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乞丐当众指责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得?利己主义者真可怕

老乞丐当众指责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得?利己主义者真可怕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关于作家卡夫卡的资料,里面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

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是一个妇女时装礼品店的老板,他的生意在当地女性中颇有口碑。

但在最初,他刚开始经营自己的店铺时,生意非常惨淡,因为其他老牌时装店几乎囊括了当地所有时装的生意。

后来,赫尔曼是靠什么咸鱼翻身、获得一众名流淑女的追捧呢?

答案就是,赫尔曼给所有女性灌输了一个理念:只有优雅高贵的女性,才配得上新式时装。

老乞丐当众指责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得?利己主义者真可怕

一时间,无论是已婚的名流女士、还是待嫁的闺门少女,都对赫尔曼的寒鸦时装喜爱至极,还流传出了穿一件寒鸦时装就能助你俘获男人的心的说法。

可是,戏剧性的是,后来赫尔曼拒绝儿子卡夫卡与朵拉结婚的原因,也是他家的时装。

赫尔曼对卡夫卡说:“她多半是穿了这件特别的衬衣,布拉格的犹太女人们就会用这一套来勾引男人,你一见到这件衬衣,自然就决定娶她了”。

前面,告诉所有女性穿他家的时装就是最高贵的淑女,后面又带着鄙夷的眼光认为朵拉就是穿着衬衣去勾引男人的。

这前后差别,真不知道,这到底是赫尔曼对自己家的时装太过自信,还是间接暴露了他的双标性格呢。

老乞丐当众指责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得?利己主义者真可怕

2012年,莫言在诺贝尔的颁奖典礼上,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说,那是一个中秋节,家里好不容易包了一顿饺子吃,不多,每人只分得一碗。

正要开始吃的时候,门口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莫言当时就端出半碗红薯干,递给那老人。

不料想,老乞丐顿时发飙了,骂道: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听到这话,莫言当时就气愤了,争执了几句说,我们一年都吃不了几回饺子,能给你红薯干已经不错了。

老乞丐当众指责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得?利己主义者真可怕

可是,当时莫言的母亲就训斥了他,让他住嘴。

转身,莫言的母亲就把自己的小半碗饺子倒在了那乞讨老人的碗里。

听了这故事,想必大家都会很气愤,明明是来乞讨食物的人,却能如此理直气壮的指责别人。

在那个年代,常年劳作的人家里都未必能填饱肚子,能给他最开始的红薯干已经是很仁义了。

因为,换到别家,他可能什么都要不到。

可显然,那个老人并不明白这一点。

老乞丐当众指责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得?利己主义者真可怕

赫尔曼的双标,乞丐的指责,其实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利己主义。

赫尔曼想要自己的时装生意超过别家,也不想让一个徒有其表的心机女人污了他家门楣;那乞丐就是想吃一顿美味的饺子。

一个想要钱,一个想要食,只要自己实现目的了哪管得别人会怎样。

其实,仔细想想,这样的人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有很多。

鼓励出差,却不给报销车旅费的老板;赶着和男朋友约会,请你帮忙做PPT的同事;5.6元四舍五入让你付6元的小店老板。

老乞丐当众指责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得?利己主义者真可怕

无论大事小事,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舍弃他人保障自己的利益,如果能占点别人的便宜,更是赶着上前去。

你要说他们很坏吗?其实也没有吧,毕竟他们离十恶不赦还远着呢。

要说,他们很好吗?也没有,因为他们总打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旗号,一点一点的割取别人的权益。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与利己主义者保持安全距离。

因为当你和一个利己主义者处在一个圈子里时,他每天思考的,肯定是如何“安全榨取”你的价值。

老乞丐当众指责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得?利己主义者真可怕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必对利己主义者太过恐惧,因为就像美国的政治学家托克维尔说的:

“自私、利己是人的一种古老本能,始终伴随着人类”。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最优先想到的肯定是保障自己的利益,由己再及他。

但有点不同的是,普通人在思考利己之后,会根据当下情形做出反应,而利己主义者则会将此进行到底。

老乞丐当众指责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得?利己主义者真可怕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尽量不要与其有利益关联,也不要试着去改变他的想法。

如果已经发生关联了,那一定要坚守底线,保障自己的权益,不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让他一次两次的。

因为,他们可不会心怀感恩的,得寸进尺才是他们的常态。

一如指责莫言的那个乞丐,获得了你的红薯干,还想吃你一碗饺子。


本文首发于账号迷途失鹿,作者阮凤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