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作為眾泰汽車的控股股東,鐵牛集團手中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加上此前被質押的股份,加大了眾泰汽車回購股份難度,甚至不排除存在平倉,或被強制過戶風險。

10月15日,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SZ:000980)發佈《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的公告》稱,近日,接到控股股東鐵牛集團有限公司函告,獲悉鐵牛集團所持有本公司的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

這讓剛剛可能走出“被破產”漩渦的眾泰汽車,再次陷入泥沼,也給這家業績堪憂的上市公司,造成了進一步的風險。

眾泰汽車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

數據顯示,截至公告披露日,鐵牛集團共持有眾泰汽車股份總數為7.86億股,佔總股本的38.78%。其中,累計被質押的股份數量為6.48億股,佔總股本的31.95%;累計被司法凍結的股份數量為0.49億股,佔總股本的2.40%。這也就意味著,作為眾泰汽車的控股股東,鐵牛集團僅有總股本4.43%的股份不受限制流通。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2017年,眾泰汽車借殼上市時,鐵牛集團通過認購上市公司定增股份的方式成為眾泰汽車最大股東,並對眾泰汽車業績作出承諾: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經審計的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2.1億元、14.1億元、16.1億元、16.1億元。然而,眾泰汽車僅在2016年兌現了承諾。

由於未能完成對賭承諾,眾泰汽車董事會已通過以1元總價回購鐵牛集團持有眾泰汽車4.68億股股份並予以註銷的方案。在回購註銷前,鐵牛集團必須先將已質押的股份解除質押。

但是,截止目前,鐵牛集團尚未解除股份質押,相反又有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眾泰汽車想順利回購,並不容易。

對於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事件,眾泰汽車解釋稱,其與控股股東為不同主體,在資產、業務、財務等方面與控股股東均保持獨立,鐵牛集團所持有的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暫時不會對其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且其目前生產經營正常。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此外,眾泰汽車還稱,鐵牛集團被質押和司法凍結的股份,暫時不存在平倉風險和強制過戶風險,暫時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接連使用的幾個“暫時”。這個暫時,究竟能安穩多久,怕是眾泰汽車都不能保證。

合同糾紛,眾泰汽車被昔日夥伴送上法庭

此次鐵牛集團被司法凍結的股份狀態是訴訟保全,且均為“合同糾紛”。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眾泰汽車涉及的15起訴訟糾紛中,有2起“合同糾紛”案件與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克電池”)有關。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其中一起,於今年8月5日立案,後由於原告比克電池未在限定期限內預交案件受理費,也未提出減、免、緩交申請,9月5日法院裁定按比克電池撤訴處理。近日,比克電池對此做出澄清,案件尚在審理中。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另一起判決則發生在今年6月份,裁定結果為查封、扣押或凍結被告眾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長沙分公司、眾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永康眾泰汽車有限公司和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4家“眾泰系”公司名下共計超過4000萬元的財產。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作為眾泰新能源電池供應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比克電池屢次將其交給法律裁決,表面因素是“欠款不還”,追究更深層次的原因,怕是因為“攢夠了失望”。

畢竟,二者間曾經的關係可以用“親密”來形容,單是2018年至今,比克電池為眾泰新能源汽車提供的電池數量,超過其生產量的60%。

然而,募集資金到賬了,眾泰的欠款沒有還;新能源補貼發了,眾泰的欠款還沒有還;股東股份質押的資金不知去向,眾泰的欠款依然沒有還。

PS:眾泰汽車的前10名控股股東中,除鐵牛集團外,黃山金馬集團幾乎質押了手中的全部股份,武漢天風智信投資中心、自然人股東朱堂福質押了手中的全部股份。

有多少公司都是被“欠款”拖垮的,這個理兒,比克電池必然懂。所以,對簿公堂,或許也是比克電池的無奈之舉。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實際上,從天眼查上不難發現,圍繞眾泰汽車的訴訟不在少數。

交強險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眾泰汽車僅成交31671輛車,其中新能源車型僅1868輛;相較於2018年全年累計銷售新車15.8萬輛和新能源車型30687輛的成績,今年的眾泰可謂是跌入谷底。

按照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現狀和接下來明年市場預期,眾泰汽車銷量可能仍然難有起色。

未來,眾泰新能源乃至眾泰汽車能否迎來拐點,或許要寄希望於眾泰福特,那個斥50億元巨資成立的合資公司。

2017年11月,眾泰與福特達成合資協議時表示,合資公司將聚焦經濟型純電動乘用車產品,眾泰新能源將會併入眾泰福特旗下,從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研發、製造及銷售相關工作。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然而,目前來看,眾泰福特激起的水花僅限於當初簽約,尤其是福特與長安間的合作正在更進一步的加深,顧及眾泰的精力怕是有限了。

不務正業,眾泰理應自省

10月17日,眾泰汽車因半年報業績延遲披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點名;10月10日,眾泰汽車因《獵豹、眾泰等車企被爆將進入破產清算,共涉及500億壞賬》等相關報道發佈澄清公告。

澄清公告中,眾泰汽車稱其目前生產經營一切正常,不存在資不抵債進入破產程序的情況,並意圖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隨後,《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已經聯繫到相關信息圖片流出的源頭——平安銀行,確認圖片資料屬實,且屬於常規風險排查。

除了澄清,眾泰汽車似乎更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為何會登上銀行系統的排查清單吧。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這一點,從其公佈的半年報數據中可以窺見一二。今年上半年,眾泰汽車營業收入為50.4億元,同比下降50.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9億元,同比下滑195.37%。

營收與利潤的全面下滑,眾泰汽車將其歸結為銷量下滑所致。數據顯示,2016年,眾泰汽車銷量達到銷量巔峰33萬輛;2017年下滑至31.7萬輛;2018年下滑至23.31萬輛;今年上半年,眾泰汽車銷量下滑趨勢加劇,同比下滑44.52%,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21.27%,銷售6.38萬輛新車。

尤其滑稽的是,在眾泰汽車的半年報中,傢俱製造業成為其營收利潤增長點,為其帶來1.32億元的營業收入。當海馬汽車等一系列瀕危企業都在出售房產或者剝離非主營業務,以求迴歸主業的時候,眾泰汽車則走向了傢俱製造的“偏門”。

眾泰汽車副總裁、董事/副董事長、以及財務總監等職務人員的頻繁變動,似乎也在顯示內部人員的信心缺失。

司法凍結,加大眾泰汽車平倉風險

寫在最後:

作為一家傳統的汽車製造企業,本該是一門心思謀造車,但眾泰汽車一直以來的被業界認為是“抄近道、走小路”,與行走在崎嶇道路上解決問題的吉利與長城等優秀企業相比,目前尚不能相提並論。

雖然,今年上半年,眾泰汽車研發投入達4.21億元,同比增長55.52%,佔營收比例的8.35%,可這與其它企業數十億元研發投入,相去甚遠。

對於之前地方政府給予的30億元紓困資金,是應該好好想想怎麼花。是繼續泥牛入海,填補虧損黑洞,還是奮發圖強,扭轉頹勢。筆者認為,在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環境中,眾泰應該順勢而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