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靠什麼不斷髮展壯大

——李洪峰在第二屆新時代質量強黨研討會的演講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是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黨的建設提出的一項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這一根本要求。今年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雜誌,就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是實踐問題,也是理論問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出回答。下面,我主要和大家分享四點個人看法。

從“三大法寶”到“四個偉大”

為什麼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這與黨的建設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密切相關。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必須密切聯繫黨的歷史使命和戰略目標,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偉大飛躍的磅礴偉力。

黨的十九大的一個重大歷史性貢獻是,深刻闡述了我們黨新時代“四個偉大”的歷史使命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就此作出戰略安排和戰略部署。這是新時代的主要標誌。新時代從根本上說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時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只有密切聯繫這一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戰略目標來進行,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勝信念深入人心,才能極大激發全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號召力,才能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從而不斷開創黨的建設、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8週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改革開放41週年。我們黨成立以來,領導人民幹了三件大事:建立新中國,開創新時期,開闢新時代。與之相伴,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建立新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偉大飛躍,可以說是開天闢地、翻天覆地、改天換地。中華民族第一次以頂天立地的嶄新姿態,挺起了精神脊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這次偉大飛躍,如果追溯到1840年鴉片戰爭,經過了109年;追溯到1894年甲午戰爭,經過了55年;追溯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經過了28年。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些重大歷史節點,清楚地記錄了中華民族百年捱打、百年屈辱、百年抗爭、百年奮起的前赴後繼、可歌可泣、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鴉片戰爭以來,幾乎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列強都侵略過中國、欺負過中國、掠奪過中國。中華民族承受了世所罕見的壓迫和苦難,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抗和鬥爭,但一次次都失敗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幾次被打斷。直到中國共產黨誕生,才根本改變了這種狀況。黨的十九大提出“四個偉大”的歷史使命、確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既是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合乎邏輯的規律性體現,也有力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是世界發展進步進程合乎邏輯的規律性體現。

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其中,黨的建設是法寶中的法寶。黨的建設搞好了,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才能搞好,我們黨才能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偉大”歷史使命,偉大工程是偉大中的偉大。偉大工程搞好了,偉大斗爭、偉大事業才能搞好,偉大夢想才能實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深刻指出的,我們一定要增強“四個自信”,繼續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情辦好,把弘揚中華文明的事情辦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情辦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辦好。

從“三大法寶”到“四個偉大”,也給我們從戰略上、全局上觀察和思考黨的建設、思考偉大自我革命和偉大社會革命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視角。這就是,一定要密切聯繫黨的歷史使命和戰略目標建設黨。

密切聯繫黨的歷史使命和戰略目標建設黨,必須以黨和國家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特別要廣泛深入地進行黨史、新中國史和中國國情教育。要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圍繞貫穿其中的強國理念、強國思想、強國戰略和強國部署,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紮實細緻地做好聚人心的工作,聚黨心、聚軍心、聚民心。

新時代的三大理論和實踐創新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必須密切聯繫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主題,紮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開宗明義提出和確立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鮮明主題,明確回答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關係。這一鮮明主題的提出和確立,有充分的理論依據、政治依據和現實依據。

從理論依據來看,它由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先鋒隊的性質所決定的;由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所決定的;由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的領導地位所決定的;由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責任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由新時代強起來的歷史使命和戰略目標所決定的。就此而言,黨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本質是領導力量建設,是執政能力建設,是先鋒隊建設。

從政治依據來看,當代中國,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經驗,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根本保證。

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有力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才能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不斷改善黨的領導,讓黨的領導更加適應實踐、時代和人民的要求。新時代,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必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絲毫不能動搖。

從現實依據來看,新時代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創新十分豐富。大的方面有三個:

一是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重大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向黨內頑瘴痼疾開刀,以雷霆萬鈞之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釘釘子精神把管黨治黨要求落實落細,清除了黨內存在的嚴重隱患,化解了黨面臨的嚴重政治風險,正本清源、撥正船頭,保證全黨沿著正確航向前進,對黨、國家和民族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二是提出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重大命題,拓展和提升了黨的建設佈局。其中,強調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的第一位的問題,政治立場事關黨的政治建設根本,明確了政治建設在新時代黨的建設中的戰略定位,抓住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性問題。

三是旗幟鮮明地確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新時代黨的建設主題。

這三個方面緊密聯繫、相互促進,把新時代黨的建設提高到新水平、推進到新階段。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都是圍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個主題深化和展開的。

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面臨新考驗、新挑戰。由此,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包括對改革發展穩定規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規律、戰爭與和平規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在工作中,要把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判斷形勢,正確把握大局,及時總結經驗,善於集思廣益,防止出現新的本領恐慌,防止犯顛覆性的錯誤。

密切聯繫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主題建設黨,重中之重是提高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質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努力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永遠是這樣。

幹部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如果聯繫黨的歷史、聯繫黨和國家正在做的事情、聯繫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可以看得更清楚、體會得更深刻。選好人、用好人、培養好人,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關係國家長治久安。強國必先強黨,治國必先治吏。欲求治世,必賴能臣。要抓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大契機,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幹部路線和幹部政策,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努力造就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檢驗黨的建設質量的首要尺度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必須密切聯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中國共產黨是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中國社會最黑暗的時刻誕生的。我們黨是為了救國家於危難、救人民於水火才成立的。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人民共和國一路走來,改革開放一路走來,我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除了人民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不斷髮展壯大的最大奧秘。離開人民,我們就會枯死、痼死!

當前,我們黨為什麼要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講了一句畫龍點睛的話。他強調,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說一千道一萬,可以概括為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做好這件事,中國共產黨就能長期執政,國家就能長治久安,中國人民就能不斷地邁向更好生活,中華民族就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

由中國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所孕育的初心和使命,貫穿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凝聚了我們黨的全部信念和全部奮鬥。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勝利之本和力量之源。

列寧曾經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背離了初心和使命,黨就會改變性質、改變顏色,就會失去人民、失去未來。初心和使命之所以如此重要、之所以須臾不可離開、之所以值得全黨永遠銘記,其根本道理就在這裡。

在毛澤東的字典裡,人民的觀念是最大、最深、最高的觀念。他有一句經典名言:“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了。”一位大國元首曾經詢問:你有什麼特長?毛澤東回答:為人民服務。

1960年5月27日,毛澤東會見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兩人有了這樣一段對話——蒙哥馬利說:我衡量一個政治領袖的標誌是看他是否會為了地位而犧牲他的原則。你同意不同意這樣一種標準?如果一個領袖為了取得很高的地位而犧牲他的原則,他就不是一個好人。毛澤東答:我的意見是這樣的,一個領袖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代言人。蒙哥馬利說:但是他不能犧牲他的原則啊!毛澤東說:這就是原則,他應該代表人民的願望。

日本政治家曾當面向周恩來請教“養生之道”。周恩來回答:“在漫長的中國革命歲月中,有許多同志都犧牲了。我們這些活著的人,要更加倍地工作。我每天都以此激勵自己。這也可以算是我的‘養生之道’吧。”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叫《可愛的中國》,講的是方誌敏烈士投身革命、為解放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可愛的中國》是方誌敏在獄中所寫,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瘞骨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這朵花你們就看作是我精誠的寄託吧!在微風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點頭,那就可視為我對於為中國民族解放奮鬥的愛國志士們在致以熱誠的敬禮;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搖擺,那就可視為我在提勁唱著革命之歌,鼓勵戰士們前進啦!”讀到這一信念如磐又柔情似水的親切話語,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會為之動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老一輩革命家心中裝滿人民,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政治本色、高風亮節,將永遠激勵和鼓舞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舉這幾則故事,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共產黨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和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人民群眾對黨的態度問題和同黨的關係問題,是首要政治問題,也是檢驗黨的建設質量的首要尺度。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必須始終尊重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作為執政的最大底氣和最大底線,把人民高興、人民贊成、人民滿意、人民擁護作為共產黨人一切言論和行動的最高追求、最高標準,靠為人民服務吃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辦人民之所需,為人民之所盼,為了人民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建設人民衷心擁護的執政黨。

只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抓真問題、做真學問、講真道理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必須切實提高黨建理論研究質量,使黨建理論研究走在黨的建設前面。

黨建理論研究,是引領黨的建設的思想先導。高質量的黨的建設要求有高質量的黨建理論研究。新時代的黨建理論研究,必須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黨性鮮明、觀點鮮明、旗幟鮮明的黨建理論研究;必須是理論聯繫實際,以黨的建設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能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黨建理論研究;必須是抓真問題、做真學問、講真道理,不斷貢獻真見解的黨建理論研究;必須是有好的文風,準確、鮮明、生動,嚴謹、務實、管用以及接地氣的黨建理論研究。

最近,我與上海市委黨校的幾位同志合作,出版了《新時代黨的建設十五講》,就是努力體現上述研究思想的重要成果。在這本書的基礎上,我們將繼續研究、深入研究,進一步提高質量,在2021年建黨100週年時出版修訂本,作為獻給黨的生日的鄭重禮物。

總之,黨的建設是事關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偉大工程。只有全黨一條心、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一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個優勢”,做到“兩個維護”,愚公移山持之以恆,精衛填海眾志成城,踏石留印鋼鐵意志,抓鐵有痕龍馬精神,讓強起來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就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就能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偉大飛躍的磅礴偉力,萬眾一心、群策群力地辦好自己的事情。

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有力抵禦重大風險、堅決克服重大阻力、妥善解決重大矛盾,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考驗、把一切困難踩在腳下,勝利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李洪峰 中共中央紀委駐原文化部紀檢組組長,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黨的建設研究院院長,全國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