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三號線東延段新進展:多個站點全面動工,廈滘車輛段將擴容, 你怎麼看?

李亞東


三號線東延段線路全長9.6公里,均為地下線,共設4座車站,其中海傍站與地鐵四號線換乘,是串聯番禺、南沙兩區的一條重要軌道交通線路。

設計時速120公里的三號線東延段通車後,南沙過來的客流可在海傍換乘三號線,直接到達珠江新城,預計可比目前節省10分鐘。

番番區間盾構始發井首個開工

番番區間盾構始發井是三號線東延段首個正式開工的工點,其地質條件屬全線最複雜,施工中遇到典型的上軟下硬地層。為減少對市民交通出行的干擾,地鐵建設者們壓縮盾構始發施工場地面積,並針對該井所處的地質條件及周邊環境,經過反覆論證提出了採用分期施工、連續牆更改為咬合樁的方案。施工方案優化後,建設者們將方便留給了市民,卻將未來盾構機需分體始發的挑戰留給了自己。

針對盾構始發井咬合樁的施工,地鐵建設者們通過反覆調整旋挖機的鑽進參數、嚴格監測並及時優化調整泥漿性能等方法,為盾構井的順利施工提供堅實保障。同時,為了加快管線遷改的進度,地鐵建設者們與管線權屬各方充分溝通,部分採取了“管線下沉”遷改的辦法,減少大範圍開挖遷改,避免了因複雜的管線遷改而影響市民出行和工程施工。

番禺客運站周邊交通繁忙,為減少地鐵圍蔽施工對市民的影響,地鐵建設者們優化施工方案,採取分段圍蔽、分段疏解的措施,減小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干擾。

海傍站“上天下地”換乘

作為高架站(四號線)與地下站(三號線)換乘的車站,海傍站的施工幾乎涵蓋了地鐵施工的所有工法。同時,由於目前施工場地狹小受限,多個專業同時交叉作業,給施工組織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為保障施工作業安全,地鐵建設者們邀請行業專家參與指導,精密計算各設備尺寸及作業空間,並採取雙履帶吊抬吊、可移動式高低雙層鋼筋加工棚等設備設施,科學協調施工工序及部位,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保證施工效率。

此外,由於車站靠近商業廣場、住宅小區,施工單位廣州建築的建設者們引入了PM2.5實時監測和自動噴淋系統,並採取了七級沉澱池與汙水處理系統的雙重排汙系統,推動綠色環保施工。

施工中的海傍站

廈滘車輛段將擴容

基於未來三號線運營需要,三號線東延段工程還包含對已運營的廈滘車輛段內進行大架修擴容,施工中地鐵建設者們將面對協調工作量巨大、施工風險控制要求高、涉及多專業多工種、管線遷改工作繁重等挑戰。

為了降低施工對車輛段運營的影響,地鐵建設者們與運營部門建立多方協調聯動機制,並強化風險管控管理,通過加強施工監測、採取圍蔽獨立施工區域施工等做法,來保障車輛段的平穩運營。

解決亞運大道及亞運城出行需求

截至目前,三號線東延段正在全力推進前期徵地拆遷、綠化遷移、交通疏解和勘察設計等工作。4座車站中,2座已開工;4個區間中,番番區間盾構始發井已開工。

三號線東延段線路平面示意圖

三號線東延段呈東西走向,起於三號線的番禺廣場站,終於四號線的海傍站,線路全長約9.6公里,均為地下敷設,共設4座車站,分別是:番禺客運站、廣州新城西、金光大道和海傍(除已運營車站外,其餘站名均為工程暫定名),其中海傍站與四號線換乘。列車採用與三號線一致的6節編組列車。

據悉,該線路是繼七號線後第二條打通三、四號線的地鐵,它著重解決了亞運大道兩側及亞運城居民出行的迫切需求,有利於促進番禺東南部生活服務區的發展,支持並引導亞運城及周邊區域合理佈局的形成,有利於實現人口向外圍城區的轉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