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到17代的家族:買下近千套上海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

很多人一出生可能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說到富二代,不少人可能會想起用5億賺到63億的王思聰;7次成為中國女首富的楊惠妍;26歲掌管千億帝國的謝其潤;“娃哈哈公主”宗馥莉等。他們這些人雖是“富二代”,卻並未“屈居”在父輩們的光環下,而是依靠自己的實力闖出了一番天地。

富到17代的家族:買下近千套上海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

而說到富三代,不少人可能會想起有著澳門賭王之稱的何鴻燊;無錫榮氏家族的榮智健等,相較於王思聰、謝其潤等“富二代”,除了何鴻燊之外,很多“富三代”的名氣要低一些。

正如很多人常說“富不過三代”,在不少老人眼中,一個能富到第三代的家族已是非常不容易,要想富過四、五代甚至更多代,幾乎是不會存在的。

富到17代的家族:買下近千套上海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為大家熟知的富四代雖然相對較少,可是也並非不存在,但如果說到富五代、六代,人們所瞭解的則是更少。在不少人看來,富豪的後代超過第4代後,可能存在已經把家業“敗光”的情況,也就不再是富豪。畢竟,敗光家業的“富二代”、“富三代”不在少數,不過,在我國有一個家族,卻已經將“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打破,現在已經富到了第17代,這個家族就是貝氏家族。

提到貝氏家族,許多人或許沒有聽過,但是對於“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很多人可能耳熟能詳。

富到17代的家族:買下近千套上海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

貝聿銘出生於1917年,在他高中畢業之後,就前往美國深造,曾進入美國哈佛大學讀書。在畢業之後,貝聿銘繼續從事建築領域,他憑著自己對建築學的造詣,在美國的建築圈裡可謂是脫穎而出。

到了他43歲的時候,貝聿銘便成立了一家公司,此後,他還曾創造出過許多聞名世界的作品,比如蘇州博物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香港中銀大廈、盧浮宮玻璃金字塔等,並且他在建築圈所獲得的獎項也是很多。

作為貝氏家族第15代傳人,貝聿銘憑藉在建築方面的才華,讓貝氏家族的“富豪之路”得以繼續傳承。

富到17代的家族:買下近千套上海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

若說到貝氏家族的發家之路,則應追溯到明朝中葉,當時貝氏家族生活在蘇州,依靠“行醫賣藥”逐漸發展起來,待到清朝的時候,貝氏家族就已經成了蘇州的四大家族之一。

當貝氏家族傳承至13代時,第13代傳人貝潤生曾花大手筆將蘇州獅子林買下並且加以修繕,而後,還花高價在上海買下了多處房產,到了二十世紀40-50年代時,貝潤生在已有近千套的上海房子。

現在,貝氏家族的子孫後代已經前往美國生活,作為十五代傳人的貝聿銘,他在建築界頗有造詣,而他的兒子和他一樣,也步入進建築圈,並且也有了不小的成就,而他的孫女也有頗高的商業頭腦,可謂遵循了家族傳統,也去了哈佛大學讀書。

富到17代的家族:買下近千套上海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

​依靠行醫賣藥發家,買下近千套上海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這個富到17代的家族像人們證明了“留子以財,不如留子以才”的重要性。

如今,為了培養自己的後代很多知名企業家,可謂“絞盡腦汁”,李嘉誠曾用了30年的時間去培養他的兒子李澤鉅;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為了培養他的女兒楊惠妍,在他女兒十幾歲的時候就帶她參加公司的會議等,留像貝氏家族所遵循的原則般,一個家族若想長久發展,德才兼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