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50歲以上的農民工,是硬著頭皮在幹,為什麼?農民工出路在哪?

聯盟大都督


眼下,對於絕大多數的農村家庭來說,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靠打工。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村很多50多歲非“技術型”的農民工,外出打工處境尷尬,的確是“硬著頭皮”幹。



說起這其中的原因,應該是這三個方面:

自己身體大不如前。人一旦到了50多歲,家庭和孩子們的事操心得多了,半夜三更還會思忖著,晚上常常休息不好;其他不說,單就胃腸的消化功能也減退,有的還有嚴重的胃病,飲食跟不上;有的程度不同地患上了心血管疾病,肺病等等,這樣直接影響到自己的體力發揮。要知道,50多歲的許多人,並非有一技之長。打工掙錢全憑的是體力。體力趕不上,無論幹什麼活,總覺得乏困,提不起精氣神來。還不“硬著頭皮幹”。


年齡成了“攔路虎”。別看就一個打工的,做為比較正規的廠子和工地,那是要身份登記,簽訂勞動合同的。都有年齡的限制,很少招收50歲以上打工的農民。這“高齡”農民很難找到掙錢的工作。如果僥倖地找到了,也是很苦很累地活。就這還不能吊以輕心,否則連飯碗也會沒了。硬著頭皮幹,是實在沒有別的好出路。

不一定能掙到錢。雖然有些工廠放寬年齡至55歲,但給你的崗位都是“邊”、“遠”的,底薪很低,因為你年齡的關係,還不讓你加班。就算“同情”心的老闆,看你出門在外的可憐與無助,讓你加個班。也是年齡的關係讓你吃不消。我聽人說過,他加班一小時14.8元,還是晚上,連續熬兩三個晚上,他累得腿都邁不開。儘管這樣,工資還是被他們年齡輕的每天少拿四五十元。打工是為掙錢的,掙不下錢,還有割捨不得,也只“硬著頭皮幹”。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外出打工如此境況,就不會另尋出路?畢竟農村是生你養你的地方。事實上,由於長年奔波在外,家中的房屋年久失修,破爛不堪,根本無力修繕;人情世故也變了,一切都那麼陌生,想種地,也沒那麼容易;也因為多年打工的原因,疏忽了參與農村的養老保險,又不得不為養老發愁。

面對此情此景,說50多歲的農民工“出路”在哪裡?至少要這樣:

咬緊牙關,再堅持幾年。說是農民,種地基本不賺錢是不爭的事實。在家楞是沒有錢進來,出門了好歹也能掙點,應對不了大的開支,墊補家裡的零用總是有可能的。倒不如憑藉多年打工的閱歷、積攢的人脈,再堅持幾年。誰讓自己是個苦命人呢?



鋪好養老的路子。以前也許是抱定了“年輕”,“還早”的觀念,也許是“養兒防老”的思想在發酵,當事實擺在面前的時候,明白了還不是那麼回事。自己睡覺要自己翻身,農村的養老保險每年是最低的繳費檔次,都已經50多歲的人了,再交保費也就幾年的事。60歲以後每月多少還有點養老金可以領取,也算是一種安慰。

總之,50歲以上的農民工,在家裡是“夾縫”中求生存,肩上的擔子一點也不輕;出門打工,又是被“邊緣化”的“高齡”之人。“硬著頭皮幹”是無奈的選擇,想要找“出路”,還不是前途茫茫。還是別說了,能找個活幹都不錯了。說多了都是淚。要搬磚去了,工頭瞪眼著哩!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這個問題問到位了,這就是我天天考慮的問題,我馬上也要奔五了,幹工地有些力不從心了,改行難啊,孩子馬上也快到成家的年齡了,到廠裡幹規矩太多工資太低,做生意這個年齡段不敢冒險了,回農村更難啊,自從出來打工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在城裡了,農產品不值錢,週期又長,,難啊。大家有什麼好點子,共同討論一下。


m磨劍o


說一下我的看法。

今年四月初,我在大興新機場幹消防工程,工程已近尾聲,可活兒還不少,上面領導又催得急,上面的活沒幹完,地下室的活又開始了。

怎麼辦?人員不夠,工期逼得緊,帶班的韓師傅有些焦頭爛額了。

幸虧,老闆人緣廣,工地開得多,認識的人也多,從別處臨時抽調了八個人前來支援,就這樣我認識了其中63歲的山東老薑和52歲的河北老張。

咱先說老薑,家住山東泰安,泰安那一片是在北京幹消防和空調最多的人,而老薑這兩種都幹過,並且年頭不短,有十多年的歷史。

雖然年過六旬,但脊背一點不駝,乾瘦的身子一抬鋼管,手臂上的青筋像蚯蚓一樣蜿蜒,那有的是氣力,走起路來大步流星,落地呯然有聲,說話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儘管兩鬢有些斑戶白但那雙眼睛卻炯炯有神。這讓我時常想起《三國演義》中的老將黃忠。

說一下老薑的家庭情況,兒女都已成家,孫子也十多歲了,兒子和媳婦在南方打工,孩子由老伴照看,每個月還打回來點錢說是營養費。

按理說老薑這個歲數也不用再岀來幹些受苦受累的活,和老伴在家侍弄幾畝地就行了。可他卻非要岀來。

這原因嘛,有兩個。一是心疼子女,不想成為兒女的負擔,這歲數這身體也不是幹不了活,活著,就要想辦法給這個家添財增福!這是老薑的一個信念,也是中國很多歲數大的務工者的信念。

二是自己攢點養老錢。現在是社會主義都當家,誰個有錢誰個花。誰有誰方便,像這樣一年能落個六七萬淨錢,還是可以的。

至於說歲數大了,實在幹不動了怎麼辦?岀路在哪裡?老薑說幹一天算一天,哪天干不動了再回泰安,種上兩畝地養上雞鴨鵝,閒了喝喝茶水跟老朋友聊聊天,安度晚年。

而河北老張情況同老薑那又不一樣。

老張個子矮壯,圓圓的一張臉上一雙小眼睛總是笑眯眯的,和善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愛講話喜歡逗趣兒總能在老遠的地方聽到他的笑聲,大家也樂意聽他講什麼逸聞趣事。

老張是小工就是在下面搬搬工具,遞遞材料,給大工拉個尺子挪個梯子的那種。如果個位覺得像他這種小工一天200元,一年撐死也就掙個五六萬元。

錯了!你真看錯了!老張一年只幹三四個月的小工,那,那收入就更低了。不,也許你想不到,就是我也沒想到,他的年收入竟然在20萬以上!!

這是真的,他家在保定那有一個西瓜種植基地,規模挺大,自家種了25畝西瓜,因為靠著北京,銷路好,又有政府扶持,種苗及管理都有專業人員全程維護,僅去年頭茬西瓜的批發價都在1.3元,光西瓜收入就有十八萬多。而打工僅僅是在農閒時節的副業!

這就是他的路子,目前樓、車都買了,孩子們也都成家了,眼下他正想著再擴大種植規模,不想著再外出打工了。沒過多久,他就回去賣西瓜了。

這就是兩個老年農民工的故事,對此我的看法是:

生活要幸福,就要在能幹的時候好好幹,苦的時候挺著,歇的時候琢磨,沒有路的時候找出路,別犯愁,你看那些含淚怒放的花朵,經歷了風雨卻香得更濃烈!



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我在這裡等你!


大江東流


謝謝你提到了這個問:

我是一個農民,今年64歲,也是進入“老年班”的人了,在“老年班”裡,我還算是一個年輕人。在農村上了50歲的人,還不算老年人,不能說是“硬著頭皮幹”,還在壯年期怎說“硬著頭皮”幹呢?至於為什麼?農農工出路在哪?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覺著還為時過早,還能幹,就多付出一點吧!多為以後年老了打下一點基礎。

我也算是一個過了60多歲的老年人,家庭生活也不富裕,像我這個年齡,在農村生活困難的情況下,能享清福嗎?別說沒條件享,就是能享也坐不住,多少找點活幹。一是鍛鍊身體;二是群體幹活有樂趣;三是多少還能掙點錢,補助家中之需。何樂而不為呢?

在農村,在我們這裡六十多歲的老年人多了趣了,有幸找著活的還能幹點。一些找不著活的,也只好打打牌,蹲蹲街頭打發時光。

我還算幸運的,找了個活在當地葡萄園打零工,在這裡幹活的淨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老頭中最大的七十三歲,相比,我還是最年輕的。

在這裡幹活也不輕,一天八小時,又是在大棚裡幹,頂著棚內夏天4O多度高溫,汗流夾背,別說拼命幹,就是不幹活,你也受不了,還不如干活活動著舒服,一天6O塊的工錢,到目前為止,己經欠了4個月沒發了,至於何時發還是未知數。有以前幹過的老頭說;有時半年多不發,到年終也發不夠。

層管是這樣的活,上了年紀的農民工,只要幹上也不孬,別說60塊,即是40,50也幹,總比在家裡一分不掙強,由此可見農民掙個錢有多難哪!

農村老頭很實在,肯出力,乾的都是良心活,儘管老闆多可克,老頭們不在乎,都力爭上游,盡心盡力,憑良心幹活,寧可人能負我,我不負人,說農村人實在老實,一點也不過分。

農民不管多大年齡,只要能幹,就得幹,只有幹,才是唯一的出路,才是最後的希望。特別家境困難的,再老也得“硬著頭皮”幹,行也要幹,不行咬著牙,也得幹,只有死了就算享清福了。

本文講的全是事實,有些克剋,但不無道理。有不當之處,允許修改。


老年之光


現在50歲乃至60歲打工也沒啥,到這個年紀很多己是為自己打工了,自食其力無所謂。只是將後來恐怕很大一層人在五六拾歲還在為養家餬口而拼命賺錢。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三十多歲結婚,就打二十五年,很多人還在讀書或剛畢業正是很很啃老的時候,真替這些為人父母的擔心。


火樹陽光


五十歲的農民工不多,大部分是五十六歲以上七十歲以下,在淄博市周村區彭家村一工地,專用六十歲以下的農民工,拿著身份證複印件,一個月沒招起來,因為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工很多,後來還不要身份證複印件了,五十六歲有些𠂆子還在用,壯工一人一百伍十元,瓦工二百六拾元,女壯工一百三十元,木工師傅每天四百塊錢,真出勁,收穫也高,



天97336627


許多50歲以上的農民工,是硬著頭皮在幹,為什麼?農民工出路在哪?你的問題不合理,50歲農民工還在工作,哪你是沒看到是60歲的農民還是家裡種地的主勞力。城市退休年齡也得在60歲,特殊工種有55歲退休的,要是沒有正式工作,交不起養老保險,別說五十歲,就是七十歲也得出力幹活養活自己。

但我要說的是,你想表達農民工的不容易,這是準確的。農民工是城市的建設者、環境清潔者,可他們沒有怎麼享受到城市生活福利。他們勤勞,用雙手創造價值,其實提問者不瞭解農民工,他們自己其實挺充實的,農民工都是來自於農村,他們為什麼要出來打工,背井離鄉,答案很簡單,土地已經很難維持生計,為了改變現狀才出來幹活的。

而在城市的收入比我們農村收入多5至6倍,這是多大的差距,每年過年回家農村的農民工,你看他們滿臉的笑容,他可以讓孩子無憂的上學,讓家裡住上暖和的房子,可以讓父母安度晚年。他們此時是幸福的,不論什麼階層的人,你生活的意義不也是如此嗎?這個層面的農民工是是充實,幸福的。

農民工的真正困難確實有:

一是兒女教育問題,也就是所謂留守兒童,這是農民工的最大難題,目前也有政策,城裡一些農民工子弟學校。

二是養老問題,就是養老保險,年齡大確實幹不動了,可沒有養老保證。目前國家出臺農村養老保險,並且提高繳費檔次,目的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將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農人有話說


經常在城市的公共場合看到一些老人,他們衣著時尚,面色紅潤,歡聲笑語不絕於耳。不難看出,他們生活得衣食無憂,快快樂樂。我曾和幾個老人攀談過,用他們的話說,退了休,想吃啥就吃啥,想買啥就買啥,一心無牽掛,比起年輕時上班輕鬆多了。

每每聽到這樣的回答,我就不免想起了農村的老人生活來。比起城市老人的生活質量,農村的老人可以說與之有天壤之別。他們沒有退休工資,遇到困難時,家庭富裕的可以和兒女要錢,家庭不富裕的只能長吁短嘆,甚至有因為無錢看病的老人,只能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的終結。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農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兩倍+,抗日戰爭時期,正是有了廣大的農村群眾,才有了人民戰爭的勝利。我們回頭看,抗日戰爭時期,農村百姓為部隊籌軍糧,做軍鞋,掩護傷病員,成立抗日遊擊隊,協助八路軍新四軍打擊日寇。解放戰爭時期,偉大領袖毛主席把戰爭策略放在了以農村包圍城市上來,對城市行成了一個包圍圈,逐步擴大戰果,於是,隨著解放區面積的增加,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被我人民解放軍趕到了長江以南。為了解放全中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我人民解放軍實施了渡江戰役,一舉殲滅了湯恩伯和白崇禧的兩個集團軍,這樣,全中國得以解放。在渡江戰役中,又是光大農村老百姓駕駛帆船,冒著槍林彈雨將人民解放軍渡過了長江。在漫長的戰爭年代,農民們為了求的得趕走侵略者,為了中國解放,無怨無悔的的送兒參軍,有的一家幾個孩子都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獻出了生命,造成了做父母的無依無靠,孤獨終老。

解放以後,我國綜合國力十分薄弱,人民生活在貧困線上。那時,農村人無怨無悔的把最好的糧食交給國家,用以養活城市中的人口,自己則食不果腹。特別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農村人吃樹皮,草根,仍然把糧食留給城市中的同胞們。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中國農民是偉大無私的,是值得熱愛的。他們無怨無悔的為自己的祖國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從沒有想過索取。讓我們向農民致敬!

可如今,在農村,特別是山區,還有很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上,特別是農村老人。儘管國家出臺了很多惠民政策,但還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其中有這樣幾種人群:一,孤寡老人。二:受當地經濟發展低迷的影響,出現在貧困地區的老人。三:因病至貧的農村老人。這幾種農村老齡人口的生活,有待國家和社會關注。最後,我謹代表我個人向農民致敬!也希望政府出臺切合實際的政策,為老年農民的生活提供保障。



東方浩東


農民不打工,錢從哪裡來?靠種地嗎?耕地面積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能賺錢的地方都流轉了,糧食又不值錢,靠每月那百十塊錢嗎?現在錢還值錢嗎?所以你不打工別說人情事事,就是日常生活都難以保障,攤上有個病災,那就麻煩了。靠兒女嗎?孩子們的壓力也更大,不打工有什麼辦法?


勝奇雕塑


由於國家對農村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由於國家對扶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農村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和勞動效率都有很大提高。農民現在與其他行業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從婚嫁丶養老丶生活丶住房,孩子上學丶保健等事上壓力比較大。比喻說婚事吧,以前女方要求只要家裡有房,庫裡有糧就可以,而現則要求城裡有房有車男方有工作才行,結婚時彩禮更上高的驚人。老人的養老、保健:孩子的上學:生活都要化大量的錢,不努力幹能行嗎?望國家和全社會更加註重農村注重農民,逐步縮小農民與其他行業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