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足球運動已經成為世界的第一大運動,據統計在中國目前有接近2億的足球球迷,中國球迷人口分佈中,城市人口有32%為球迷,男性人口中,球迷佔45%,女性人口中,球迷佔20%。其中16到24歲年齡段中,球迷佔42%。龐大的足球愛好者一直關注著中國足球的成績與發展,但是中國男足連續的世界盃預選賽失利傷害了無數球迷的心。如果中國男足能夠成為強隊,那麼中國球迷的數量將會成倍的增長。

1994年,隨著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開始,伴隨而來的足球俱樂部、青少年足球學校相繼大量湧出,這些職業化的建設給中國足球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在職業化的進程中我國足球運動水平的發展卻並不樂觀,面對中國足球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後備人才培養問題上,我們有必要對青少年足球的培養和發展進行深刻的認識和規劃。儘管1985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但是經過30多年的青少年足球培訓體系,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科學的制定有針對性的青少年培訓機制。現在的足球培訓都是急功近利,在做違背足球規律的事情,從而導致我國足球運動員都是拔苗助長,沒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基本技術和技戰術水平。雖然在青少年的足球普及過程中,中國足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這些都無法解決現存的問題,目前,我們應該清楚青少年的培養體系,解決職業化給青少年足球運動帶來的影響,使青少年的培養過程在結構上趨於完善。

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巴西是世界公認的足球強國,巴西足球群眾基礎雄厚,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途徑眾多,巴西如今已成為世界足壇最大的球員輸出國,羅納爾多,羅納爾迪尼奧,裡瓦爾多,卡卡,內馬爾這些耳熟能詳的球星都是出自於巴西的青訓體系,深厚的足球基礎自然是巴西足球長盛不衰的根本,但是獨具特色的青少年球員訓練選拔機制,才是巴西天才球員層出不窮的秘密。在球員選拔、培養方面,巴西青訓有幾大特色,確保發現好苗子,並將其培養成才。

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與中國的足球基礎不同,巴西的足球基礎已經不需要培育,巴西青少年對於足球的熱愛超出一切,在巴西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一些赤腳的孩子在踢足球。街道上,泥地裡,沙灘上,到處都是踢足球的少年。對於足球運動的熱愛和興趣,也使這些孩子一旦接受正規的足球訓練總是能傾注所有的熱情。這一點也是中國青少年所不能比擬的。如果對一項事業不夠熱衷,那麼想在這個行業取得成績是很困難的。這也是我們在青少年足球興趣培養上面需要做的工作。

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巴西各級球隊的青訓目標走的是精英路線,與我國足球學校龐大的招生規模(恆大萬人足球學校)不同,巴西足球青訓梯隊遠沒有那麼多人,巴西一個青訓梯隊從U13-U20加在一起也不到300人,而且淘汰率並不高,這是因為青訓梯隊只選擇有天賦有潛力的好球員。街頭巷尾的每一個孩子都可能被青訓球探發現並吸收到梯隊中來。巴西青訓不會把時間和金錢投入到一些沒有天賦的孩子身上,這也使教練可以更好的為較少的梯隊隊員指導和訓練,可以保證教學質量。而在我國足校為了利益而大批量的吸收學員,在金錢利益的驅使下,並沒有優選的政策制度,從而造成大量的無潛力的孩子被吸收進來,也造成了超高的淘汰率。在中國的足校培訓體系中,最後能走入職業聯賽賽場的青少年都是百裡挑一,千里挑一,而剩餘的孩子都成為了足球教育的犧牲品。家庭不但為此付出了高昂的培訓費用,還耽誤了孩子們青少年時期的文化教育。

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在巴西,足球青訓是非常系統的過程,其中選材的重點放在13歲以下的孩子上面,巴西足球真正的做到了“從娃娃抓起”。巴西俱樂部球探以技術、頭腦,身體素質這三條標準來選擇球員,在巴西全國範圍內尋找8歲以上有潛力的孩子,這些孩子一旦被球探發現,球探就會一直跟蹤他的技術水平,這些小球員在沒有正式進入青年隊訓練之前(U13),並不在基地集中訓練生活。所以並不會影響孩子平時的學習。而一旦達到青訓的年齡,教練認為孩子在足球方面的成長和潛力都是值得繼續培養的,就會吸收到青訓梯隊中來。而不符合的孩子依然可以進行原有的生活和學習,而不會受到淘汰後的影響。在中國的青訓體系中,很多有潛力的青少年家長,並不一定願意讓孩子去接受專業的足球訓練,因為一旦沒有成才,半途被淘汰,那麼孩子整個青少年教育期就將被耽誤,並且很多孩子從小並沒有足夠的環境接觸足球,所以很多有潛力的孩子並沒有機會被球探發現,同時我國的足校和各俱樂部青訓隊的球探團隊,也沒有真正的去挖掘具備潛力的青少年球員。

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中國足球永遠是以成績來判定結果,無論是國少,國青,國奧,還是成年隊,都是以成績來衡量,這也導致了每一位領導和教練都想要好成績,而忽視了很多真正的基礎教育。日本犧牲了幾代球員的代價換來了今天的足球成績。我們國家為什麼不能踏踏實實的從青訓抓起,真正的培養出一批有能力的球員。巴西的梯度培養不以成績為目的,在巴西13歲以下不安排正式比賽,不給孩子增加太大壓力,同時也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13、14歲的球員只訓練個人技術,包括控球、傳球、射門;15歲開始參加青年錦標賽,這時候注重培養孩子們在比賽中如何運用所學的技術和技巧,到了17、18歲,這些球員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足球理念和技術體系,等到成為職業球員,自身的技術水平已經很穩固,又有了對比賽的理解,這時候只需要進行一些細節上的糾正就可以。

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巴西足球青訓不僅僅在足球方面,在素質教育方面一樣很重視,巴西的足球理念認為,球員光踢球是不行的,必須要有智慧,現代足球是技能的比拼,更是頭腦的比拼。所以巴西足球青訓梯隊中除了正常的訓練外,還要接受基本的學校教育,如果在學校裡的成績不合格,小球員就要接受停訓的處罰。巴西青訓的培養模式中,有天賦的球員通常在13、14歲就進入了職業梯隊,不會繼續在普通學校學習,因此巴西的青訓十分重視彌補球員的文化知識方面的不足。

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對於青訓體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資金的投入,在我國大部分進入足校的孩子都要支付高昂的學費,而在巴西的青訓體系中,主要是由俱樂部對青訓進行投入。學員訓練、學習、生活的費用都由俱樂部承擔。很多人會認為這豈不是虧本的買賣,但是其實青訓背後隱含著一個高回報的產業,足球產業已經成為了巴西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巴西每年向海外輸送的球員人數超過千人,其中不乏很多超級球星的天價轉會費,類似一筆轉會的利潤就足夠維持一個俱樂部的數年運營。最近10多年以來,巴西通過轉會球員得到的美元已經達到數十億,整個足球產業貢獻了巴西GDP中的5%。高投入帶來高產出,高產出帶來了高回報,巴西青訓已經成為了一個良性循化的體制。

中國青少年足球體系的深度分析

通過對巴西青少年足球培訓體制的瞭解,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體系中的不足和問題,目前我國僅有一名球員在歐洲五大聯賽踢球,而縱觀我們的鄰國韓國和日本,在海外踢球的球員已經形成了規模。造成我們今天尷尬境地的就是我們的青訓體系,我們的青訓體系只注重結果,不注重本質。青少年的足球選拔,培訓等做不到優選和系統進行,一切都以利益出發的體系終將使中國足球無法發展。

我們應該學習巴西的青訓體系,在足球運動普及上學習我們的鄰國日本,從校園足球開始,日本校園足球聯賽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循環,很多潛力球員都是從學校聯賽中選拔出來。中國足球的發展必須要從青少年的人才培養開始,現在的青訓體系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不能目光短淺的只注重短期的利益,要從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出發,這樣中國足球才會進步。很多有足球潛力的青少年才能被挖掘,而中國足球的環境也將改變。在這個龐大的足球市場中,俱樂部和青訓隊都將會得到足夠大的回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