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其挫而不退,則小逆之後必有小順,大逆後必有大順

公元前473年,忍辱負重22年的勾踐,終於滅了吳國,埋葬吳王,殺掉伯嚭。忍辱負重說來輕巧,置身其中,便知每一秒都是煎熬,這種煎熬無聲無息,痛不能其言,癢不能其撓,苦不能其代償,更不能形於色,可謂畢其功於一役,方可成,其功----毅力也。不得不歎服勾踐的毅力驚人,含著金湯匙出生,錦衣玉食,卻不幸家道中落,為匡復祖業,甘願攜妻帶子為仇人駕馬拉車,吃住石屋看守墳墓,行走狗爬,受盡天下人恥笑,越國城中百姓更是以此為恥。然而命運愈是不公,愈是抗爭,短時達不到,索性養精蓄銳,勵精圖治。

苟其挫而不退,則小逆之後必有小順,大逆後必有大順


論勾踐最後成功手刃仇人,重振江山,非是毅力不可。梁啟超在《論毅力》一書便提到:夫苟其挫而不退,則小逆之後必有小順,大逆之後必有大順。人有順境逆境之時,凡為世人,皆不可越過兩境。順境在人生中佔十三四,而逆境要佔十七八,只有透過心志和毅力方能越過逆境,當經受得住小逆境,方能承受大逆境,當然這裡面也需要一個人的意志和毅力,不動搖,不倒下。勾踐甘為吳王奴隸三年,乃為大逆,終於贏得信任回到越國,因此絲毫不敢懈怠,臥薪嚐膽,擴充軍隊,網羅人才,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艱苦奮鬥,最後使越國成為一個兵精糧足,民富國強的國家。

苟其挫而不退,則小逆之後必有小順,大逆後必有大順


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敗?有毅力者成,反之者敗。如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因其才能被匈奴單于利誘歸降,蘇武寧死不屈,被流放在荒無人煙的貝加爾湖。這一待便是十九年,正是其毅力和對國家的忠誠,熬過了人生中的逆境,五十九歲時被釋放回漢,漢宣帝賜爵關內侯,被列為麒麟閣十二功臣之一,死後還建有蘇武廟,愛國節操流傳千古,被世人代代稱頌。假使蘇武偷偷跑回來呢?或者沒有熬過十九個年頭的荒無人煙,孤寂的沙漠環境呢?結果怕也是另一番景象吧。正所謂,在小逆環境走出來的,一定收穫的是小成就,而在大逆境中走出來的人物,最後都能成就自我。

苟其挫而不退,則小逆之後必有小順,大逆後必有大順


其實人生之路未必一馬平川,困難和挫折伴隨左右實屬平常,就看我們對挫折的態度了。你若相信熬過這段艱苦歲月,迎來風清氣朗,那就堅持;你若是內心憤懣,哀泣天道不公,索性不管不顧不問,那估計人生和當下也就這樣了。孟子云:“有為者,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尤為棄井也。”掘井如人追夢,倘若為夢想付出了九成,那最後的歲月確實黑暗,痛苦,它與泉水僅有一仞之隔,何不咬緊牙關再搏一把?捧取得泉水必定香甜,惠及眾人。

人生的阻力是必然存在的,當然毅力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法寶,若是善用,必會替你掃清障礙,若是不善用,你以為自己生來都不具備優勢。善用毅力者,前提是用對了方法做對的事,不放棄直至終點的,最後都有一番成就。如果你心裡有個夢,請不要危言聳聽,也不要被過去的失敗嚇到,更不要被暫時的逆境所困擾,要堅持不懈,繼續前進,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感謝與生俱來的力量----毅力,併為之繼續發揮它。那些困不住你的逆境,都成了一路風景,那段你咬緊牙關挺過來的歲月,最後也一定成全了你的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