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興的早逝看關羽家族的衰落

讀過三國的人都聽說過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在真實的史料中,雖然沒有劉關張結拜的記載,但他們的感情確實是恩若兄弟。不過,不知大家有沒有一個感覺,劉關張的後人中,劉備一系與張飛一系走的很近,張飛的兩個女兒都是劉禪的皇后。而劉備一系和關羽一系就比較疏遠,雖然關羽的孫子關統也娶了公主,但他的地位並不高,有點不上不下的感覺。

自漢末到三國再到兩晉,都是門閥大族最為得勢的時期。高官的子弟基本也都是高官,代代延續。然而,自關羽去世後,總令人感覺他這一系就徹底沒落了。

從關興的早逝看關羽家族的衰落

其實,不然!

如果不是天道無常,蜀漢的政壇格局極有可能會改變,關羽一族極有可能再度在蜀漢昌盛,在政局高層佔據一席之地。而這裡的關鍵就是關羽的次子——關興。關興,承載了關羽一系最後的榮耀;而關興的早逝,則早早地埋葬了這一切。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興。

從關興的早逝看關羽家族的衰落

(1)關興的生平

關興的記載很少,寥寥數語。根據《三國志·關羽傳》的記載:

“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

這個記載可謂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古人20歲舉行成人禮,即《禮記·曲禮上》中說的:“男子二十,冠而字。”也稱為弱冠。從史料記載來看,關興20歲時擔任侍中這一職位,不久又晉升為中監軍(也可能同時擔任侍中和中監軍兩個職位),又過了幾年去世,享年也就20幾歲。

為了便於下文分析關興的地位,我們這裡先推測一下關興任職的具體時間。《三國志》只交代了關興任職的年齡,卻沒說他具體任職的時間。不過我們可以從他的官職做一個推斷:

“侍中”是一個負責“顧問應對”的職位,崗位人數不確定,但是“中監軍”是一個實權軍職,一個蘿蔔一個坑。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廢李嚴表》中找到依據:

“輒與行中軍師車騎將軍都鄉侯臣劉琰,使持節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南鄭侯臣魏延、前將軍都亭侯臣袁綝、左將軍領荊州刺史高陽鄉侯臣吳壹、督前部右將軍玄鄉侯臣高翔、督後部後將軍安樂亭侯臣吳班、領長史綏軍將軍臣楊儀、督左部行中監軍揚武將軍臣鄧芝、行前監軍徵南將軍臣劉巴、行中護軍偏將軍臣費禕、行前護軍偏將軍漢成亭侯臣許允、行左護軍篤信中郎將臣丁鹹、行右護軍偏將軍臣劉敏、行護軍徵南將軍當陽亭侯臣姜維、行中典軍討虜將軍臣上官雝、行中參軍昭武中郎將臣胡濟、行參軍建義將軍臣閻晏、行參軍偏將軍臣爨習、行參軍裨將軍臣杜義、行參軍武略中郎將臣杜祺、行參軍綏戎都尉盛勃、領從事中郎武略中郎將臣樊岐等議,輒解平任,免官祿、節傳、印綬、符策,削其爵土。”

文中可以看出,在監護典軍體系中,中監軍、前監軍、中護軍、前護軍、左護軍、右護軍、護軍、中典軍都是一人一職,沒有重複的。

而從“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這段記錄來看,上下文的意思說明諸葛亮非常器重關興,那麼他的職位就應當是諸葛亮在世時封的。要不然這段記載就成了廢話。

根據《三國志·鄧芝傳》的記載:

“及亮北住漢中,以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亮卒,遷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

諸葛亮是在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北住漢中,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去世,那麼鄧芝擔任中監軍的時間就是建興五年到建興十二年。此外,諸葛亮執政時再無明確的誰誰擔任中監軍的記載。關興擔任中監軍則或者在鄧芝之前或者在鄧芝之後。

從關興的早逝看關羽家族的衰落

再說侍中。諸葛亮執政時,擔任侍中的依次為:

廖立:“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徵立為侍中。後主襲位,徙長水校尉。”任職期間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到建興元年(公元223年)。

郭攸之(郭演長):“中郎郭演長,從人者耳,不足與經大事,而作侍中。”任職期間為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到建興五年(公元227年)。

費禕:“亮以初從南歸,以禕為昭信校尉使吳……還,遷為侍中。亮北住漢中,請禕為參軍。”任職期間為建興四年(公元226年)到建興五年(公元227年)。

董允:“亮尋請禕為參軍,允遷為侍中。”任職期間為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到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共19年。

而且,從建興五年以後,侍中的人選史料記載基本就清晰了。諸葛亮《出師表》記載“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如果那時候侍中裡面有關興,憑諸葛亮對關興的好感,在出師表裡肯定會提的。既然沒提,說明關興肯定不在其位。此時,侍中是郭攸之和費禕。不久諸葛亮北住漢中後,費禕到漢中當參軍去了,董允就晉升侍中。

再根據《三國志·董允傳》的記載:“獻納之任,允皆專之矣。”“專”字說明董允把侍中的活都包了,此時諸葛亮彷彿也沒必要給他再配一個侍中。

所以小編推測,關興不可能在建興五年以後擔任侍中,只能是建興元年到建興四年之間,而且極有可能是建興二年(公元224年),因為只有這一年是個空檔期,蜀漢此時不可能沒人當侍中。

從關興的早逝看關羽家族的衰落

關興如果是建興二年當的侍中,那麼,他擔任中監軍的時間就應當在鄧芝之前,也就是建興五年之前。因為,根據《三國志·關羽傳》“弱冠為侍中、中監軍”這種文字的表述,說明兩個職位或者是同時兼任(比如張紹:“官至侍中、尚書僕射”),或者是前後時間相差不大(比如諸葛瞻:“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如果是在鄧芝之後,跨度就有十年之久了。

因此,小編推測:關興的任職有兩種可能,一是在建興二年同時擔任侍中和中監軍,然後在建興五年諸葛亮寫《出師表》之前去世(如果不去世,出師表就要提了);二是在建興二年擔任侍中,建興三年調任中監軍,然後由郭攸之繼任侍中,建興五年去世(如果不去世,鄧芝不可能接任中監軍)。

在這兩個推測中,小編更傾向於後者。畢竟,侍中的職位如果在郭攸之、費禕、董允之間來回流轉,史書不提及關興是不可能的;況且,中監軍是帶兵的實權軍職,侍中是皇帝的近侍,遍覽蜀漢官員或者參照上文《廢李嚴表》,也沒發現誰兼任過軍職和中朝官的。

如此一來,關興的簡歷就清晰了:他出生於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建興二年(公元224年)20歲時擔任侍中,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擔任中監軍,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去世,享年23歲。

從關興的早逝看關羽家族的衰落

(2)關興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在官場,權力就是王者,而年輕官員手裡的權力更是王者中的王者。40歲省部級幹部的仕途肯定和60歲省部級幹部不一樣。

而最能體現關興地位的,恰恰就是這兩樣東西:官位和年齡。

首先,侍中和中監軍這兩個職位有多牛,我們來參考《三國職官表》中曹魏的九品中正制:

“侍中四人(別加官者則非數),比二千石,第三品,掌儐贊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劍,皆騎從御登殿,與散騎侍郎對挾帝,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備切問僅對,拾遺補缺。”

簡單來說,侍中是屬於第三品的官員,和尚書令、尚書僕射、尚書等平級,後來到唐朝時,更是發展為三省六部之一門下省的長官。在三國時,他負責陪同皇帝、揹著玉璽伴駕,還兼具保鏢和顧問。

蜀漢的歷任侍中,論才華,絕大多數都是牛人中的牛人;論資歷,絕大多數都成長為蜀漢政壇的實權派,地位幾乎和三公平級。比如廖立、馬良、費禕(大將軍)、董允(尚書令)、陳祗(尚書令)、樊建(尚書令、輔國大將軍)、宗預(鎮軍大將軍)和諸葛瞻(衛將軍)。可以說,侍中這個職位是通往蜀漢高層的重要履歷。

“諸監軍,無定員,第四品。諸州時或不置都督,則置此官。及將軍領兵出征者,皆置監軍。”

監軍這一職位,蜀漢與曹魏有點不同。曹魏多是為了都督一個州或幾個州的軍事,而蜀漢則是一套完整的帶兵體系,由典軍-護軍-監軍不斷晉升,從上文《廢李嚴表》的排序就能看出來。趙雲辛辛苦苦一輩子,最終也只是升到中護軍而已,而關興已經是中監軍了。

從關興的早逝看關羽家族的衰落

其次,更重要的是,關興年輕啊。

關興擔任侍中時,才20歲。其他人呢,年齡可以考證的,號稱“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馬良是36歲;最大的關係戶諸葛瞻是27歲;號稱“荊楚良才”的廖立也30歲出頭了。

當關興21歲擔任中監軍時,則更離譜,處在監護典軍的頂點。由於關興沒有將軍稱號,所以沒法和魏延等宿將相比較,但對比《廢李嚴表》的排名,至少在鄧芝、費禕、姜維、胡濟等人之前,而這些人,後來官職分別為:車騎將軍、大將軍、大將軍和鎮西大將軍。此時的蔣琬,後來蜀漢政權的操舵者蔣琬,也不過是丞相參軍,排在關興之後。

換句話說,如果關興壽命能再長一點,肯定能升到類似三公的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的級別,甚至有可能取代蔣琬、費禕,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從關興的早逝看關羽家族的衰落

也許,還有人會說,官職高並不代表才華高啊,也有可能是恩蔭了關羽的政治遺產。

誠然,關興年紀輕輕就走到如此高位,肯定離不開關羽的影響和劉備、諸葛亮的關係。但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關係是不行的,僅有關係是不夠的。”諸葛瞻的關係夠硬了吧,才華也夠高吧(“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鹹愛其才敏”),但進步也沒有關興快啊。

況且,關興也確實是有才的。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興“少有令問(美好的名聲),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連諸葛亮這麼挑剔的一個人,都會“深”器異,可見其才華之高了。

從這一點來說,當年的劉備肯定也對關興寄予了厚望,指望他能像關羽對自己一樣,成為劉禪的左膀右臂,可惜天不遂人願了。

從關興的早逝看關羽家族的衰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