極富質感,與梅花淡雅清新在色彩上形成強烈對比,梅花的魅力就在於其迎風斗雪的風骨,所以,拍攝梅花,形態應該排在第一位。

二、在拍攝時被攝主體的梅花,只佔圖片的部分畫面,有意留出畫面空白空間,也可以利用其樹幹的委婉曲線自然延伸構圖。



拍攝梅花主要方法有:

1、逆光,側逆光拍梅。點側光為主,儘可能的用大光圈拍攝,一般用2.8光圈,圍著樹轉一圈,選好角度,背景不可太雜亂,選形狀比較突出的部分去拍攝,能運用到前景虛化效果更好。用逆光拍攝,背景顏色加深,使主體花朵的輪廓更加鮮明,遠景花朵若隱若現虛化,形成層次。


2、順光。要注意選擇色彩、層次上有特點的枝幹和花朵,避免順光導致畫面平淡。

3、穩定。為了拍的更清晰,更有質感,帶上三腳架,除非天氣很好,否則還是會拍的不清晰。

4、道具。帶上一些噴水道具,可以讓花如沐雨露,也可以營造霧境。可以拍黑色或純色背景的照片,背景沒有雜亂的情況下,大光圈的虛化會使背景更能突出花的美感。拍攝方法還有很多,如可利用燈光,也可用定焦,也可以人物與梅合二為一等等。


朋友,你可以發揮想象力盡情表現梅花的特質。


雪山山韻


梅花美。

梅花是攝影作品中常見的主體。

怎樣表現梅花的美?

一是直奔主體,微距拍大朵,遠距拍群芳。

二是誇張色彩,炫人眼目。紅梅綠梅黃梅紫梅濃梅淡梅。

三是引申意義,《梅花歡喜漫天雪》,拍雪裡梅花鬥冰寒,迎風斗雪放肆開:《歲寒三友梅竹松》,借青松直竹等其他植物映襯梅花:《俏也不爭春》,在枯枝敗葉的背景中拍出梅花不與群芳混紅塵的意境。《猶有花枝俏》,畢意藝龍是為人服務的,把個紅妝素裹的美人拍進來,美人豔梅那是絕配。

四是稱新立異拍梅花。我下面這張《老梅》蒼桑老梅樹下站立一個老人,無論怎麼說都拍得有點莫名其妙的悖。花無骨亦無朵,只浸在漫的紅色中,老人也不高富帥。說不出的味道,但畫面就是好看。說明拍梅也可另闢蹊徑,不循常理。

至於拍梅花的攝影技巧,我想強調三點

  

第一注重枝幹相襯,拍出風骨。香蕊壓枝,是梅花在視覺形態上的一個明顯特點。梅花是花不離枝,枝幹映花。梅樹的枝幹玲瓏蒼勁,極有質感,與梅花在色彩上又存在著強烈的對比性,十分有利於梅花在婉約中透見風骨。大多數花朵,是靠綠葉襯托才更見嬌豔,而梅花既有古樸強健的枝幹相襯,更顯脫俗。梅花的魅力,正源自其迎風斗雪的風骨,而有了枝幹相襯,梅之風骨更會增色不少。

第二有虛有實,選好景深。良好的虛實對比關係,可以造就出適當的視覺空間。重重花影,突出幾朵奇葩,特別吸睛。一般來說,許多業餘攝影愛好者,在攝影時常常會忽視景深的作用,而任由相機的自動曝光程序,左右自己對曝光組合的控制。通常,光圈是控制景深範圍的主要途徑,光圈的標註數很重要,拍特寫,可選擇F2.8光圈,鏡頭內部的光圈葉片,就開放到了一個較大的幅度,光孔大了,而景深可控範圍就縮短。拍全景可在使用F16或22,通過光圈葉片的收縮,光孔直徑變小了,而畫面的景深範圍卻大了許多。做到虛實有度。

第三是構圖求妙,不可求全。拍梅花構圖可借鑑國畫繪圖中的“留白”,精選幾朵或一枝作為被攝主體,只佔據畫面中的部分幅面,而有意地空白出相應的畫面空間。從而使眼前的場景,顯得乾淨有秩。更能讓觀眾集中意力賞梅。



易可85635859


我是這樣拍攝梅花的:用一頂黑色皮帽做被攝梅花的底板(右圖一),然後將拍好的照片後期處理(中),最後進行美圖處理(左一)。





jiangshen


梅花拍攝從以下幾個方面做準備。

1、天氣和時段:

春梅:晴朗的天氣,雨後初晴最好,時段要儘量避開光線強烈的時段。江淮之間春梅一般在四月底五月初,全部怒放,農曆春末夏初的時候,這個季節的陽光開始不那麼溫柔了,中午前後,光線強烈,會給拍照帶來不少麻煩,除了相機曝光要重新設置,強烈的光線帶來明顯的陰影這也是個麻煩,上午天亮後至九點前,下午四點後,這段時間光線相對柔和,好把握。

最好是雨後,這樣你想拍近景梅花,會別有味道。

臘梅:臘梅拍攝的天氣,晴天和雪天都比較適應,但時間段最好也要遵從避開光線強烈的時段這個原則。

2、主題表達:

春梅:多以“鬧春”為主,表現梅的熱烈、雅緻,顯示春意盎然,抒發拍攝者熱愛生活的情懷。

臘梅:多以表達臘梅的風骨為主,虯枝扭曲,積極向上,不畏嚴寒,雪中臘梅更能表達主題思想。

3、拍攝要點及構圖:

春梅:時下春梅品種多以觀賞性強的為主,大紅、淡紅、白色、還有淡綠的等等。這種觀賞性春梅,主幹及老枝部分,有些彎曲,新枝大部分筆直的,所以在拍攝的時候,易採用遠景和近景或者微距為宜,遠景大片的色塊,醒目熱烈,構圖恰當的話,很容易表現出中國風的味道,近景或者微距單朵梅花,也很有藝術感染力,只是注意測光要採取點測光,選擇沒有光線遮擋或者有其他花朵陰影投射在上面的單朵,如果是雨後就更好了,沒有雨也沒事,可以用隨身帶的噴霧瓶噴點細小的水珠。

臘梅:老枝臘梅最符合審美,臘梅枝條相對稀疏,花朵的密度也較春梅低,符合梅花疏、曲、老、含的傳統審美。臘梅的構圖宜留白或和其他傳統元素搭配起來,比如中國風的窗欞、涼亭......

無論春梅臘梅,拍攝的時候,有一個和構圖無關的說法:就是拍梅要拍向上的枝,儘量避免枝頭朝下,那樣叫“倒梅”----有倒黴的寓意。對此說法,有人在意有人不在意,本人就見過一張倒梅構圖很完美的照片,叫春江水暖。畫面的右上角是幾支朝下的梅花,幾隻鴨子在畫面九宮格左三分之一處,背景是虛化的河岸以及江南人家,高光從右上角的梅花處下來,很美。

4、拍攝參數和鏡頭使用:

我一直在規避攝影文章中的拍攝參數,其實這些參數,對於正常光線下的拍攝真的沒有實際意義,你如果按照這個參數來設置拍攝,而不考慮具體的天氣或者光線環境,絕對要一腳踩坑裡去了!

參數這個東西,跟中醫看病和老師教書一樣,是因人而異,辯證“設置”的,所以,這裡還是不羅列這些參數。

至於鏡頭,採用微距、定焦和變焦,都可以的,甚至你拿打鳥的600以上變焦也沒問題,但是你要考慮到構圖和調整枝條和轉換角度的便利性,還是建議採用24-70之類的變焦或者50定焦。


徽豐大叔


想拍好梅花無外乎這幾個構圖要素:疏、影、橫、斜、影、色、清、淺。下面就來跟大家詳細交流下。

1、梅花拍攝,不僅是簡簡單單拍攝梅花的形態,更重要的是一種意境的表達。梅花樹幹玲瓏蒼勁,極富質感,與梅花淡雅清新在色彩上形成強烈對比,梅花的魅力就在於其迎風斗雪的風骨,所以,拍攝梅花,形勢應該排在第一位,梅花枝幹形態對構圖重要甚至超過梅花本身,選枝入圖是一幅圖片是否吸引眼球的前提;

2、賞梅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廋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因此,在攝梅構圖中,借鑑國畫中的“留白”是梅花攝影較好的構圖方法。在圖片中,做為被攝主體的梅花,只佔據圖片的部分畫面,有意的空白部分畫面空間,從而使畫面顯得乾淨有序。也可以利用其樹幹的委婉曲線的自然延伸構圖。

3、要拍出梅花天生麗質,好光線是必須的,梅花適合多種類型的光線;運用順光時,要注意選擇色彩上、層次上有特點的枝幹和花朵,避免順光導致畫面平淡;用逆光、側逆光時,雖然質感變現很好,但很容易曝光過度或不足,這點要特別留意,最好用點測光,得到拍攝數據。還要控制好背景,用逆光拍攝,背景顏色加深,使主體花朵的輪廓更加鮮明,遠景花朵若隱若現虛化,形成層次。有時也可以利用近處梅花的虛化而形成的自然色塊做為前景,給圖片以縱深感覺。


年輕就應多奮鬥


拍攝梅花,這樣會更好看:

1:選擇下雪天,或等雪融化後去拍

2:選擇拍攝微觀花瓣

3:設置場景,選個古裝模特,這樣拍出來會很好看


駱駝部落


尋找一個好的角度,調整合適的亮度,並進行對焦,此時不要大面積拍攝,只需選擇拍攝一個點,按下快門就OK了


車星人之北斗天樞


每個人審美不同!這樣的問題沒有統一答案!把梅花拍成自己心中滿意的畫卷就好!


佇望秋水


1 景別 拍攝梅花近景特寫、中景、遠景,拍攝時都要注意構圖簡潔、運用前景虛化增加層次感,用極簡構圖找純色背景,框式構圖突出主體,產生透視效果的空間感,用散點構圖表現梅花的繁密,並不是隨便一片花放在鏡頭裡就能稱為散點構圖,要注意利用樹枝為牽引線,讓梅花一朵一朵均勻分佈。虛實的對比,畫面也會有美的藝術效果。曝光與景深控制也要注意。

2 梅花的魅力就在於其迎風斗雪的風骨,所以拍攝梅花,形式應該排在第一位,梅花枝幹形態對構圖重要甚至超過梅花本身,選枝入圖是作品中是否吸引眼球的前提。借鑑國畫中的“留白”也是很好的構圖方法,梅花枝佔據部分畫面,使畫面顯得乾淨有序 。

2 鏡頭選擇:可選定焦、長焦、微距、廣角、折返、魚眼、紅外等。這些鏡頭在沒梅花的時候也均可應用。

3 光線與時機:風光拍攝有一句訣竅“日出前一個小時,日落後一個小時”,即“黃金時間”。拍梅花詩要注意中午陽光太硬,我們應選擇早晨、傍晚,此時陽光比較柔和。宜採用前側光、側射光、側逆光甚至逆光拍攝。花卉一般用點測光,得到拍攝數據。

4 機位與背景:背景要因地制宜,充分運用環境,可仰拍以蔚藍的天空,俯拍以綠色草地、林間小路、水光倒影作背景,可用樹木的暗影,也可以使用一片虛幻的梅花。前景,可以用近處梅花虛化而成的自然色塊,枝幹作為前景也別有一種情調。

5 動靜相襯:梅花不論是作為主體表達或賓體襯景,如有動體置入景中,畫面立即就“引人入勝”和“先聲奪人”使作品更加靈動而充滿朝氣。注意抓拍花間的蜜蜂、蝴蝶、小鳥等。

6 與建築結合:增加梅花作品的意境。如青磚紅牆、仿古窗框窗欞等。好的窗子就是一個好的畫框,移步換景觀察、多角度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