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中國核電永遠在路上

我國核電事業肇始於20世紀50年代,歷經近70年的發展已經躋身核電強國之列。自主研發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出口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和國和一號。核電運營管理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47臺,裝機容量4873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1臺,位居全球第一;核電領域中廣核、中國核電和國家電投三足鼎立,中廣核成為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和全球第三大核電企業。建國70年,我國核電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飛躍,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01

從軍用到民用:

中國核電兩次巨大飛躍

20世紀50年代,我國啟動了核能事業。1964年、1967年先後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彼時,核能應用僅限於軍用領域。而蘇、美、英、法等國家已開始和平利用核能。1951年美國、1954年前蘇聯先後實現原子能發電。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確定了大力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方針,我國也開啟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探索。

1

秦山核電站:

開啟核能從軍用到民用的新紀元 

回望 |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中國核電永遠在路上

自1955年提出發展方針後,我國在核電領域探索了10多年。1970年,周恩來總理在聽取上海市彙報時指示:“從長遠來看,華東地區缺煤少油,要解決華東地區用電問題,需要搞核電。”1974年,周恩來總理主持會議原則批准了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方案。1982年核電站確定選址浙江海鹽縣秦山腳下。秦山核電站於1985年開工建設,1991年併網發電,從此結束了我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

秦山核電站實現了我國核電從零到一的突破,開啟了我國核能從軍用到民用的新紀元。我國也成為繼前蘇聯、美、英、法、加拿大、瑞典之後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2

大亞灣核電站:

開啟核電產業化的新時代 

回望 |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中國核電永遠在路上

大亞灣核電站緣起於1978年鄧小平與法國外貿部長弗朗索瓦的會見,當時鄧小平宣佈“中國決定向法國購買兩座核電站設備”。1978年全國的外匯儲備僅1.67億美元,而核電站總投資高達40多億美元,依靠國家投資建設顯然是不現實的。1979年,結合當時香港缺電的現實情況,電力部與廣東省提出了引進外資、借貸建設、售電還錢的設想。1982年12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第四次會議確定按照“借貸建設、售電還錢、合資經營”的模式建設大亞灣核電站。1985年元月粵港雙方簽訂了合營合同,該項目成為改革開放初期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鄧小平在簽字儀式上表示:“這是個了不起的項目,要用這個項目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典範。”大亞灣核電站於1987年開工建設,1994年投入商業運營。2008年7月,在正式發電14年後還清了貸款本息56.74億美元。

大亞灣核電站開啟了我國核電產業化和市場化運營的新時代,成為我國核電站商用的典範以及對外展示核電工業的窗口和名片。

02

從引進到創新:

中國邁入核電強國之列

1983年初召開的回龍觀會議議定了《核能發展技術政策要點》,確定了核電以百萬千瓦級壓水堆為主、走引進技術並逐步國產化的道路。從此,我國探索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核電產業發展之路,形成了完整的核電裝備製造體系,並依託自主創新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和國和一號。我國核電開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製造“走出去”的靚麗名片。

1

1%到86.7%:

形成完整的核電裝備體系 

我國早期建設的核電站裝備國產化率較低。1985年開建的秦山核電站雖是自主設計,但是反應堆安全殼和主泵等核心設備委託國外製造。1987年,大亞灣核電站引進法國M310核電技術,設備的國產化率不到1%,除了沙、石、水之外,其餘包括磚頭等材料都從國外進口。

隨著我國核電的規模化發展,核電裝備自主化比例快速提高,核電主設備和關鍵設備大部分由國內供貨。防城港二期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裝備國產化率已達到86.7%。

回望 |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中國核電永遠在路上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完整的核電裝備工業體系,在核電站總體設計、關鍵設備和材料製造、先進燃料元件製造、數字化儀控系統開發等方面都取得重大進展,具備了規模化發展的基礎。

2

創新不停步:

中國邁入核電強國之列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陸續引進了法國、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的核電技術,但從未停止核電自主創新的腳步。

中核集團與中廣核集團在大亞灣核電站M310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創新分別推出了ACP1000與ACPR1000+三代核電技術,並在國家主導下融合形成了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引進的三代先進核電AP1000非能動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開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和一號(CAP1400)。持續的自主創新推動我國核電技術實現了從二代向三代的整體跨越。2018年,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了《我國三代核電發展戰略價值研究報告》,指出華龍一號和國和一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核電強國後又一個擁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和全產業鏈的國家,我國核電產業技術研發和工程應用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3

核電走出去:

中國製造的靚麗名片 

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公佈的《服務核電企業科學發展協調工作機制實施方案》首次提出核電“走出去”戰略。

華龍一號和國和一號是核電“走出去”的主力。

回望 |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中國核電永遠在路上

近年來,我國已經與巴基斯坦、英國開展了實質性的核電項目合作。巴基斯坦卡拉奇K2機組是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已經進入設備調試階段。2016年,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該協議包括欣克利角C、賽茲韋爾C、布拉德韋爾B三個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採用華龍一號,這是我國自主核電技術首次落地西方發達國家。標誌著我國實現了從核電技術輸入國到輸出國的突破。

目前,我國已經與巴西、土耳其、羅馬尼亞、南非、阿根廷、沙特、捷克、肯尼亞等國家簽署了核電合作諒解備忘錄或合作意向書。核電已經成為繼高鐵之後中國製造“走出去”的另一張靚麗名片。

03

從小學生到優等生:

核電運營管理水平躍居世界前列

1987年,大亞灣核電站的開建標誌著我國核電進入商用時代。當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不僅在核電技術上有很大差距,在核電運營管理水平和理念上更是相去甚遠,國內沒有專業的運營管理人才。為了縮小差距,核電人虛心做學生,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核電運營管理水平躍居世界前列。

1

西天取經:

“黃金人”出國學習先進管理經驗 

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之初,為了培養核電運營管理隊伍,我國確定了“按世界一流水平培養核電人才”的原則,先後分三批派出113人赴法國培訓,並考取法國頒發的資格證書。每個人的培訓費用為130萬法郎,按當時的金價折算成等值的黃金約60公斤,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體重,因此這些人被稱為“黃金人”。

對於中國核電而言,“黃金人”不僅意味著如黃金般昂貴的學費,更意味著“黃金般的作用”。學成回國的“黃金人”帶回了當時國際最先進的核電站運營管理經驗和核安全文化,為我國核電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2

晉級優等生:

中國核電運營水平躍居世界前列 

以國際先進水平為學習對象,成就了我國核電運營管理的“高起點”。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國核電運營管理水平進入世界前列。

2019年9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指出,我國核電機組性能指標總體處於良好水平,截至2019年6月已安全穩定運行累計300餘堆年,核電安全運營指標居世界前列。

在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同類機組綜合排名中,我國核電站80%以上指標優於世界中值水平,70%以上指標達到世界先進值。根據WANO的綜合指數統計,2017年,全球有57臺機組獲得滿分100分,我國有11臺;2018年,全球53臺機組獲得滿分100分,我國有12臺。

2019年3月28日,在世界核電領域權威評比——法國電力集團安全業績挑戰賽中,大亞灣核電基地連續11年奪得“能力因子”第一名,累計冠軍數增加到39項,佔該項賽事冠軍總數的一半以上,保持了全球獲得冠軍最多的參賽核電基地桂冠。

04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中國核電永遠在路上

回望 |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中國核電永遠在路上

回望歷史,中國核電一路風雨兼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從軍用到民用的轉型,從引進國外技術到自主創新鑄就三代核電技術的國之重器,從“小學生”到躋身世界核電運營管理先進行列,都記錄了我國核電發展的堅實腳印。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未來我國核電發展和走出去的道路上,尚不知道還有多少困難。但是,我國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形成了完整的核電裝備工業體系,培養儲備了大量的核電技術和運營管理人才,已經基本形成三代核電發展的優勢。

核電發展永遠在路上,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創新,強化自主發展能力,我國核電將不斷續寫輝煌篇章!

(作者來自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