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談茶》第157期:再說古茶樹!樹齡如何測最靠譜?

最近看到了不少關於古樹茶的文章,本來看一看也就過了,不想再多說什麼,無奈許多茶友在私下與我交流的過程中,反覆提及一些這類問題,那今天我們就用一期的時間再來聊一聊古樹茶的一個大致情況。

《老徐談茶》第157期:再說古茶樹!樹齡如何測最靠譜?

我一直在說古茶樹樹齡在100年以上方可稱為古茶樹,有的人認為只有樹齡在300年以上才能稱為古茶樹,如果照此說法,傢俱、書畫、瓷器等,要康熙年的才能算是古董,乾隆年間的都不算,那古玩行業的絕大部分藏品要怎麼算?馬未都先生的觀復博物館怕是也得關門了吧?就植物來說,樹齡超過300年的樹少之又少,屬於鳳毛麟角。過於少的東西就失去了流通的意義,那屬於極少數人的玩物,我們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另一個方面是有的人將直徑十來公分的茶樹描述成古茶樹,這也太過誇張,動不動就是兩三百年的古茶樹,甚至500年以上。就我去各地茶山的情況來看,500年樹齡的古茶樹是非常少見的,真的不知道市場上哪裡來那麼多的古樹茶。

《老徐談茶》第157期:再說古茶樹!樹齡如何測最靠譜?

還有一個是古茶樹的數量問題,最近一個茶友說他看到一篇文章說冰島老寨有5萬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樹,500年以上的有一萬多株,是否真實?我和他說,你親自去一趟。有關這些問題我過去講過很多次,各位可以去看一看往期的節目。冰島老寨我去過很多次,最早是2006年,真沒有見過數量如此之多的古茶樹,至於說500年以上的,更是沒有見過,當然我沒有見過並不代表真的沒有。我自信當年去的時候基本將冰島老寨周邊都跑了一圈,500年以上的古茶樹如果真有那麼多,至少會見到幾株,遺憾的是我真的沒有看到過。

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幾年我每去一次,感覺比較大的茶樹逐年增多,包括昔歸等知名茶區,都有這個情況,難道是我記憶出錯了?還是哪裡出了問題?

《老徐談茶》第157期:再說古茶樹!樹齡如何測最靠譜?

那怎麼樣才能判斷茶樹樹齡呢?

這裡給各位一個參考指標,我在老家臨滄那裡做過一些測量,我爺爺他們當年種的茶樹現在還留有一些沒有矮化過的,距今也有一百餘年了,那些茶樹現在的樹徑平均在20公分左右,這個直徑是離地60釐米處測量的,海拔高為1500左右,年降雨量907毫米,年平均氣溫14.7℃。在山凹中生長的茶樹直徑會相對粗一些,在山樑處生長的茶樹直徑相對會稍細一點。每個地方氣候、環境、土壤情況不一樣,同樣樹齡的茶樹直徑會有所不同。

《老徐談茶》第157期:再說古茶樹!樹齡如何測最靠譜?

一般而言,在雨水充沛,溫度偏高的南部地區,比如說版納樹木的生長速度會快一些。雨水較少、氣溫偏低、土壤比較瘦的地方,樹木的生長速度會慢一些。大家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按樹離地60公分處的直徑為20公分做適當的加減,即可大致判斷出茶樹的樹齡,按此方法做出的結論應該偏差不大。最後說一下,少聽故事,多動手去實地測量一下,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