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從山西打進陝西一點都不難,反而很容易,歷史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山西陝西究竟誰佔上風,關鍵在於河東(狹義上的河東 僅包括運城)的歸屬

。但大多數情況下,從山西成功打進陝西的時候,陝西內部都是亂成一團,不過反過來也一樣。山西背後通常有河北的支持,陝西背後也通常有四川和甘肅的支持。至於周邊省份兩不相幫,秦晉二省內部都比較統一,嚴格按照今天兩省邊界solo的話,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

如果山西佔了河東地區,陝西山西就是四六開,如果陝西佔了河東地區,那就是七三開。雖然今天運城是山西的,但要知道元朝之前除了鮮卑唐之外,河東地區都是屬於關中管轄的。唐朝的關中四姓“韋薛裴柳”後面那三個還是運城的,大部分時期運城都是屬於關中的,直到今天都是操著一口關中方言,吃著肉夾饃油潑面羊肉泡饃。元朝把運城劃入山西省,和把漢中劃給陝西一個道理,就是破壞陝西的山河形盛,防止關中產生割據政權。

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河東地區對於山西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說了,兩漢時期的河東郡是山西人口最多的地方,直到今天運城都是山西人口最多的城市。如果運城讓關中地區佔了,那山西和陝西的實力對比尤其是人口和耕地上就完全失衡了,你打仗總得要糧食和人吧,而且運城歷史上還是個鹽產地,那可都是錢啊。沒了河東地區山西只有藉助河北河南或者蒙古高原上的力量才能與之相抗衡,不然和陝西打就是分分鐘思密達的節奏。

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對於陝西來說,同樣必須要掌握河東地區,不然就是攻不得,守不得,進退失據。關中要想進入中原,最好的辦法甚至唯一的辦法就是經崤函古道出函谷關進入洛陽。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河東地區不在關中的控制範圍內,那崤函古道你敢走嗎?根本不敢走,只要敢出函谷關,人家就有本事讓你有去無回。在平陸南渡黃河,進入崤函古道設伏,直接把你後路端了。秦晉崤之戰就是這麼玩的,所以控制不了河東地區的秦國,春秋時只能窩在家裡和西戎打單機。

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為啥說沒了河東地區守不得呢,可以掰一下歷史上從山西打進陝西成功的案例:

1、前趙劉曜破長安 俘晉愍帝

2、北魏奚斤滅胡夏

3、李淵太原起兵

4、李克用討伐黃巢

5、李克用平李茂貞、王行瑜叛亂

6、後唐李存勖統一北方

7、郭威平河中(永濟)李守貞、 永興(西安)趙思綰、鳳翔(寶雞)王景崇 三鎮叛亂

8、金滅北宋 完顏婁室平定關中

9、大萌徐達平定甘陝

ps:前七次的前趙、北魏、唐、前晉(李克用)、後唐、後漢(郭威那時候是後漢樞密使)都是起自山西的政權(說句那啥的,這些人朝代除了唐 剩下的不是匈奴人就是鮮卑人,要麼就是沙陀人 為啥今天山西漢族人口比例這麼高),而後兩次的金和大萌則是借道山西入的關中。

滿清入陝西時吳三桂的北路軍,是從大同出發借道內蒙進入陝北,經榆林、延安進入關中的。我覺得這條路線過於肥豬流,而且河南方向南路軍多鐸的功勞也不小,所以就沒算進去。

歷史上陝西打進山西成功的案例有:

1、秦滅六國

2、西漢韓信滅趙、代

3、前秦苻堅滅慕容復一家子

4、北周滅北齊

5、唐李世民滅劉武周

6、李自成建立大順

看過《神鵰俠侶》的肯定都聽過風陵渡這個地名,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地方。從河津到三門峽這段黃河,只有三個渡口,這三地方河面最窄而且水流也不急,也就是從山西往陝西打只有這三條路。除非你要走平陸過三門峽,借道河南入關中,不過這麼個走法純屬腦袋讓門擠了,三門峽離著陝西100公里不說,還要經崤函古道 先後攻克函谷關潼關。。。

咱還是說那三個渡口吧,也分為上中下三策:風陵渡距長安最近;蒲津渡次之;龍門渡最遠。

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下策是走風陵渡經潼關入關中,這麼玩就是一口門牙咬到鋼板上,崩你一嘴牙。風陵渡一過黃河就是潼關,腦袋讓門夾了才從這兒進走。帶兵打仗的人又不傻,現實就是幾乎沒人這麼打,絕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中策和上策。

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中策是走龍門渡經韓城、合陽入長安,地圖最上面黃河最窄的那一塊就是龍門渡。韓城方向不管是山河形盛還是守備力量都是遠不如潼關的,過河佔幾個據點那是妥妥的,吳起的魏武卒當初就是經龍門渡佔領秦國河西之地的,但這麼玩問題也很明顯。韓城離著關中核心區咸陽長安太遠了,一來無法對關中進行實質性威脅,二來關中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

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上策是走蒲津渡,地圖最上邊蒲州鎮旁就是。佔領蒲州城後,在此處渡過黃河,攻克同州(大荔),繞過潼關守軍,直取長安。蒲津渡離長安僅僅比風陵渡稍遠一點點,而且蒲津渡對面的是平原,無險可守,從此處渡河只有在黃河以西50裡之外的同州(大荔)才會遇到抵抗。我說的9次山西進攻陝西成功的例子裡,有8次都是這麼玩的,除了李淵那次,李淵那次是因為打不下蒲州城,讓屈突通搞得一點法子都沒,被迫繞路龍門渡進入陝西的。

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其中李克用佔領河中城(蒲州古城)之後,僅僅用了4天時間就到了長安。奚斤佔了河中城之後,赫連勃勃的慫貨兒子嚇得連長安都不敢呆,直接捲鋪蓋跑到甘肅了。郭威把河中城打下來,河中節度使李守貞自焚,西安和寶雞的那倆節度使沒多久就投降了。劉曜那次算不順利的,先是屯兵蒲坂,過黃河,打了幾個月,最後長安城“內外斷絕,城中飢甚,米鬥直金二兩,人相食,死者太半,亡逃不可制”,“帝(晉愍帝)乘羊車,肉袒、銜璧、輿櫬出東門降。群臣號泣,攀車執帝手,帝亦悲不自勝

蒲州城可以算是關中的阿喀琉斯之踵,是四塞之國關中最為薄弱的一環。既然河中城和河東地區對陝西和山西都如此重要,那歷史上在這兒的秦(xiāng)晉( hù)之(sī)好(bī)自然是少不了了。

所以在有人從山西方向沿汾河谷底進攻陝西時,陝西方面要做的不是像面對中原勢力時的那樣,退守函谷關潼關。而是要“禦敵於國門之外”,跨過黃河,進入河東境內同山西方向的敵軍作戰。能把河東地區拿下最好,守不住河東全境也無論如何要把河中城保住。事實上歷史上關中地區上的勢力也確實是這麼做的,玩了命都要在河東和山西方面死磕。比如著名的玉璧之戰,就是在運城稷山打的。看地圖上,山西只有運城是屬於北周的,其他地方都是北齊。高歡剛一進入運城地界,就和韋孝寬幹上了。

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前後趙石虎和劉曜打的時候,同樣是在蒲州玩命撕逼,劉曜幾乎把關中所有的力量都帶去援救蒲州城了。“ 後趙中山公虎帥眾四萬自軹關西入,擊趙河東。應之者五十餘縣,遂進攻蒲阪。趙主曜遣河間王述發氐、羌之眾屯秦州以備張駿、楊難敵,自將中外精銳水陸諸軍以救蒲阪,自衛關北濟 ”“ 與虎戰,大破之,斬石瞻;枕屍二百餘裡,收其資仗億計,虎奔朝歌。 ”可以看地圖上,山西依然是隻有運城屬於前趙,其餘的都是後趙。可惜劉曜沒北周那麼走運,雖然劉曜贏了石虎,然而頭腦發熱乘勝追擊到洛陽,來了個千里送人頭,直接被人家活捉了。

從山西打進陝西難麼?

歷史上只要蒲州城落入敵手,叫它蒲坂也好,河中府也罷,關中就守不住了。只有蒙元滅金時,木華黎那次從蒲州進入關中,最後失敗了。木華黎從蒲坂到京兆這段很順利,到了京兆城下卻打不下來,然後就轉而攻打鳳翔,還是沒打下來。最後和高歡一樣,憂鬱成疾,不久就病死了。守城並不僅在城池堅固,而在於人心,很多時候根本陝西山西誰打不過誰的問題,而是還沒打就收拾細軟了,比如赫連勃勃那一家子;又有時候守方心思根本沒在打仗身上,人家心裡只有馮小憐一個人。

最後再說句,無論是陝西攻打山西,還是陝西攻打陝西對方都是沒法防守的。陝西的優勢在於,進攻山西時黃河西邊的三個渡口,龍門渡 蒲津渡 風陵渡都可以走,讓山西方面顧此失彼。潼關的存在讓山西進攻陝西時不能走風陵渡,龍門渡又離關中核心區太遠,像吳起那樣過了河用處也不大,所以山西進攻陝西時只有蒲津渡一條路可選。

但山西的優勢在於,明明只有一條蒲津渡可走,然而由於蒲津渡對面陝西是一馬平川的地形,壓根就沒法防守,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打到長安城下。而且潼關守軍顧忌洛陽方面的敵軍,是沒法回救的。所以除了木華黎失敗的那次,從山西進入陝西的勢力,都是用很短的時間就把關中一窩端了。而從陝西進入山西的勢力,則是先佔據河東,然後憑藉著人口和經濟優勢,慢慢把山西方面耗死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