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為什麼難好?

病為什麼難好?

上次的看診經歷,朋友看後,問我,什麼是“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我們這所有的都是算的農曆,逢七的日子不出去,逢八的日子不啟程歸家。

還有朋友問,怎麼會有這麼多說法。其實,我們這這樣的習俗很多,比如月子裡不外借東西(這個是大忌),比如曬在外面的衣服天黑前得收回來。

言歸正傳,關於這些禁忌和習俗等有空專門聊聊吧,幾句說不完。

第二次去厚朴,是在兩週之後。

一切還是那麼順風順水。本來約的是11點,因為我們得提前到,湊巧8:00的病人沒來,我們成了第一個病人。

上次看診的時候醫生說如果吃了藥還拉肚子,一週後過來,不拉守方兩週。前兩付藥還算平穩,第三付藥後繼續拉。

恰逢節日,兩週後才來。

我媽的腳在第一次出門看診後嚴重了,特別的腫,以前從來沒有過。而且每次都是休息好後就會減輕,第二次休息的好些,去的時候沒有腫的那麼厲害,但是仍然比在家腫。

第一次只紮了腿,第二次紮了腹部。醫生說貧血的太厲害,重點補脾。

比較了兩次後,發現一個現象,每次扎完針後,情況都會好轉。但是隻要開始吃藥,前兩付還不明顯,第三付開始,拉肚子反而會嚴重。但是觀察除了拉肚子,其他情況是好轉的。

回家的路上,載我們到車站的司機,跟我們聊了一路。當問到我媽的拉肚子時候,他說自己拉了八年,在北京301,協和醫院等等,看了很多醫生。因為是老北京,資源好,找到了一個給老領導看病的人,給了建議。(給的建議不說了,擔心大家對號入座)。

司機給的建議,我持保留態度。但是他說的話,突然給我一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我媽的情況為什麼吃藥沒有一點改善,反而越拉越厲害。她的脾胃已經是連一點東西都沒辦法吸收了。這個時候的藥對她來說也是負擔。

脾胃不好的人吃藥效果不會明顯,這個時候還是非藥物治療好些,所以她扎針後反而能夠有一兩天好轉情況。

而且旅途奔波,她本來也暈車,即使坐的火車,來回上下樓梯的體力她都沒有,養的兩天身體,還不夠坐車耗的。對於體弱的病人,去外地就診,本就是這邊近那邊出的,收支平衡都達不到。

單是不接地氣的坐車,就讓人心煩意亂。我到家後,那種踩在地上的感覺,就像插上電的天線寶寶,渾身精神抖擻。再好的交通工具,都是不接地氣的。

我知道,這次後我媽不會再去了。她這麼勞累的奔波,效果不明顯,她內心也是空落落的。

一旦是長期慢性病,病人的急迫性是對醫生很大的考驗,因為長期病情的折磨,病人需要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幾十年作下的病,怎麼是一兩次都會馬上見效。

只要得了慢性病的病人,大多離不開兩點,一是長期生活飲食習慣,二是某種性格弱點。

我們很多時候覺得有病找醫生後會治癒,其實很難治癒。碰到靠譜醫生後,緩解倒是可以,真正能夠治癒是個難題。

我第一次扎針,排寒明顯。第二次扎針,疼痛感明顯,左邊的深層次病被掉出來。脖子後面那坨僵硬的肌肉,鬆弛了。這兩天摸著後面脖子處也瘦了些。這次開了幾付藥,吃了一付後,睡眠和大便明顯變好。

扎完後心髒極其舒服,但是第三天後,因為勞神的事情發生,心臟又略感不適。

人不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必然會產生聯繫,這些外界環境的干擾,勢必長時間影響一個人的心情。

劉大善人說,身病皆心病。個人覺得,所有的慢性病皆心病。

不管是我媽,還是我,還是芸芸眾生,都是心病作用於身體後留下的心病,身病難治,難治的是心。

彎彎繞繞,又回到原點。為什麼折騰這麼久後,我會去選擇站樁,艾灸。這兩種調心神的方法是保證每天收支平衡的良藥。我們不是需要治癒身體的某種症狀,我們得讓神歸位。

精神內守,病從安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