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涅槃2000多年,我們為何要學佛?學者:若你迷茫彷徨就進來看


真知堂國學館:繁鬧而喧囂的紅塵世界,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我們來到世間走一遭,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佛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佛陀是一個覺悟了的人,一個真正找到了自我,本我,並且做到無我,無無我,超越無無我境界的人。前聖先賢,仰之彌高,能以佛陀之教誨,找到人生的答案,就是我們後學學佛的目標和動力所在。圖為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真知堂國學館: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馬斯洛”理論。人類活著,首先是生理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再其次是社交的需要,再其次是尊重的需要,最高等級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搞懂這個理論,對於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有很大幫助。圖為雲岡石窟北魏時期大佛。

真知堂國學館:何謂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就是孔子說的“食色性也”。一個人需要吃飽穿暖、需要有家庭、需要繁殖後代,這些都是動物的本能。類似的需求就是生理的需要。圖為雲岡石窟二佛並坐造像。


真知堂國學館:何謂安全的需要,這個不需要解釋。安全都沒有了保障,其他的需要就不需談及了。所以古人有云:“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我們大家生逢太平盛世,這是前世修來的福報。圖為釋迦牟尼佛,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真知堂國學館:何謂社交的需要?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是善於學習的動物。學習需要交流,交流需要團體。前面兩個都是人和動物共同的需求,社交則是人明顯不同於動物的高等級需求。圖為雲岡石窟內景。

真知堂國學館:何謂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一個有教養的君子,你只需要用尊重二字就可以說服他,自律則是被人尊重的前提。所以哪怕是在網上無人知曉你的姓名,留言說話亦應當注意,佛陀說:“勿誑語,勿兩舌”,說的都是最起碼的贏得別人尊重的法門。


真知堂國學館:何謂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就是我們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自我實現。很多人不理解科學家不圖名利,年復一年的鑽研;不理解學者為了一些根本賺不到錢的知識皓首窮經;其實是他們還遠未達到自我實現這個高度的表現。佛陀,就是一個自我實現的人,一個真正覺悟了的人。學佛,並不是只是要你燒香拜佛,更多的是通過學習佛家經典,跟從佛陀,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真知堂國學館:所以,你學佛還是求佛?這點很重要。學佛是大丈夫事,超越帝王將相,是要搞明白人世間的真理,徹底的解脫煩惱。從苦集滅度中脫離出來,慈悲喜捨,常樂我淨。至於能否修成阿羅漢,菩薩或佛陀,則只是一個代名詞罷了。最關鍵的是,你要能從學佛中變得安詳。

真知堂國學館:就如禪宗著名的二祖慧可在達摩祖師面前斷臂求佛,求的也就是“安心”二字。如何才能安心不動?並非需要一味苦行,才是安心之道。人類之所以不安心,其實就是慾望二字作祟。能力小慾望大,人就在煉獄裡煎熬。能力大欲望大,人就好像在阿修羅道裡煎熬。能力小慾望小,並不就是快樂之道。能力大欲望小,甚至無,則心境自然安定。


真知堂國學館:苦行,是壓制人的慾望,使慾望變小的法門。雖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就如兒歌裡唱的:“小和尚下山去砍柴,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像老虎,遇見了千萬要躲開”。可回到山門,小和尚竟然還是覺得老虎最可愛。原因就在於兩性之需求,為人類最基本的需要。現代人不適合出家修行,原因就在於尚未解決低層次的社交,尊重之需要,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結婚生子需求都沒滿足,談何自我實現?遑論成佛?

真知堂國學館:所以,作為普通人,你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的根本問題,只有在人世間混得好了,你還能再進一層,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要,才會自然而然的跟從佛陀的教誨,從“聲聞乘”到“緣覺乘”最後到“菩薩乘”,你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修行。

真知堂國學館:那麼,是不是你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呢?佛陀說不可。因此,他為世人制定了一些戒律。其根本核心就是“殺盜淫妄四重戒”,擴展就是佛教的十善業:“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


真知堂國學館:也就是說。你若要贏得社交和尊重的需要,這些事不能做。能解脫“貪嗔痴”三毒,再解脫“傲慢與懷疑”,則會獲得正見,也就是正確的見解,你就在自我實現的路上開始遠行了。所以說,佛陀對於眾生都是慈悲為懷的,不因為這些普通人遠達不到高等級需求而放棄他們,而是慈悲為懷,慈航普度。

真知堂國學館:關於學佛的事情,今天就暫時跟大家聊到這裡。若你有佛緣看到此文,並且願意深度閱讀和理解文字中的含義,那就說明:你或許已經開始走上了自我實現的人類高級價值之道。感謝你的耐心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