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銀川三座商城裡的時光故事


點贊新寧夏 | 藏在銀川三座商城裡的時光故事


 幾經改造後的銀川商城增加了不少餐飲商鋪,為市民提供了便利。

點贊新寧夏 | 藏在銀川三座商城裡的時光故事


溫州商城裡經營婚慶飾品的商鋪。

點贊新寧夏 | 藏在銀川三座商城裡的時光故事


東方商城裡,店鋪的經營形式越來越新潮。

點贊新寧夏 | 藏在銀川三座商城裡的時光故事


90歲高齡的梅嶺大爺經常來商城買些小商品。

點贊新寧夏 | 藏在銀川三座商城裡的時光故事


早上8點多,銀川溫州商城地下海鮮市場的梁老闆和愛人就開始打理水產。

在各類城市綜合體不斷崛起的今天,對於很多寧夏人來說,銀川商城、東方商城、溫州商城始終是心中一份特殊的存在。這裡沒有高大上的購物環境、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品牌商品、沒有巧妙精緻的陳設,即便現在網購、電子支付和綜合消費火熱的存在,但是去這三座商城買點小東西,依然是不少人的選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偉大日子裡,就讓我們打開“時光隧道”,去這三座已有著近30年曆史的老商城中逛逛,看看時代發展飛速劃過的印記,品品鱗次櫛比的小商鋪中流傳的人間故事,憶憶那些我們曾共同經歷過的時光。

近萬家商鋪、上萬名從業者、高峰期日均人流量近10萬人;幾十萬種小商品、天南海北的生意人在這裡守著幾十年不變的夢……在繁華的新華商圈裡,銀川商城、東方商城、溫州商城三座商城,是一個時代留下的印記。

“在這裡,就是一種習慣。”

在寧夏及周邊地區很多人的腦海中,“銀川商城”四個字都是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建於1991年的銀川商城,原名銀川市工業品批發市場,服飾、鞋帽、箱包、化裝品、婚慶用品、禮品飾品、文體用品、小百貨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眾多業態聚合在這裡,組成了20多年前銀川市最綜合、最全面的大型商業市場。

1996年,銀川商城進行了改擴建。從過去的一層,發展到如今的三層,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增添了餐飲、賓館、銀行等服務設施,從外到內進行了提檔升級。

20多年過去了,即便網絡購物非常方便的今天,很多人依然喜歡到這裡“淘寶”。

在銀川商城一樓手機配件大廳,記者偶遇了正在挑選手機包的梅嶺老人。今年已經90歲的他,閒暇時還是喜歡在這裡逛逛。“在過去,這裡就像老農貿市場一樣,日用百貨應有盡有,一個櫃檯連著一個櫃檯,一個攤位連著一個攤位,買東西的人也是比肩接踵。”老人告訴記者,在物資相對匱乏、大家收入普遍比較低的過去,買些生活必需品就到這裡來。“這裡東西種類多,無論是批發還是零賣,價格都便宜。”在梅嶺老人的記憶裡,銀川商城的模樣,隨著時代不停地變化著。過去粗放簡單的批發零售櫃檯,到如今分區明確的各個大廳,商城的購物環境在改變提升,商品的種類也在更新換代,但是價格一如既往的實惠。老人笑著告訴記者,自己最近一直想買個鍛鍊時用的手機包,去大商場沒有賣的,自己又不會網購。所以,閒暇時間就到這裡找找,看一看,摸一摸,對比對比價格,心裡也放心了。

“小時候,我跟著媽媽來這裡買襪子、秋衣,現在我又給自己的孩子在這裡批發襪子。”今年31歲的張偉是土生土長的銀川姑娘。在她的記憶裡,銀川商城就是這座城市最早的“綜合體”。張偉猶記得,小時候燈籠褲和吊帶衫一度特別流行,小區裡的孩子們也是人手一件“流行款”。“現在不一樣了,網上熱賣的、實體店裡熱銷的都不一樣,大家看東西的眼光也不盡相同。”張偉說道,雖然不少商品可能同時都在賣,但是大商場的售價要更高一些,所以一些小商品在這裡批發還是最划算。

在銀川商城二樓女裝區,記者找到了老商戶胡鳳蘭。“已經在這裡二十七、八年了。”今年60歲的胡鳳蘭曾是化肥廠的一名職工。20多年前,她和丈夫一同辭去了工作,在老銀川商城開始創業。“高峰期,我們同時開了5個鋪面,一天能買五六千元!”胡鳳蘭笑著說道,自己的生意歷程就和自己的年紀一樣,年輕的時候主營女裝,年紀大了就賣中老年女裝。但是不變的是,自己對這裡的感情。

“以前我們的東西根本不愁賣,只要進過來的貨,都是一搶而空,不像現在,逛的人多,買的人少。”胡鳳蘭說,這些年在銀川商城做生意的人很多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但是自己幹了這麼多年,好像都成了一種習慣。“最近幾年,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人們的購物習慣也在改變,來商城的人也沒有以前那麼多。”原本已經到了退休年紀的她,因為“後繼無人”,還依然堅守在這裡。“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業,所以只能我和老伴來守店,因為週末很多銀川人和周邊市縣的老市民都還是喜歡到這裡來。”胡鳳蘭說,雖然很難回到過去的“黃金時代”,但她依然希望市場環境能夠再升級,讓客流量更大一點。

“在有限的空間裡,不斷尋求著突破和創新。”

在新華商圈裡,從來都不缺少競爭。1998年,在銀川商城東側,僅僅一路之隔,又拔地而起了一座商城——東方商城。雖然建造時間略晚於銀川商城,且業態形式十分相似,但是作為一座全封閉式的商貿批零中心,這裡在週末和節假日,依然有著很多現代化商超都無法同比的客流。在東方商城一樓南側,有一家名為“松山印象”的小店,在傳統格子間鋪面中,這樣的小店顯得格外

清新和簡約。“我們主營的日式家居生活小用品,也算是老店的嘗試性探索吧!”店員黃玲告訴記者,作為一家有著十多年曆史的禮品批發店,在經歷了過去傳統的銷售方式由盛轉衰的同時,今年也將店鋪的銷售和陳列形式都做了重要調整。“過去,我們都喜歡把店鋪塞得滿滿當當,讓逛商城的顧客感受到我們貨源充足,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要售賣的不是貨品,而是貨品所帶來的不同生活方式。”在這家僅十幾平方米的小店中,各種陶瓷杯碗、酒具、玻璃器皿,都在木質的貨架上精心陳列,很多人進入東方商城,就被吸引到這裡看看。

“若早知道這裡還有這樣新巧的小店,我就不用去別的地方費勁找了。”市民王宏說到,本想來東方商城給家人批發點冬天穿的襪子,但是發現這裡除了傳統的小商品批發,一些店鋪的經營形式也越發潮流了起來。

 “重要的日子,還是喜歡到這裡。”

2003年11月8日,在銀川商城南側,僅一路之隔,又一座商城——溫州商城出現了。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溫州商城,共有3000多家商戶。在這裡,除了日用百貨、針織用品,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地下農貿廳。

“家裡重要的日子,還是喜歡到這裡採購,東西新鮮也齊全。”在溫州商城地下海鮮市場,今年55歲的市民楊惠霞拉著手推車,採購了新鮮的螃蟹和蝦。“今天是我小外孫女的生日,所以專門讓家人開車送我到這裡,買點平時不經常吃的海鮮和菜。”她告訴記者,雖然家門口就有商超,但這裡的商品還是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主要海鮮種類特別多,而且鮮活,又能買到各種新鮮的蔬菜。”

來自湖北荊州的梁老闆,已經在溫州商城從事了17年的水產生意,一間小小的店鋪,養活了一家三代人。“最初來北方,就是覺得這裡競爭小點,生意也好做。”梁老闆告訴記者,溫州商城剛建成的時候,天南地北的“海味”都聚集在這裡,讓海鮮市場異常火爆,全市大小餐館和周邊縣市,都在這裡購買。但是現在,隨著各種配套設施的老舊,這裡的競爭力也受到了一定衝擊。“主要停車很不方便,市場規模也比較小。”雖然如此,梁老闆依然決定堅守在這裡。“畢竟地處市中心的農貿市場越來越少了……”

一趟走來,發現時代的腳步總是匆匆,幾十年的時光也一閃而過,而這些留在記憶裡的故事,依然藏在三座商城裡,等著人們細細品讀。(記者 孫楠/文 李靖/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