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提按?

張潤平190


不論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提按都是一種很重要的技法。有提按才有起伏,才有節奏,才能生動。以下分毛筆和硬筆兩個方面,分別說明。

第一,毛筆的提按。毛筆的筆法有很多,中鋒、側鋒等等,這裡我們就講中鋒的提按,其他筆法的提按大同小異。中鋒的提按,當你用力下壓筆鋒,把筆毫鋪開,這就是簡單的“按”的動作;當你把握住中鋒的狀態,微微提起筆管,使得筆毫藉助自身的彈性自動收攏的過程就是簡單的“提”的動作。

一般而言,筆鋒按下之後,寫出來的筆畫更粗;筆鋒提起之後,寫出來的筆畫更細。毛筆的提按需要格外注意的一點是不要絞鋒,也就是筆鋒亂成一團,纏絞在一塊。特別是轉折的地方,不管是方折還是圓轉,提按過程容易出現絞鋒,這個時候就要注意適時地調轉筆鋒了,要麼擺腕換面,要麼時刻調成中鋒而行。

那麼毛筆的提按怎麼練習呢?一是畫直線,先畫一排粗細一樣的直線,中鋒用筆,線要直,間距也要均勻。接著,畫更細一些的一排直線,同樣是粗細相當,間距均勻;照這個方法,把線畫得越來越細,體會不同的提按力度下出來的線條的質感是怎麼樣的。

二是畫曲線和折線,不連接在一塊的曲線、連接在一起的圓圈以及四邊形,同樣要求同一個圖形中線的粗細相當,尤其是轉折的時候,要順暢,過渡自然,通過這一過程,可以體會方折和圓轉時毛筆筆鋒的變化情況,從而體會轉折時提按這一技法的運用。

第二,硬筆的提按。硬筆的種類比較多,這裡主要說一下鋼筆和中性筆。鋼筆的筆尖富有彈性,所以按下的時候不要停留太久,否則容易滯墨,導致在紙上洇成一團;提起的時候,不要一下把筆尖提離紙面,這樣容易留下很多飛白。

中性筆的筆尖彈性較差,所以提按的時候可以停留的稍微久一些(如果前期不大熟練的話),前提是你選擇的中性筆沒有嚴重的瀉墨問題。在收筆時,同樣是因為二者筆尖彈性的差異,用鋼筆書寫時,收筆時常常用回鋒動作,而用中性筆書寫時,常常可以順勢提鋒而出,這也是二者提按上的細微差別,值得引起注意。

硬筆的提按,也可以參考毛筆提按的練習方法,在紙上畫直線,畫折線以及畫曲線。具體方法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書法談


提按、使轉是書法創作生命線。如同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有了它作品才生動感人。否則,不提不按,線條直來直去,無粗無細,呆板僵直,會使作品給人以不成熟的感覺。

但過分"提",會使作品發飄:過分"按",會使作品發墜。這也說明,提按之法操作起來還要講點技巧。

我們在臨帖或看書家書寫過程中,只要用心你會發現,他每一筆畫,都有入筆、行筆和收筆幾個環節,都是有提按的,按下去就粗就重,提起來就細就輕。你再細看,其筆畫線條也是齊而不齊,直而不直,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充滿節奏感。

古人講,用筆關鍵在調鋒,調鋒的核心是提按;控筆原則是,"提著筆向下按”。實際上,就是把筆提起來,按下去,關鍵在起筆逆入、澀行、緊收,皆須著力,依筆勢而變換提按、折鋒,如此作品才有形質,出性情。


牛鳴霄漢


提按是練習書法或書法創作中慣用的技法。既然是技法,這就離不開練了。其實,技法的練習就是練習心手合一,進而達到筆為心用,在書寫過程中,細則提,粗則按。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熟練掌握的,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大腦要時刻提醒手的提按動作,哪一筆畫或筆畫的哪一部分的粗細變化,做到心中有數,時間長了,心手逐漸會達到統一。不知說的對不對,請書友指正。謝謝!


青溪書畫


看到以下的回答都是非常不錯的。稍微得跑題一下。毛筆的筆法是一個比較“法”的講究一般,不要過分以法驅動。但是,從一個以淺入深的說法開始,或許我們更好理解。練習也罷,作品也罷,關鍵取決於我們對筆的控制能力,在一個舒適度內的合理控制下。控制越好,軌跡就會在我們的腹稿內。如同我們的手指頭一樣。我們對我們的手指的控制,幾乎所有人都得心應手。如果您要問我手指頭在日常中如何提按的話,這個問題,其實您自己就可以解答。

個人淺見。多熟悉毛筆的軟硬側正速度角度等。所有的筆法都會迎刃而解。

看到很多歐體上教的一種叫豎勾。它是在紙筆墨三者共同合理的情況下完成的。如果是生宣,1/2水兌的墨,估計那樣的教學就不存在了。





藝術傳承時代


你可以去某寶買一本名家描紅字貼來練習,有些東西要靠實踐中去領悟去體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