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抖音快手兩個軟件,哪邊看直播人多?

苦惱的漁夫


南抖音北快手<strong>

現在流傳著一句話,不知道你們聽說過沒有,叫“南抖音北快手”

意思顯而易見,就是北方人群用快手的比較多,南方人群用抖音的比較多,可能也是由於兩者的視頻內容的人群定向不同吧。

人群定向

從上圖可以看出,抖音受眾偏向於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的,好玩有創意,貌似更高端,文化程度也相對較高,層次更高一些,但視頻審核的比較嚴格,所以實質內容也比較太單一。快手的受眾的群體與抖音不同,它追求碎片,淺顯,易得的內容,所以相對來說它的受眾人群更偏向於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再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漂亮的女生去抖音上唱歌(好聽),點贊10000+,在快手上可能只有幾百

一個不漂亮的女生去抖音上唱歌(不好聽),點擊量幾十,在快手上可能會1000+

你看出兩者的區別了嗎?

總結

快手比較真實,更偏向於底層,但是魚龍混雜。而抖音相比快手就像市中心的超市,乾淨且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但是如果你尋求偏門的話,還是去快手吧。


IT人一直在路上


南抖音,北快手,是有聽人這樣講過。單純從網友活躍度來講,南方相較於北方的活躍度更高。兩款產品的受眾基本以年輕人為主,經濟活躍的地方年輕人也多,這樣也決定了產品的用戶基數。個人覺得玩抖音的人更多,自然玩抖音直播的也比玩快手直播更多一些。


彈劍歌風雨


1. 核心用戶不一樣

抖音以1.2線城市年輕人為主,快手則是下沉,以2.3.4線城市,小鎮青年為主。

不同階層,都有各自沉澱的語言和文化,在生活狀態、行為習慣和文化水平都有諸多不同。

例如,1.2線互聯網滲透率高,生活節奏快,娛樂資源和方式多,對時間敏感,習慣更快、更刺激的kill 時間,消遣娛樂;而農村小鎮用戶,作為互聯網後知後覺的群體,整體生活節奏慢,娛樂資源少,可以有更多休閒時間去消遣和娛樂。

從這裡來看,抖音和快手各自代表不同群體的短視頻消費升級。

快手,其實做的是連接人的工作,讓用戶自然形成互動、陪伴、彼此反饋的關係,而抖音,做的是連接人與內容的事情,幫用戶高效發現他們想看的,從而kill時間。

2. 產品觀不一樣

快手是社區,從內容生產者角度思考,強調多元化、平民化和去中心化,剋制不打擾用戶,滿足用戶“記錄和分享”需求。

抖音,是一款關乎美好感的產品,從內容消費者角度思考,把消費體驗做到極致,給自己打上“酷、潮、年輕”標籤,滿足看到美好事物的需求。

延伸的不同點:

因為核心用戶和產品觀的不同,導致抖音和快手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差異,這裡舉例幾個:

1. 內容生產

對比來看,快手像一個廣場,平臺不做引導,用戶扮演自己,萬物生長,百態人生;抖音則是劇場,用戶扮演別人表演,通過濾鏡和特效,讓一切都顯得那麼精緻和美好,官方通過話題、挑戰和資源傾斜,來引導內容創作。

所以,在快手,你既能看到東北老鐵開拖拉機、喝二鍋頭,也能看到城市小姐姐跳舞唱歌,但在抖音,目光所致,都是美美的,那些所謂low的東西,都會被抹殺和埋藏。

而隨著某類內容的聚合,平臺的調性也就出來,而這種所謂的調性或集體人格,就會開始天然抵抗非同質內容的進入,所以抖音覺得快手low,快手覺得抖音白日夢。

2. 內容分發

抖音的分發以算法推薦為主,熱搜為輔。快手則是算法+社交關係推薦為主。

相比下,抖音更中心化,把算法推薦做到了極致。

一方面就是給大V、明星和網紅特權、資源傾斜嚴重,對於流量的分發無限制,只要數據好,視頻可以無限得到推薦;另一方面,就是通過熱搜榜等流量入口,由平臺統一分發流量。

例如,抖音首頁精選,基本都是幾萬到幾十萬的點贊,而快手,作品從幾十贊到幾萬贊不等,不會因為你數據不好,就把你凍藏,儘量保證了每個作品都有被平等看到的機會,

3. 內容消費

快手做好的是一個社區,強調互動和交流,用戶自然形成社交關係,從功能來說,說說、一屏4個視頻、上滑出評論、右滑進主頁、左滑退出、強調舉報,都是為了建立和維護社區氛圍。

抖音還是一個kill時間的工具, 自動播放、上滑切換下一個視頻、全屏高清、音樂bgm,強調沉浸式體驗,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上癮。

4. 同城/附近模塊:

抖音是美食、景點、玩樂、酒店和購物等推薦,快手則是招聘求職、房產、二手物品、車輛等。

5. 運營

抖音可能是擁有最優秀的運營和增長團隊,每一次活動,都可以造成強大的傳播和刷屏。

具體來說,站內利用全網最新話題引導話題和挑戰,站外通過各種刷屏活動,例如戲精博物館、不可思議城市等,引發全網傳播,瘋狂為自己貼上一個個標籤。

所以很難想象,離開運營的抖音,現在會是一個什麼體量。

快手則是一股清流,強調剋制、不打擾,幾乎很少看到運營痕跡,2017年,在沒有任何運營推廣情況下,就做到了4億註冊用戶,日活4000萬。

6. 商業模式

產品屬性不同,導致兩者在商業化進程和模式也不盡相同。

抖音2016年成立,17年就開始宣佈商業化,以信息流廣告、定製貼紙和挑戰、dou+推廣為主,輔助直播和電商。而快手在商業化這件事上卻顯得不緊不慢,現在主要是以直播打賞為主,電商、粉絲頭條和廣告為輔,當然,在不久將來,相信快手在廣告,或者遊戲會有更多進展。

兩者的挑戰:

先簡單說下兩者的優勢區別:

抖音的優勢,在於能夠不斷通過運營創造一個個爆款;而快手優勢,能夠持續自我進化出網紅,維持ugc社區的活躍。

在這種優勢繼續保持的情況下,我們來看看兩者面對的挑戰。

抖音和快手的市場策略和未來挑戰不盡相同。

抖音和微博、知乎都差不多,採用從上到下的玩法,即先打1.2線年輕人,再向底層滲透,獲取更多用戶。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吸引更多小鎮青年的同時,如何保證內容不過度泛化,保證不會流失原有追求美好感的老用戶,保證不會成為“下一個快手”,這是抖音需要考慮的。

而快手,走的是一條不尋常道路,自下而上,先佔據底層市場,再嘗試被主流人群認可。根據數據,2017年,中國依舊有88%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下學歷的,快手就是抓住這批用戶,穩紮穩打做到了全民的體量。

但隨著2016年被貼上低俗、low的標籤,以及新一代小鎮青年的崛起,快手也需要開始撕掉低俗標籤,嘗試品牌升級,也因此,宿華開始接受採訪,快手開始贊助綜藝,目的,就是希望讓掌握話語權的人們更能理解快手和上面的用戶,獲得更多一二線年輕人的認可。

從這裡來看,兩者殊途同歸,都努力成為國民級產品,各自朝著對方腹地延伸,而隨著兩者用戶重疊的慢慢變大,勢必競爭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