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些玩笑才稱得上是國際玩笑?

史學達人


說到國際玩笑,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侵華戰爭早期日本大將杉山元一個月佔領中國的狂言。

杉山元是日本陸軍大將,被日本人公認為陸軍航空兵第一人,從1936年之後,他就開始擔任陸軍教育總監的職務,是日本當時陸軍最有權勢的三大巨頭之一。

在1937年時,他在職務的調換下,接任了同樣身為陸軍三巨頭之一的陸軍大臣職務,更加深入地參與到了侵華戰爭中。

要說到杉山元的國際玩笑,我們還得說到他和日本天皇之間的一次談話。

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天皇曾經找杉山元談過話,問他要用多長的時間才能把我們國家給打下來。


在當時,杉山元表現得極其自信,他直接回復日本天皇,說日本陸軍只需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滅亡掉我們國家。

聽了他的話之後,日本天皇還真的有一些相信,畢竟東北的案例就在眼前,在九一八事變的時候,東北能那麼輕易地被打下來,民國當時其他沒有東北富足以及強大的地區又有何難打的?還不是手到擒來。

不過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杉山元的話只是一番狂妄的玩笑罷了。

在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陸軍的攻勢立即陷入了膠著的泥潭中,戰爭一直持續了八年,日本都沒能真正地滅亡我們國家。


這時候我們再回顧杉山元說過的話,滑稽意味不禁浮現於眼前。

而杉山元開過的國際玩笑還不止於此,在1941年珍珠港事變爆發後,美日開戰,此時日本天皇再度找到杉山元來問話,問他日本和美國的戰爭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和當年一樣,當時的杉山元臉不紅、心不跳地做出了一個結論,說日本只需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能解決和美國之間的戰爭。

這個時候,已經不用歷史來證明,日本天皇本人就對他的狂妄產生了不滿。

當即用幾年前的案例來質問他,說他當年說一個月就能解決和我們的戰爭,結果幾年過去什麼重要的收穫都沒有,現在面對著美國這樣的強國,又哪來的底氣說三個月就能解決戰爭。

在日本天皇的質問下,杉山元也有些慌了,有些遮掩、迴避地說那是因為我國的縱深太過於遼闊才導致出現的意外。

面對他的回答,日本天皇顯然很不滿意,直接嗆道:太平洋的縱深難道沒有中國的縱深廣闊?

板門店事件

在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說是在1976年的時候,美國人和朝鮮人因為共同警備區的一棵樹發生了爭執。

為了砍掉那顆遮擋住視線的樹,美國軍人和韓國軍人決定聯手對那棵樹進行砍伐。

而在當時,朝鮮人並不允許他們在共同警備區裡隨意砍樹,因此,雙方的衝突就爆發了。

在雙方的衝突升級中,朝鮮人和韓國人、美國人拿著斧頭互相攻擊起來,最後,事情以兩個美國軍官被朝鮮人砍死告終。

接下來,衝突雖然並沒有升級為戰爭,但是美國人吞不下這口氣,於是他們接下來就荷槍實彈地對那棵樹進行了砍伐,直到把那棵樹給砍倒,事件才算是真正的結束。

在這個故事的最後,有說到朝鮮人因為錯把美國人斧頭中的奧地利字樣錯當成了澳大利亞,所以他們在氣憤之下,就和澳大利亞斷交了。

這個故事從大體上來說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在一些細節上卻存在著一些誤差。

比如砍樹衝突事件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案例,在歷史中被稱為板門店事件。

當年美國人和韓國人為了砍掉那棵樹,甚至還準備了要調動一個美國步兵師和一個韓國集團軍來報復朝鮮,想在衝突升級後奪下朝鮮的一個城市。

要不是朝鮮人在砍死了兩名美國軍官後不再阻止韓國人和美國人砍掉那棵樹,接下來戰爭還真的有可能會爆發。

而之所以說這個故事有誤差,是因為朝鮮和澳大利亞的斷交併非由這件事情引發。

板門店事件發生於1976年,而朝鮮和澳大利亞是早在1975年的時候就已經斷交的,這二者間根本就沒有相聯的關係。

要說到朝鮮和澳大利亞斷交的原因,我們還得說到1975年的一個衝突。

在1975年的時候,一名美國軍官和朝鮮士兵因為口角在警備區中爆發了鬥毆。

鬥毆中,美國軍官被朝鮮人打傷。

因此接下來韓國人為了給美國人報仇,他們就特意拿上了奧地利製造的斧頭去和朝鮮人決鬥。

在當時,由於朝鮮人把斧頭上的奧地利英文記錯成了澳大利亞的英文,所以在把這件事情上報上去後才引發了朝鮮和澳大利亞的斷交。

當然,朝鮮和澳大利亞斷交也不是單純由這件事情引發的,除了這件事情之外,當時朝鮮和澳大利亞還存在著一些外交上的衝突。


孤客生


1,希拉里:為總統而生

<strong>

2,朴槿惠:上善若水

3,溥儀:我爹我還不認識!?

特赦回京以後,溥儀去故宮遊玩。他發現光緒帝的房間裡,掛了他老爹載灃的畫像。於是,溥儀就找到工作人員說,畫像掛錯了,這不是光緒帝。

工作人員趕緊把專家找來,專家到了後說,我是專家,不可能弄錯。

溥儀回覆:我是溥儀,這畫上畫的是我的親爹,我怎麼可能不認識?

專家懵逼了,趕緊換掉了畫像。

4,“消滅一二七,活捉張萬年”

在自衛反擊戰中,張萬年率領的“鐵軍師”(43軍127師)讓越軍又恨又怕。越軍組織了斬首行動,派特工隊襲擊了張萬年的指揮車,中彈16發,機要譯電員當場犧牲。事後,軍長諸傳禹還特意來電詢問張萬年情況。原來,越軍以為得手了,大肆廣播襲擊我師部的事。並且,越軍還聲稱“活捉”了張萬年。

此戰後,一二七師將越軍殲滅,並繳獲了大批越軍“消滅一二七,活捉張萬年”標語。

5,打到憑祥吃早飯,打到南寧過春節

越軍第3師第12團曾叫囂,要去南寧過春節。這個願望,他們中有些人實現了。不過,是以俘虜身份實現的。

6,最後,來張《亮劍》的。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所謂的“國際玩笑”真的可以講不少。

木叔看到一個資料,“國際玩笑”被全世界承認,其實還是始於美蘇爭霸時期的事情。

具體而言,是美國U2偵察機被擊落事件。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爭霸已經越來越白熱化了。美國對蘇聯的偵察也越來越頻繁,當然這就意味著可能出現更多不可預見的事故。

1960年5月1日,一架美國U2偵察機從巴基斯坦起飛,經過土耳其,按照慣例在蘇聯上空偵察,結果蘇聯防空導彈已經瞄準了它隨機將其擊落。

好在飛行員弗朗西斯·鮑沃斯跳傘逃生,倖免遇難,但最終也被蘇聯人抓獲。而U2偵察機當然墜毀報廢,不過殘骸還是被蘇聯人找到。

蘇聯對外強烈譴責美國侵犯其領空,並聲稱已經擊落了偵察機。

由於蘇聯透露的消息比較少,美國人心存僥倖。

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U2偵察機要麼已經被自爆裝置炸燬了,要麼被蘇聯導彈擊落後落入海里,所以蘇聯人找不到什麼證據才發表了簡短的聲明。

至於飛行員鮑沃斯,美國人傾向他也已經遇難。

所以當蘇聯指責美國侵犯領空之際,美國人還在拼命掩飾,聲稱一架美國的氣象飛機誤入蘇聯領空而不是什麼軍用偵察機。飛行員因為缺氧而迷航才導致事件發生。

美國的掩飾卻被蘇聯人在幾天後公開打臉。

當時蘇聯的二把手是赫魯曉夫,他表態稱,蘇聯之前只是沒有透露更多,但並不等於事實不存在。

隨即他一股腦地把U2偵察機的事情都告訴了媒體,還說不僅飛行員鮑沃斯活著,他求生包裡的很多現金都一同被找到,甚至連U2偵察機上的偵察照相機都被蘇聯找到了。

偵察機殘骸與鮑沃斯的求生包被蘇聯公開對媒體展示。從而讓美國人非常尷尬。

由此國際輿論才說這是一個“國際玩笑”。

其實類似的事情很多,很多人不善於發現罷了。

木叔舉個非洲的例子:

比如非洲有一個小國叫烏干達,他們曾有一位殘忍的總統叫阿明,1971年發動政變奪權,並且將8萬亞洲人趕出了烏干達。

他這麼做只是說,上帝給他託了一個夢,說亞洲人都是剝削者。他就按照夢境的要求,實施了這項計劃。這引發了全球的不滿。用上帝託夢來給自己統治找藉口,當然也是國際玩笑。

他開的國際玩笑還有很多,甚至曾向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求婚,不僅讓英國人大跌眼鏡,也讓烏干達人無地自容。

他還對猶太人非常憤恨,曾在1975年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時候,公開聲稱應該消滅猶太人。當然這也是國際玩笑,以色列比烏干達強很多,他怎麼消滅?

這與後來內賈德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都算是比較著名的國際玩笑吧!


木春山談天下


在世界近現代史上開的最大的一個國際玩笑應,該是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在CBS廣播公司演播裡開的那個玩笑。

1984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往大里的里根為了競選他的第二任美國總統美國為自己造勢,在美國CBS廣播公司的的播音室裡為電視直播節目提前試音。當時也不知是他腦袋搭錯了哪根弦是隨口說出了幾句話;遵敬的女士們先生們,我剛剛簽署一個法律,準備在五分鐘以後使用我們美國強大的武裝力量包括核武器取締俄國……!

他是說者無意但是聽者有心,當時現場的錄音直播師把這句話錄下來以後直播通過電視直播節目播放了出去!當時幾乎多一半的美國人都聽到看到了他們的總統羅納德.里根在電視臺裡說的這些話。這當時很多人都驚呆了,隨後美國的國務卿、美國的國防部長、美國的國家安全總顧問等等都驚呆了,為里根沒管住自己這張嘴說出這種不該說的話深表不滿。

聽到這些話以後最憤怒的應該是蘇聯人,當時蘇聯的新任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已經病重躺在病床上。當他聽到這些話以後是怒火中燒,隨既下令蘇聯的所有武裝力量以及核武器部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隨時準備對美國及西方進行全方位的核打擊。

對於里根開的這個天大的國際玩笑,當時包括英法德意等等西方盟友都對里根信口胡言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他們立刻派出特使或者打電話及時的安慰蘇聯領導人,後來美國的國務卿也直接給蘇聯領導人打電話表示歉意,這才逐漸的平息了蘇聯人的怒火。

該說里根的這個國際玩笑開得有點兒大了,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們如果頭腦一熱對於里根這赤裸裸的戰爭挑釁說不定真有可能按下核按鈕與美國人被魚死網破。


牧羊人38241019


首先從“國際玩笑”這個詞來說,本身就隱藏著一個國際性笑話。

國際玩笑


冷戰期間,1960年5月1日,美國飛行員鮑爾斯駕駛一架U2偵察機在蘇聯上空偵察時,蘇軍防空軍出動米格-19截擊機進行攔截,但是由於受飛行高度的限制,飛機無法達到U2的高度。米格-19返航,根據蘇軍司令部的命令防空軍出動剛出產的蘇-7進行攔截,但是由於蘇-7沒有帶任何的武器,無法對U2構成威脅,於是蘇軍命令飛行員,進行撞擊。

當蘇-7飛速飛向目標的時候,接到了快速離去的命令,原來這時防空導彈已經發射了。當蘇-7飛行員加速離去的時候,他看到了導彈擊中了一架飛機,但是這不是U2而是沒有及時返航的米格-19,米格-19爆炸後的碎片擊中了U2。

隨著一團巨大的橙色火光,鮑爾斯感覺到他的飛機經歷了一陣劇烈地翻滾,然後開始解體。由於駕駛艙不斷地震動搖晃,鮑爾斯無法將自己的身體調整到彈射位置,直到飛機墜落到飛行高度的一半時,他才艱難地從駕駛艙裡逃出並跳傘。鮑爾斯剛一落地就被蘇聯人活捉,然後被立即送往莫斯科。

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得知事件後,讓最高蘇維埃宣佈擊落了一架間諜機,但並沒透露飛行員是否生還,殘骸是否找到。

當有關消息傳到華盛頓,美國政府內部一片恐慌。但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以及負責U-2偵察機項目的副局長理查德·比斯爾設法讓艾森豪威爾總統相信:U-2偵察機有自行爆炸裝置,從70000英尺的高度被擊落後,沒有一名飛行員能夠生還,即使墜落也不會留下什麼證據。

鮑爾斯失蹤4天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佈一份非常詳細的新聞稿提到一架飛機在土耳其北部失蹤。並推斷駕駛員可能已經失去意識,但自動駕駛仍然在運作。還宣稱駕駛員曾經在緊急頻道上表示遇到氧氣問題,並聲稱絕對無計劃意圖侵犯蘇聯領空,還把所有U-2停飛作氧氣系統檢查。為了令以上事件更讓人信服,一架U-2偵察機被塗裝成太空總署的顏色,並向傳媒展示。

5月7日,赫魯曉夫發表了一個驚人言論:

我一定要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第一次報告時是刻意沒有說那駕駛員仍然生還....現在看看美國人說了多少蠢話。

不單隻鮑爾斯生還,飛機殘骸也基本完好。蘇方更成功尋回照相機,並將相片衝曬出來。鮑爾斯的求生包,包括7500盧布和一些女性首飾也被尋回。大部份飛機殘骸和求生包中的一些物品都在莫斯科展出。



所以這件事,也就誕生出了“國際玩笑”的這個詞。

好了,言歸正傳,再說說有哪些值得一笑的國際玩笑:


1.一炮打了總統府

吉布提這個國家雖然很小,但是它的位置卻極為重要。

美、法、日已經在吉布提設立基地,我國也有,重點是還有歐盟派遣的少量西班牙、意大利部隊。

吉布提有一家非常豪華的酒店,叫Djibouti Palace Kempinski,進去給人一種身在發達國家的感覺,警衛甚為嚴格,除了酒店自己的安保外,門口還有警察檢查哨。這時候諸位看官估計要問了,為何如此森嚴戒備,難道是因為這裡外國人太多,需要嚴加保護?原因是,吉布提的總統在這兒住過,而且是好長時間。可是他為什麼不住總統府呢?因為總統府住不了。

問題又來了,總統府到底怎麼了?答案是:

來補給的西班牙軍艦進港鳴禮炮,向總統府致敬,結果把實彈打進去了。

聽說總統府修繕的錢是西班牙出的,好像還掏了不少撫慰金。


2.憑什麼說我們是蟲子?

我們都知道中蘇在上個世紀60年代交惡,互相對立。1969年9月為緩和兩國關係,周恩來與柯西金在北京機場會面,現實地緩和了中蘇的對立。於是,談判桌就成了沒有硝煙的戰場,雙方唇槍舌劍,劍拔弩張。

當蘇聯代表團團長澤里亞諾上將抗議中方汙衊其對四川和甘肅存在領土野心時,中方當時就懵逼了:是不是我耳朵出了問題?甘肅還靠點兒譜,那地方和外蒙交界,但四川……不過若是某個國家宣稱對某地“絕無領土要求”,常常就是其入侵的前兆(比如 “中方對西伯利亞絕無領土要求”),難道蘇修惱羞成怒要出什麼大招?

懵逼歸懵逼,這事兒還得趕緊弄明白。但是,蘇聯入侵四川……開哪門子國際玩笑?最終一番調查,原來是這樣的:

在中蘇邊界談判中,中方指責蘇聯貪得無厭用了個成語“得隴望蜀”,然後蘇聯翻譯給直譯了。要知道,蘇聯代表也很懵逼,說我對西北和東北有企圖也就罷了,四川!?這屎盆子我們不接!於是就出現了上邊這一部互相懵逼的戲劇。

當然,這種成語的事兒也不是一出,咱們批評蘇修的時候用過一個詞兒“作繭自縛”,又把蘇聯人惹急了:中國憑什麼說我們是蟲子!


3.“提詞器總統”

2014年3月17日,愛爾蘭總理考恩在白宮舉行的一場晚宴上,對著演講提詞器念道:“今天,我們首先要歡迎美國堅定的朋友……”

咦?不對!他回頭看一眼奧巴馬,說道:“這是你的歡迎詞!”然後考恩一邊擺弄提詞器,一邊自言自語:“我怎麼就不會用這東西呢?誰說這是傻瓜機來著?”

考恩下去之後,奧巴馬一臉淡定地上來了,然而提詞器出現考恩的講演詞!奧巴馬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用他那蠱惑人心的腔調說:“首先,我要感謝奧巴馬總統!”……

你能想象當時的場景,那叫一個酸爽!

對了,奧巴馬無論發表長篇演說還是簡短歡迎詞,都離不開提詞器,因此得名“提詞器總統”。


4.你們這是赤裸裸的侮辱

有一年英國女王訪美,時任美利堅總統的老布什到機場迎接。雙方在機場發表講話,克林頓在講話完畢後英女王上臺——那個演講臺是按照老布什的身高設計的。當時的照片沒找著,你們看一下這倆人的身高: 日不落帝國的女王站上去之後就剩一個腦瓜頂…… 然後,英國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


5.查查你的傳真機

2001年,我國槍決了在黑龍江私自制毒的韓籍毒梟申某。結果韓國外交通商部次官崔成泓與在外國民領事局長金慶根,分別召見中國駐韓大使李濱及總領事許澤友,聲稱中方違反了《維也納領事協約》第三十七條A款,提出了嚴正的抗議。

中方當然拒絕道歉,並認為韓國無理取鬧。後來韓國外交部發現一個月之前韓國駐北京使館及駐瀋陽領事辦事處就已經收到了中方通報。

最後,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韓昇洙向中方道歉。


6.安理會上錯念稿

2011年2月11日,安理會內的議事發言,葡萄牙外長路易斯阿馬多發言完畢之後,把稿子扔在了演講臺上。

然後印度三哥上臺了——78歲的印度外長克里希納拿起了前者遺忘在臺上的稿子便讀了起來:“我對今天在現場恰巧有兩個葡語系成員國巴西和葡萄牙的出席而深感欣慰。”

下面聯合國成員國代表一陣發懵,這個詞很耳熟啊!

接著老當益壯的印度外長接著又讀:“我們歐盟也表達出與聯合國合作的讚賞態度。”

此時,現場有人發現不對,遠在南亞的印度與歐盟根本沒有關係。

更令人詫異的是,印度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哈迪卜普里、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迪裡普辛哈、部長助理等好多人,分明就坐在克里希納的正後方,提醒一下領導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但還是眼睜睜讓“車禍現場”一直持續了三分鐘。

這一消息傳到了印度國內之後,印度政界和媒體一片譁然,紛紛指責印度外交機構無能,在國際政治舞臺丟人。

這要是放在日本,回去就得自殺。


7.投訴中國無人機侵犯領空,結果被證明是金星和木星

中印邊境地區,雙方糾紛不斷,但是印度一直沒有佔到便宜,於是懷恨在心,打算紀錄下石錘好去國際社會控訴。

根據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的消息稱,從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駐紮在中印邊境地區的印度部隊記錄下了不明飛行物事件多達329次。《電訊報》引述軍方消息稱,不明飛行物越過實際控制線達155次。 印度方面一口咬定肯定是中國的無人偵察機,跟中國又是抗議又是交涉。

中方也很懵啊,明明沒有放啊,就算放了時間也對不上啊?當然不承認了。

於是印度陸軍配合部署了一系列三哥稱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雷達和光譜分析儀來調查分析,認為這個無人機飛的太高,不好觀察,更不好擊落。 後來,印度的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專家也出面了,專家在調查後表示,這明明是是木星和金星啊!

英國人知道這件事後馬上落井下石,印度準備擊落木星和金星這一“壯舉”立馬給BBC傳到全世界去了。


星海知舟


關於這個“國際玩笑”,我是這麼理解的,就是一個國家發生的事件,在世界局勢上造成了比較讓人“無語”的操作。

聊聊巴爾博

在二戰時期的意大利,有個元帥叫做巴爾博,是當時的法西斯的頭頭之一,墨索里尼的得力干將,這位元帥也是有水平的,意大利空軍部隊在他的手裡被安排的妥妥當當的,但這麼一位實力型人物,最後卻死的比較“無語”。


按理來說,如巴爾博這樣的元帥級的指揮官,就算在戰場上,也是指揮軍隊作戰,安全上是很有保障的,但是現實總歸是開了個玩笑,巴爾博元帥沒有在與敵軍的對陣上死亡,他死在了自己人的炮彈下,沒錯,是“自己人”。


那是1940年,巴爾博元帥乘坐直升飛機去視察的路上,檢查軍務,結果比較匪夷所思的事兒出現了,一發炮彈打中了巴爾博的飛機,然後這個飛機就像煙花一樣,炸的火花四射,巴爾博也隨著這個直升飛機爆炸而去,而這個炮彈來自於意大利自己的軍艦。


聊聊印度

印度與我國是鄰國,印度方面曾針對中國提出了一個事件,就是中國有無人機在他們那兒搞偵查,說是在2013年那個時間段,印度方面發現了不明飛行物事件,前前後後發現了幾百次,然後他們就認為是中國的無人偵察機在印度方面搞偵查。




事件發生之後,印度方面與中國交涉,但是我國也是比較懵的,哪來的幾百次無人機偵查,印度方面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就開始找“證據”,最後,在軍隊與印度天體研究所的人合作調查之後,證明了確實有不明飛行物,不過這飛行物不是無人機,是金星和木星。


說與山鬼聽


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內閣,大本營陸軍部、海軍部及樞密院都認為,日軍對美軍作戰,至少能保證不會失敗。他們自欺欺人地認為,只要通過奇襲幹掉美軍太平洋艦隊,然後就能在五個月的時間內橫掃南太平洋。

結果表明,日本這是在開國際玩笑不說,最後還被美國“玩”了。

東條英機

日軍敢主動攻擊美軍,在於他們通過計算後,認為有勝算

在戰前,日本陸軍有現役240萬,隨時能戰的預備役300萬,美軍雖然理論上擁有150萬兵力,但完成訓練的只有50萬左右;

在空軍方面,日本陸基、海基飛機共有7500架,而美軍陸海基飛機只有2600架可對日作戰;

在海軍方面,日本擁有235艘軍艦,總排水量為97.5萬噸,其中有航母十艘,美國則擁有軍艦345艘,總排水量138萬噸,共有八艘航母;

至於在太平洋上的局部力量對比,日本則認為完勝美軍。他們甚至把美軍珍珠港基地的陸軍以及夏威夷以西的38萬的盟國部隊,視為不堪一擊的大雜燴部隊。

日軍航母

但是,日本方面可能選擇性地忽視了幾個恐怖的事實: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在美國面前就是渣渣。美軍的飛機、軍艦生產能力,分別為日軍的十倍、五倍。打到最後,美軍會越來越強,雙方的戰力剪刀差會越來越大。

日軍敢主動招惹美、英、荷軍,前提是認為德軍不會失敗

內閣首相東條英機認為,“德國已經佔領烏克蘭寶庫,接下來必將掌握高加索油田,進而攻佔近東和蘇伊士運河,從而稱霸歐洲”。

日本認為,只要德軍不與英、蘇方面單獨媾和,在歐洲保持著對蘇美英的強大軍事牽制,日軍就能夠放膽向美軍發起主動攻擊。

而結果證明,日本還是太高估德軍的戰力了,雖然他們前期保持著對蘇軍的優勢,卻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最後還被蘇軍拖入了無可避免的戰爭泥淖。

偷襲珍珠港前,日本還在外交方面與美國開著“國際玩笑”

偷襲珍珠港

外相東鄉茂德認為,根據國際慣例,開戰前必須向美軍提出備忘錄,宣佈中止外交行為。但軍方明確否定了東鄉茂德的建議,他們認為與國家命運相比,所謂國家信譽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最後日方做出了這一無恥的決策:在距離偷襲珍珠港前一個小時,再向美國提交最後通牒。事實上,這樣的所謂只預留一個小時的最後通牒,基本等於不宣而戰。

在實際操作上,由於翻譯和謄寫電文耽誤了時間,當日本駐美大使把備忘錄遞交給美國國務卿時,日軍已經一個小時前發動了對珍珠港的瘋狂襲擊。也就是說,日本的所謂最後通牒,由於人為的故意疏忽,變成了“事後通報”,這不是國際玩笑是什麼?

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

日軍在與美軍的軍事實力評估以及對美最後通牒上,都無疑開了十足的國際玩笑。但是,他們也許不會想到,美軍方面可能也在開“國際玩笑”:美國陸軍部長說,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所有問題一下子都解決了,我的第一感覺是美國得救了。。。



我是@司馬砸光,歡迎交流


司馬砸光


二戰在歐洲戰場爆發後,德國迅速擊潰了法國,法國投降後,日本以對法國宣戰的名義,出兵南下,佔領越南,又和泰國結盟,東南亞形勢頓時緊張起來。

日軍此時在東南亞搞這麼大動作,究竟意圖何在,盟軍一時判斷不清,中國方面認為可能會進攻印度、緬甸、馬來西亞,乃至進攻澳大利亞,但英國方面的判斷卻並非如此。英國判斷,日軍下一步的方向可能會是從越南繞道,進攻廣西,然後進攻西南,逼迫已經退縮到西南的國民政府投降。

國軍此前獲取國際援助物資的主要通道是雲南到越南的鐵路,但這條路當時存在比較大的問題。一方面是龍雲對國民政府的物資過境要徵稅,這項收入一度成為龍雲控制下的雲南省財政的主要來源,國民政府此時對龍雲也無可奈何。另一方面則是,隨著越南被日軍攻佔,原本囤積在越南待運的大量物資和武器裝備都被日軍繳獲,只能轉而依賴滇緬路。

滇緬路此時已經成了國民政府的生命通道,所以國民政府格外重視。雖然雲南到緬甸的這條路都是崇山峻嶺,只能在山上修築盤旋式的公路,但國民政府仍然徵發伕役,從1938年春一直修到年底,12月份才終於通車,成為和滇越路一樣的生命大動脈。因為英國和日本早就有同盟協議,加上英國擔心中國抗戰會刺激其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反抗,所以對滇緬路經常刁難,時通時斷。

法國投降後,英國在東南亞駐軍很少,擔心自己難以抵擋日軍進攻,一時六神無主,但在亞洲則仍然夢想以綏靖換和平,所以,在英國要求之下,於1941年7月18日於日本達成了封鎖滇緬路的協議,隨即開始執行。到9月,日軍已經佔領越南,又與泰國簽訂條約,直接威脅到英國在緬甸、馬來西亞的殖民地,英國才轉而企圖利用中國來牽制日本,幫其保住東南亞殖民地,尤其是避免日軍進攻印度。

眼看著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日本日漸壯大,終於現在要反噬英國,英國才終於改變了對日本的態度。因此,到1940年10月,滇緬路被封鎖三個月之後,又恢復了通車,同時提高了駐華武官的級別,開始考慮和中國成立軍事同盟。並且,英國還邀請中國派出一個軍事考察團,到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度一帶考察,商討共同防禦的事。

中國派出的軍事考察團規格不算低,團長商震,副團長林蔚,團員中包括海陸空三軍將領,時為少將軍銜的杜聿明也是其中之一。經過為期三個月的一番考察之後,考察團根據蒐集到的相關情況,編寫了一個三十多萬字的《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報告書》,詳細分析了在緬印馬一帶的敵情,並提出了一個抵抗計劃。

這個計劃主要是由林蔚和杜聿明起草的。按照這個共同防禦計劃,預訂英緬出兵兩三個師,中國出動三到五個軍,部署於泰國和緬甸邊境的毛淡棉、克耶邦和景東之間,並在毛淡棉附近形成重點,構築半永久性的縱深防禦陣地,形成主陣地帶,對日軍進行決戰防禦。很顯然,這個計劃的關鍵在於確保仰光港的安全,因為中國從滇緬路運輸的物資就是從仰光港上岸的。同時,很顯然的,重慶也很希望藉此獲得英國的武器裝備,來提高國軍的戰鬥力。

但英國這時候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英國的重點在歐洲戰場,一時還無力在東南亞投入太多兵力來和日軍對抗,而在印緬的英軍駐軍部隊數量很少,戰鬥力低下,不堪一擊。所以,如果要防禦,英軍當時唯一能夠藉助的力量就是中國。但英國又擔心中國軍隊過早進入緬甸,會危及其在緬甸的殖民利益,因此在共同防禦問題上推三阻四,很不積極。

這個方案經過修訂之後,中國1941年夏天正式向日本提出。但英國絲毫不為所動,仍然堅持認為,強調中國應該在中國和老撾、中國和緬甸的邊境地帶佈防,防止日軍截斷滇緬路。所以,英國只想著通過簽訂中英軍事同盟條約,來嚇唬日本,讓日軍不敢輕易進攻緬甸,但卻並不希望中國軍隊進入他的殖民地。

當然,英國也不是完全把希望寄託在國軍身上,也進行了一些相應的準備工作,比如調集部隊進入緬甸,增加駐軍,調整人事安排,提高軍事指揮能力。比如中國的軍事考察團去訪問時,英國在緬甸只有一個裝備尚未完成的師,而到珍珠港事件爆發時,不僅這個師已經裝備完成,還增調了英印軍十七師,英澳軍六十三旅及英國裝甲第七旅及炮兵、工兵、空軍等。

中國這方面反而很積極,從1941年6月,就成立了相關的籌劃和指揮機構,並調集相關部隊,提前向中緬邊境地區移動。珍珠港事件發生三天後,遠征軍就發佈了動員令,但卻並未馬上出動,真正出動是在兩個多月後的1942年2月。在這期間,因為中國、美國和英國之間的外交博弈遷延時日,久拖不決,而日軍則在這期間進攻緬甸,佔領了仰光以及其它相關的軍事要點,以致遠征軍出動之後,只能被動攻擊這些日軍已經堅固設防的據點。

而在緬甸作戰期間,英軍表現糟糕,遇敵輒潰,一退再退,等到遠征軍出動到達緬甸時,戰局已經嚴重惡化,仰光港也已被日軍佔領。所以,遠征軍第一次出征緬甸的作戰任務就是打通滇緬路,奪回仰光港,並奪回在臘戌被日軍繳獲的物資。而在指揮體系上,又非常混亂,導致遠征軍第一次出征緬甸鎩羽而歸,在回國途中又遭受瘧疾等傳染病,傷亡嚴重。所以,杜聿明在回憶中說:“東拉西扯,一無所成,徒使我將士浴血,喪師辱國,回想起來,實深愧痛!”


蕭武


大家有沒有看見過國家領導人對別國的外交使節的生理缺陷做文章,極盡侮辱之能事,因而引發多國戰爭的國際玩笑呢?

發生在公元前589年的鞌之戰就是由一個國際玩笑引發的五國大戰。

這個國際玩笑被記載在《春秋穀梁傳·成公元年》中,我們看看是怎麼回事。

“冬,十月。季孫行父禿,晉郤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於齊。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蕭同侄子處臺上而笑之。聞於客。客不說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移日不解。齊人有知之者,曰:“齊之患,必自此始矣!”

這件事說起來也簡單,曹宣公五年(公元前590年),曹國公子首與晉國大夫郤克、魯國大夫季孫行父、衛國使臣孫良夫一起出使齊國。

他們結伴而行,來到齊國的國都臨淄。巧合的是,這四位使節生理上都有缺陷:郤克瞎一隻眼睛,季孫行父禿頂,孫良夫瘸腿,公子首是駝背。

當時齊國的國君是齊頃公,據說這是個大孝子。那兩天剛好他的老孃蕭同侄子心情不太好,齊頃公就琢磨著怎麼樣哄哄老孃開心。

看到這四個使節,他心裡有主意了。


(齊頃公)

齊頃公安排四個特殊的人駕車去接四位使節到宮中來,他將蕭同侄子請出來,與自己一起站在宮牆上,等待四個使節的到來。

過了不久,四駕馬車載著四國使節來到了宮門外,牆上的蕭同侄子一見,笑得前仰後合,花枝招展。

為什麼?因為齊頃公安排四個駕車人太有特點了。晉國使節郤克瞎了一隻眼睛,駕車的也是個獨眼龍;魯國使節季孫行父禿頂,給他駕車的也是頭上發亮的禿子;衛國孫良夫是個瘸子,給他駕車的也是兩隻腿不一樣長的車伕;曹國公子首是駝背,他的駕車人背上可不隆起一座小山麼?

按照外交禮儀,這不但是對四位使節的侮辱,也是對他們四個人代表的國家的侮辱。

特別是郤克,來自強大的晉國,在國內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哪裡受得了這個氣?

他私下與魯、曹、衛三國使節約定,一定要儘快說服各自國君,大家聯合伐齊,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獨眼郤克)

齊國的一些明白人也知道大禍將要臨頭了,國君開如此大的國際玩笑,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齊之患,必自此始矣!”

後面的事不用說了,經過一年的準備,次年六月,魯國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晉國郤克,衛國孫良夫,曹國公子首率領諸侯聯軍,在鞌(今山東濟南)之戰打敗齊國。

那個開國際玩笑的齊頃公,幸虧在逃跑時與下屬逢醜父換了衣服。

當他們被晉軍韓厥部追上的時候,逢醜父假裝命令穿了便裝的齊頃公去打水,齊頃公這才逃脫了被俘虜的命運。

當冒充齊頃公的逢醜父被帶到郤克面前時,郤克認出他是個假貨,但被逢醜父的義舉感動,並沒有殺逢醜父,而是將他釋放了。

(鞌之戰)

被聯軍打敗的齊頃公想與諸國求和,派人獻上玉器謝罪,郤克不答應,一定要齊國交出曾嘲笑自己的蕭同叔子。

齊國有個辯士求見郤克,對他說:“蕭桐叔子是齊君的母親,您打算怎麼處置她?您以道義征伐而以暴虐結束,這樣真的好嗎?”

郤克這才罷兵。 經此一戰,齊國國勢漸衰。奇怪的是,從此齊頃公變得低調內斂,賙濟窮人,照顧鰥寡,頗得民心。

《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頃公歸而弛苑囿,薄賦斂,振孤問疾,虛積聚以救民,民亦大說。厚禮諸侯。竟頃公卒,百姓附,諸侯不犯。”

看來這場國際玩笑,讓他長了記性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玩笑這種東西其實也並非是一件壞事,畢竟人活著如此艱難,有的時候開個玩笑刺激一下疲敝麻木的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裡的玩笑應該是在朋友之間,因為朋友之間有信任,如果實在以利益至上的國家之間開玩笑,這就不好玩了

不過林子大了真是什麼鳥兒都有,開這種國際玩笑的人其實也不少,特別是在那兵荒馬亂的動盪時代。

國際玩笑作為一個術語,其實源於於冷戰時期的U-2擊墜事情。1960年5月,一架美國洛克希德U-2偵察機在蘇聯履行偵辦活動時,被蘇聯SA-2防空導彈擊落,並活捉了跳傘了的飛行員鮑爾斯。按蘇聯總理赫魯曉夫的指示,蘇聯在對外公佈時這一事情時,刻意沒有透露飛行員是否生還。

於是美方認為飛行員鮑爾斯現已死了,為其搞了一個特大的追悼會,還授予他很多的榮譽

但到了5月7日,赫魯曉夫宣佈那駕駛員依然生還,結果美國人算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臉。這件事情被媒體發酵後,世界輿論大跌眼鏡,紛紛稱美國這次算是開了一個國際玩笑,中情局的人也是擺設,自己所謂正義和平誠實的宣傳也不攻自破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