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慧:清華大學畢業的“中國居里夫人”,是我國傑出核物理學家

她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因為首先發現了鈾核“三分裂”現象,所以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她就是我國著名的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空間科學學會原常務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長何澤慧,另外她的丈夫也是我國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學家錢三強。

何澤慧:清華大學畢業的“中國居里夫人”,是我國傑出核物理學家

出生於江蘇徐州的何澤慧院士,畢業於清華大學。1936年到1940年期間在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留學,研習彈道學,期間提出了測量子彈飛行速度的新方法,獲博士學位。

1946年,何澤慧院士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的核化學實驗室中從事研究工作。當時與丈夫錢三強等人合作,發現了鈾的“三分裂”,另外又首先發現了鈾的“四分裂”現象。

1948年她毅然回國,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

接著,何澤慧院士開始了對中國的一生貢獻。50年代初,她便與陸祖蔭、孫漢城等人,成功研製了對粒子靈敏的原子核乳膠探測器;50年代後期,是她領導建立了中子物理和裂變物理實驗室,領導實驗室完成了大量的核參數測量任務。

何澤慧:清華大學畢業的“中國居里夫人”,是我國傑出核物理學家

在搞科研的同時,她還開展了對相應基礎學科的研究,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具有基礎科學研究素質的人才。

70年代後,何澤慧院士主要從事空間科學方面的工作,促進了科學高空氣球的研製,還在西藏建立了高山宇宙線觀察站。

當然何澤慧院士的傑出貢獻並不止於此,她還在宇宙線物理、高能天體物理和超高能核物理等領域,都取得了頗多的科研成果,使中國與當時少數幾個能生產核乳膠的國家並列而立。

何澤慧院士不僅推動了中國高能天體物理的研究工作,還開拓了中國中子物理和裂變物理實驗領域,更加推動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體物理研究。

在科學研究中,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一直堅持嚴謹求實的學風,但是在思想上卻十分的活躍與開放,因此她不僅自己發現了多種現象,還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為國效力。而這些年輕人因為何澤慧院士的影響,都成為了我國原子核科學事業各領域的中堅力量。

何澤慧:清華大學畢業的“中國居里夫人”,是我國傑出核物理學家

如此一個全能型的院士,卻於2011年6月20日7時39分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時年97歲。人們倍感遺憾,只能誠懇哀悼。

她的能力已經讓國家看見,1994年時,國家出版社出版《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大辭典》,想為她立傳,但是她卻堅決不同意,所以在該系列叢書的第六集“物理學”部分,並沒有她的名字。

不過,國家為了讓人們能夠記住她,將她的傳記出現在了書中最後,為了不讓何澤慧院士反對,還特意標註了一些話。

這樣,這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才被載入了史冊,後人才能夠看到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為新中國做出瞭如此大的貢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