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起名為什麼都有“字”?名字的藝術,現代人真是差太遠

古人的字,又叫表字,或小字。

在中國幾千年來的名文化中,有非常顯著的特點:姓+名+字組成一個人完整的稱謂,如李白,字太白;文化人還要加上個號,如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直到近代,這種姓名文化才發生了改變,但在文化圈的人還是會給自己取字。

字、號消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現代中國人姓名混亂,重名較多的現象,比如在父母那一代人,名叫衛國、建軍的人一大把,而現在的10後起名,更是被梓軒稱霸,如果字被傳承下來,哪怕姓名重複,也有字可以區分。

古人起名為什麼都有“字”?名字的藝術,現代人真是差太遠

​字是什麼

表字的歷史很久遠,最早在商朝就形成了,周朝已經非常流行,後來《禮記》中明確規定,男子加冠後要取字,逐漸成為一種禮儀制度。

為什麼要字呢?有幾方面原因:

1、直呼其名,顯得不尊重。別說古代了,即便是現在生活中,有時候被人直呼大名,我們心中還會有點不舒服。

2、直呼其名,顯得疏遠。特別是兩個人關係親近,叫名字就疏遠了,我們現在也是一樣,比如一個親近的人叫李狗蛋,我們通常會稱其狗蛋兒,或者蛋蛋之類的暱稱。

3、自稱名,對他人稱字,是一種禮貌。諸葛亮在《出師表》開篇,就說“臣亮言”,而不會說“臣孔明言”,曹操和劉備打了一輩子,見面還會稱一句“玄德公,別來無恙否?”

古人起名為什麼都有“字”?名字的藝術,現代人真是差太遠

只要你不是和對方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出於禮節,都要稱對方字,名只有自己或族中長輩才能稱。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卑對尊,萬萬不可稱名,如對君王、對父母,這不只是禮貌問題了,更犯了忌諱,是大不敬。

捎帶一提,對有官職的人,出於尊敬,也可以用“姓+官職”相稱,如曹操,可稱曹丞相。

古人起名為什麼都有“字”?名字的藝術,現代人真是差太遠

名和字的關係

一般來說,名和字不是獨立的,而是根據名的字意,來取字,簡單來說,字是對名的一種解釋,補充說明,如張飛,字翼德,飛和翼就是相關聯的,給德插上一雙翅膀,就飛起來了,是希望這個人德行高尚的含義。

字往往體現一個人的志向,或父母對這個人的期望。舉個例子,《世說新語·言語》第50:

孫齊由、齊莊二人,小時詣庾公。

公問齊由何字,答曰:"字齊由。"公曰:"欲何齊邪?"曰:"齊許由。"公曰:“欲何齊邪?”答曰:“齊許由。”

公曰:“齊莊何字?”答曰:"字齊莊。"公曰:"欲何齊?"曰:"齊莊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莊周?"對曰:"聖人生知,故難企慕。"

庾公大喜小兒對。

古人起名為什麼都有“字”?名字的藝術,現代人真是差太遠

孫齊由,名潛;孫齊莊,名放。是親兄弟倆。這兩人小時候去拜見庾亮。

庾亮問孫齊由:“你要像誰看齊呢?”回答:“齊許由”。

庾亮又問齊莊同樣的問題,得到的答案是:“齊莊周”。

你看這段對話,兩個小孩子字中的“齊”,都是像誰看齊,以誰為榜樣的意思,後面的“由”、“莊”則是他們的榜樣人物。

從這兩人的字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的志向(或父母對他們的期望),是希望他們成為許由、莊周那樣的聖賢。

另外,如果家中兄弟較多,古人往往會用“伯仲叔季”來表長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國時期東吳孫堅,生了四個兒子,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誰老大誰老小,看字就知道了。

古人起名為什麼都有“字”?名字的藝術,現代人真是差太遠


古人起名為什麼都有“字”?名字的藝術,現代人真是差太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