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民工工資越來越高,可還是找不到工人幹活,什麼原因?

包工頭劉小樂


農民工的工資越來越高,為啥還招不到工人幹活?

第一是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年齡太大的幹不動活了,工地招工也是有年齡限制的,一般超過五十五歲的農民工,工地項目是需要考慮才決定要不要!一般情況下,工地實在招不到人的時候才考慮超過五十五歲的農村人進來幹活。

第二,新一代的年輕人根本沒幹過農活,連怎麼種田地都不知道,莫說吃過苦了,很少願意到工地幹活。工地上的活,又髒又累,日曬雨淋,嚴寒酷暑,夏天熱得受不了,冬季冷得受不了,年輕人是打死也受不了,也吃不消的,所以在工地上很少看到年輕人幹活的。

第三,工地工資一般都是年底結賬,平時只發給少部分生活費,不包吃,有些夫妻一起去工地幹活的還要自己租房子住,雖然說有兩三百元錢一天,除了開支也剩下不多。

第四,有些包工頭說話不算話,經常拖欠農民工的工資,有些農民工還有前年和去年的工資還沒拿到手。包工頭也有包工頭的理由,說建築公司在拖欠他的錢,根本沒拿到手,所以也就沒錢付給手下的農民工了。就這樣一年拖一年,工資再高,農村人幹起來也沒勁,所以也不想幹了。

第五,每年總是有個別包工頭把工程款拿到手後,偷偷地跑路了,拖欠著農民工的工資不給。再說每年到過年的時候,電視上和各大媒體報道的拖欠農民工的工資的負面新聞很多,把農民工搞怕了,不敢去工地幹活了。










村野輝哥


說農民工工資越來越高,可還是找不到工人幹活,凡事都有兩面性,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有人不想拿高工資,你只是看到了其中好的一面,卻不知道背後都多少心酸和付出。

一、不是所有農民工工資都高

就拿建築行業的崗位來說吧,只有木工、泥瓦工、鋼筋工等技術性的崗位一天才能有兩三百元的收入,像普工和工地打雜的一天也只有一百多元的收入,有時候付出和收入並不能成正比,根本算不上高工資,同樣的普工在工廠的工資也至少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二、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差

在工地工作過的人都知道,露天作業環境,風吹日曬,尤其是夏季高溫時期,更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身體根本承受不住,簡直都是拿命在掙錢。住宿環境往往也是不盡人意,沒有空調,還不包吃,每天三頓飯花費的也不少,所以很多人寧願工資少一點,也會選擇其他包吃包住的工作。另外大部分崗位屬於高空作業,時常也有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行業本身的不穩定性

目前全國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在四五千萬人,由於行業本身的不穩定性,幹完一個工程就需要換一個地方,一般人員的流動性也很大。行業屬於層層分包性質,人員也都是由包工頭聯繫的,都是以班組的形式幹活,即使有單獨出來想去工地幹活的,也因為沒有熟悉的人帶,而無法進去。


四、薪資待遇沒保證

在工地都是按天計算工資,沒有節假日,也沒有五險一金,偶爾下雨或遇到壞天氣,工地停工也是沒有任何收入的,跟臨時工差不多,幹才有錢,關鍵是拖欠工資現象一直也是一個常見的通病,活不好乾,錢不好拿,雖然在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督下有了很大改善,卻早已名聲在外,辛辛苦苦到最後,到年卻兩手空空,連工資也拿不到手,很多人乾脆改行了。

五、人口老年化,年輕人不願意幹

工地上大多數都是五六十歲農民工,隨著老一代農民工的老齡化,他們也逐步返鄉回農村養老去了,由於工地活又髒又累,還不體面,工地工作也並不受年輕人青睞,導致只有陸續退出的人,卻很少有新鮮的血液加入的尷尬局面。


如果再不加快改善農民工現狀,招工將越來越難,很可能會影響未來建築行業的發展。

我是農知音,一直關注於農民和農民工的生活和發展,瞭解更多三農話題,請關注我。


農知音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大江東流。自自告奮勇一下,回答一下這問題。

聽題主所言,農民工工越來越高,自信有300多,但是還是找不到人,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並不全是這樣!也許只是題主看到一部分現象,正像盲人摸象般摸到了它的耳朵就說大象的形狀是扇子!摸到了象腿就說它像柱子!有些以偏蓋全了。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室外境況如下:農民工在建築工地幹著又苦又累的活,夏天頂著毒辣的太陽,汗流浹背;冬季北風怒號,寒氣刺骨,他們無怨無悔地工作著,一天八到十個小時的工作是最常見的。有時加班通宵兩三天也是常有的。


裝修時的境況也是非常惡劣的:木工師傅開木板時機器發出刺耳的尖叫;瓦工師傅貼磚切割時粉塵噪音兩者俱全,室內煙霧煙繚繞;焊工師傅使用氣割時火花四濺,燙壞了衣服和皮膚,疼得呲牙咧嘴外牆清洗的“蜘蛛俠”們,一陣風吹來就能飄一兩米遠,看著讓人膽顫心驚……

可是為了養家餬口,為了孩子能上學,能買房買車娶個媳婦,再苦再累那又算得了什麼?人,這一輩子都活得不容易,農民工更是如此!

雖然活辛苦點勞累點,但這工資一天幾百塊那也是一種回報,看著自己一天的辛苦沒有白費,一天天地向著康莊大道上走去,值!

至於題主所說工地工資高人不好招,這只是部分現象,像我們在大興新機場幹活時,一個工區有兩三千人,五個工區一萬多人,這中間也不乏年輕的面孔,他們拿著工具和同伴談笑風聲,下班後刷刷手機,玩遊戲看視頻再哼唱兩首歌曲,也感覺在工地幹活的日子挺好的!

擔心媳婦不好找麼?嗯,這個問題也不是太大,現在是網絡時代了,溝通交流也很方便,況且一年中總有休息的時候如農忙時過春節時,只要花兒開得好,自有蝴蝶翩翩來!

再有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築行業越來越多地使用了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如挖掘機挖機坑又快又好,自動粉牆機一天下來能頂十多個工人。移動式升降機忙碌地在工地穿梭輕鬆起降,便於工人流動作業,……

這些都極大地減輕了工人師傅的勞動強度,便利了施工作業,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節約了勞動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想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築行業也會越來越科技化、數字化及現代化,3d打印房屋已經有了,已在逐步推廣,建築工人以後的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間還會進一步的降低和縮短,逐漸會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

當然啦,那時候的建築工人也是有文化有技術的現代工人。


大江東流


農民工工資高還找不到工人,這不可能啊,我就是農民工,所謂的農民工也就是說工地上幹活的工人,木工,鋼筋工,瓦工,水泥工,電焊工,她們最高的工資也就三百,颳風下雨材料不到位等等,一個月能幹多少天,工地的活大多都是大包小包分包,工資沒有保障,月月拖年年拖,工資有保障的也就五六千,一家人的開支要多少,吃穿衛生費水電費醫療費養老保險,兩個小孩上學一年都要好幾萬,更別說有病有難啦,我都不知道工資高在哪裡,我國十幾億人口,工資都不夠養家餬口的,高在啥地方啦?一天五百天天有活,工資有保障,你要多少人?兩天就把你家撐爆


教授00


大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各地的農名開始紛紛出村子,去更廣闊的世界通過苦力來獲得報酬。一直到現在,農民工似乎還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一群人。


但是,現在很多新聞上也說,急缺農民工,而且工資給的都不錯。難不成現在的農民工已經稀缺到如此地步了?又是為什麼,即便給高薪,卻還是吸引不來農民工呢?

第一個原因

農民工常年在外面打工生活,一般情況下,他們一年只能回去一兩次,更慘可能還幾年才回家一次。家裡的老婆孩子,爹媽都需要這麼一個健壯的男人照顧,長期的分別肯定是不行的。

第二個原因

在新聞上或者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聽說了農民工被欠薪的事情。靠體力一點一滴掙來的錢,最後卻被各種理由拖欠不發工資。有的甚至到最後只拿回去一張白條,可以輸是白忙活一場了。

第三個原因

總有一切企業通過各種手段是剋扣農民工的工資,辛辛苦苦工作,最後錢不到位,還滿是委屈。想想還不如回家老老實實種地。畢竟,國家現在給農民工土地的政策也不錯,甚至還有一些扶持。


最後,隨著生活水平,網絡的發達,很多時候想掙錢, 已經不用走出村子去了。在網上搞個電商,或者做個直播,或者是搞個別的小生意,也是來錢之道。並不一定非要沿用老一代的打工方式。


重慶白小白


第一是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年齡太大的幹不動活了,工地招工也是有年齡限制的,一般超過五十五歲的農民工,工地項目是需要考慮才決定要不要!一般情況下,工地實在招不到人的時候才考慮超過五十五歲的農村人進來幹活。

第二,新一代的年輕人根本沒幹過農活,連怎麼種田地都不知道,莫說吃過苦了,很少願意到工地幹活。工地上的活,又髒又累,日曬雨淋,嚴寒酷暑,夏天熱得受不了,冬季冷得受不了,年輕人是打死也受不了,也吃不消的,所以在工地上很少看到年輕人幹活的。

第三,工地工資一般都是年底結賬,平時只發給少部分生活費,不包吃,有些夫妻一起去工地幹活的還要自己租房子住,雖然說有兩三百元錢一天,除了開支也剩下不多。

第四,有些包工頭說話不算話,經常拖欠農民工的工資,有些農民工還有前年和去年的工資還沒拿到手。包工頭也有包工頭的理由,說建築公司在拖欠他的錢,根本沒拿到手,所以也就沒錢付給手下的農民工了。就這樣一年拖一年,工資再高,農村人幹起來也沒勁,所以也不想幹了。


農村的小董


在物價飛漲的年代,我們農民工的高資真得很高嗎?你不知道我們每天工作多少小時才能得到這二三百工資,風裡雨裡,烈日冰霜的工作環境,現在90後,00後都去工廠上班了,只有我們70,80後還在擼起袖子幹,因為我們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有千斤擔。為了老婆孩子的歲月靜好,所以我們負重前行。我們這一代過後,工地的工人只會越來越少了,我們苦過累過,再也不會讓我們的下輩還走這條路


工地偉哥168


首先這個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造成的社會病態,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的農村是大集體供銷社,那時候國家勞動人口數量龐大。之後改革開放國家到處建工廠農村人開始下海謀生打工到現在近20年的歷程。現在的那一批人都老了,加上中國社會的用工模式35歲後大多工廠都不用了,農村的80.90.00.後相比他們的哥姐父輩們整體文化水平要高一些會合理的爭取勞動者的權益。再加上之前國家實行計劃生育中國年輕一代墊補不住人口老年化的趨勢勞動力人也沒有以前多了當然還有現象的企業管理差和工資福利低等因素造成請不到工人吧……







農門二叔


雖說現在農民工的工資越來越高,可是農民工的招聘還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什麼原因呢?

一、農村青壯勞力減少了,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農村勞動人口很多,一般出門打工的時候都選擇建築工地。因為建築工地不用租房,吃飯不花錢,生活成本比較小,還有來去自由,不像在工廠,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所以,那些沒什麼文化,能吃吃苦耐勞的農民們都選擇農民工這個行業。而現在,我們九零後和零零後一般都高中或者大專畢業,他們一般都選擇進廠或者服務行業等。因為這些年青一代吃不了這個苦!

二、農民工一般都沒有五險一金這些福利待遇,工資雖然高,但是很辛苦,日曬雨淋的。一年到頭到處奔波,就像我家斌哥在鐵路上打工,全國各地到處跑,他現在50幾歲的年齡了,打了幾十年工,一身的病痛,都是在工地上累的。幹到老也沒有養老保險,他們的同事,60多歲都還在外面打工。因為這些原因,農二代們就很少有選擇這個行業的了,所以,工地招工越來越難。

三,這個工作風險很大,工地上常常是高空作業,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我有一個老鄉的老公,2013年在江蘇工地上做玻璃幕牆,不小心從高空跌落,送到醫院就死了,他當時才30多歲,真的是英年早逝啊!留下了妻子和兩個女兒,還有80多歲的老父母,雖說是工傷賠了點錢,可這是一條生命呀!他最小的女兒當時還在襁褓之中!後來,我那個朋友又找了一個老公,她堅決不讓她的第二任老公再去工地上打工了,只是在廣東一家工廠做流水線工人了,這是有心理陰影呀!

四、工地上的工作一般不按月發工資,基本上都是幹完一個工地才結賬,或者年終結賬。沒有穩定的收入,家裡有老有小,遇到病痛需要錢的時候拿不出錢來,只有靠借錢了。所以,我們的下一代很少有選擇去工地上上班的了。建築工地流動性比較大,員工和單位的粘性比較小。

五、拖欠工資和老闆跑路的情況時有發生,周大媽的堂弟在外面承保工程,2015的時候,他帶領幾十號家鄉人在外面去幹活,辛苦一年沒有拿到錢,他因為那個老闆跑路了,堂弟拿不到錢,也就沒有錢給工人開工資。那一年,堂弟過年都不敢回家,因為家裡是堵他門要賬的工人。後來,他經過一路維權,終於過了好幾年才把工人的工資結清了,可是,大夥以後都不願意再跟他一起出門幹活了!

那建築行業將來怎麼發展,才能解決這個招聘難的問題呢?我以為是要公司化個和員工化,讓我們的農民工兄弟有好的福利待遇,有養老保險制度等,那樣,農民工招聘就不難了!





鄉村周大媽


這個問題主要就是老一代的農民工現在已經幹不動了。那年輕一代的人又很少去幹這個。雖然工資很高,但是人也很累。加到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在這種大人的呵護成長的,所以說他們更沒有老一輩的能吃苦耐勞。

現在的年輕人不比以前的年輕人。現在好多年輕人連工廠都不進,都去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得過且過瀟灑過每一天。所以說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但是現在又很多其他的行業新興行業的出現。好多年輕人都去從是了,媒體直播網紅,本來現在中國的年輕人就少。這樣年輕人去嘗試了其他行業。那去再去做那個工地農民工就更少了,願意去幹了,又髒又累的活,誰喜歡去幹呢?所以就導致了建築行業的人用工缺口非常大。所以這樣的我也就不奇怪了。回答的不對,歡迎評論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