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放下,從來都與刻意無關

真正的放下,從來都與刻意無關

01.

在微博收到一條私信:

“再過幾天他就要結婚了,說不出心裡什麼滋味,在共同好友的朋友圈裡看到他曬的籌備婚禮的視頻,笑得很幸福,他應該是真的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吧。分開四年了,我想,我也應該放下了。”

突然想起之前看過一個視頻,那個男生看著一個熟悉的背影怔愣了好久,旁邊人問:“她和你什麼關係?”男生說:“沒什麼關係。”

但是鏡頭一轉,他眼神落寞,在心裡想:“住過一間房,睡過一張床,吃過一碗飯,現在各安天涯,算什麼關係呢?”

愛字後面加一個過,故事的句點再匆忙,也早已經完成了結尾。

所謂舊人,大概就是一個曾讓你對明天充滿期許,卻完全不曾出現在你的明天裡的人吧。

分開之後難免會有糾結,有懊惱,會有遺憾,有悔恨,會有想複合的念頭,但其實不管你們當初是因為什麼而分開,在決定分開的那一剎那,彼此都認為,離開對方,自己會過得更好。

所以不管那個時候是誰對了,是誰錯了,沒必要再念念不忘了,過去的,就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了。

我們必須承認,離開之後的糾纏,往往是不甘心比喜歡更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匆匆複合的人會在某一段時間後再次道別。

時間永遠是在往前走的,日子也一樣,你應該過現在,過以後,而不是過以前。

那些舊人,那些往事,該放就放,該忘就忘吧。

真正的放下,從來都與刻意無關

02.

我之前在文章裡講過一個只有三句話的小故事,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

“你還沒忘了TA嗎?”“早忘了”“可我還沒說是誰”

你到底有沒有放下那個人,你最近過得是不是真的快樂,你心裡有沒有重新照進陽光,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

你以為控制住想給對方打電話、發消息的手就是放下了,你以為狠狠心扔掉所有和對方有關的東西就是清空了;你以為拉黑了對方的微信,取關了對方的微博,就能代表自己想放下的決心了。

可這些,只需要一個熟悉的場景,一首戳心的老歌,一個突然被回憶起來的小細節,就足以讓你潰不成軍。

這不是放下,這只是隱瞞,但這已經是放下的開始,這是個好兆頭,過程也許難一點,但你要相信時間的治癒力。

其實有時候想想,人這一輩子會遇見的人太多了,可能今天你心血來潮定了機票去異國他鄉,路上遇見一個夥伴,從此你人生的際遇都改變了。

變數,讓很多人分開,也讓很多人相遇,所以不必揪著以前說過的誓言不放,它只能證明說出來那一刻的真實性,卻不具備任何的時效性,也不必從此以後不再相信愛,不敢涉足情,所謂往事,其實也不過是若干年後的下酒菜。

只要你在朝前走,在一點一點地開啟新生活,那你就是在慢慢地沉澱過往。

你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原來真正的放下,從來都與刻意無關。

真正的放下,從來都與刻意無關

03.

那真的放下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呢?我想起《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有這樣一句話:

每個人的記憶都是一座沙城,時間腐蝕著一切建築,你步步回頭,可是卻只能往前走。

當你的沙城坍塌結束了,它在你心裡只剩個朦朧的影子了,你也就放下了。

也許TA的手機號還躺在你的通訊錄裡,但如今你每天都睡得很好,早沒了想撥通這個電話的打算; 也許你們還留著彼此的微信好友,但你早就把對TA的置頂取消了,你也不會再時不時就點開TA的頭像,輸入一些想說的話再默默刪掉,因為你不再盼著頂部也會出現“對方正在輸入……”了; 也許你還是能看到對方的微博和朋友圈,但那又怎麼樣呢?就算看到,也只是因為隨手刷到而已,TA是好是壞,是喜是悲,都不會再牽動你的情緒了。
真正的放下,從來都與刻意無關

生活不是狗血的電視劇,不會給你來一場恰到好處的失憶,也沒有那麼多經年後重逢再續前緣的機遇,我們總要學著接受一些突如其來的失去。

不必遺忘,而要主動放下。

就像過期的雜誌,堆在書架底層的舊報紙,不會再穿的衣服,無用的卡片和紙袋子,你不會刻意想起它們,也不會刻意去清理它們,就是一個雲淡風輕的午後,大掃除的時候,一股腦打包丟進垃圾桶。

太陽照樣升起,也如常落下,你在新的生活裡過的很好,突然發現自己很久都沒想起舊人了。

因為已經不再重要,所以不再想念,這才是真正放下了。

新的你,有新的生活,同樣也會有新的故事,對的人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遇見你。

在這之前,照顧好自己,要平安喜樂,好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