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絕頂的呂不韋為什麼會選擇自殺了卻餘生?

國史春秋


呂不韋本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可他偏偏卻愛上了玩弄權勢。古往今來的弄權者,往往都沒有好下場,秦莊襄王的丞相呂不韋也沒能逃脫這樣的厄運。

呂不韋的最終結局表面看是自殺,實際卻是被逼殺,而他之所以走到這般境地,還得從頭說起。

呂不韋生於公元前292年,是衛國濮陽人,祖籍今河南安陽。呂不韋一生的傳奇,乃是從他遇見嬴異人開始。

嬴異人,又名子楚,他便是後來的秦莊襄王,也就是秦王嬴政名義上的父親。呂不韋遇見他時,他僅僅是秦國放在趙國的質子(人質)。

古代能被作為質子放入別國的,往往是不得寵的公子,成為人質後時刻有性命之憂的異人更是如此。也正因為不得寵,他甚至放棄了王位的爭奪。

讓嬴異人重新燃起鬥志的,正是他後來遇見的呂不韋。人說,電與石可以生成火,呂不韋與嬴異人碰撞,也能生成燎原之大火。

在呂不韋的籌謀下,嬴異人一改往日的作派,開始利用呂不韋奉獻的錢財在邯鄲購車買馬,修置府第,廣交賓客,以顯示王孫氣勢和樹立政治聲望。

與此同時,呂不韋則拿了五百金置辦了各種珍奇古玩,整裝前往秦國。不久,他就用他的雄辯之才說服了秦孝文王王后華陽夫人“認異人作己子”。

這樣一來,異人在身份上便有了質的飛躍,有了華陽夫人的神助力,異人便真正擁有了繼承儲君之位的資本。

後來的故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異人繼承了秦國王位為秦莊襄王,他依承諾拜呂不韋為丞相、華陽夫人為太后。

值得一提的是,秦莊襄王繼位前他曾在呂不韋府上看中了呂不韋身邊的一絕色佳人,此人正是後來嬴政的生母趙姬。

趙姬本是呂不韋最寵愛的女子,可既然異人開了口,他呂不韋要是不給,那他這秦公子恩人,怕是就要從此變成仇人了。

忍痛割愛送出趙姬時,趙姬已經懷有身孕,這點異人並不知情。不久,趙姬便生下了嬴政。

原本,這一切都只會被作為秘密永遠埋葬,可不巧的是,莊襄王繼位僅僅三年,即公元前247年,他便匆匆辭世了。這年,莊襄王年僅35歲,而趙姬則剛剛30歲左右。

女人30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這個年紀守寡,趙姬這夜就長了。

夜太長,深宮又太過寂寞,趙姬便不可避免地再次與呂不韋好上了。兩人再度交織這年,嬴政年已13歲。13歲在古代是個已經知曉一切男女的年紀,自然,太后與呂不韋每次交織都只得瞞著嬴政。

時間長了之後,呂不韋明顯吃不消了,精力上吃不消,心力上也吃不消。思來想去後,呂不韋想到了“金蟬脫殼”法。

呂不韋這法子說來很簡單,就是找個男人替代自己,這樣一來,作為臣子的呂不韋至少不會因被嬴政發現與太后私通而獲罪。

呂不韋找來替代自己的這個男子名叫嫪毐,之所以他會入呂不韋的眼,乃是因為他非常清楚趙姬的喜好。他深信,此人可以在生理、心理上完全滿足趙姬的需求。

可辛苦將嫪毐送進宮的呂不韋千算萬算也沒算到的是:嫪毐和趙姬最後竟會完全脫離他的掌控。

呂不韋本是為脫離趙姬這火坑而找來嫪毐,可最後,他卻發現嫪毐才是自己最大的火坑。

嫪毐與趙姬私通後不久便讓趙姬偷偷為自己生了兩個孩子,他還仗著趙姬對自己的寵幸從嬴政那裡討了個長信侯的封號。在權勢上,嫪毐幾乎成了能與呂不韋匹敵的一方勢力。

緊接著,慾望迅速膨脹的嫪毐還發動了叛亂,叛亂的結果是:嫪毐被夷滅三族,他與趙姬所生的的兩個孩子也被嬴政殺害,而趙姬則落了個被幽禁的結局。

嫪毐下水後,呂不韋也被直接拖下了水,原因很簡單:嫪毐是呂不韋安插的人。

然而,捅了這麼大簍子的呂不韋卻並未受到太大牽連,他僅僅是被嬴政免了丞相職位,被貶回食邑洛陽罷了。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朝中為呂不韋求情的大臣實在太多,畢竟呂不韋“奉先王功大”。

按理說,呂不韋有這個結局已經算是萬幸了。換做其他人,此後定是會乖乖呆在老家深居簡出了。可呂不韋卻並未如此,他到了洛陽老家後依舊高調行事。

說來,呂不韋的高調是骨子裡自帶的,早年,他就在《呂氏春秋》編成後囂張過一把。編完後,他第一時間在秦都城咸陽城門上懸掛全書,並重金懸賞:

“如果天下有人能夠修改此書一個字,賞千金。”

呂不韋此舉顯然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書編得好,而是想以此證明:自己在秦國的權威無人可以撼動,包括秦王嬴政。

世間所有的“滿”都會招“損”,呂不韋的“滿”也最終招來了性命之憂。

回洛陽後,呂不韋家從來門庭若市,這些來探訪的人裡,還包括六國使者。他們尋訪呂不韋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邀請他前往任職。

通常,遇到這種情況,稍謹慎的人便會用最快的速度拒絕或者乾脆閉門謝客,可呂不韋卻選擇了“既不回絕也不應允”。

這樣一來,本就餘恨未消的嬴政自然就忌憚他了,嬴政最大的顧忌是:萬一呂不韋被別國請去再來一次政治投機,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嬴政此人向來心狠手辣,他豈會容許這樣的威脅存在。於是,忍無可忍之下,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催命信,信裡,嬴政向呂不韋拋出了兩個問題:

“一,質問呂不韋有何功勞,何以能當河南食邑十萬戶。二,質問與秦王無親緣關係的呂不韋憑什麼要自己叫他仲父。”

這兩個質問,實際只有一個目的,即告訴呂不韋:你的功勞我不認,你的身份(很可能指他為自己生父的身份)我也不認。

緊接著,嬴政還在信裡說到:“所以,請你與家屬遷到蜀地去吧。”

這名義上是秦王嬴政對呂不韋的再一次貶謫,實際上卻是嬴政對呂不韋的一次“誅心”。嬴政這一招,比直接給呂不韋送刀子嚴重多了。

對於呂不韋而言,世間再也沒有比君王不認臣子功勞、子不認父更厲害的誅心了,這就等於將呂不韋一生引以為傲的所有事全部擊碎了。

人最可怕的便是精神被擊垮,嬴政這一封信,不僅擊垮了呂不韋的精神還擊碎了他的尊嚴,在這樣的“誅心”面前,呂不韋終於體會到了絕望。

絕望之下的呂不韋捶胸頓足,他甚至開始做起了自己被嬴政誅殺的噩夢。此生,他最怕的便是這出了:子殺父。偏偏,這出已一步步逼近了。這樣的人間悲劇,他呂不韋怎能讓它發生?

思來想去後,呂不韋終於用一杯毒酒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說到底,呂不韋的死因概括之便是:嫪毐叛亂是誘因,六國延請是外因,君權相權之爭是內因。


記者李滿


商人出身的呂不韋,固然精明絕頂,但其人也有致命弱點,一是投機心理太重,二是太貪戀權勢,不懂得急流勇退。

呂不韋飛黃騰達、載入史冊的起點,是在他去邯鄲做生意,遇見秦始皇他爹異人的那一刻。

商人投機做生意一般取的是利,而呂不韋取的是金字塔最頂端的權勢,在他眼中,異人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奇貨可居”這個成語便是從此處來的。

靠著一流的運籌鑽營手段,呂不韋的豪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僅把昔日的異人運作成了秦莊襄王,而且他本人也如願以償,順勢拿下了秦國丞相的大位。

如果秦莊襄王不是在位三年就死掉,而是在國君的寶座上待上幾十年,那呂不韋這次瘋狂投機真的就是把能贏的全贏了。

可惜,其他的都好算計,單單生死難料。可以說,自打秦莊襄王死掉,趙政(也就是嬴政)即位成為秦王后,呂不韋的命運就轉入了另一條軌道,表面上權勢滔天,實則危機四伏。

在趙政親政之前,呂不韋治國理政的能力沒得說,但因為貪權,他其實也犯了不少錯誤,而這些錯誤即為他後來的不得善終埋下了伏筆。

這其中有兩個錯誤最致命。

一個,隨著秦王趙政一天天長大,呂不韋絲毫沒有掩飾權勢,相反還要藉機彰顯炒作自家的權勢功德。

《呂氏春秋》編成後,呂不韋曾在秦都城咸陽城門上懸掛全書,並重金懸賞:如果天下有人能夠修改此書一個字,賞千金。

這不是扯嘛,天底下哪有不能改一個字的書,呂不韋此舉不是想證明此書編的有多牛叉,而是想顯示他在秦國的權威不容置疑。

說的嚴重點,這跟後來趙高玩的指鹿為馬沒什麼區別,都是極度囂張的表現。

加上大肆豢養門客,骨子裡具有雄才大略的秦王趙政看到這一切,內心怎能不敵視他這個“仲父”。

二一個,秦國太后趙姬原是呂不韋的女人,秦莊襄王死後,守寡的趙姬因為耐不住寂寞,對呂不韋糾纏不休,照司馬遷的說法,“太后淫不止”。

呂不韋害怕姦情暴露,毀掉自己的權勢,於是處心積慮地為趙姬物色了一個男寵——大陰人嫪毐,並藉此完成了金蟬脫殼。

呂不韋的這一步棋看似高明,其實是個大昏招。

趙姬是個什麼樣的女人?他應該很清楚。嫪毐是個什麼樣的貨色?他更應該有所把握。但為了儘快甩掉這個麻煩,他全然忽略了這些,也許是因為他太自信,也許是他骨子裡還有隻見利不見害的習氣。

為此,呂不韋很快便嚐到了苦果。

嫪毐不僅讓趙姬給他生了兩個孩子,而且藉著趙姬對他的寵信,迅速膨脹成了秦國朝堂上權勢直逼呂不韋的一方勢力。

更要命的是,隨著嫪毐叛亂被夷滅三族,呂不韋也被直接拖下了水。

種種跡象表明,秦王趙政對呂不韋的老底多半是清楚的,內心對呂不韋的痛恨也是必然的,但因為呂不韋“奉先王功大”,為他說情的人太多,秦王趙政處理他的時候還是很剋制的,僅僅只是免了他丞相的職位,讓他回到食邑洛陽,老實待著。

呂不韋到底還是缺少了一些廟堂上如履薄冰的修為,按說,君王按兵不動是個極危險的信號,回到洛陽後,他應該深居簡出,儘量地稀釋秦王對他的不滿和殺意。

很遺憾 ,呂不韋沒這麼做,《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說,“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也就是說,呂不韋回到洛陽後,依舊高調的很,六國使者絡繹不絕地前往洛陽探視他,爭相請他到別國任職,而他雖沒有接受邀請,但也沒有斷然拒絕,總之一直還維持著炙手可熱的場面。

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後,秦王就不僅僅是怨恨之氣未消的問題了,而是感到了巨大的威脅,萬一這老傢伙攜過去的權勢威望到別國再來一次政治投機呢?

此時的秦王心理是有底線的,萬事不能妨礙他一統天下的大計。

於是,秦王給呂不韋寫了一封殺機滿滿卻不見抽刀的催命信。在信中,秦王質問呂不韋:你有什麼功勞?秦國封你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和秦王有何親緣?我憑什麼叫你仲父。現在請你和你的家屬全部遷往蜀地去。

《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看到這封信,呂不韋立即服毒自殺了。

秦王的一封流放信為何會有這般效果?

不得不說,秦王的這封信很有殺人誅心的效果。

站在呂不韋的角度,秦王所言已經將他逼上了絕路,離誅殺只剩半步之遙,與其被誅殺,不如自行了斷,從容謝世。

從另一個角度講,秦王所言徹底擊碎了呂不韋的尊嚴,而呂不韋還是有一些貴族精神的,因此他的自殺也帶有一些死於絕望的味道。

關於呂不韋之死,有人這樣評價,嫪毐叛亂是導火索,六國延請是外因,君權相權之爭是內因。

也有人評價,呂不韋原本是可以善終的,只是他做不到這一點——秦王親政之日,即刻隱退。

投機者是狼,缺少鬆口的智慧!


黑句本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之所以喝鳩酒自殺,是因為害怕被秦始皇誅殺,下面請聽蒼茫大地分四回講一下呂不韋的悲情傳奇故事。

第一回 通才改行玩政治。

呂不韋,陽翟人,他是個成功的大商人,往來各地,家產累積了上千金,可謂富可敵國。呂不韋是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商人。他知道如果再傳統意義的經商,利潤已無太大上升空間,他獨闢蹊徑,玩政治去了。


他很快發現子楚(異人)奇貨可居。子楚是秦昭王的太子安國君的二十多個兒子之一,因是姬妾所生地位卑賤,被流放到趙都邯鄲為人質。子楚空掛個王孫之名,十個指頭捻不開,卻愛擺個王孫的架子。呂不韋知道這個活寶可以廢物大利用,當然代價也大,必須化重金包裝一下。

呂不韋去見子楚,開門見山:我能夠光大你的門弟。子楚哈哈大笑:你先光大自己的門弟再說吧!呂不韋沒想到熱臉焐到了子楚的冷屁股,呂不韋鍥而不捨地遊說:秦王年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安國居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兒子,能選立嫡系繼承人的只有華陽夫人而已。你在二十幾個兄弟中排在中間,憑你老媽的身份以及與太子安國君的關係,您是徹底沒戲的。子楚瞪了呂不韋一眼:這不是廢話嗎?我要有戲,還會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在敵國做人質?呂不韋不慌不忙地說道:如果您願意的話,我拿出所有積蓄替您回國去遊說,讓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立您為嫡系繼承人。子楚眼睛發綠,真是自己要打瞌睡,有人送來了枕頭!還有這樣的大傻瓜富翁為我這個落魄王孫投資,反正虧本不需要我還錢,我現在幾乎一無所有,不如開張空頭支票鼓勵一下他的投資熱情吧!於是,子楚放下破王孫身段,衝著呂財神叩個響頭,說:如果您的計策成功了,願意分封秦國的土地跟您共享。

呂不韋雷厲風行,立馬拿五百金送給子楚,讓他零用和結交賓客;又拿出五百金購買奇珍異寶到秦國,通過華陽夫人的姐姐送給華陽夫人,趁機吹噓子楚不僅賢能聰明,而且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天下,更值得一提的是子楚把夫人您看成像天一樣,日夜流淚思念父親和夫人您。把個華陽夫人感動得眼淚一把,鼻涕一把!呂不韋又讓她的姐姐持續遊說華陽夫人:我聽說過,憑美色來侍奉人的人,一旦容顏老去,寵愛也將遠去。妹妹不如趁安陽君寵愛,趁早在眾多兒子中選一個有才又孝順的,推舉他立為嫡子,認做親兒子。這樣妹婿在世,自己固然風光;妹婿死後,所認兒子繼位,你做王太后照樣瀟灑。到現在為止,一切都在呂不韋掌控中,子楚如他所願被選為嫡系繼承人,呂不韋也被聘為子楚的人生導師。

第二回 飛黃騰達不是事。

秦昭王五十年,派兵圍攻邯鄲,趙國惱羞成怒要殺子楚,呂不韋不幹了,一咬牙一跺腳又掏出六百斤黃金向守城官吏行賄,子楚逃回秦國,昭王五十六年去世,太子安國君被立為秦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成了秦太子,秦王即位一年,子楚繼位,史稱莊襄王,子楚兌現承諾,拜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劃洛陽十萬戶做呂不韋的封地。莊襄王幹了三年死了,贏政成了秦王,尊呂不韋做了相國,稱他為仲父。



第三回紅顏自古易生事。

呂不韋和子楚在邯鄲時有一筆糊塗花帳,呂不韋曾娶了一名邯鄲的最漂亮又能歌善舞的女人(史稱趙姬),同居並很快懷了孕。這本來不是個事兒,男人有錢就變壞嘛!但子楚到呂不韋家喝酒也看上了趙姬並且要求得到她,呂不韋像被剜肉一般的疼,但他知道如不答應,自己立馬由子楚的恩人變仇人,前面的投資就都打了水漂,一咬牙,豁出去了!於是趙姬又成了子楚的女人,趙姬隱瞞了懷孕的事,後來為子楚生了個兒子名叫政,趙姬被子楚立為夫人。這個橋段現代也有翻板。二十世紀初葉,現代名人戴某人、蔣某人同時和一個女人有染,後來那女人為戴某誕下一子,戴某妻子管得嚴,後被蔣某人認下做了次子。



呂不韋現在可能太得意了,忘了一句古話:出來混,帳遲早要還的。呂相國被政稱做仲父,家僮達萬人,好不風光;太后成了寡婦,寡婦知夜長,何況是三十如虎的花齡!贏政年幼,呂不韋當忍不讓地代替了他的父親的工作,和趙姬打得火熱!呂不韋是政治家,他對政治的興趣遠超過女人,他上任伊始,招來門客三千,讓他們編成《呂氏春秋》,把它刊佈在咸陽城門上懸以千金,邀請各國遊士賓客,說若有能增減書中一字,獎以千金,拉風至極。

嬴政逐漸長大了,太后仍然抱住呂不韋不放,呂不韋小頭好過,大頭難熬,他害怕贏政找他秋後算帳,急得他抓耳撓腮,他想快刀斬亂麻,可“亂麻”身價暴漲,纏勁了得!呂不韋急病亂投醫,他很快想出辦法,找個床上高手替下自己不就全身而退了嗎?就這樣,嫪毐被隆重推出了!嫪毐下半身有特異功能,他能用他的陽具貫穿著桐木做的小車輪行走,趙姬一聽說就悠然神往起來,要讓個大男人在眾目睽睽之下混進宮委實不易,但呂不韋是能呼風喚雨之人,當年能把“豬不吃、狗不聞”的人質王孫子楚扶上大秦國的王位,要送個把男人入宮還不是張飛吃豆芽一小菜一碟的事兒嗎?呂不韋讓人以應當受宮刑的罪名告發嫪毐,呂不韋又密告太后:嫪毐假裝受了腐刑,就可以進宮讓你快活了!太后正是追求快活的年紀,很快化了重金給行刑人,嫪毐順利入宮,這個拔去鬍鬚的假太監給太后帶來了無窮快樂,太后很快懷了孕,王宮暫時是呆不下去了,太后乾脆搬到了雍宮。女人快活的時候容易犯傻,趙姬很快對嫪毐言聽計從,嫪毐開始發家致富,不久家僮數千,門客愈千。

第四回 城門失火魚在池。

嫪毐這個人,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有志青年。他很快有了疑問:自己和趙姫太后生了兩個兒子,和秦王政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啊,和嬴政一樣也應該有王位繼承權啊!太后只顧眼前的苟且,哪管他什麼詩和遠方!於是,悲劇了!當然這個短語的主語不是太后趙姬,而是嫪毐和呂不韋!嫪毐很快被誅滅三族,他和太后的兒子也被誅死,嫪毐的門客被抄沒家產,遷徙到蜀地,太后被遷移到雍宮。呂不韋被免去職務。後來茅焦說動秦王,太后被迎回咸陽,呂不韋被遣發到河南封地當侯爺去啦。

第五回 盛名所累難逃死。

呂不韋到封國去了,這位鉅商本就是傳奇,成功運作使人質成太子,這種能表演“醜小鴨"變成“小天鵝"的政治魔術更是傳奇!一年多後,山東諸侯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地來拜訪呂不韋,秦王害怕了!呂不韋這隻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什麼父父子子,在王權面前就是一堆狗屎!秦王寫信譴責呂不韋: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竟有食邑十萬戶?!你跟秦國有何親緣關係,竟號稱仲父!(孩子!這個要問你媽去啊!)你與親屬遷到蜀地去吧!呂不韋知道這是要誅殺自己的預兆啊!無論如何不能上演兒子殺父親的鬧劇啊!兒子贏政如今出息了,當了秦王,我賺發了,死有何憾?乾脆我送自己上路吧!於是一杯鳩酒入肚,一生的榮華富貴、傳奇經歷,都化作一縷青煙隨風散去!嗚呼!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難道你們真的以為呂不韋是自殺的嗎?其實呂不韋的死是跟白起一樣的。賜你一杯毒酒,喝吧!

“你是選擇車裂呢?還是腰斬呢?還是誅九族呢?還是喝毒酒呢?你自己選一個。”對於呂不韋,嬴政給他下了死刑。呂不韋沒得選,毒酒一杯,結束了他這輝煌的人生,

很多人說呂不韋是自殺的,開什麼玩笑,能活著為什麼要自殺,除非是“被自殺”。

還有人說,呂不韋立下這麼大功勞,嬴政不會特意殺他吧!對於嬴政這種帝王來說,根本不存在什麼情份,只有利害關係。



那為什麼嬴政要殺呂不韋?

嬴政想殺呂不韋不是一天兩天了。嬴政十三歲繼位,這是呂不韋作為相國輔政,各種大權幾乎被呂不韋一手遮天。呂不韋還稱為嬴政的“仲父”,當時朝廷都是呂不韋的黨羽,外界只知有呂不韋而不知有嬴政。



不僅如此,呂不韋還跟嬴政的母親趙姬私通,這種事要想瞞過嬴政是不可能的,還有什麼事情能比這個更令他感到羞辱!後面呂不韋可能覺得這樣做影響不好,才讓嫪毐代替自己取悅趙姬。



對於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君主來說,在朝廷上還要看別人臉色,還得經過母親這邊的侮辱,他怎麼能不痛恨呂不韋!終於被他熬到22歲這年成人禮,按規定,君主行完成人禮,就可以親自主政了。

他剛親政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嫪毐和他兩個孩子給殺了(說是嫪毐叛亂,嫪毐有什麼能力叛亂,這只是給後人的一個藉口罷了)。這時候他就想殺了呂不韋,只不過朝廷裡面還有呂不韋的大量親信為其求情,嬴政想了一下,剛剛親政還不成熟,這呂不韋一下肯定殺不了,只能緩緩先,於是免了他的相國職務,把他發配到他河南的封地。



在接下來的一年,呂不韋肯定知道嬴政想弄死自己,於是開始接觸各國的使者,要麼想反叛,要麼想退路,結果這被嬴政察覺了,這倒好,直接以此為藉口來殺呂不韋。

嬴政派人帶了一封絕命信給呂不韋,同時應該還有一杯毒酒。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哪裡是讓他遷到蜀地,明明是催命。呂不韋想了想也沒有希望了,於是接過這杯毒酒一飲而盡!


博古論今天


收到絕命書後。如果和嬴政只是君臣,那就是君王和權臣的權利鬥爭呂不韋隻手遮天那麼多年又勾搭秦王老媽玩膩了又換個下作的潑皮接著玩還鬧出造反了。嬴政不恨他不殺他才見鬼,如果他是嬴政的父親那更糟,就因為呂突發奇想;本該正常出生衣食無憂的小孩成了被人恥笑私生子東躲西藏精神上飽受虐待,20多年在生父給予的恥辱中掙扎度日再佐以政治鬥爭秦王甚至更恨他更像殺他,所以呂不韋知道自己左右都非死不可選擇最後一次以小博大;把自己填進去以一死來撫平嬴政內心的仇恨和憤怒。連本帶利一次還清以換家族平安。效果不言而喻,他死了嬴政這口氣平了心安了也就不再恨他了。呂不韋最後一筆買賣做成了家族沒有被清理也算不幸中的萬幸。這老頭到死都還撥算盤子撥的門清。說到這無怪乎世人都認為他們是父子,不擇手段的父親視兒子如棋子隨便傷害擺佈,最後竟然也如棋子般被複制自己基因的兒子擺弄傷害。這太符合大眾喜聞樂見的宿命論式詭譎。


qzuser223668117


精明如呂不韋,如果還有活路可走,怎麼會選擇自殺了卻餘生呢?

秦國是呂不韋最為成功的一次投資,也是造成他悲劇人生的根源。他通過幫助異人成為秦國的君主,再到輔佐秦王政即位,呂不韋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從一名商人到封侯拜相的華麗轉變。

呂不韋確實是秦國的一代功臣,如果沒有他扶持異人登基,恐怕就不會有後面的秦王政,如果沒有呂不韋南征北戰,秦國使得天下歸一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但是就在秦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之前,呂不韋飲鴆自盡。

呂不韋看上去是自殺,實際上是被秦王政逼的無路可走。

呂不韋在秦王政幼年時期與趙太后私通,後為了脫身將嫪毐引薦給趙太后。看上去禍亂宮闈是親王政不得不殺呂不韋的理由,但我認為,秦王政想要殺呂不韋不僅僅是因為他禍亂宮闈,更多的是因為呂不韋的行為已經讓秦王政感受到了威脅。

呂不韋因為嫪毐案受到了牽連,秦王政忌諱呂不韋的功績沒有對呂不韋下手,而是將他遷出京城,去往封地河南。呂不韋到了河南也不消停,各國紛紛派使者上門,一時間呂不韋的府上門庭若市。這一情況被秦王政知道了,他害怕呂不韋會將秦國的秘密洩露出去,這時候的秦王政覺得呂不韋不得不除。


大腳姑娘碎碎念


呂不韋典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

《戰國策》裡面記載當年呂不韋為了幫助在趙國當人質的異人能夠登上秦王寶座,於是隻身前往當時的秦國首都咸陽做說客,他遊說的第一個對象就是華陽夫人弟弟陽泉君。他當時對陽泉君說:閣下可知閣下罪已至死了!你手下賓客無不位高勢尊,相反太子手下的人卻沒有一人顯貴。而且你府中珍寶、駿馬、佳麗多不可數,老實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如今大王年事已高,一旦駕崩,太子繼位,閣下生死在旦夕之間。當時的陽泉君被他一番話嚇得不輕,急忙問他怎麼辦?他趁機提出了要見過華陽夫人姐姐的要求,最後得以完成目標。

他當年說陽泉君的話後來逐漸在他自己身上體現了出來,他權傾朝野,秦王嬴政都得叫他仲父,他又和太后私通,擁有食邑十萬戶,官居相國,拜文信侯,家僮萬人。這個時候的呂不韋沒有講究修身養性,如何使得自己小心翼翼,不使皇帝和自己心生間隙,反而張揚不得了,他羨慕人家戰國四公子養客,於是自己也養客。呂不韋為了招攬賓客,於是把待遇提高,導致很快就有了三千門客,同時為了使自己變現十分有文化,於是又召集士人撰寫《呂氏春秋》,而且還放在商場門口,聲稱能改一字的賜予千金。

當年的陽泉君遠遠沒有呂不韋的權勢,當陽泉君聽到呂不韋說的賓客,珍寶過多的時候都害怕的不行。而現在呂不韋可比陽泉君做的更加過分,但是他把自己勸諫陽泉君早就拋之腦後。秦王嬴政雖然年幼,但是也不會容忍這樣的臣子大權獨攬。呂不韋的命運早就已經註定。

正如秦王嬴政寫給呂不韋的信上說的:“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封賞你食邑十萬戶,跟秦國宗室又有什麼血緣關係?卻號稱仲父。”秦王嬴政的話其實就是給呂不韋留了一個體面,讓他自殺,以免秦王自己損失了面子,呂不韋知道秦王的意思,於是就自殺了。



<strong>


人者仁義也


呂不韋之死是正常的,他不自殺,也會被殺。他編導的《呂氏春秋》就是他的理想,他的堅持,他的宣言,是和秦皇治政理念相沖突的。他的移一字而獎金銭的大張旗鼓的宣傳,就是對秦政的宣戰。他對秦政是十分了解的,他的本人的作為可能引發的後果也是心知肚明的。呂不韋在丞相位置有的作為上不了檯面,對此他是知己知彼的。自殺是明智之舉。呂不韋的一生,他做盡了丞相的責任了,他也達到了他的目的,園了當初的夢想了,呂不韋何復它求了!在商場上他做成世界上最大限度的賣買。一個商人,一冊巜呂氏春秋》流芳百世千古!連司馬遷老先生也佩服不已了。


劉聲90883005


呂不韋的聰明,在於他能夠準確地嗅到“商機”,然後狠準穩地進行投機。

不過,呂不韋畢竟還是一個商人出身,即便當了秦國的相國,說話辦事還是逃不過一個“利”字。

自古至今,在中國混官場都講究“悶聲發大財”——該低調的時候,一定要低調;遇到無法低調的情況,也儘量不要讓太多人知道,否則就會死的很難看。官場混的位置越高,這個道理就越重要。

呂不韋出身商人,固化了商人思維,而且還跳不出來。

於是,呂不韋出任秦國的相國之後,竟然非常高調的炒作自己。呂不韋學著其他名士一樣,為自己招攬大批門客,然後編寫了《呂氏春秋》。

這種給自己臉上“貼金”行為,古今都很常見。門客或者弟子將書寫好後,自己寫個名字在上面,就算是自己的“政績”。呂不韋在書寫好之後,竟然“一字千金”讓人給自己挑毛病,如此高調行事,不就是為了讓自己賣個“好價錢”?

要知道,呂不韋已經是秦國相國,如此“賣弄”自己,豈非給自己挖坑?

如果僅僅是高調地賣弄自己,倒也罷了,他還處處聲稱自己是秦王的“仲父”。啥是仲父?那就是大爹咯!秦王的大爹是你想當就能當的?

最坑爹的是,秦王母親趙姬與呂不韋之間,還有千絲萬縷不明不白的關係。

趙姬是呂不韋“奇貨可居”送給秦王的爸爸,送出去不久,懷上了秦王嬴政。直到現在都有一種說法,說秦王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秦王的爸爸死後,呂不韋沒事兒還往趙姬的後宮裡跑,這就更讓人懷疑呂不韋的身份。

後來,呂不韋意識到自己這樣不好,哪有又當臣子又當乾爹的?

於是乎,呂不韋就為趙姬物色了個“能穿桐輪”的大屌哥哥嫪毐,讓他成為趙姬新的玩具。這一招,鎮特孃的狠吶!不僅將趙姬成功推了出去,還保住了自己的腎,最重要的是,將禍水轉嫁給嫪毐。

呂不韋沒想到,嫪毐這貨是個比他還不甘寂寞的主兒。

嫪毐這廝學著呂不韋的樣子,也是沒事兒就往趙姬那裡跑,也養了一大群門客,而且也宣稱自己是秦王的“假父”。秦王忽然冒出來倆“乾爹”,他爸爸的墳頭,綠幽幽的草大概有一丈高了吧?

在呂不韋和嫪毐的輪番“調戲”下,趙姬給秦王生了倆小弟弟。

後來,事情暴露,嫪毐又發動門客進攻秦王,在咸陽城打了一架。結果,嫪毐被殺,呂不韋調戲秦王他母親的事情暴露,秦王的小弟弟也被割了。

這時,秦王並沒有讓呂不韋去死,而是很含蓄地給他寫了一封信。信裡說:乾爹啊,我聽說四川那邊兒風景挺好的,那邊兒還有個漂亮的寡婦,您就去那邊兒養老吧,我可就不送您了嘿。

隨著這封信一起去的,還有一飈秦兵,架著他走上去四川的路。

呂不韋被帶出去之後,越想越不對勁:自己都一把年紀了,哪他麼經得起這樣折騰?萬一秦王給士兵發了密信,半路殺了扔路邊餵狗咋辦?即便沒有餵狗,到了四川,被巴清寡婦榨乾也不好吧?

與其這樣,那還不如自己服毒自殺,到時候野狗想吃,還能拉幾條殉葬呢。於是乎,呂不韋還沒走到地方,就自裁了事。

早知如此,呂不韋當一個精明的商人多好?雖然也免不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悲慘結局,可也不至於死的這麼窩囊啊!憑藉他聰明的腦袋,很大幾率和范蠡一樣,抱得美人歸田園,從此不問世間事。

呂不韋的商人思想太重,他也想退隱田園,無奈騎虎難下罷了。


祗樹


呂不韋在秦國曆史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可以說是他改變了異人的命運,改變了秦國的命運。這樣一位大功臣,最後卻喝下毒酒自殺了,這是為什麼呢?

在公元前257年,這時候秦昭襄王的晚年,秦昭襄王狠狠地修理了趙國,秦軍部隊打到了趙國都城邯鄲的城牆下。趙王知道秦國這是鐵了心的要滅掉趙國,於是趙王也撕破了臉,下令要把人質異人給殺掉向秦王示威。呂不韋得到了小道消息,就想辦法營救異人,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金錢,好在呂不韋最不缺的就是錢,呂不韋足足花掉了600斤黃金,先是買通了看守異人的人,然後又買通了掌管趙國城門的人,這兩方面的關係都打理好,把面臨生死危機的異人給救了回來。這六百斤黃金大概是多少錢呢?如果按照黃金260一克,一斤是500克,再乘上600,大約等同於現在的7800萬。

呂不韋和異人逃出來了,異人的夫人趙姬就顧不上了,趙王沒有抓到異人,就到處下令搜捕異人的夫人和兒子。趙姬就帶著才兩歲的趙政在趙國艱難的生活。就這樣過了幾年,異人的父親繼位了,異人也被立為了太子。趙姬就變成了太子妃,趙政也就成了異人的嫡子。身份的改變讓趙國開始忌憚,就不敢再追殺他們了,就派人找到他們,恭恭敬敬地送回秦國。

回國的趙政這時候已經9歲了,異人的父親身體也不太好,正式當國君三天就死了,異人接任就是秦莊襄王,趙政就被立為了太子。

三年之後,異人也去世了,留下一個十幾歲的幼子和秦國一大堆國政的事兒。十三歲的太子趙政繼位,按照當時的規定,國君只有滿22歲舉行加冠禮之後才能獨自掌權。在這之前,由太后和丞相呂不韋共同輔佐。處理朝政的重任就到了呂不韋的肩上,因為呂不韋幫助過父親異人的恩情,嬴政繼位後稱呂不韋為仲父。

在嬴政滿22歲時按照禮法要舉行加冠禮,這也就表明他可以親自掌權了。這時候也迎來了嬴政的第一次政變,他母親的男寵嫪毐發動政變,秦王嬴政果斷下令讓呂不韋平叛,政變失敗。那些站隊支持嫪毐政變的人也都受到了懲罰。本來這件事就過去了,可是有人告發嫪毐之前是呂不韋的人,而且是呂不韋把此人獻給了太后才有了最後的政變。這麼一套邏輯下來,呂不韋摘不掉這層關係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儘管他沒有想到事情的結局,可是一切因他而起。

嬴政在處理了嫪毐集團之後,並沒有急於處罰呂不韋。等到第二年的時候,才撤去了呂不韋的職務,讓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回到封地的呂不韋照樣結交人才,生活很是高調,又有六國的人來請他去做高官。秦始皇知道呂不韋的才能很大,擔心他去六國做官,就給他寫了一封信,信裡並沒有要他死。

但是呂不韋看出了秦王的擔憂,為了讓秦王放心,為了家人不受牽連,呂不韋最後自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