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為何會封禁長白山200年,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祕密?

林也程


長白山是女真人、也就是滿族的發源地,這裡孕育了東北少數民族的燦爛文化,在清朝時期,長白山還有著滿族“龍興之地”之稱。這裡地域遼闊,綿延千里的茫茫林海,為滿族提供了豐富的森林資源,滿族人自古就在這座聖山上狩獵、捕魚、採藥。

依賴著這裡豐富的物產,在女真族首領的帶領下於明末崛起,從統一東北到入主中原,長白山這座原始森林,為滿族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持。然而清軍入關以後,竟然對長白山地區實行了將近200年的封禁政策,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長白山

第一點:長白山被滿清視為龍脈,是清代聖地,因此倍加愛護。據《金史》記載,女真族一直將長白山視為自己民族的發祥地,金朝建立,金世宗登基後冊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在這裡舉行了非常隆重的祭拜儀式。

到了清朝,據《封長白山記》記載,這座神山上有滿族龍脈,所以清統治者直接將長白山設立為皇家聖地,此後禁止百姓進山伐木、狩獵,以免損壞了龍脈。

為此,清政府專門在東北重鎮三姓和寧古塔設立了行政機構,對長白山進行管轄,其實這也清朝統治者用來強調“君權神授”,鞏固封建統治的一種手段。

滿族人蠟像

第二點:封禁長白山,是清廷保護原有的滿族固有習俗,防止受到漢族影響的一項民族隔離政策。《中國東北史》中記載,早在雍正二年皇帝就下過一道諭旨,為了防止滿洲風俗漢族流民的影響下發生改變,所以禁止漢人進入東北地區。

清朝統治者認為,在漢族流民沒有進入長白山地區以前,滿族人習武風氣高漲,由於善於經商、農耕的漢民逐漸進入這裡,導致滿族人開始崇尚文藝,而不專心於武藝,甚至還出現了一些遊手無業之徒,敗壞了滿族生計,也破壞了八旗的“勇武”。

如若長此以往耳濡目染,滿族人必然會被漢族人所同化,甚至失去原有的騎射本領。為了避免這種危害繼續蔓延,或滿族習武風俗,清朝便下令實行了將近200年的封禁政策。

八旗

第三點:保護滿族在東北的特殊經濟利益,防止漢人將反抗火種帶進東北。清朝統治者認為,長白山是滿洲的根本之地,所以這裡的一切皆是滿族人所有。

由於清朝初年招民開墾,漢族人進入東北以後,導致這裡人口聚集,出現了民多地少的局面,這就影響了原有滿族人的生計,導致民怨糾紛四起。

清統治者對於漢族人也多加猜忌,他們認為漢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若將反抗火種帶入滿族的發祥之地,然會導致清朝重蹈元人覆轍,所以他們才實行了封禁長白山的政策。

長白山

第四點:清朝廷在長白山建立八旗兵源基地,其目的是形成對於中原的軍事威懾和抵禦外敵。清軍入關以後,東北官兵大量遷往中原,導致東北的軍事防務逐步空虛,沙俄侵略者不斷騷擾邊境;然而如若讓這些八旗官兵重回東北,必然會造成中原兵力短缺,從而動搖清朝統治。

為此,清朝廷在長白山等地牧養軍馬、圍獵練武、加強備戰,這樣一來既保持了東北八旗的戰鬥力,又可以抵禦外敵。出於這種軍事需要,雖然不會讓漢人隨意的進入長白山等地,所以實行封禁政策,也是出於軍事政策需要。

最後,清廷也未嘗沒有將長白山等東北地區視為退路的想法。實施封禁政策,使關內漢人無法進入之後,長白山等地一直保持滿清入關之前的原始狀態。一旦位於中原的清廷堅持不住,他們還從容可退回關外,回到自己的老家長白山繼續稱王稱霸,保持富貴。當然,清廷的最終結局表明,這一切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鳶飛九天2018


其實清政府封禁的不僅是長白山,還有整個東北,不僅因為此地是大清龍脈,還傳說這裡埋藏著巨大的寶藏,等待後人去挖掘和開啟!

我認識長白山當地一個滿清旗人後裔的導遊,她也喜歡歷史和文化,給我講過很多關於長白山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民間傳說,清政府封禁長白山,主要出於三個原因:

首先,長白山是滿族的發源和興起之地,被視為“大清龍脈”,必須加以妥善保護,才能保佑大清江山永固。

“白山黑水”(長白山、黑龍江)是滿族興起之地,長白山一直被清朝統治者視為神山,既然是神山,勢必能保佑大清國祚綿延不斷,因此也被清朝統治者視為龍脈,為防止其他人進入此地破壞風水,清朝統治者們才選擇封禁。

其次,長白山物產富饒,清朝想把它作為最初也是最後的根據地,封禁起來可以保護資源,以防今後關內有變,滿人可以從容退回東北。

滿清從關外興起,“白山黑水”的東北是他們最初的根據地,滿清封禁的不止是長白山脈,還有整個東北,關內百姓未經批准,不得隨意跑到關外開脫生活,當地人也被禁止在長白山一帶採參、捕獵,不然為何會有“闖關東”之說?

眾所周知,東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清朝此舉是想把長白山乃至整個東北徹底保護起來,變成他們最後的根據地,一旦將來關內有變,滿清統治者被漢人趕出山海關,他們還會有這最後一塊寶地,不至於被趕盡殺絕。

再次,長白山可能埋藏著滿清遺留的、不為人知的鉅額財富,曾引起各方覬覦,張作霖、沙俄、日本等勢力都曾組成科考探險隊,深入長白山進行考察,目的就是尋找這筆寶藏。

眾所周知,清軍在入關後的兩百多年裡搜刮民脂民膏,聚斂了鉅額財富,很多人認為,這些鉅額財富除了被消耗的部分,其他很可能被秘密運往長白山,埋藏在深山老林裡。


隨著清政府滅亡,一份有關長白山真相的絕密宮廷檔案意外失蹤,引起各方覬覦。大軍閥張作霖曾派他的衛隊組成探險隊,深入探密長白山;後來的日本、沙俄及蘇聯情報人員也紛紛組成所謂科考隊,出現在長白山中,這說明長白山中可能隱藏著重大秘密,有待破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清朝封禁長白山達200年之久的秘密!”

從1644年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以來,清朝就對長白山開始封禁,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由於闖關東的人越來越多,長白山的封禁這才開放。這中間前前後後近200年的時間,除了進山祭拜的人,誰都進不去。清政府為何要封禁長白山呢?這裡面有什麼秘密嗎?


當年,據說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身背父親的骨灰到處尋找埋葬之地。當他來到長白山的餘脈啟運山時,因得到一位神秘老者的指點,說這裡是龍脈,將祖先的骨灰葬在此地就能夠保佑子孫千秋萬代。努爾哈赤於是就把父親的骨灰埋在了這裡,隨後又將其祖父,曾祖父等祖先的骨灰也埋在了這裡。如今這裡就是清永陵。

有人說長白山這裡就是大清的龍脈,是滿族的發源和興起之地,所以才封禁加以保護,唯此才可以保佑大清江山社稷永固。我不知道長白山有沒有龍脈,但我知道這裡是祖墳的所在,就算是現代人對祖墳也是相當看中的,萬一祖墳遭到破壞,而導致大清運氣沒有了,找誰哭去啊,後悔也來不及啊!


也有人說,當年努爾哈赤率領十三鐵騎打遍中原無敵手,還把女真等部落都平定了,又征服了蒙古,這其間,肯定還掠奪不少金銀財寶。在對大明進攻之前,就將所有的寶藏埋進了長白山,以防萬一打不過大明,還可以以此來東山再起。然而,時至今日,長白山裡到底有沒有寶藏,現在誰都不知道,畢竟誰也沒挖到過啊!但是相關傳說卻一直流傳著,就如雲頂天宮,它是否存在沒人知道一樣。
但我覺得,清朝之所以封鎖長白山,主要還是因為當年他們就是靠著在長白山裡採摘靈芝、人參和大明王朝進行交易而發家的,所以,長白山在滿清人的眼中是無比神聖的地方,這才被他們當成了聖山供奉並封鎖起來,畢竟這裡是自己的老家、祖先待過的地方。


大史官


話說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正值初夏時分,一貫征戰四方、將大清疆土擴張到極限的康熙帝,終於可以高枕無憂地躺在龍榻上小憩了。

這還沒享受多長時間呢,忽聽屋外,一聲響亮的雷聲,將康熙從睡夢中驚醒。

“萬里晴空,緣何平地一聲驚雷?哪個方位傳來的?”

“稟聖上,是龍脈方向。”

康熙帝一聽,馬上吩咐:“速速派人查明真相。”


幾個月後,查探之人回稟。回稟之言在《長白山江崗志略中》是這樣記錄的“自天池中有一怪物復出水面,金黃色,頭大如盆,方頂有角,長頸多須,以為是龍。”

這還了得,我這條龍還在呢?又來一條龍,趕緊封鎖消息。

此次查探還有另外的收穫,人們發現鬼鬼祟祟的幾名倭寇,在龍脈邊沿活動,像是在尋找什麼寶物。

龍興之地竟然有外族活動,於是乎,自康熙年間起,長白山開始了它的長達兩百年的封禁。

緣何封山,站在皇帝的角度,考慮有下面幾種因素:

1.長白山乃華夏北部龍脈一脈

長白山一直被歷朝封為龍脈,一直是百姓們敬仰崇拜的神山,是百姓們的精神食糧。長白山有異動,在當時的人們想得更多可能是會有災禍發生。消息擴散出去對民生穩定存在影響。

2.長白山乃女真龍興之地

清朝的建立者努爾哈赤一族,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一帶。長白山可以說是女真先祖的發祥地。誰對於老家都有一種思鄉情懷,更何況這種世世代代生存的帝王之家,把皇族發祥地保護起來沒有什麼不妥。

3.傳說長白山有寶藏

傳說長白山有寶藏,女真人將搜刮的財富全部隱藏於此。

周星馳的電影《鹿鼎記》當中就說到了人們為了這些寶藏展開了爭奪。

是否真有其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無,不管是有沒有,只要消息一散發出去,那龍脈之地馬上變成熙熙攘攘的菜市場。如此神聖之地豈能遭人玷汙!

究其真正的秘密主要是長白山的地理位置。

長白山處於東亞大陸邊緣,瀕臨太平洋的強烈褶皺帶,是典型的火山地型。距今最近的有三次噴發,第一次噴發是1597年8月,第二次噴發是在1668年4月,第三次噴發是在1702年4月。這第三次的噴發就是康熙所經歷的那次。

火山噴發後的岩漿是上好的肥料,長白山一帶植被茂盛,物產豐富,跟火山噴發有著極大的關係。

再來看日本的尋寶之旅,日本一樣位於太平洋的褶皺帶上,1702年的火山噴發勢已引發了日本島的一系列地震,海嘯活動。且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嚴重影響了日本民眾的生活。日本當局肯定急於尋找原因,於是乎就有了上面說的“尋寶之旅”。

長白山經歷兩百多年的封山、火山灰的滋養加上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現代世界少有的“物種基因庫”和“天然博物館”,名符其實的“神山”。


別酒流年


眾所周知,白山黑水的長白山地區,歷史上是滿族的故鄉和發祥地,被視作大清帝國的“龍興之地”。

清朝定都北京後,大量的關外軍民“從龍入關”,掀起了一輪大規模的移民浪潮。據不完全統計,在順治元年,就大約有近90萬人進入了關內,造成了東北“荒城廢堡,敗瓦頹垣,沃野千里,有土無人,全無可恃”的境況。

為了鞏固滿清根據地,改善東北地區地廣人稀、萬木參天的原始狀況,重振當地經濟,增加朝廷收入,以應付關內連綿不斷的戰事。清廷在順治8年,頒佈了《遼東招民開墾例》,允許農民入關開荒種地,採挖資源。由此,又有一大批百姓來到了關外。

但在康熙七年,清廷卻頒佈命令:“遼東招民永著停止。”這就相當於“封禁”了。由此,也開啟了“封禁”包括長白山在內的東北地區200多年的歷史。

(網絡配圖)

那麼,清廷為什麼要在這個地區採取如此長時間的“封禁”政策呢?

一、為了保存維護滿清的“龍脈”和根據地。

在滿清統治者看來,長白山地區是“祖宗肇跡興亡之所,是滿族龍興之重地”。滿族祖先肅慎、挹摟、勿吉人、渤海人等均視長白山為靈山之地,對長白山有著特殊而神秘的尊崇觀念。

滿族人認為,長白山山脈自西向北發展到龍崗山後,分成了兩條山脈。北脈至盛京後,成了福陵所在地天柱山和昭陵所在地隆業山;西脈至興京門,成了永陵所在地開雲山。所以,長白山是和滿清的“龍脈”連接在一起的,保護長白山,就是保護滿清的“龍脈”。

到了康熙年間,“崇祀長白山更甚,封長白山神,在烏拉小白山建‘望祭殿’,春稱兩祭,祀同五嶽”。1682年,康熙帝東巡至吉林時,為緬懷滿族先祖,率眾跪拜長白山,行三拜九叩大禮,舉行望祭儀式。

在乾隆當政時,還曾在吉林境內,向長白山遙致祭禮,並留下了《駐蹕吉林境望叩長白山》一文,從而將對長白山的尊崇推向巔峰。

於是,清廷將長白山周圍的千里林海悉數劃為了禁區。

同時,滿族人也將包括長白山在內的東北地區視作根據地。

滿清入關後,雖然從表面上統一了中原,但此起彼伏的反清浪潮,一直伴隨著整個清朝歷史。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依然錯綜複雜。滿族在取得了經濟文化都遠比自己進步許多的漢地統治權後,始終有著一種懷疑猜忌和畏懼的心態。以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故欲保留其發祥之地,勿使漢人侵入。則一旦中原有事,不至蹈元人覆轍。”

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滿族為防萬一,不得不為自己留條後路,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乾隆畫像)

二、防止被漢人同化。

滿族是遊牧民族,崇尚“武義本習”的風俗習慣,和中原的農耕文化有著本質的區別。為了保留這些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習慣,滿人採取了封禁長白山的政策。寧可將長白山大量的土地閒置,也不願將這些肥沃的土地交由農耕文明高度發達的漢人耕種。主要目的,是防止被漢人同化。

這種被同化的擔憂,在滿族統治者中根深蒂固。即便是從小浸淫在漢族文化歷史中,受漢文化影響最深,漢學造詣也最高的乾隆皇帝,都曾流露出了他的深深憂慮。他曾不無擔心地說:“東三省乃滿洲根本地方,諸宜倍守滿洲淳樸舊俗,併力挽漸染漢人習氣。”

三、為了保護長白山豐富的資源。

長白山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出產人參、貂皮、鹿茸、珍珠等珍稀資源。它們不僅是滿族貴族生活的傳統必需品,而且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清朝統治者為了獨佔這些資源,才將長白山劃為禁區。

《清實錄》記載,所有長白山的產參場,“令各攬頭舉熟悉刨夫,在蘇城子、海諾恩屯、呢滿口等處尋採,按額上交好參”。

除了人參外,長白山地區的官員每年還必須獵捕活鹿數十隻,送內務府,交專人餵養,“供祭祀需用”。甚至包括清朝官員帽子上的珠子,都是大量地從長白山源源不斷地送來的。至於珍貴而稀少的長白山貂皮,清廷特別重視,每年都要由驛站官員派出官兵,一路護送到宮裡。

(康熙畫像)

四、加強國防,抵禦外辱。

康熙四年,一夥沙俄匪徒竄入黑龍江上游,盤踞在雅克薩,肆意襲擾邊疆百姓,劫掠當地居民財物。1671年,康熙在第一次東巡時,就曾反覆告誡寧古塔將軍巴海,“羅剎雖雲投誠,尤當防禦,操練士馬, 整備器械,毋墮狡計。”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廷在長白山封禁區內劃出了多個圍場,專門供八旗兵圍獵練武,提高戰鬥力,抵禦外辱。

1687年,康熙第二次東巡時,親自到長白山圍場中狩獵,以此鼓勵八旗士卒重視圍獵練武, 加強備戰。

清廷在對長白山長達200多年的封禁過程中,保護了滿族的“龍興之地”,也保護了長白山的生態環境。

不過,封禁長白山這一措施,客觀上也極大地阻礙了整個東北的經濟發展,削弱了東北地區的軍事防衛,造成了清末時期沙俄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整個國家也因此蒙受了重大損失。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清朝封禁長白山的舉措,是狹隘的,也是失敗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中國東北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從滿清的第一位入關皇帝順治開始,清政府就將長白山視為禁地,禁止任何人闖入,一直到了咸豐年間,該禁令才得以解除,從順治到咸豐的200年間,為何清政府會封禁長白山,這裡面又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首先,長白山被清政府視為龍脈。

中國古代對風水極為講究,他們認為龍脈乃是王朝興衰至關重要的一環,龍脈興,則王朝興;龍脈破,則王朝覆。清朝皇室起源於建州女真,而長白山地區則屬於建州女真的活動區域,因而清政府就將長白山視為自己的龍興之地,乃是清王朝的龍脈所在。

所以從順治帝開始,清政府就下令封禁長白山一帶,並且還派遣重兵把守,以防漢人偷偷跑入長白山,破壞大清的龍脈之地。



第二,獨享長白山的經濟利益。

東北有三寶,即人參、貂皮、烏拉草(也有說是鹿茸的),而長白山是東北三寶之一的人參的天然主產地。據史料記載,在清太宗也就是皇太極時期,長白山每年的人參產量超過10萬斤,當時一斤人參的價格為25兩白銀,光是長白山的人參收入,每年就能給清政府帶來超過300萬兩白銀的收入。

為此,順治帝在封禁長白山時,還專門設置了吉林打牲烏拉總管衙門,這個部門主要負責在東北地區蒐集烏拉草、鹿茸、貂皮、松子以及人參等東北特產。

而且順治下令不準漢人到長白山地區偷取人參,違者重罰,比如偷人參一兩以下的,打六十大板,然後關一年;偷人參50兩及50兩以上的,要仗責一百,外加流放三千里。

所以獨享長白山豐厚的經濟利益,是清政府封禁長白山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希望長白山提供優質兵源。

事實上,清政府不僅封禁長白山,而且整個東北地區都是禁止漢人進入的,清政府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希望將他們引以為傲的龍興之地圈起來,利用關外的窮山惡水及林海雪原,為清政府繁衍民風彪悍的八旗兵,而長白山一直是清政府的重要兵源基地。



第四,將長白山作為自己的退路。

實際上,清初的統治者對自己能否統治關外地區並沒有足夠的信心,因為相對於漢族而言,滿族的人口更少,所以清初的統治者需要一片風景秀麗且資源豐富的地區作為自己的後勤保障之地,一旦統治被終結,可以退回到長白山修養,以圖東山再起。


第五,封禁長白山還是為了保護祖墳。

相傳,努爾哈赤的父親去世後,努爾哈赤揹著父親的骨灰四處尋找埋葬之地,後來在長白山一帶遇到一位風水先生,他告訴努爾哈赤,此處乃是龍興之地,將先祖的骨灰埋葬於此有助於保佑子孫。後來,努爾哈赤就把父親的骨灰埋葬於此,之後努爾哈赤又將自己的祖父及曾祖父等12位長者的骨灰埋葬在長白山,也就是現在的清永陵。

最後,長白山可能藏在數量驚人的財富。

清軍入關後到處搜刮民脂民膏,搜刮了數量驚人的財富,除了將一部分用於享受外,剩下的就被秘密運到長白山。例如,清廷滅亡後,有一份關於長白山的絕密檔案“意外”失蹤,之後張作霖、(小)日本、沙俄等都紛紛組成所謂的科考隊出現在長白山。

由此不難推測,長白山極有可能隱藏著重要的秘密,還有待我們去破解。


金兔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大體這幾個。


第一,龍脈不容破壞。

長白山是滿清的龍興之地,也是龍脈所在。

古人特別相信風水,認為愛新覺羅家族興盛是因為風水好,是所謂龍脈。

所以,滿清刻意保護長白山,不允許人隨便進入。

一旦有人破壞的龍脈,可能會導致愛新覺羅家族全部死於關內。

對於這一點,很多人是相信的。

甚至革命黨在辛亥革命之前,有人也曾考慮潛入長白山找到龍脈給予破壞。



第二,留一個後路。

在咸豐之前,不但長白山,連東北也是封禁的,不允許漢人隨便進入。

這主要是怕漢人大量移民東北,讓滿清沒有了後路。

滿清核心成員不過幾十萬人,整個集團不過二三百萬而已。

以他們的實力,本來是不可能入主中原的。

誰知道明朝末年,漢人內訌,自相殘殺,崇禎皇帝都被李自成逼死了,全國四分五裂,根本無法有效抵抗。

滿清入關,實際上是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而清朝初年,中國人口為1億左右,相比滿清集團二三百萬,相當於30:1。

在冷兵器時代,30個人打1個人,那還有不贏的。


只要漢人團結起來,又有一個優秀領袖,滿清是很難站住腳的。

所以滿請學習當年元朝的蒙古人,將東北當做退路。

元朝滅亡以後,蒙古人逃到了當年的故土蒙古高原,繼續發展,沒有族滅。

滿清認為就算失敗了,大不了退到關外,還能做一個蒙古人那樣的自立王國。


薩沙


《盜墓筆記》中,長白山青銅門背後有一個曠世隱秘;《鹿鼎記》中,長白山裡面有一筆驚天大寶藏。前面是小說的情節,接下來聊正事。

究竟清朝封禁長白山有什麼隱情?其實清朝不只封禁長白山,封禁的範圍是整個關外,其中緣由已經為猜測了百十年。封禁關外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

【長白山是大清龍脈】

歷史上的統治者都相信風水之所。關外,尤其是長白山周邊是大清祖龍居住之地、大清龍興之地,清朝從這裡發展壯大,進而逐鹿中原,問鼎天下。清朝統治者視這裡為“大清龍脈”所在,為了防止別人破壞龍脈,為了保佑大清朝的千秋萬代,清朝統治者下達了“封邊令”,禁止關內移民墾殖。

宋朝趙匡胤為了毀掉太原的龍脈,拆遷了舊晉陽城;清朝為了保住長白山龍脈,封禁長白山,禁止隨意進入,說起來也很有道理。

【傳承滿清純正傳統】

清朝統治者雖然依靠漢族傳統坐擁天下,但是面對滿人漢化趨勢或者是心有不甘,或者是有所擔心。他們擔心滿人跟歷史上的其他少數民族一樣,被漢人同化掉,從而丟了天下;他們擔心被完全漢化的八旗,再也沒有血性保護滿人的天下。

所以,他們竭力想要保證滿人傳統的延續,“滿漢不通婚”,封禁關外,就是其中的一些舉措。滿漢不通婚,可以保證滿人貴族的純正血統;封禁關外,可以為滿人留一塊傳承滿人傳統的“世外桃源”。

【失去政權後的退路】

崇禎被李闖王逼死,李闖王面對八旗軍的不堪一擊,使得清朝入關的時候有點簡單的不可思議,八旗騎兵不費一刀一槍舊佔領了北京城。但是後來的平定天下的戰爭,南方的反清復明,西北的大動亂,讓清朝統治者感覺到了吃力。

剛入關時候的清朝,福臨和孝莊孤兒寡母當政,滿人貴族沒有自信能夠坐穩天下,所以他們把關外老巢視為最後的“自留地”,假如事不可為,也要留下一條後路。

【八旗騎兵的兵源地】

佔據中原之後的滿人發現,中原的花花世界腐化了八旗兵的骨頭,八旗兵開始倚靠以往功勳縱情享樂,關內的八旗兵不再有血性和戰鬥力。

清朝統治者的措施就是,將他們引以為傲的龍興之地圈起來,讓關外的窮山惡水和林海雪原,繼續為他們繁衍民風彪悍、悍不畏死的八旗兵。關外尤其是長白山周圍,一直是清朝八旗兵的重要兵源基地。

以上原因都有可能是清朝封禁長白山的原因,也可能是幾個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清朝封禁長白山的說法很多,眾說紛紜,請看官們自己定奪吧。


爾朱少帥


原因很簡單:傳說中的大清龍脈就在那裡。

長白山是東北最高的山脈,在風水學中是一條龍氣很旺的龍脈,清朝入關立國之後,就下令封山,不讓漢人靠近。

清朝的歷代君王都認為,漢人進入長白山,會破壞龍脈,所以派重兵把守。不僅如此,清朝皇家的很多先祖都葬在長白山脈的清永陵。

著名的清永陵所在的位置,正好處在長白山的來龍。並且在清永陵後方的啟運山,有高低不等的12個山頭,正好暗合了清朝的12個皇帝。而且這12個山頭也因為高低不一樣,暗示了清朝12個皇帝的在位時間。

比如康熙、乾隆、光緒的在位時間長,所對應的山頭就高大一些。雍正、咸豐、同治的在位時間短,所對應的山頭就矮一些。

清朝皇室想盡辦法保住自己的所謂“龍脈”,封禁長白山。但是,龍脈並沒有讓他們國運長久。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腐敗統治,不思進取,讓他們迅速衰敗滅亡。擁有再好的龍脈,不得人心,也是完全沒有用的。


七追風


關於長白山封禁二百年,目前來看說法都是不同的。有專家給出的答案,也有迷信的說法,接下來給大家列舉一下。

第一種說法比較簡單,就是封鎖長白山並沒有那麼複雜的說法,因為一開始滿族人都在長白山採摘人參等物,他們就是靠這個和中原的王朝來交易換取物資的,因此在他們的眼中,長白山是非常神聖的,他們會將這裡當做聖山供奉,所以才會給封起來。這是一位研究清朝的歷史學家給出的答案。

第二種說法則是大家所熟知的,滿族認為長白山是大清朝的龍脈,在他們眼中,長白山就是滿族的發源地,龍脈自然是要妥善保護的,不能受到任何的損失,只有這樣才能保佑大清朝一直輝煌下去,而且古人是非常迷信的,他們害怕有人會去破壞龍脈,破壞當地的風水,統治階級才會選擇將此處封禁起來。

龍脈之說每個朝代都是很重視的,比如武則天墓之所以經歷無數次大規模盜墓都依然保存完好,有人說是因為葬在了龍脈上,再比如明朝的朱元璋也是非常信這個。其實無論是清朝,無論哪朝哪代,一旦確定了龍脈所在,都會想方設法的保護起來。

還有一種說法是長白山裡藏了不少的寶藏,這些都是清軍入關之後搜刮而來的,這些寶貝都藏在長白山的深處,以備不時之需,這個寶藏可是清朝統治階級如果遇到大的變故,拿來翻身的東西,萬一被人誤打誤撞找到那可就悲劇了,因此不允許外人進入。你覺得哪種說法靠譜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