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陣地防禦戰術及工事編成:機槍是骨幹火力,陣地重視偽裝

德軍的防禦戰鬥理論建立在一些較為傳統的原則上:使敵軍的攻擊變得困難;迫使敵軍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發起攻擊;在一些地方削減防守兵力,在另一些敵方集中防禦兵力以形成防禦重點,節約出來的兵力可以作為機動預備隊。

德軍的防禦戰鬥部署較為科學,體現了高超的技巧,如縱深陣地和陣地翼側的部署就十分強調利用地形實施天然偽裝,人工設置障礙,通過構建嚴密的防禦體系,德軍使用一少部分力量就能夠暫時擋住較大規模敵軍的前進步伐,甚至能夠完全阻止敵軍前進。

德軍防禦體系的火力配系十分強調機槍和觀察員的作用,“機槍火力是所有火力中的骨幹火力,其他火力必須圍繞機槍火力來佈置”,其他步槍火力沿著防禦前沿設置若干正射、側射、倒打火力,以確保火力能夠覆蓋整個防禦正面。

二戰德軍陣地防禦戰術及工事編成:機槍是骨幹火力,陣地重視偽裝

從樹上實施精確射擊,摘自1940年版的《軍隊服役指南》

一、陣地編成

德軍強調,在防禦戰鬥中,步槍手也必須構築多個預備發射位置,這些位置可能位於基本發射位置其後或旁邊,也可能位於前沿前方。

在防禦戰中進行戰鬥部署應遵循以下原則:

1、機槍和步槍手的射擊位置應當能夠在近距離上覆蓋前沿地域。

2、以兩個步槍手為單位實施配置是配置步槍手的一條基本原則,將兩個步槍手近距離配置在同一條塹壕或壕溝當中,戰鬥中二者能夠相互依靠密切配合。

3、掩蔽部的構築不能沿防禦前沿一線排開,應當從前沿到縱深梯次配置。

4、在單兵射擊掩體的後方必須構設散兵坑或塹壕,以便單兵射擊後能夠迅速轉移射擊位置。

5、散兵坑構築時要進行一定的偽裝,以防止敵軍的地面偵察, 時間足夠的條件下,應進行嚴密偽裝,以防止敵空中偵察,便於士兵在偽裝散兵坑中待命,直至班長髮出佔領陣地打擊敵軍的命令。

《火力打擊與防護》一書指出,步兵班可在狹窄的正面組織防禦,但應避免出現1發炮彈同時殺傷2名士兵的情況;部署兵力時不應成直線排列,應成梯次配置; 為便於指揮,班長通常位於戰鬥隊形的中央。班長的指揮位置通常由自己決定,一般選擇在便於指揮機槍火力、便於組織全班實施火力打擊的地方;班長的指揮位置要視界、射界良好,便於其利用明顯的參照物和方位指揮全班實施火力打擊。

二戰德軍陣地防禦戰術及工事編成:機槍是骨幹火力,陣地重視偽裝

塹壕結構圖,塹壕的中間部位背向敵方延伸一段塹壕,壕內配置有少量步兵和可供步兵使用的掩蔽部, 該圖選自

獨立的地標,如單棵樹木、森林邊緣和孤立的高地容易吸引敵軍的注意力, 也方便敵軍確定座標並組織火力打擊,因此,班長在選擇防禦陣地時應避開這些地方

班長在確定每名士兵的射擊位置時, 也應該確保其有良好的視界和射界,以方便對各個方向實施觀察,避免被敵從地面或空中突襲。

班長在計劃火力時,如果防禦準備時間足夠,可以在預定打擊位置設置獨立、明顯的地物,以方便組織全班火力打擊,同時也要將陣地內獨立、明顯的地物移除,以增加敵炮兵火力和重武器的定位難度。

二、工事構築

在增強防禦工事的隱蔽性方面,德國人也想盡了方法。

1、在選擇塹壕、步槍射擊工事、散兵坑等工事的位置時,應儘量避免銳角、直線、明顯的陰影等位置,同時

要及時對挖掘出來的新鮮泥土進行偽裝

2、工事挖掘好以後,班長應從遠距離上觀察工事隱蔽效果,儘量提升其隱蔽性。

3、在草地等植被較為單一的地形上挖掘工事時, 應小心保留草皮或同等顏色的植被,以備後續實施偽裝時使用;應利用草地之間的樹籬、灌木叢等位置挖掘戰鬥工事,以避免引起敵軍的注意,減少被敵空中偵察發現的機會

二戰德軍陣地防禦戰術及工事編成:機槍是骨幹火力,陣地重視偽裝

輕機槍巢構築示意圖,射擊掩體兩端均有塹壕相連,方便班長和機槍組員隱蔽進出射擊掩體,該圖選自1940年

在開始挖掘戰鬥工事之前,在預定挖掘位置的面向敵軍方向應放置一定的偽裝器材,以遮蓋挖掘活動,防止敵軍的地面偵察。在防禦戰鬥中,過早的開火和不必要的機動將降低戰鬥的突然性並削弱偽裝效果。

因此,對於遠距離目標,較明智的做法還是交給炮兵火力和重機槍火力來打擊,步兵班的輕機槍火力應當在有效距離上開火,主要打擊重機槍火力沒有打擊的目標。在近距離抗擊敵軍衝擊的過程當中,應當拋棄偽裝這一概念,步兵班所有成員都應當立即開火,以防止敵軍接近到可以投彈的距離;一旦敵軍接近到該距離投擲手榴彈,士兵們應跳進掩體,或撿起手榴彈扔回去。

齊默曼在其著作《突擊小隊》中, 更詳細地闡述了步兵分隊的防禦工事:

1、在土坎旁邊挖掘散兵坑,以便利用土坎射擊後迅速爬行至散兵坑隱蔽。

2、將低於地面的道路改造成良好的射擊位置。

3、在機槍射擊掩體上方構築一定的防護層,以防止敵軍偵察。

使用散兵坑必須掌握以下訣竅:

1、保持警覺,始終確保步槍管緊貼在散兵坑邊緣的地面上。

2、必須將散兵坑偽裝好,但要留出進出的通道,以便能夠像兔子一樣快速出入散兵坑。

3、頭上必須始終帶著鋼盔,以防止流彈和炮彈彈片的擊傷,只有處於“停火狀態”時,才能取下鋼盔,戴上作訓帽。

4、根據當地土質狀況, 步槍手散兵坑的深度必須保持在1.5米-1.7 米。

二戰德軍陣地防禦戰術及工事編成:機槍是骨幹火力,陣地重視偽裝

德軍MG-42機槍組

齊默曼還進一步強調:步兵班所有的散兵坑必須用簡單但偽裝良好的交通壕連接到後方,以便步兵在防禦陣地內隱蔽機動;修建一小段通往己方戰線的之字形交通壕,以便步兵隱蔽撤出陣地。

韋伯在其1938年版的《戰士手冊》中對機槍的射擊位置進行了詳細描述:

1、機槍組散兵坑的大小應為單兵散兵坑的4倍;。

2、構築此類散兵坑時,應當對其頂部實施偽裝,而後慢慢往下挖。

3、在散兵坑面朝敵方的內壁上,應構築貓耳洞,以便機槍組成員躲避敵軍炮火,或用來放置彈藥。

4、敵軍實施炮擊或遭到敵軍密集火力壓制時,機槍組成員將機槍放置貓耳洞內,人員也進貓耳洞以躲避敵軍火力。

5、不論是機槍組的散兵坑,還是單人散兵坑,都應在底部挖掘具有一定角度的排水溝,以便及時排除雨水。

6、單兵傘兵坑內的貓耳洞可以挖成直角,並保持一定角度,即可以有效躲避敵軍炮火,也可以排水。

二戰德軍陣地防禦戰術及工事編成:機槍是骨幹火力,陣地重視偽裝

賴伯特所著的1940年版《軍隊服役指南》中提及的兩人機槍組掩體,左圖為正視圖,中間為側視圖,最右為加

怎樣在面向敵軍方向構築射擊用的胸牆和在背向敵軍方向構築防護用的背牆

胸牆是30釐米高的土層,距離散兵坑邊緣60釐米。射擊時,槍管放在胸牆上,射手臉部貼在槍托上,其頭部暴露的面積較小,大大降低了被敵軍擊中的概率。胸牆和背牆之間使用繩索和木棍等材料連接成網狀,而後覆蓋偽裝材料,就能對散兵坑實施良好的偽裝。

在1940年版本的《軍隊服役指南》中,大量的圖例可以說明兩人機槍組使用的能夠防敵裝甲車輛近距離攻擊的“小型散兵坑”,這種散兵坑十分狹窄,只有55釐米或一個肩膀寬,深1.2米, 蓋有厚厚的木板,上面覆蓋泥土和偽裝物,實際上可供士兵躲藏的高度是1米左右;敵坦克經過時只要不將木板壓垮,就不能發現躲藏其下的機槍小組。

該書指出:低於地面的道路或小徑是一種天然的射擊掩體,士兵可以利用這種簡易的射擊掩體實施快速射擊。利用這些道路或小徑實施射擊時,必須在其拐彎處挖掘至少1米深的散兵坑,以便士兵休息或躲避敵軍炮火;如果這些小徑或道路位於森林或茂密的灌木叢中,也不失為良好的射擊掩體。

二戰德軍陣地防禦戰術及工事編成:機槍是骨幹火力,陣地重視偽裝

本文摘自《二戰步兵分隊戰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