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宋人尺牘

宋代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崛起,使書法圈子也日漸擴大,而書法用紙方面也跟著文人的需求產生出了新的變化。一批新品種的書畫用紙隨之誕生,信箋紙品種中呈現出許多新的樣式。而有種箋紙唐代已經出現,但是到宋代成為文人在寫書法時最為青睞的“尤物”。在傳世宋人尺牘中就存在這樣一種帶有織品紋的信紙――羅紋箋。它屬於一種加工過的高級箋紙,宋代之後便相當罕見。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市面上出現一種類似織品紋的工藝宣紙,紙的表面具有麻布的粗糙感,不再以光滑細膩為主,似乎就是在追求宋代“羅紋箋”的效果。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羅紋宣

如果不做仔細比較,相信很多人會把“羅紋宣”和“羅紋箋”混淆。其實宋代的“羅紋箋”並不是今天我們在市面上所見到的“羅紋宣”。事實上,兩者不僅外觀上不同,製作方式也相異,連藝術效果也分屬不同的審美品味。這兩者的區別我們會在下文中細談。既然是講“羅紋箋”,那麼就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羅紋箋

宋代“羅紋箋”的淵源還要上溯到唐代的“魚子箋”,兩者的關係最為密切。晚唐詩人陸龜蒙的《襲美以魚箋見寄,因謝成篇》詩中雲:向日乍驚新箋色,臨風時辨白萍文。白萍就是魚子,因為紙紋細如魚子(籽),因而得名“魚子箋”,又稱之為“布目紙”。關於魚子箋,宋初的蘇易簡在介紹四川所造十色箋時提到:

蜀人造十色箋,凡十幅為一榻。每幅之尾,必以竹夾夾之,和十色水,逐相以染,當染之際,棄置捶埋,堆盈左右,不勝其委頓。逮幹,則光彩相宣,不可名也!逐幅於文版之上研之,則隱起花木麟鸞,千狀萬態。又以細布,先以麵漿膠,令勁挺,隱出其文者,謂之“魚子箋”,又謂之羅(紋)箋’,今刺溪亦有焉。

“羅箋”中間若加上“紋”字會更清楚,這種如魚卵狀的魚子紋事實上就是織品中間的空隙所造成,讓紙張表面呈現佈滿顆粒的狀態,因此也可以稱為羅紋。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花箋

由蘇易簡的描述可知,紙上羅紋的出現與加工工藝有著極大的聯繫。箋紙一般先經染色再砑印花紋,雕版是放在紙張的背後,再從正面將圖案砑出來,這樣圖案就會浮於紙面。而為了讓圖案紋路更加明顯,工匠就會用細布再來砑出織品的紋路,這種帶織紋的紙張就成為魚子箋或羅紋箋。現在我們弄清楚了什麼是羅紋箋,在這裡就很有必要再講它與“羅紋宣”的區別了。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張大千作品

說到在現代書畫界大名鼎鼎的“羅紋宣”,就不能不提及近代書畫家張大千。他曾在日本定製一批“羅紋宣”,該紙的條狀簾紋清晰可見,張大千對此十分鐘情。實際上,如果要拿宋代的羅紋箋來和羅紋宣進行比較,就能夠發現不同之處。至於從清初一直沿用到現代的書畫用紙“羅紋宣”,其紙張簾紋較為明顯且較一般宣紙寬,顯然與細密織品紋路不同。也就是說,目前書畫界所認知的羅紋宣跟北宋羅紋箋並沒有關係,僅僅名稱相同而已。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留簡帖

宋代羅紋箋上織品紋路的高低差並不明顯,使得呈現出的裝飾效果若隱若現,若非仔細見察很容易忽視這些縱橫交錯的細微格狀紋。在今天,這類帶有織品紋路的羅紋箋我們還可以在宋人尺牘中見到,如米芾的《書送提舉通直使詩》與《留簡帖》,兩作在墨較少或是書寫較快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明顯的織品格紋。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書送提舉通直使詩

特別是黃庭堅的《松風閣詩》的用紙,不僅有精美的砑花紋,整張紙的底文也呈現格子狀的織品紋路,是製作等級相當高的宋代紙張。包括宋四家中蔡襄的《致通理當世屯田尺牘》,此紙同樣佈滿羅紋(魚子)砑花圖案為兩隻相對的蝴蝶紋,外以小圈圈將兩隻蝴蝶圍成一個大圓,此組裝飾圖案重複出現在紙張它處,相當精緻美觀。黃庭堅就很喜歡使用這種帶有布紋的紙,他就曾經請人在紙上加上布紋,這一點在他的書信中有所提及。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松風閣詩帖

紙張與織品的關係本來就相當密切,除了在書寫上織品完全被取代以外兩者其實還有相當多的共通性。宋代紙張的製作朝向光滑潔白的方向其實頗有向絲織品看齊的意味,更不用說在紙上壓織品紋路這件事。事實上,紙面加工技術很多是直接從織品表面加工而來,例如膠漿、砰搗、研光、紋飾等技術都是在處理畫絹時會使用到的工序。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致通理當世屯田尺牘局部

由於羅紋突起於紙面,使得書寫面並非呈現平整的狀況,因此自然影響書法的外觀,這考驗書家的功力。書家可以利用墨量與速度來加以控制裝飾的效果,比如很多字的末筆都會出現格狀紋路,產生類似織品的紋路。羅紋的凸起,使毛筆與紙接觸產生較強的摩擦力,書家在書寫過程中更容易控筆,所產生的書寫現象是在書家認知範圍之內的。

紙中“尤物”——宋代文人尺牘中的羅紋箋

信箋

由於“羅紋箋”製作過程的複雜,費時費力,從尺牘上珍貴羅紋箋的使用可知是相當謹慎。宋代以後,羅紋箋的製作技術如同汝瓷燒製技術一樣,由於連年的戰火而失傳。以至於條狀簾紋的羅紋宣能夠喧賓奪主地取代具有織品紋路的宋代羅紋箋。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世面上已經出現一批類似羅紋箋的書法用紙,紙性偏熟,筆者曾購買過幾張,試筆效果頗有新意。只不過今人所用技法已完全被機器取代,與古人工藝相錯甚遠,只是形勢上有所相像。如果想復原宋代的羅紋箋,依舊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遺我雙鯉魚》

《中國書法》

《宋代藝術通論》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