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當召:內蒙古保存最好的藏傳佛教寺院,珍寶無數最大唐卡高20米


陰山山脈是內蒙古地區最大山脈,也是全國較大山脈,陰山東西橫亙在內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全長約1000公里,山脈地勢高峻、脈絡分明。《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及王昌齡名作“不教胡馬度陰山”說的就是這裡。陰山山脈物華天寶,不僅有昭君墓、戰國趙長城遺址,還有陰山岩畫、大仙山天書等文明痕跡,我們今天主角“五當召”就坐落在這裡。圖為俯瞰陰山山脈。

秋日是內蒙古氣候風景最美麗的時節,晚秋雖不及金秋濃裝豔彩,但也天高雲淡、樸實無華,氣候更加宜人。從包頭市區出發一路向北60多公里,便進入陰山山脈大青山腹地,天空碧藍如洗,空氣通透乾淨,頓時讓人神清氣爽。路邊70杆5米高的尊勝幢經幡旗在瑪尼石牆後面迎風招展,一切煩惱違緣馬上隨風而散,說不出的舒服和愉悅在心頭縈繞。圖為內蒙古地區最大的瑪尼石牆。

車輛沿山而行順勢而入,路況平坦車輛稀少。山路兩側種滿了植被和各色的植物,主要以野櫻和刺梅為主,也有千百年來自然生長的山松。晚秋時節,早晚溫差大,許多植物經不起霜花的敲打,有的已經退卻夏日的翠綠,換上各色的綵衣盛裝,紅的、黃的、深綠、淺紫等等,在山坡上爛漫著,準備告別這多彩的季節。五當召山門,在植物的映襯下更加巍峨挺拔。圖為俯瞰五當召山門。


當思緒隨車而飄忽,因景而翻飛時,突然一個高大的藏式建築橫立在眼前,從建築用料、佈局和裝飾來看,富有西藏民族特色,看上去規模宏大、氣勢渾厚。門楣中間“五當召”三個金色大字熠熠生光,沒錯,這就是五當召山門。當車駛過山門的一剎那,世界的外在與過往彷彿一下子被隔開。“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剛才還躁動、漂浮的思緒一下子安定了,許多造次的想法瞬間純淨了。圖為五當召山門。

過山門繼續前行幾公里,彷彿漸至路頭無路可行,誰知峰迴路轉,青蔥的群山映入眼簾。遠看群山祥雲繚繞,林木蔥鬱,典型的藏式建築順勢起屋、依山而建。這些建築群就是五當召。龐大宏偉的五當召,在群山的環抱下,如襁褓中的嬰兒一樣安詳。圖為遠觀大青山腹地五當召的情景。

陰山,一座古老而厚重的山脈,千百年來,陰山作為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的分水嶺、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交匯點,演繹了一幕幕悲歡離合、壯麗輝煌的歷史活劇。18世紀中葉,五當召於康熙年間,以西藏扎什倫布寺為藍本興建。乾隆十四年大規模擴建,乾隆皇帝並於1756年親筆賜名“廣覺寺”。圖為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蒙、漢、滿、藏四種文字的匾額。之後五當召又為厚重的陰山文化添加了濃重的一筆。


五當召始建於陰山中一座名叫敖包山兩條溝壑交匯處的山坡之上,規模很小,據說就是現在位於全寺之中的洞闊爾殿。之後,經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及光緒年間的多次擴建,規模逐步擴大並沿兩條溝壑逆建而上。目前,五當召的主體建築,以六座經堂、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歷世活佛舍利塔的靈堂組成,全部房舍2500多間,佔地300多畝。圖為俯瞰五當召全景。

五當召因毗鄰五當溝,因此叫五當召。五當召有蒙、藏、漢三個名字:五當召藏語名字為“巴達噶爾”,意為“白蓮花”;蒙語“五當”為“柳樹”之意,召為寺廟;漢語即為“廣覺寺”。五當召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抗卜楞寺並稱中國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寺。圖為五當召主建築群。

五當召建築群具有典型的藏式建築結構特點,所有建築下寬上窄,潔白方整,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外牆裝飾主要以白色、黃色、黑色、褐色為主。白色代表聖潔,黃色是格魯派的標誌,代表高貴,黑色的窗框協調吸熱,褐色的邊瑪草起到通風透氣的效果。整個建築裝飾色調的運用,蘊含著天上、地上及地下之意。五當召建築群是蒙、藏文化深度交流交融的結果,是我國佛教寺廟中珍貴的文化遺產。圖為五當召建築群一角。


當時的五當召可謂輝煌致極,不僅是設有監獄、法庭、武裝,享有特權的政教合一的寺院,也是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弘法化眾的培訓基地,是藏傳佛教的高等學府和著名的學問寺。到19世紀末時,在五當召修行的僧侶仍有800多名。圖為五當召一隅。

如今的五當召雖然當年的風光不再,可悠久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大量彌足珍貴的文物。五當召文物主要集中在金屬造像、唐卡、法器、塔、曼陀羅、柱毯等方面。不僅有10米之高的彌勒佛銅像、9米高的宗喀巴銅像,還有許多清代官窯瓷器等。五當召多套組畫唐卡,繪製精美,品相和收藏價值不僅位列自治區之首,在全國來說也是罕見。圖為五當召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唐卡,高20米、寬16.8米。

五當召群山環抱,林木蔥鬱、清溪潺潺,悉仿西藏之召廟而建。由南北望,重重殿堂、層層樓閣依山而建,隨坡而增高。各殿白牆金頂、雕樑畫棟,殿頂風磨銅臥鹿、法輪和廟徽,金光璀璨,蔚為壯觀。整個寺院山巔松柏輝映,溝內老松蟠曲,溪水清流,與白壁朱門的廟宇相掩映。走進五當召雄偉的殿堂,莊嚴的佛像、精美的壁畫,凝重肅穆,栩栩如生,更是讓人肅然起敬,歎為觀止。圖為五當召“鷹銜金冠奶化白蓮”雕塑。


春天,杏花綻放,蒼勁的針葉松突顯生命的氣息,春天叩響了五當召的山門,敲響入靜的禪林,叩問佛偈;夏日,林間涼爽微風,山中百鳥放歌,掬一捧山泉甘醇芳香,忘卻凡塵鼓譟,俗世喧囂;金秋,大自然濃重的畫筆,描繪斑斕的油畫,堂前青煙縷縷,升騰虔誠,祈盼心靈的寧靜忘卻紛擾如雲;冬天,大雪落定,時間凍結,廟宇、群山融為一體,雪林峰海、雪落無塵。圖為五當召曬大佛的情景。

陰山這座不朽的山脈,因五當召蓮花盛開,多了一份福國佛音;五當召這座著名的學問寺,因陰山的壯麗與厚重,多了一份恢宏與氣勢。古今文人墨客、政要名流凡到內蒙古西部旅行、從仕,必到五當召朝拜觀光。五當召以其獨特的風格建築,蒙、藏民族宗教文化以及鍾靈毓秀的自然風光成為畫家、攝影家們創作的天堂。

燦爛陽光下,洞闊爾子弟亦如陽光般燦爛。無論是雪後拾階而上,行走在雪域佛國白蓮花盛開的早晨,還是轉廟誦經、靜悟思辨修行在青燈下的孤影,內心的虔誠與執著總如菩提生根,任你如何風捲祥雲、群鴉鼓譟,虔誠總如堂前青煙升騰,佛陀總在慈悲中微笑。


五當召一一白蓮花盛開的佛國伽藍,如夢幻影,亦如真性情。如果僅用靜謐、幽深、空曠之類的詞句描述她,恐怕會顯得蒼白和淺薄。她的宏大不止於高牆金頂,不止於奇偉雄峰,也不止於典藏絕倫。幾百年的精神文化厚重積澱,五當召洋溢著高貴的學院風範,牧歌田野充盈其間又彰顯著質樸淳厚的鄉土情懷。五當召已超越了一所寺院的內涵,成為一座文化合體。關注鴿子視角給您更多的資訊內容。鴿子視角張順閣圖文原創盜發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