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配在臺北賣饊子,感嘆“臺灣發展停滯了”

陸配在臺北賣饊子,感嘆“臺灣發展停滯了”

鄰居(中)過來串門

大師兄的老家在江蘇徐州,家鄉一種特色麵點叫“饊子”,咬下去脆脆的,非常好吃。可惜19歲外出讀大學,畢業後在又異鄉工作,便很少吃到饊子。

前一段在臺北市議會拜會了秦慧珠議員,得知大師兄是徐州人,便提到在臺北市文山區有一家賣饊子的店,建議我可以去嚐嚐。今天下午,我在捷運西門站搭乘253公車,在木柵公園站下車。按圖索驥,我找了半天,終於在興隆路四段找到了這家沒有招牌的小店。

陸配在臺北賣饊子,感嘆“臺灣發展停滯了”

店老闆劉媽媽是徐州人,1992年嫁到臺灣,由於年輕時學了一身炸饊子的好功夫,來臺後就開了這麼一家店。今天下午,她和在大陸出生的兒子在店裡。由於怕老媽累著,兒子會過來幫忙,每次停留3個月,接下來再由妻子來臺接替。

聽說我是徐州過來的,劉媽媽和兒子熱情地跟我用家鄉話聊天。他們介紹說,開始開店時,徐州籍以及周邊縣市的老兵會過來買,後來靠口碑飄香千里,不少本地的年輕人也過來嚐鮮,如今不少素菜館、知名市場攤販都指定要叫她的饊子。劉媽媽說,自己也沒刻意去做推廣,但很多臺灣的媒體都紛紛前來報道。也有不少臺灣人想學這門手藝,但往往學了幾天又打退堂鼓,不是學嫌太難,就是耐不了爐邊的高溫。

陸配在臺北賣饊子,感嘆“臺灣發展停滯了”

大師兄花了100元新臺幣,買了兩包饊子,吃了一口,果然有小時候的味道。能在臺北吃到家鄉的美食,既驚奇又感動。

來臺近30年,劉媽媽很感慨臺灣發展停滯了。她兒子也說,剛開始來臺灣探親時,覺得臺灣很發達,但這麼多年來,整個社會卻很少有變化。讓劉媽媽不滿的是,大陸發展越來越好,而臺灣媒體卻不停用虛假的新聞來抹黑大陸。在她看來,臺灣社會自身也存在不少問題,一些老人(像是榮民、遊民)活得很淒涼,生活品質已比不上大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