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起义迎解放《闽西红色故事100篇》连载之66

1948年秋冬,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1949年5月22日,闽西国民党负责人傅柏翠、练惕生、李汉冲等率龙岩、永定、上杭、武平4县县长与省保安第四团官兵4100人,在上杭宣布起义,通电脱离国民党统治,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将起义部队改称闽西义勇军。

闽西起义迎解放《闽西红色故事100篇》连载之66


闽西起义后,为了统一并加强闽西南地区人民武装及起义部队的作战指挥,于6月3日在永定的湖雷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负责做好支前和城市接管工作。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闽西地区除长汀、龙岩外,6座县城先后被解放,并部分地开始了接管建政工作,使闽西和闽南、潮汕、梅州、韩江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闽粤赣边的广大解放区,为进一步打击逃敌,彻底解放全边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49年六七月份,国民党军胡琏第十二兵团4万多人,在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追击之下窜扰闽西,闽西各县立即恢复反动统治,闽西人民进入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

8月中下旬以后,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压境,南撤闽西的国民党溃军在闽西南联合司令部所属主力部队、各县独立团及地方武工队、民兵的不断袭击下,不敢久驻,胡琏残部被逼退往广东大埔。第七支队、闽西义勇军及各县独立团各部队抓住战机,沿途截击逃敌,从而使闽西人民的生命财产少受损失。8月23日,胡琏残部500余人撤出永定,经峰市向大埔溃逃,第七支队和永定独立一团迅速收复永定城,永定宣告全境解放。27日,残敌王靖之部撤离上杭城,上杭独立三团和县军管会随即入城,上杭全县解放。8月30日,窜扰龙岩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五军曹福林残部迫于形势,仓皇撤离龙岩城,9月1日,龙岩独立五团、章汤铭起义部队进驻龙岩城,闽西重镇龙岩宣告解放。

龙岩解放后,闽西南联合司令部根据边纵司令部的指示,立即令第八支队挺进闽南参加漳厦战役。此时,漳平已成孤城,第八支队第四团第五营,抓住战机,于9月11日,向漳平县城发起攻击,激战两昼夜,守敌不支,弃城逃窜,第五营紧追至永福。永福镇联防大队起义,漳平国民党代理县长陈祖仁率自卫团400多人逃往永福后投诚。9月13日,漳平县城收复。9月下旬,宁洋游击大队(闽西北游击纵队第六支队)直逼宁洋县城,国民党宁洋县长率县自卫队100多人起义,10月1日,成立治安维持委员会,宁洋解放。

10月中旬,全面解放闽西的战斗打响。进驻江西会昌县的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四四师第四三一团派出一个加强营(第二营),由团长王联彬率领于10月16日从会昌城向武平进军。17日在离武平城30多里的小密消灭敌人一个加强排后,采取智取战术进入武平城,经过2个半小时的战斗,歼灭守敌570余人,解放了被强迫征集的壮丁2000余人,缴获八二迫击炮6门,各类枪支1000余支,子弹数万发,白银数十箱,以及其它军用物资,胜利收复了武平县城。

10月14日,参加解放长汀城的第七支队独立七团和闽西义勇军一部集中涂坊,举行“解放长汀誓师大会”,随后向长汀城推进,在河田击溃卢新铭两个中队后,与起义部队易启基部500余人会合将长汀城包围。16日,守敌卢新铭一面被迫表示要率部起义,并向边纵政委魏金水发了电文,一面又构筑工事,准备一战。18日,驻江西省瑞金县的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四四师派出两个支队前来增援,守敌卢新铭见大势已去,只好放下武器投降。长汀宣告和平解放。

连城的解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连城县于6月21日宣告起义,并成立闽西临时行动委员会连城分会,由张友民任主任,同时宣布将连城县各乡地方武装改编成立闽西义勇军独立第五团。7月初,胡琏兵团侵犯县城,8日,起义人员撤出县城,不久,独五团部分队伍投敌叛变。闽西临时行动委员会连城分会趋于解体。8月中旬,胡琏兵团驻连城之敌撤逃,国民党第七专署专员卢新铭任命郑淆仲充任连城县县长。10月1日,闽西义勇军独立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团再度进入县城,俘虏国民党县长,再次宣布起义,并成立连城县临时行动委员会,各乡、镇成立分会。连城起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司令部、政治部鉴于连城县起义队伍是由几股地方武装汇合起来的,存在着不少矛盾和旧的习气,为了改造好这支队伍,于是命令驻龙岩的第八军分区组织以戴炳辉为团长、陈梅光为副团长的军事代表团接管连城县。11月6日,军事代表团一行36人进驻连城,对连城实行军事管制。

至此,闽西全境解放。第四辑烽火篇第四辑烽火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