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我們早已習慣了使用 PS 這樣的軟件來對照片進行後期處理,但是在接近200年的攝影歷史上,PS 出現的時間太短了。在沒有軟件和電腦的時代,高手們依然可以藉助千奇百怪的方法來修圖,效果極其驚豔。

質感超強的手工彩色濾鏡

在彩色膠片出現之前,通過後期技術來實現彩色效果,是當時很多攝影師和先鋒的測試者所追求的技術。熟悉成像原理攝影師其實已經找到了拍攝彩色照片的大概的方向,比如使用濾鏡。

1897年加入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 John Cimon Warburg 就是這樣的一個先鋒的探索者。出身富裕的 John 從小就患上慢性哮喘,身體抱恙,使得他很難找到一個適合他的全職工作。這也使得他將更多的精力乃至於資金投入到他自己的攝影愛好當中。這也促使他最終發明了「Autochrome」攝影技術。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這一技術說起來並不複雜,在傳統的相機鏡頭之外覆蓋上染有紅、藍、綠三色的玻璃濾鏡,通過長時間的曝光,最終通過反應生成天然的彩色影像。相比於後期上色,John 的 「Autochrome」技術能夠帶來更加自然的成像效果,不過由於這種藉助澱粉上色的濾鏡的成像機制,使得影像表面會呈現出天然的噪點效果。

而這一「缺陷」在實際視覺上,反而呈現出更為夢幻的效果。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當然,毫無疑問這樣的照片所呈現出來的質感很獨特,但是「Autochrome」 技術本身存在侷限性。雖然讓原本麻煩的「後期」變成了明顯更加便捷的「同期濾鏡」,但是在處理效果的豐富度上,依然有相對單一。

有的攝影師開始在相機本身以及相片上動腦子。

凡士林抹鏡頭的物理磨皮法

由於早期攝影本身的成本高昂,相機難得,拍照對於很多人而言,本身是一件審慎而高昂的消費。這也使得肖像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都是影樓所提供的主要服務。

想要讓相機捕捉到人像表面更加柔順自然,在當年還沒有UV鍍膜的相機鏡片的外層塗抹上一圈凡士林,最終能夠帶來堪比磨皮的效果。這一技術出現的時間很早,具體誰是開創者已不可考,但是在隨後的幾十年間一直有攝影師間歇性地使用。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考驗技巧的刀片刮蹭修片法

早期以銀鹽為成像介質的攝影技術,決定了照片最終的成像效果只能是黑白。如果使用刮刀輕輕刮蹭黑色的部分能夠讓這些部分逐漸變淺,露出相片本身的白色底色,這件事情讓相片的後期處理成為了可能。

這一技術在當初給各國皇族的攝影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英國的亞歷山德皇后「青春永駐」的名頭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當時攝影師的堪稱絕技的後期磨皮修整技術。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這組拍攝於同一時期的照片,右邊這張有著很明顯的修整處理的痕跡。通過刮刀刮蹭和恰到好處的上色修補技術,將皇后面部的皺紋去掉,甚至還針對眼睛等細節進行了巧妙的柔化處理,最後讓皇后在視覺層面上年輕了好幾十歲。

手工上色做後期處理這件事情,其實很多人都想到了。

曾經是主流的手工著色技術

19世紀上半葉出生在英國的 William Saunders ,在1860年以工程師的身份來上海工作,並隨後重返英國。1862年,當他重新回到上海的時候,帶著相機,創建了屬於自己的「森泰」照相館。作為一名熱衷於人物和肖像攝影的英國攝影師,清末魚龍混雜的上海是一個絕佳的攝影創作之地。

從販夫走卒到名流仕女,他拍攝了大量的的肖像攝影作品。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為了讓這些精心拍攝的肖像照片更具視覺吸引力,結合黑白照片原有的光影層次,以及被拍攝對象的原有著裝和佈景特徵,他給這些照片手工上色,再進行二次沖洗處理。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手工上色對於照片的後期處理有著極強的可控性,不過對於攝影師或者上色者的要求會非常高。William 的很多照片都被刊發在報紙和雜誌上,而他的很多傳世作品也藉由這些印刷品留存了下來。

而隨著時間推移,在清末民初,中國很多影樓中,黑白攝影+後期上色成了標配。直到新中國成立,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藉助上色來進行後期處理,都是一門專業且門檻較高的技術。

當然,我們常說「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樣的思路並不只是我們能想得到。

用「修臉」替代「修片」

在相機和照片上進行後期處理雖然靈活,但是並非一勞永逸的辦法。醫美整容在上世紀初就已經出現,從國內到國外,很多的明星都經歷過整容。而經過這樣的「後期」處理之後,拍照效果確實有質的提升:

比如瑪麗蓮·夢露就整過鼻翼和牙齒: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而拔過後槽牙的德國歌手 Marlene Dietrich 臉型也更加上鏡了: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女星周旋的「後期」效果也相當過硬: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當然,我有點扯遠了。

但是對於充滿想象力的攝影師而言,攝影本身的可能性有多大,取決於他的動手能力和想法。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著名的電影人,喬治·梅里埃。

驚才絕豔的攝影「魔術」

曾經經營過魔術和木偶戲劇院營生的 喬治·梅里埃在盧米埃爾兄弟的影響下,喜歡上了電影這門藝術。

梅里埃不僅自己製造了攝影機,而且於1875年在蒙特利爾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攝影棚,這裡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佈置各種裝置和佈景,並且在此基礎上拍攝屬於自己的電影。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藉助巧妙的佈景來營造景深,藉助「停機再拍」的方法實現了膠片剪輯,通過微縮模型佈景來構建場景,推進敘事,藉助煙霧來強化效果,梅里埃用前期佈景和裝置藝術,來彌補了後期製作的不足,即使是固定單機位的拍攝,都能夠進行復雜多變的敘事。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1902年他的《月球旅行記》在巴黎上映時,萬人空巷。他不僅是電影藝術的先行者,而且真正開拓出了諸多分支領域。關於喬治·梅里埃的故事,在電影《雨果》中有更加藝術化的呈現。

不過前期佈景和攝影「魔術」再怎麼強,也是替代不了後期的完善。更加靈活自由的暗房技術,其實更加接近於咱們今天所說的後期修圖。

精確專業的暗房技術

為了記錄二戰之後的真實影象,1947年,瑪格蘭圖片社成立於法國巴黎。瑪格蘭圖片社旗下有包括卡蒂埃·佈列松在內的諸多著名的新聞攝影師,它本身是整個攝影史和近現代史當中,繞不過的重要存在。

很多重要的經典瞬間,都是通過瑪格蘭圖片社的攝影師和他們的相機所記錄,比如下面這張叼著雪茄的切.格瓦拉。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但是,這些照片的最終呈現,繞不過專業負責後期的暗房師。從攝影底片到最終呈現的照片,暗房師通過精密計算和細緻操作,最終讓照片中的每個元素,近乎完美地貼合照片中的內容場景,以及攝影師想要表達的內容。比如這張經典的《詹姆斯·迪恩在時代廣場》的照片: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瑪格蘭圖片社的首席暗房師 Pablo Inirio 在初次洗出來的照片上,進行了複雜的註釋和計算。6秒的處理時間真的能夠讓圖片中的大樓按照自己想要的效果來呈現嗎?但根據他的經驗和實踐,這些計算是能夠幫他實現不同的影調,進行不同的表達。

原相片曝光不足,對比度較低,主體不夠清晰,而有針對性的暗房技術,則真的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覺,創造了不同的敘事。

同樣的,奧黛麗赫本的這張照片,也是經過計算之後找到了更合理的處理方案,通過暗房處理之後,讓赫本的面部表情和車門上的反射更加清晰,增強了整張照片的故事性。這就是暗房師的神奇技術。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摳圖,模糊,蓋印,這些我們所熟悉的術語,其實都是來自於暗房技術。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畫筆修復,裁剪,拼接,和我們如今處理圖層如出一轍。通過多張底片疊加曝光,實現「疊底」的效果,類似這樣的技術還有很多。暗房師簡直就是人形PS。

但是在暗房當中,暗房師更多的是通過曝光時間控制和浸泡顯影液來針對照片的每一個細節進行精確細緻的處理,讓暗房的後期處理服務於攝影表達。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即使是像Pablo Inirio 這樣的專業暗房師,每一張照片都要經過長時間的處理、演算和沖洗,才能洗出真正對的效果。(而攝影師的拍攝同樣重要!)

但是電腦的誕生,數字化的後期處理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時下主流的數字修圖

《星球大戰》的成功和盧卡斯影業旗下的子公司「工業光魔」是分割不開的。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工業光魔和電影產業驅動著整個數字領域的發展和進步,我們所熟知的MP3、Avid、HD、HiRes、Dolby 這些概念和標準,無一不是和他們有著深入的關聯。說盧卡斯影業是世界數字媒體的「黃埔軍校」並不為過。

後來創立 Adobe 公司的 John Warnock 就是出自工業光魔,即便是他一手帶出來的 Photoshop 軟件,目前也公認是植根於「工業光魔」和盧卡斯影業。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最初的 Photoshop 1.0 是運行在 MacOS 平臺上,並且隨後才移植到 Windows 上。使用 Photoshop 來進行後期的圖片處理也成為了當下的主流。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可是,情況在最近2年又一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更為便捷的APP後期修圖

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年代,人人都是攝影師。但是並不是每個擁有鏡頭的人都能夠進行恰到好處的後期處理,用正確的視覺語言來表達。

但是,不用太複雜的技巧,和一兩款APP,就足以彌補缺憾,讓你足以像曾經那些偉大的攝影師一樣去表達。喬治·梅里埃的複雜佈景和處理,Pablo Inirio 的精確計算,乃至於PS的複雜調校技術,你都不需要。過去一百多年的技術積澱在這一刻濃縮成為按下快門和幾次點擊,無論你想要森山大道的粗糲質感,還是上田義彥高級色調,都可以。

既要能抬手拍照,也得確保順手後期。

當然,秘訣就在這門課裡:「零基礎手機攝影后期課:如何將廢片修成 iPhone 大賽得獎作品?」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在沒有 PS 的年代,高手們有哪些修圖的騷操作

不用像過去一百多年間的攝影師一樣費勁巴拉地去後期,學會iPhone 攝影大獎冠軍的後期秘訣,你可以在社交媒體中一騎絕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