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與李政道到底誰的貢獻大?

單身是原罪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合作發表過多篇論文,使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是分量最重的一篇。遺憾的是,在獲得諾貝爾獎5年之後他們關係破裂了,破裂的原因在於兩人對誰發現宇稱不守恆貢獻大有爭執。

兩人決裂後,只是偶爾還會在外界泛起一點爭論聲,絕大多數時間還是比較平靜。2004年開始,情況突然有了大變。這一年楊振寧和翁帆訂婚、結婚的消息傳出後,各式各樣的屎盆子紛紛扣到了楊振寧的頭上。他和李政道的爭執也被一群噴子直接“判決”為是楊振寧剽竊李政道的。

關於宇稱不守恆的爭論已經不會有具體結果,也沒有繼續討論的必要了。如果真的要比較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科學貢獻,毫無疑問會是楊振寧的大。楊振寧和米爾斯合作的楊-米爾斯理論價值要高於宇稱不守恆,李政道在談到這個理論時也肯定這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另外,楊振寧的楊-巴克斯特方程以及對超導體的研究也是諾貝爾獎級別的。而李政道的最重要科學貢獻就是和楊振寧合作的宇稱不守恆。

除了在科學上的成就,楊振寧和李政道都為中國的科技事業付出了很多心血。楊振寧在上世紀70年代初率先訪華,他是海外傑出華人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之後李政道也回國進行了訪問。李政道曾連續數月在中國為中國的學者們授課。在楊振寧定居中國前,他倆為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付出的心血難分伯仲。

2004楊振寧開始定居中國,並將全身心都投在了中國。15年裡,他出席過不計其數的學術活動,依靠個人影響力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科學家來到中國工作。這些年來楊振寧為中國的付出幾乎到達了個人的極限,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難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


刁博


這個真不一定。要看他倆鬧掰之後的成就,就知道誰撒謊了。舉個例子:倆人單獨賽跑,甲乙都說自己是第一,但沒人證明。但之後的幾年甲無論參加什麼比賽都是第一,乙沒有名次。那之前誰撒謊一目瞭然。你應該看看楊震寧在美國都幹了什麼。中美關係最僵的時候到中國,一會兒說釣魚島是中國的,一會兒又說沖繩是中國的,還要求美國承認新中國當然會受到歧視了。而且楊振寧對科學界最大的貢獻還不是宇稱不守恆定律,而是他的楊米爾斯理論,這一貢獻才是最大的。別問為什麼楊米爾斯理論為啥沒獲諾獎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沒獲諾獎。

楊的學術水平和對科學界貢獻要比李政道高;而如果論對自己母國(祖國中國)的貢獻,那李與楊無法比,李對中國幾乎沒有什麼貢獻,而楊為了中國的物理學科奔走,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科學巨匠!李政道首先發現宇稱不守恆毫無異議。楊振寧比李政道大五歲,他貶低李政道沒有洞察力和數學能力,那他為什麼還和李政道合作,他有提攜後生的高風亮節嗎?如果有,就沒有決裂了。說明宇稱不守恆是李政道發現的。楊振寧接受他他爸爸的數學基因,做了數學計算上的工作。楊振寧說是他首先發現宇稱不守恆,太陽從西方升起時,我能相信一半

李政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至今為止年齡最輕的諾獎得主(57年得獎時,李31歲,楊35歲),當年頒發諾獎時李是第一得獎人,楊則是第二得獎人,當年曾聽李的弟弟李學道講過,他的哥哥極其聰明,是個超級神童,求學時小學跳級,中學跳級,大學就跳得更厲害了!而楊振寧的數學很厲害,楊在上中學時就己經掌握數學中高深的群論知識了,李政道論文貢獻大,楊振寧不僅歲數大,而且圓滑老道,獲獎楊振寧要求名字靠前,李政道名字靠後,這種現象的後果是李振道與楊振寧後六十年不相往來,實人唏噓不已。

楊振寧老謀深算:一、取杜津明的女兒。二、與老婆合謀嫖取李政道博士執筆論文的第一署名權。三、被美國報廢后於80多歲高齡移民中國沽名釣譽,成功"入戶"並獲招工成為中國院士(入戶的條件是什麼?中國勞動法有招82歲的老人為公務員的條款嗎?)。四、抱得美人歸。取比自己小54歲的翁凡,亦老婆亦保姆(不用子女照顧)樂哉,顛哉。自私自利的老謀深算,一路大獲成功,即死也顛笑著。

這個只有他們兩個人自己清楚,但是他們自己也許已經無法給別人說清楚了,因為當時合作時不會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沒有留下能說清的依據,這個情況和牛頓與萊布尼茲的糾紛還不一樣,如果讓物理界評判,肯定會偏向楊振寧,因為楊比李的成就要大的多,比霍金牛的四個在世的物理學家,安德森,溫伯格,楊振寧,愛德威騰,以楊振寧的成就最高。是不是有這種可能,李確實在這個理論上付出更多,但始終差了一些關鍵點的計算,楊可能天份更高,數學上的造詣更深,只用了很少的時間和精力就完成了關鍵點的計算,李覺得不太公平。但值得肯定的是,兩位都是我等仰望的大家。

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發明者,肯定只是一個人,第二個人是加上去的。我判斷李政道是發明者,楊振寧熟悉論文的發表過程,幫助發表了論文,所以名字寫在前面 李政道曾經把它分析研究假設發現這條規律的過程,給大家講的清清楚楚。反面得很徹底,二三十年前被人安排坐在一起的照片,相互都側面不說話,兩個人肯定有一個偽君子壞蛋,心中無數嗎?表演真好,其中一人肯定是大壞蛋?!蛛絲馬跡,李大一些。

一個合作項目,通常都是有主次負責人的,楊多次要求調整排名,而李開始沒有強烈反對,這說明楊應該是事實上的主要負責人,這樣,李比喻兩小孩追打嬉戲是不恰當的。 楊爭取排名在前,這沒有什麼不妥,中國的傳統就是這樣,貢獻大或資歷老的排在前面,如十大元帥的排名一樣有先後。 楊對我國的貢獻是很大的,他的國際人脈圈更廣,對我國幫助更多。 至於婚姻,是他們倆的事情,外人不便插嘴,幸福就行。

李政道後來發表過重量級的論文了嗎?好像沒有。他一直在忙著爭功,忙著詆譭楊振寧,從各方面醜化楊,其實李政道才不地道呢!他遊走於大陸和臺灣兩地,周總理希望他能為新中國的物理貢獻力量,結果他跑到臺灣去了,因為臺灣給了他一個科學院院長當,他不像一個科學家,到倒更像一個政治投機分子。倒是楊振寧為大陸的核物理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於私生活方面大家無權干涉,更無權醜化,相比之下,愛因斯坦私生活則更加糟糕,希望大家不要這個事情當作貶低的依據。

我個人認為:李政道說的是真實的。楊振寧比李政道大五歲,他說李政道缺乏數學能力和洞察力。印證了楊振寧參與了計算工作。既然李政道缺那兩樣能力,為什麼還和李政道合作呢。都是強強聯合呀。如果是為了提攜李政道,就不會那樣發生分歧了。楊的格局太差了。錢學森推薦郭永懷說:如果說我頂五個師,那麼郭永懷頂十個師。有人說規範場理論就推導出了宇稱不守恆的發現。那是胡扯。據說他們發表規範場理論時,泡利提出了質疑,由於解釋不了,泡利起身就中途退場了。至於後來發現規範場的重要性。那是以後的事情。規範場理論可能比宇稱不守恆的發現我更重要。單就這個事情而論,楊振寧欠理,格局與錢學森比,至少差十萬八千里。

儘管各說各的,沒問題,那就著他們倆的歷史長河吧,自得諾獎後,他們倆人各在做什麼研究,成果如何,把這段歷程列出來,看誰貢獻大,大者即為主要得主,因為一個有造詣,真有學問的科學家,他一生的科學研究是不會仃止的,貢獻的大小也說明他們能力的大小。這就八九不離十的確定他們那一位為主了。


歷史深度揭秘


李政道比楊振寧貢獻要大。

首先李政道比楊振寧小四歲,但是卻是宇稱不守恆定律論文的第一作者;

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也是美國獲得諾貝爾獎最年輕的科學家,31歲就獲獎了。

其次,雖然李政道比楊振寧小四歲,卻比他早四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也就是1961年就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而楊振寧是1965年才當選的。這些說明李政道的學術貢獻更早獲得美國學術界廣泛認可。

李政道1951年提出水力學中二維空間沒有湍流。1952年與派尼斯合作研究固體物理中極化子的構造。1954年發表了量子場論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論。

李政道1964年與瑙恩伯合作,研究了無(靜止)質量的粒子所參與的過程中,紅外發散可以全部抵銷問題,這項工作又稱李-瑙恩伯定理。20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了場代數理論。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發破缺的問題,又發現和研究了非拓撲性孤立子,並建立了強子結構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論。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繼續在路徑積分問題、格點規範問題和時間為動力學變量等方面開展工作;後來又建立了離散力學的基礎。

李政道1984年升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最高等級教授,相當於大學首席大教授,地位崇高,而楊振寧一直是不怎麼有名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普通教授,還不受重視。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常春藤名校,在常春藤名校中僅次於哈佛、耶魯,在全球能排到前六名。楊振寧的學校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排名全球第380名,排名遠低於我國的北大清華,根據US News排名在美國排到100名左右。在美國社會地位上李政道遠高於楊振寧。

李政道披露是他首先寫了宇稱不守恆論文的,在二人合作之前就寫好了,楊振寧因此不高興,因為這個披露讓他好像變成了傍學術大款的,只管簽名的。但是李政道確實有論文原稿作證。兩人因此反目,不再合作。

在對中國的貢獻上,李政道也是貢獻更大,李政道提議建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並且最後成功建成,填補了我國空白。而楊振寧一直反對中國建設任何對撞機。

李政道比楊振寧還要紅色很多,因為鄧小平都親自會見了李政道十幾次。

李政道提議用美國的資金贊助留學生去美國留學,最後大多數留學生都學成回國了。李政道是北京現代物理研究所主任,也是上海李政道研究所所長,還是北大、浙大特聘教授,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物理人才。

李政道為中國做了大量實質性的貢獻,在他盛年時代,倡議建設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成立了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以及各個大學的現代物理研究所。

國內有人把楊振寧提出的楊-米爾斯方程組吹到天上了,認為貢獻可以和牛頓、愛因斯坦並列,但是實際上這個方程組已經被證明無解,錯誤的,也就毫無價值。為什麼楊-米爾斯方程無解呢?因為該方程推導出傳遞強作用力的粒子沒有質量,與事實不符合,這個理論就是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

在那個“物理盛宴”時代,所有人都在瘋狂跟隨愛因斯坦想解決統一問題,楊振寧也不過其中之一而已,大家都提出N個嘗試理論,然後最終由別人(格拉肖、溫伯格等)解決了。一旦格拉肖等解決了,其他N個嘗試理論就被證偽了,因為同一個現象只有一個真相。楊振寧既不是首倡者,又不是最終解決者,無非是浩浩大軍中的一員,而且還是失敗的一員,錯誤的理論!

側面證明那個理論毫無價值的,還有合夥人米爾斯,因為米爾斯提出那個理論後,只找到了到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擔任助理教授的工作,後來也沒任何成就,一輩子默默無聞。這實際也證明了那個理論一文不值,因為一個人一輩子如果能聯合提出一個能和牛頓並列的理論,那必然是名垂青史,赫赫有名。

根據一個國外網站的排名,它是對現在在世的20位物理學家進行排名,楊振寧排在第19位,而李政道排在第12位。

楊振寧物理天賦高不高呢?其實他完全沒有物理天賦!!!楊振寧在讀博的時候,導師給他選了很多題,他一個都做不出來。他又嘗試做實驗物理,發現自己不是這個料,完全放棄了做實驗物理。但是理論物理對他來說也是很困難的,導師給了好多題,沒有一個他能做出來。最後他放棄了與導師合作,自己另外選了三個題,還是做不出來。這些都是他自己在回憶錄中寫的。可見他幾乎沒有物理天賦。

這也是為什麼他後來的研究都必須依賴於別人,說白了就是“抱大腿”。現在北京很多成績不好的女學生也那麼幹的,作業都找學霸男同學做的。楊振寧找了米爾斯寫了個楊-米爾斯方程,卻解不出來,因為該方程推導出傳遞強作用力的粒子質量必須為零。這個方程因此被放棄,但是國內一堆無知者卻把這個錯誤理論捧為和牛頓、愛因斯坦等列。後來楊振寧抱大腿終於抱到高手了,也就是李政道。李政道寫了宇稱不守恆論文,因為和楊振寧關係好,把楊振寧名字也署上去了。楊振寧這次撞大運了,得了諾貝爾獎。


那麼真正的大師需要都和別人合作嗎?恰恰相反,真正的大師都是幾百年才出一個的天才,絕對不需要別人的,比如牛頓,一個人就把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推導出來了,還順便發明了微積分。愛因斯坦也是一個人推導了光電效應理論,還有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麥克斯韋也是如此,獨立把電磁理論給統一了。大師就是大師,根本不需要依賴別人。

楊振寧是一名機會主義者,總能抓住對自己最有利的機會,比如和李政道合著宇稱不守恆論文,搶先發表,雖然李政道認為論文都不是楊振寧寫的,但是好歹拿到了諾貝爾獎。又抓住了中國崛起的機會,以八十歲高齡回國,獲得各種榮譽,還抓住機會娶了28歲老婆。但是論他對物理界的實質貢獻,只能說可有可無,少了他,物理界的發展什麼都不缺。

2007年諾貝爾獎委員會舉行獲獎五十週年慶典,只邀請了李政道,卻沒邀請楊振寧,這也證明了在諾貝爾獎委員會心目中,楊振寧可有可無。

總的來說,李政道成名更早,研究成果更多很多,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更高。而楊振寧從事社會活動更多,並且由於82歲娶了28歲老婆而大大出名。


董董_69904


可笑至極!

在中國,由一大批網絡噴子,自己沒念過多少書,在那個智商不超過30分的題主的忽悠下,一起議論全球最頂級科學家的貢獻,還有比這更滑稽的遊戲嗎?


南山牧羊人404


對科學的貢獻,兩人同樣大,一篇論文兩人同時署名發表,無論先後。

但人品情懷,給李登輝貼金的李政道,給楊振寧提鞋也不配!


安平144796971


揚沒有拿上共和國功勳科學家大獎,他的部下和美國在華勢力在極力保住他的面子,看看那個杭州(香港)企業的科技基金獎的套路就知道有多麼尷尬了


懂一點111


新聞頭條是不是沒事幹了,有多少科學家不宣傳,說楊振寧這個老東西幹嘛在祖國最需要的困難時期不回國,老了回國養老,他永遠木有資格跟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比,他不夠格


釋然276932411


楊振寧對美國貢獻大,李政道對新中國貢獻大,他們服務對象不同,國籍不同。現在楊振寧也加入了中國的國籍,認祖歸宗了,老了又第二次成為中國人了。


中國安徽省宿州市


這種提法不妥!更不能進行比較。就算在國外只能分早回國和晚回國。只要後來覺悟了也不晚!


0210月生玉紅


我貢獻大,我提出了證明以太存在的試驗方法,以太理論可以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所有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