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興安之巔

中國冰雪之都牙克石

擁有最豐富的冰雪資源

厚重的森林文化

造就了一個冰雪運動的天堂

藍天之下,白雪之上,全民上冰雪!

來牙克石吧,相約十四冬!

這裡有冰雪、驕陽、藍天

這裡有中國緯度最高、雪期最長的天然滑雪場

這裡的人懷著激情、熱血、夢想

這就是十四冬選擇牙克石作為分賽區的理由↓↓↓

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冰雪資源
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從牙克石鳳凰山滑雪場的航拍圖上看,一條條蜿蜒的賽道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畫。2011年,為提升鳳凰山滑雪場辦賽能力,牙克石市政府對鳳凰山滑雪場進行了升級改造,聘請專家設計國際最流行的“蝴蝶型”賽道,建設了7.5公里長、8米寬的越野滑雪賽道,3.2公里長、6米寬的瀝青路面夏季輪滑場地,30個鋼靶的標準射擊靶場以及3700延長米的造雪水電系統、打蠟房、功能用房、新聞中心、運動員公寓,累計投資1400萬元,達到了舉辦國際、國內冬季兩項和越野滑雪、滑輪比賽的標準。該基地也填補了內蒙古雪上項目訓練基地的空白,是全國唯一的冬季可以開展冬季兩項和越野滑雪比賽、訓練,夏季可以開展輪滑比賽、訓練的標準場地。

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舉辦大型賽事既是展示的舞臺,也是為冬運會的練兵。牙克石已連續舉辦了15屆呼倫貝爾冰雪旅遊節暨國際滑雪邀請賽、4屆國際雪聯越野滑雪中國夏巡賽、1屆中俄蒙反季滑雪邀請賽,承辦了1屆全國青少年運動會越野滑雪比賽、5屆全國青少年越野滑雪錦標賽、3屆全國越野滑雪冠軍賽、5屆全國冬季兩項錦標賽、1屆內蒙古冬季運動會冬季兩項與越野滑雪比賽、1屆呼倫貝爾冬季運動會冬季兩項與越野滑雪比賽、“百萬青少年上冰雪”呼倫貝爾啟動儀式等國際國內大型賽事30餘次。吸引了瑞典、挪威、芬蘭、加拿大、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運動隊前來參賽。隨著各大賽事的舉辦,積累了豐富的辦賽經驗、也培養了一批本土雪上項目裁判員,極大地推動了冰雪運動的全面發展。

土地遼闊

牙克石市南北長352公里,東西寬147公里,海拔在600米-1000米之間,總面積27,590平方公里,是中國土地面積第六大的縣級市。

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牙克石市工業園區、鳳凰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大興安國際物流園區總面積約228.6平方公里,極大減少了項目建設徵用土地的繁瑣環節。

區域優勢

牙克石地處呼倫貝爾市腹地,毗鄰呼倫貝爾市所轄10個旗市區,位居中心和樞紐,是呼倫貝爾市的重要交通節點,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草原結合處,距通往俄羅斯、蒙古國的6個一類邊貿口岸均在200公里左右;南往哈爾濱及內地各省,距最近的出海口、環渤海經濟圈與東北經濟區交界點的遼寧營口港1270公里,是連接哈大齊經濟走廊,輻射東北三省、內蒙東部地區和俄羅斯及蒙古國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

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牙克石的交通已經形成公路、鐵路相互配套,四通八達的立體多功能網絡。濱洲鐵路複線、牙林鐵路、博林鐵路等鐵路幹、支線在此交匯,市區有12條鐵路專用線,總長14,087米,301國道和國道幹線的綏滿高速公路貫穿市境。距牙克石70公里的海拉爾民航現已開通39個城市的33條國際國內航線。按呼倫貝爾機場遷址規劃,未來海拉爾民航機場距牙克石僅40公里。

文化多元

牙克石位於中國北方高寒地區,市域橫跨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大興安嶺森林,與蒙古國、俄羅斯相毗鄰,居住著漢、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倫春等26個民族。至今各民族仍保留著自己獨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民俗民風,如森林狩獵和採集山珍,草原遊牧與蒙古美食手把羊肉、奶茶,冬季破冰捕漁及鄂溫克瑟賓節,有那達慕大會上的射箭、賽馬和摔跤,還有俄式木刻楞民居和朝鮮涮狗肉,更有經典歌曲《敖包相會》與渾雄悠揚的馬頭琴聲……

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這裡融合了森林文化、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冰雪文化、域外文化,是一片充滿了活力的熱土。

資源富集

林下資源:牙克石境內林地面積3228萬畝,森林總面積佔大興安嶺森林總面積60%以上。林區物產豐富,森林內外棲息著300餘種動物,野生植物約3300餘種,野生經濟植物約佔60%。越橘、藍莓等年產量達350萬公斤以上,野生鮮蘑採摘量為4000噸/年左右,人工鮮蘑採摘量為5000噸/年,野生木耳採摘量1000噸/年,人工木耳採摘量9000噸/年;蕨菜採摘量2000噸/年左右;油料植物有榛子、松子等堅果,榛子採摘量10噸/年左右。林區每年有農林剩餘物近2000萬噸,在生物質能源利用等方面有著絕大優勢。

十四冬分賽區為何選擇牙克石?

農業資源:牙克石市是全國“保護性耕作示範推廣縣”、國家產糧產油大縣。現有耕地238萬畝,處於呼倫貝爾森林草原過渡帶,黑鈣土土層厚45釐米,有機質含量高,且農產品化肥、農藥投入較低,是最佳的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也為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觀光農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牙克石農業生產機械化率達到95%以上,全市機械總動力達35.5萬千瓦,在全國具有較高水平。

礦產資源 :牙克石地處全國24個重點成礦帶之一的大興安嶺成礦帶中部,為全國5大重點金屬成礦帶之一。市域內近2.8萬平方公里的礦產地僅勘探5230平方公里,已發現地下蘊藏礦產資源31種,有礦,探明礦產總儲量近50億噸以上。牙克石周邊呼倫貝爾市域內探明煤炭資源儲量超過1000億噸,遠景資源近2000億噸,探明資源儲量是東三省總和的6倍。牙克石市位於呼倫貝爾市主要產煤區,僅已探明煤炭儲藏量就達30億噸,正開採煤田的儲藏量達6.9億噸,煤質主要為低硫、低磷的長焰煤,大卡在4800-5000左右,具有開發煤炭產業的天然優勢。

水資源:牙克石市水資源總量47億立方米,其中僅地表水就達43億立方米,現利用率不到2%。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385.3毫米,有效水域面積達103萬畝,宜漁面積67萬畝。嫩江水系近170條大小河流呈網狀密佈市域,提供了豐富的水力資源,僅扎敦水利樞紐工程總庫容量就在1億立方米以上,為工業供水達7300萬立方米。境內有多處天然礦泉水源,現已探明的有來源於中生代玄武岩承壓水系,富含多種有益微量元素的純天然蘇打水,以及水源是火山岩為主的山體巖構造,富含稀有礦物元素“鍶”而享有盛名的重碳酸鈣鍶型飲用天然礦泉水等,是尚待開發的“健康資源”。

文字:趙宗傑

監審:張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