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Liu&川妈

时隔25年,“真狮版”电影《狮子王》,再度让大小朋友们兴奋地追随小狮子辛巴,踏上荣耀之旅。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现实生活中,人与动物也有很多宿命般的相遇……

2013年,满怀爱心的加拿大魁北克女孩Alexandra利用假期来到南非,成为一名照顾野生动物的志愿者,为一群小狮子服务。

名叫Serabie的小狮子是她的最爱,朝夕相处的时光给Alexandra留下了美好回忆。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Alexandra与Serabie的日常

2016年,俄罗斯飞行员伊万在机场遇到一只迷路的小棕熊,铁汉动了柔情,伊万把它带回基地照看,取名Mansur。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一人一熊的画风是这样的

虽然感情日增,但伊万和同事们还是决定送它回归自然。这时,一位官员表示可以把熊送到自然保护区好好生活。

大家十分欣慰,含泪送别了Mansur。

1表象温馨美满,真相肝肠寸断

故事当然不会这么短。

志愿活动结束了,Alexandra才发现自己成了帮凶。

包括Serabie在内的五只小狮子,都将被送去“困猎”。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这是一个风靡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富人圈的运动,即在无法逃脱、隐藏的封闭场所猎杀野生动物。

狮子们的照片被放到网上明码标价。富人们会挑选喜欢的“猎物”下单,再专程飞到南非,由当地提供枪支弹药,由专人陪伴到达“困猎”地点。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有时狮子还会被下药,只为提高命中率。在“猎人”的连续射击下,许多狮子连中数发子弹,在痛苦中流血过多而死……

小熊Mansur的命运呢?

思念心切的飞行员们找到官员,要求去保护区探望,才知道Mansur被卖到了猎犬训练基地,整天囚于牢笼,被大型猎犬攻击、撕咬……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对Alexandra和伊万来说,这只是他们人生的偶然故事;但对野生动物来说,却是一场普遍的灾难。

2009年,纪录片《海豚湾》播出,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町渔民大量捕杀海豚的血腥场面让人不寒而栗。

2017年,视频《黑象》曝光了泰国驯化大象的过程,残忍程度触目惊心。

可能,只是因为人类畸形的娱乐和好奇心……

可能,只是因为人类喜欢动物身体的一部分……

捕捉、猎杀、贩卖、食用;拔掉牙齿,剥落皮毛,割下鳍翅……

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残忍虐待,绝不止此也从未停止。

人能至善,亦能极恶。

在可可西里,被猎杀的藏羚羊中,90%以上是怀孕的母藏羚羊,腹中之子也一起殒命!偷猎者掌握藏羚羊的繁殖和迁徙特点,守在它们的必经之地,趁母羊行动不便,伺机猎杀。

世界上有无数种罪恶,利用母性弱点的罪恶最卑鄙无耻!

《搜神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山中猿洞里发现一只幼猿,就把它抓回来。母猿一路跟到家中。他把幼猿绑在院中大树上故意挑衅。母猿虽不能言,但表情同人一样,百般乞求。他不但没有放手,还把幼猿杀死了。母猿悲痛不已,一头撞死。他把母猿剖开,发现肠子已经因为哀恸而寸寸断开……

可能,当我们和孩子在动物园里做亲子活动时,温馨的表象下,是那些被围观的动物刚经历肝肠寸断的母子诀别……

2An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不会忘记

今年早些时候,捷克的Michal私自买下雄狮和母狮,圈养在自家后院,想要进行繁育。

结果,他被发现死于雄狮的笼中。

人想囚禁山林之王,最终命丧其口。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具有普适性。

大家不会忘记——

2017年末,泰国旅游胜地芭提雅,一头大象突然发狂撞向大树,接着冲入人群,卷起一名导游反复摔、撞,最后疯狂踩踏至亡……

大象在游乐园、马戏团表演,供人骑行或租用于娱乐,是泰国常见的旅游项目,消费的多是外国旅游团。

近几年,大象伤人已不是偶然事件。它们用象牙刺死驯兽员,踩死游客,甚至踩死主人……

老导游表示不解:“一般来说,供游客骑的大象都是被驯化过的,性格比较温顺。”

事实果真如此吗?

英文里有一句形容人记性好的俗语:Anelephant never forgets.

大象不会忘记——

大象的智商相当于6岁儿童。“你从小怎么对待它,它就记得很深。”在驯化中所受的虐待,那些噩梦般的创伤记忆,令大象变得十分易怒。庞然大物的报复,人类根本不是对手。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猜猜看,狮子会不会攻击小女孩?

3生态网经纬交错,食物链没有顶端

一只乌龟多年来爬行千里,准时在同一天回到救助过它的村民身边致谢;

一只鹫鹰常年盘旋村落,攻击一名曾攫取幼鹰的山民;

所有关系都是相互的。

有所给予,必得回报;有所伤害,必受惩罚。

自然界是一个扣合紧密的链条。

一种生物往往要与二十种左右的生物相互依存。

这张生态之网结线越细密就越牢固。抽取其中一丝,网络不会马上松散;但如果无限制地抽取,总有一天,整个网络都会崩落。

人类经过漫长的跋涉,自认为已走到食物链顶端,成为“超级掠食者”;用钢筋水泥铸就盔甲堡垒,俨然是自然界的主宰。

却不知道,对环境的所有加与,最终都会反噬。

人与野生动物,同是自然之子。

滥捕、滥杀、滥吃、残虐……

我们,正在一根一根,亲手抽掉生命的网线。

雨果说:“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我们怎样对待自然,自然就怎样对待我们。看看去年9月,台风山竹将海洋的垃圾如数奉还……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若人类骄纵无度,自然界有债必偿。

4懂得网开一面,才能适者生存

她去非洲志愿养狮子,反成“猎杀者”的帮凶......戳痛多少人的心

狮子当然没有攻击小女孩

一定有人记得这个法国小女孩Tippi。她1990年生于纳米比亚,从小跟随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丛林长大。在那里,3米高的大象能一脚把她踩扁,凶猛的金钱豹能把她撕碎当午餐。

结果呢?

大象的鼻子给她当滑梯,金钱豹与她相拥入睡,鸵鸟让她爬到背上当马骑,狒狒与她共用一个奶瓶……

她学会了野外生存,会用眼神、心灵与动物沟通。

她的人生就是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存的样例。

当然,她也慢慢知道动物的世界并不简单;她谨慎,但不畏惧。

——她说:“动物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

其实,小Tippi的生活,古人早已有言。

杜甫说:“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黄庭坚说:“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

那些丰富而厚重的生命与人格,哪一个不是亲敬自然、心怀丘壑呢?

有人说,弱肉强食本就是自然规律。

没错。

但滥捕滥杀、残虐动物并不在此之列。

即便在古代,皇家狩猎从东南西北四面张网,也会在其中一面留出缺口,让动物有逃生之机。

这,就是“网开一面”。

“畋不掩群,不取糜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是古人处理人与动物关系的智慧。

古人主张“时禁”,不绝对禁止狩猎、砍伐,而是“取之以时,用之以节”,顺应自然节律、万物本性来开发自然。

这古老的智慧中,既有人的积极作为,又有自然的随机铁律。

要做到这些,前提是先认识、了解自然,熟悉、掌握自然界的客观性质。

能从一片叶子的脉络中感受时序更替,领悟生命奥秘,这也是我们提倡自然教育的一个出发点。

食物链没有顶端,人类只是优势物种。

只有懂得网开一面,才能适者生存。这是人类的自洽。

人和动物,究竟有多少种结局?

并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结局——

因为游客纷纷响应不再骑乘大象,影响了利益链条,《黑象》遭到泰国禁播。

《海豚湾》播出十年后,日本太地町重启了捕杀海豚的活动。

并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结局,但总有些故事的结局在走向美好——

Alexandra在社交媒体上筹款救出了Serabie,送到大型猫科动物收容所,它将在那得到照顾并过上正常生活。

她只能救出一头狮子,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

仍然有成千上万的狮子在等待着被困猎。

但她救出了一头狮子!

伊万和同事们冲到猎犬训练基地,救出了浑身伤痕的Mansur,并把它留在身边。照看身型庞大、食量惊人的成年熊并不容易,伊万很担心将来,但他发誓绝不放弃。

24岁时,Tippi完成了电影专业的学习,回到非洲出生地,与最爱的动物朋友们重逢。

她成了一个专门记录野生动物的电影人,呼吁更多人保护自然。

而在那个古老的《搜神记》故事中,没到半年,虐杀幼猿的人家遭瘟疫,家人尽殁。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