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單獨和公公在家會不會覺得很尷尬?

慧開心50034152


就是吃飯的時候有點尷尬,有點不自在,因為不知道說點什麼,我公公不太愛說話,我也是那種不太愛說的人。吃飯的時候就是有小區新聞就說說,沒有的話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其它的時候沒有這種感覺。

我從一結婚就和公婆住在一起,剛結婚的時候有公婆,小姑子,小侄子還有老婆婆,覺的挺好,也挺熱鬧的。不自在那個時候不存在,婆婆又是個特別能說的人,有時候還特別逗,你只要聽就行了,其實除了婆婆我們都是聽眾。


08年的時候婆婆因腦溢血去世了,吃飯的時候雖然不熱鬧了,大部分時間就是我,兒子和公公。小姑子出嫁了,老婆婆也去世了,侄子大了也回嫂子家裡了。老公中午在單位吃,晚上這頓沒準了,大部分時間都去喝酒。但是有兒子,他爺爺給他說話,給他夾菜,爺倆玩的還挺高興。

再後來兒子上了高中,就住校了,他一不在家,說實話剛開始就我和公公兩個人吃飯,還正有點不適應。我就跟老公說你別喝酒去了,晚上回來吃飯,結果也沒起什麼作用,再時間長些也就習慣了。反正也沒多長時間,十多分鐘的事,我吃飯快,吃完收拾廚房,等公公吃完一塊洗碗。我上班的時候就公公一個吃飯,我覺的他應該也有這感覺,還是自己在家隨便點。



我公公是比較自覺的人,人老實,勤快,就是有點軸,生氣的時候不吃飯,結婚這些年也知道了,由他寶貝兒子和孫子去哄哄就好了。他自己屋裡有電視,從來不和我們一起看電視,白天就下樓去老人們的聊天,中午,晚上回來吃飯,看會電視人家就睡覺了。

人到老的時候剩一個,真的特別孤單可憐,就像我們成天住在一起的也說不了多少話,別說不住在一起的。還是有老伴好,有商有量的,一起買個菜,做個飯。可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意的,不是少了你,就是少了我。我們也問過公公,給你找個老伴,他說我才不找,給小孩們帶亂。

他們就是我們將來的模樣,所以要學會孤獨,學會應付孤獨,學會享受孤獨,習慣孤獨,等老了都是要自己孤獨的走一段。


溫潤如玉wrry


兒媳婦和公公單獨相處,確實會有些不方便。

我們村一個老人,男的,老伴死了以後,一直跟著兒子居住。

老頭的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孫子孫女要上學,家裡多數時間是老頭和兒媳婦。

農村老頭,大大咧咧的,不拘小節。大夏天的經常光著膀子,只穿一個大褲頭,在院子陰涼地四仰八叉的躺著。

老頭的兒媳婦不樂意啊,看著眼煩心煩。

更讓兒媳婦心煩的是,從老頭臥室的窗子望出去,能縱觀全院。

兒媳婦洗澡回臥室,都感覺公公窗戶有道目光。

這個兒媳婦也是有心機的,扯塊布就將公公的窗戶蒙上了。

不僅如此,兒媳婦出門總要把自己所有房門鎖上,怕公公偷她的東西。

老頭很憋屈:在自己兒子家,不僅被當賊防著,還被當流氓防著!

兒媳婦公公單獨相處,確實很尷尬!


7度風


不會哦。他是爹我是媳,我公公倆兒子沒有姑娘,從三十年前進了他家門,本來還算知書達禮的我,漸漸變得“橫行霸道”——公婆老公小叔子一起慣的😄!人要知道感恩,他們慣我,我也明白我是誰,我是這家大姑娘大兒媳,所以,公婆頭疼腦熱先找我,弟妹生孩子破水先給我電話,家裡幾套房子裝修翻新都是我和裝修公司說話。我和公公單獨在家,我一般是嘴不停手也不停的,整理內務的同時,給老爺子講我看過的有意思的書,就這個習慣,幫助老爺子對金庸小說產生興趣,然後,我收藏的整套的金庸武俠,老爺子居然都看完了——由此平穩度過退休以後的失落期!

矛盾也有委屈也不少,但是,沒有原則性問題的話,人還是大氣一點兒好,自己快樂,你愛的人不用受夾板氣,也快樂!


用戶4444067448975


一般情況下,兒媳和公公相處的都十分的融洽,兒媳會對公公很尊重,公公也會有意迴避單獨和兒媳相處,但是我們村裡卻發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兒子兒媳和公公婆婆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結婚三年後生了一個胖小子,公公得了一個大孫子喜出望外,樂的合不上嘴。天天就想著抱孫子。可是孩子要吃奶,總有些不方便。



其實作為公公只把兒媳當成孩子,能有什麼想法呢?起初的時候兒媳餵奶公公在旁邊她也是不在意的,心底無私嘛,但是村裡人卻傳出閒話,這樣一家人大為惱火,因為此事還和喜歡說閒話的鄰居大打了一架,本來清清白白的事情,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說不清楚了。


我覺得兒媳雖然不是公公的女兒,但是與女兒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多少病在床上的公公都是兒媳伺候著吃喝拉撒,人都是有底線的,所以我認為,女人單獨和公公在一起也不應該尷尬。


我是焱垚


這是問女士們的問題,我作為男士來問答,似乎有點妥,但我感覺有話要說,就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因為我也算是一個準公公,算是別一半當事人吧。

在中國民間風俗中,有兩種家庭關係看上去應該很親密,相處起來非常難動彈,比較尷尬。一是兄弟媳婦和大伯哥,二就是公公與兒媳婦。常言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父子和兄弟,是生死與共的關係,也是人間最親的親情關係,做為他們的妻子,本來應該和他們一樣,關係親密,親如一家,可為什麼反而他們之間常常會像陌生人一樣,能避免接觸就儘量避免,能少在一起就少在一起,特別是單獨相處時,更是感覺尷尬,無所適從,無話可說,甚至會產生緊張感呢?

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間習俗有關。在中國民間,公公與兒媳的關係是最敏感的,民間有條歇後語,說:老公公背兒媳婦朝華山,出力不落好。這個歇後語就形象地反映了這一種民間習俗和文化現象。在封建禮教社會里,為了嚴格地遵守“男女授受不親”這一倫理文化,在一個家庭裡,沒有血緣關係的男女,也就是公公和兒媳婦、大伯哥和弟媳了,這一民間文化與習俗的產生,使一個家庭中沒有血緣關係的男女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疏離感,為了避免瓜田梨下,落人嫌疑,家庭中的這兩種關係(公媳和伯弟媳)都在有意無意地疏離著,儘量少打交道。長而久之,一代一代人傳下來,就成了民間習俗,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家庭,就像題主說的,單獨和公公在一起,或者大伯哥和弟媳婦在一起,總會很尷尬,很緊張,不知道該怎麼相處。人為地造成一種心理障礙。

其實,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中國文化早已與世界文化接軌,在西方,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尷尬關係。公媳也好,大伯哥與弟媳婦也好,都是一家人,都應該有著一種親密關係,親切關係,親情關係。愛一個男人,就要愛他的家人,嫁進一個家庭,就應該和這個家庭的所有人親密相處。而公公也好,大伯哥也好,都應當把嫁進家庭的這個女人當自己的親人,當自己的兒女,親切而親密地相處,建設一種新型的中國家庭關係。今天許多年輕人,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更是已經把媳婦當女兒,已經打破了這種傳統的陋習,不存在題主所說的尷尬關係了。我周圍的很多家庭,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已經看不出來是女兒還是媳婦了。

我有一個朋友,兒子結婚較晚,38歲才結婚,那時候朋友已經患癌兩三年了,但是身體控制得還不錯。兒子結婚後要走的那天,在車站,我看到新媳婦在分別的時候,突然就轉過身來,抱住了她的公公,像女兒那樣親切地抱了抱他。如果是外人,根本看不出來這是兒媳婦。媳婦對公公那份心疼(因為他重症在身),那份不捨,都是發自心底的。

我兒子在高三後半學期談戀愛,我們家庭比較開化,沒有反對他,放假時還讓他把女同學領到家裡來吃飯。高考結束後,我和他媽媽帶他們一起到威海避暑,像一家人一樣一起呆了兩個多月。兒子和對象後來上了同一所大學,每放假時候,或者上學走時,我都會開車去接站或者去送他們,在假期,女孩子也會在我們家住一段時間,相處就像一家人。她看見我,就像看見父親一樣的,非常親。在車站,每次要走的時候,女孩子都會跑過來跟我擁抱,經常在我跟前撒嬌。我也從來沒有當她是未來的兒媳婦,就像自己女兒一樣。正好我家沒有女兒,我非常慶幸我又多了個女兒。兒子的女朋友考了醫科研究生,下週就要去上學了,我們說好了,全家一起開車送她到西安的學校去。

我想,在今天,中國人的文化觀念,家庭觀念,親情觀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那些封建陋習,不適應社會發展的習俗,早都應該破除了,應該建立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家庭關係,才是正確的。


作家鬼譚


如果我和我公公單獨在家裡也會感覺特別尷尬😓

我嫁到我老公家裡也快十年了,按理說在一起相處十年了,這麼長的的時間,不是親情也勝似親情了,為什麼還會感覺尷尬。



我感覺這和兩個人的性格有關,我公公是一個不愛說話,還特別嚴肅的人,不只是我和我老公公在一起會感覺尷尬,就連他兒子,我老公也不想和他爸單獨在一起,我老公說,每次他和他爸兩人在家的時候,都感覺特別尷尬!倆人坐在一起,半天都不說一句話,說話吧,不知道說啥,不說話吧,也感覺不好意思,氣氛弄的特別緊張!

其實我感覺逃避不是解決的辦法,你不可能一直不和你公公單獨在一塊的,你要想辦法解決才行了,



聊天是最快避免尷尬的方法,平常的時候見了你公公多說話,不要見你公公低頭不見的,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長時間下來,你們的關係就不會那麼緊張了,只有兩個人的關係熟悉起來了,兩人在見面說話就沒有那麼尷尬了,只要兩個人可以正常交流聊天了,那以後你們在單獨待在家就不會不好意思了。
大家好!我是小玲,,一個專注於情感領域的創作者,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希望大家可以在文章下面,評論,點贊,和轉發,謝謝😜


情感小妹兒


會,一定會,這是個毋庸置疑的問題。如果家中還有婆婆還好,要是沒有,尷尬是分分鐘鐘的事情。

男女有別,丈夫外出

特別是現在的農村,剛過完年後,丈夫就會背起行李外出打工,這已經是形成了某種規律了!可在丈夫走後,如果家中有妻子,公公,婆婆和兒子,這樣的家庭,因為有婆婆在,當然會避免許多不便,也會避免不少無形中的尷尬事發生了!

如果家中沒有婆婆在,那麼,這個家中就只剩兒媳和小孫子公公了!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什麼誤會的事也是長有的,也許大家都不是故意的,但同在屋簷下,哪能事事都可以避免呢?

連續的尷尬讓兒媳忍無可忍,公公無奈在自家田地頭蓋了間房子。

例如:在我們這裡就有這麼一個家庭,家中婆婆得病走的早,是老爸把兒子拉扯大,並結婚生子,可是,做為兒子,又是丈夫,過完年在家也無聊,於是就和同學一起去南方打工。

而家中就只剩下了自己老爸和妻子二人,剛開始呢,妻子為了避嫌,就去自己孃家住了!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無奈之下,這兒媳就又從孃家回來了!


而在農村,又不像城市那樣講究,特別是在夏天,一些家中男生老人的都喜歡光著膀子,這樣的作用就可以讓分更好的吹到自己身上,這個其實並無大驚小怪,但是,在這家,卻出現了這樣的尷尬事。

那天晚上公公光著膀子起夜想洗個澡,畢竟是大夏天,家裡又沒有空調,就一個小電風扇,而自己已經快六十的人了!也不能讓風扇總對著自己吹,那樣容易生病。他就想趁著兒媳已經休息了!自己去打盆涼水在院長衝個涼。

他剛剛把水打好,正準備進去洗時。房間門被打開了!正好是兒媳要上廁所,被撞著了!

雖然自己還沒有把衣服全脫掉,但這種場面,也絕對是尷尬的事了!

而兒媳,除了尷尬之外,更多的是氣憤,自己好好準備去上個廁所,不料看到了那樣一幕,心裡肯定不舒服。

這件事情發生後,兒媳已經開始有意無意的迴避著公公,可公公卻不這麼想,在他看來,自己都一大把年紀了!這種事情被撞見也算正常,並無多想,可是,距離那件事情發生不久後的一個晚上。



兒媳起夜去上廁所,可剛走進去,就看到公公提著褲子從裡面出來了!而且這褲子還是那種穿皮帶的,但並沒有擠皮帶,只是用雙手提著從廁所走了出來。這肯定尷尬了!

試想下,如果兒媳看到的是公公把自己褲子穿好後從廁所走出了!這個並沒有什麼大不了!頂多在廁所與公公見面會多出些小尷尬,但現在就不同了!畢竟公公雙手提著褲子呢?

讓人沒想到的是,就為了這件事情,兒媳直接在第二天回了孃家,同時也把這兩次的事情告訴了自己母親。

呵呵!誰會想到,兒媳媽媽居然來到女婿家,對著公公直接就是一頓臭罵。

這件事情後,公公為了避嫌,直接就在自己田地頭上,建了一間房子,自己住,這樣以來,那種尷尬也就完全避免了!

個人建議

一,在家中只剩下公公和兒媳時,如果公公沒有更好的去處,那麼,就先管好自身,以免遇上尷尬的事情來!

二,特別是在一個院長裡,家中也就一個衛生間時,在這種情況下,公公儘量把衛生間上的門給先按上,同時呢,每次上廁所後,一定在裡面時就把自身衣服穿戴整齊,這樣就算遇到了也並不會有什麼尷尬出現。

三,如果家中有多出房間時,最好在這段時間內,公,媳不要住在一個房簷下,這樣可以減少許多尷尬時。

四,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尷尬事情,請找出原因,立刻解決,不然矛盾會隨著時間升級愈演愈烈

總結,結合這幾點分析,在家中如果真遇上這種事情,請不要慌,要把事情分析透徹,才能處理好問題。其實話又說回來了!

一般情況下,家中父母都是把兒媳婦當成自己姑娘一樣對待,哪有你想像那種事情發生呢?都是以訛傳訛,把原本沒有是事情說成了實質性問題了。


為情感去見證


單獨和公公在家,當事人會不會方便我不知道,最多的也就是鄰居們會覺得他們在一起跟尷尬!

婆婆死了,老公死了,從此家裡就剩下她和公公還有年幼的孩子!

我老家的鄰居到現在一直是公公和兒媳婦生活在一起,說起原因呢其實挺悲催的!

他們本來是一個幸福之家,兒子兒媳婦和年幼的孩子兩個,公公婆婆都住在一個院子裡,靜經濟條件算是中等偏上,因為公公婆婆都有退休金,還有早年做生意賺的錢沒有千萬也有百萬,丈夫四十歲左右,自己也有生意,雖說生意不大,但也自給自足綽綽有餘,她自己算是全職太太,每天也就是在家照顧孩子和公婆,在外人看來,母慈妻賢,他們就是大家眼中幸福的一家人。

可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丈夫開車帶著一家人自駕遊的時候,出了車禍,丈夫和婆婆重傷,送到醫院沒幾天就去世了,從此之後家裡只剩下她自己,孩子,和公公,他們家的痛苦我想大多數人不能感同身受,但也看在眼裡,那時候一年左右的時間,他們家人都很少出門?

時間是治療傷口的唯一良藥,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大家看來,他們的生活表面上恢復了正常,孩子正常上學,她在家一日三餐給公公孩子做飯!


村裡人說她跟公公之間的關係不明不白,但也都理解!

後來村裡人就開始傳閒話了,說是她跟公公在一起過了,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就好像親眼看到一樣,說完之後再加一句:唉,家門不幸,不過也能理解!也有人說無風不起浪,有可能確實是真的,一時間越傳越神,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一直到現在,他們家裡還是那樣,也沒聽她說自己要改嫁,也沒說要招一個男人,不過也有人說,公公也不願意拖累兒媳婦,讓她改嫁,是她自己不願意離開這個家,說是捨不得公公和孩子,公公為了報答兒媳婦的忠誠,準備等自己百年之後把遺產都留給兒媳婦和孫子!


尷尬嗎?不,只要人家自己不覺得尷尬那就不尷尬,別人也都是鹹吃蘿蔔淡操心!

我個人覺得那是人家的生活方式,如果人家自己都不覺得尷尬,那我們旁觀者替人家尷尬,那不是鹹吃蘿蔔淡操心嗎?只要他們覺得好,那就是真的好!


情感公寓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我和老公上班,公公婆婆幫我們帶孩子,我們一家住在公婆家裡,座標北京,家裡面積不大,小兩居。

平時只有我跟公公兩人在家的時候不多,偶爾有這種情況,是因為老公加班,婆婆樓下溜娃,公公在客廳看電視,我就呆在自己房間,關上門,乾點自己的事情,除了上廁所一般不出來。還我公公人也特別好,特別喜歡孩子,一般在家他就逗孩子玩,孩子不在,他就出去遛彎或回他們屋刷抖音,也不在客廳待著。穿著也很注意,都是長袖長褲,夏天穿短袖長褲,我在客廳給孩子餵飯的時候(不是親餵母乳哈),他都自動離開了,等吃飽了能玩了,他就出來逗逗孩子,孩子一鬧,他就領著去樓下公園了。

我們從沒有發生過不愉快,心裡也沒有感覺不舒服,可能因為我們都沒那些花花腸子,也很注意生活細節,自覺不自覺的避免了讓彼此尷尬的事情。





雙面隨心


現在的生活條件比過去好太多了,人的壽命長了,生理上的老年期也到來的比較晚。這是客觀事實。做了老公公?就真的老了嗎?……我今年48歲,如果不是兒子讀研究生,也要做老公公了。我和老婆夫妻生活質量一直都很好,一直還覺得自己和老婆都很年輕呢。所以,像我,一個身體健壯的中青年而已。如果娶了兒媳婦,我肯定不會經常和兒媳婦單獨相處的。如果兩輩人在一起生活,偶爾單獨相處,是避免不了的。常常有這樣的獨處時段,自己就要找個合適的事情避開了。這是我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兒子和他老婆的尊重。中國人的倫理道德里,自古就都知道“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兄。”何況是兒媳婦呢?作為中國人,誰要說不懂的這個,那是裝蒜。……當然,如果是老公公非常老,行走坐臥,肢體動作都遲緩了。那就另當別論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