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人靠衣裝,壺靠什麼裝呢?

紫砂壺為人們所愛,不僅僅在於她蘊含的古樸韻味,也在於它自創立以來,不斷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會貫通形成的豐富裝飾藝術美

這些裝飾工藝附加於紫砂壺之上,達到了渾然天成、巧奪天工的藝術臻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陶 刻

陶刻是紫砂壺最主要的裝飾手法,用刻刀(鋼刀或竹刀等)在紫砂壺生胚表面刻上文字或圖畫,進行裝飾的一種技法。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主要包括“印刻”和“空刻"兩種。其中“印刻”也稱為刻底子,清刻。是用過刀法依據墨稿在壺壞體上鐫刻,並保留筆勢原貌。“空刻”指的是不打草稿,直接在壺上刻繪。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絞 泥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色的紫砂泥,通過揉和或分層按壓絞和在一起形成的圖案。

使泥料表面形成木理紋、花石紋、水波紋、蝴蝶紋、流雲紋等多種自然紋理,其效果五彩繽紛、肌理豐富,質感強力,意境濃郁。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絞泥工藝是唐代絞胎工藝與紫砂制壺工藝的結合,紫砂藝人巧妙結合前朝技巧,體現了我國制壺工藝的最高水平。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描 金

描金是金彩裝飾方法之一,將純金融化後描上去,根據設計圖案在燒成品上描繪,再經過600至800℃低溫烘烤。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髹 漆

主要是在素胎紫砂器上髹以黑漆、朱漆等,然後再加以彩繪,經百年光陰依舊金碧輝煌。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紫砂壺髹漆彩繪器歷史上遺留罕見,因其費工費時,現已不生產。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陽 刻

陽刻,又叫剔紅,在紫砂壺表面髹數十道大漆,再用刻刀在漆層上剔刻出精美的花紋圖案。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主要作為宮廷用品,極為珍貴,民間很少見。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彩 釉

彩釉裝飾始於清代康熙年間,在燒過的紫砂壺上用釉彩繪圖或滿壺掛釉,再經800—850℃第二次燒成。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有五彩、琺琅彩、粉彩、藍白彩、點彩、爐鈞釉等。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泥 繪

用毛筆蘸紫砂泥漿,在保持一定溼度的已成型坯體上,塗畫紋飾或書寫詩文,在塗泥較厚的部位加以適當雕琢,稱“泥繪”,燒成後有淺浮雕效果。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泥繪分為本色繪異色繪兩種。本色繪以與壺坯同色泥漿塗畫,主要用線的粗細、長短,面的大小、厚薄等來表現遠近、虛實等質感。異色繪以與壺坯異色泥漿塗畫,常以一色為主,他色輔之,對比強烈,裝飾性濃郁。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泥繪通常和堆繪一起使用,堆繪是全手工在器表一點點堆塑較厚的泥塊泥條,這兩種裝飾技法都具有一定的厚度,二者交迭,形成了精緻複雜且極有特點的紫砂裝飾工藝。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鑲 嵌

紫砂鑲嵌常用的是燒前鑲嵌和燒後鑲嵌。

燒前鑲嵌,又稱嵌泥,即在紫砂坯體稍幹進窯前,刻出設計圖案,再嵌入對比鮮明的其他色泥料或釉珠,要求燒成溫度跟材料的耐熱溫度一致,壺燒成後外觀色彩亮麗。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燒成後鑲嵌又叫清貨鑲嵌、嵌絲,借鑑銅器中的"金銀錯"工藝,先在紫砂坯上圖形凹槽,燒成後嵌入各種材料,再銼平磨光,使紫砂器上展現出鑲嵌形成的精美紋樣。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清代中期是紫砂壺鑲嵌裝飾的盛期。金銀、玉石、珠寶、象牙等鑲嵌於壺體,精緻華貴富麗堂皇。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包 金、銀

將金、銀加工成薄片,一般包裹在壺嘴、鈕、把、蓋以及口沿處,既可保護包裹部位的碰擦損傷,又增加藝術觀賞的效果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貼 塑

用紫砂坯體本色或異色的泥料,捏塑好所需的形體,然後粘貼在主體坯件上,再用工具按鏤、雕、琢、勾、壓等技法完成需要的效果。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貼塑給人的視覺立體感非常強烈。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鏤 雕

鏤雕亦稱鏤空透雕,是一種雕塑形式。在木、石、象牙、玉、陶瓷體等可以用來雕刻的材料上,以浮雕為基礎,

鏤空其背景部分,透雕出各種圖案、花紋的一種技法。有的為單面雕,有的為雙面雕。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紫砂壺鏤雕裝飾,明末清初已經出現,康熙朝較為流行。今天此種造型及裝飾已較為少見,多用於壺蓋、紐等。


壺身“換裝”,有哪些技巧?


這些紫砂裝飾工藝絢爛瑰麗,雖然一些工藝技法已經不再使用,但它們曾經出現的身影,成就了紫砂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

而流傳下來的工藝技法,則在一代代紫砂匠人的鑽研下繼往開來,踴躍創新,紫砂文化不斷髮揚光大,紫砂的文化氣息亦越來越濃,實用性和觀賞性都令人驚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