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孟冬:文體學領域研究獨闢蹊徑

羅孟冬,1957年7月生於湖南寧鄉,現為副教授。

恢復高考制度後1979年考入湖南師範學院益陽分院(後更名為益陽師專,現為湖南城市學院),後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大通湖漁場職工子弟學校,先後任中學語文教師、副校長、校長兼教育科長。

1990年3月,作人才引進到大型企業益陽燈泡總廠,先後任宣傳科長、宣教科長、宣傳教育處長。期間,創辦省內刊《益燈報》。1999年下海,嗆水狼狽而逃。2003年,進入益陽工業貿易學校任教。2004年,益陽工業貿易學校與益陽農業學校合併,升格為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先後教授《應用寫作》、《修辭學》、《美學》、《行政管理學》等課程。2004年創辦《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併兼任執行主編至今。

17歲開始發表作品。其新聞《好馬也吃回頭草,離窩鳳凰又還巢》曾獲全國好新聞一等獎,發表在《中國人事報》頭版頭條並加編者按,產生一定影響。多年來,在《中國人事報》、《中國汽車報》、《消費時報》、《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羊城晚報》、《益陽日報》等發表新聞上100篇。曾被評為“中華記協輕工分會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國汽車新聞工作者協會優秀新聞工作者”“益陽市優秀新聞工作者”。有10餘篇新聞作品在全國和省、地獲獎。

業餘時間,愛好文學。多年來,在《湘江文學》、《朔風》、《散文詩》、《經貿導刊》、《文學風》、《湖南廣播電視般》、《益陽日報》發表過詩歌、散文、紀實作品數十篇,並在多次全國詩文大賽中獲獎。

作為一個學者,其成績主要體現在他的理論研究上。近年來,他在文體學研究領域獨闢蹊徑,對新詩體——漢俳的研究更是情有獨鍾,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他的湖南省科研課題“漢俳研究”立項並順利結題,其成果獲得第四屆益陽市社科成果一等獎,並被推薦參評湖南省首屆毛澤東文藝獎和益陽市首屆三週文藝獎。多年來,他的文學理論文章,在《湖湘論壇》、《求實》、《東嶽論叢》、《中國教育與社會科學》、《山東社會科學》、《城市建設》、《揚州大學學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等CSSCI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大學學報上發表。

近年來,他在吉林大學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等出版社公開出版了散文集《志溪情韻》、理論專著《應用寫作教程》、《漢俳詩論》、《文體論》、《漢俳研究》、《就業指導》,還與他人合作著有《就業與創業》等三部書。

他還先後社會兼職有:中華記協輕工分會理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毛澤東戰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益陽市漢俳研究會顧問等。

羅孟冬在文學創作和文體學(特別是漢俳)理論研究上的成績,產生了一定影響,並獲得了社會上的好評。他的《漢俳詩論》問世時,當時的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劉德有、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譚談、中國漢俳學會常務理事、《漢俳詩人》主編段樂三分別作序,稱讚他的研究是一個“羅孟冬現象”。專著《漢俳研究》出版後,《文壇藝苑》雜誌刊文稱之為“漢俳研究第一枝”;《益陽日報》高級記者李雙健撰文說其為“漢俳領域勇吃螃蟹者”;《貴州俳韻》雜誌稱其為“俳壇理論研究痴人”。

附:羅孟冬近年來獲獎和獲得榮譽稱號情況

1、2012年3月被中國文化學會、《人物》雜誌評為“感動中國傑出文化傳承人物”稱號。

2、2011年3月被世界漢詩協會授予“100佳詩人”稱號。

3、《領袖群雕》組詩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評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徵文”一等獎,併入選《當代百名詩詞家作品選》。

4、《漢俳研究》一書。獲2011年益陽市第五屆社科成果一等獎.。

5、2010年3月,被益陽市漢俳學會授予“10佳詩人”稱號。

6、2009年5月,《洞庭歌王潘之美與他的漢俳創作》一文被中國文化學會評為“為建國60週年獻禮徵文”一等獎,併入選《祖國萬歲》一書。

7、2008年6月,《賀沅江黨風廉政建設研究會成立》短歌組詩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30週年暨紀念鄧小平誕辰105週年”活動中評為特等獎,並被授予“改革開放30週年百名文化貢獻人物”稱號。

8、2007年11月,《文體學研究》獲益陽市第四屆社科成果優秀獎;《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之研究》(與人合作)獲二等獎。

9、2006年被中國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聘為“特邀研究員”,其作品《簡論魏晉南北朝的文筆說》,在遼寧大連召開的“特邀研究員年會及學術論文交流會”上獲特等獎。

10、《認識歷史,勿忘真相》一文獲毛澤東戰法研究會成立10週年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徵文一等獎。

11、2010年12月,《高職學生的消費心理與高職貧困生消費引導策略》獲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

12、2011年7月,《簡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當代大學生的必要性》獲湖南省教育科學院第二屆教育教學創新獎二等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