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06年減量歷程,就是眾多郵票打折?

2006年是編年票中發行量最少的一年,整體發行量和1987年接近,也是32年來發行量最少的一年。那麼2006年發行量為何會如此之少,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過程曲折而漫長。


回顧2006年減量歷程,就是眾多郵票打折?


1992年編年票開端,捨棄了JT統一編號的規則,改成每年單獨編號。也是從這一年發行量猛增,1992年發行量比1991年漲了一倍多。1991年最少發行量還有880萬,而到了1992年最少發行量都在2000萬以上,甚至有些但每套都是6000多萬的天量。編年票第一年原本意義重大,又是第二輪生肖票的開局之年,結果由於如此天量的發行量將其打入萬劫不復之地。1993年發行量再次發力,在1992年的基礎上再次上漲一倍,二輪雞票發行量高達2.5億,為歷史之最,直到市場開始惡化,眾多郵票打折,郵政才將某些套票減量,但最少發行量也在3000多萬,上億的發行量比比皆是。


回顧2006年減量歷程,就是眾多郵票打折?


1994年開始編年進入減量階段,原因和現在差不多,市場上打折嚴重,極大影響了中國郵票的形象,預定量受到影響。1994年平均發行量比1993年減少了三成,最少量為2900多萬,依舊很多。1995年減量到2500多萬,1996年減至1800多萬,經過1994-1996的減量,發行量已經降至比1991年略高的水平,由此引起了1997年的大潮。

郵政總是殺雞取卵,市場一好,發行量立馬增加。1997年發行量比1996年增加了兩成,2000萬以下的發行量不見了,最少量都在2500萬以上,恢復到1995年水平。1998年郵政繼續增量增套,歷史上第一次一年套票達到31套,發行量比1997年增加了30%,大部分套票都在三四千萬的級別。

經過1997-1998的增量,市場徹底玩壞,眾多郵人退出市場,新郵預定量下降。為了維護市場,郵政決定進行新一輪的減量,這一點和現在的減量的動機十分類似。但減多少,能減幾年卻不知道,只要市場不好貌似就一直減下去。1999-2003連續減量五年,發行量已經從1998年的3500萬降到2003年的900萬,五年減量75%,小型張更是減少到820萬,2003年的發行量已經和1988年接近,成為當時編年票的最低量。

雖然2003年發行量降至最低,但市場並不買賬,依舊行情慘淡。儘管如此,郵政還是在2004-2005年有所增量,但增幅不大。由2003年的八九百萬漲到2004-2005年的千萬左右,小型張漲到900多萬,2005年又降到820萬。這樣的增量使得市場更加惡化,新郵幾乎全部打折,連帶JT編號文革等老郵市場價也降至歷史新低。郵政迎來了新一輪挑戰,如果不繼續減量,很多預訂戶會紛紛棄訂,因為一年面值100多元,到了年底最多80元就可以買到,為何還要預定呢?整個集郵市場將會再次出現崩盤的風險。雖然從2004年第三輪生肖票開始,為了吸引預訂戶,採取了贈送生肖小版的方式,但這也是杯水車薪,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2006年新郵預定量已經下降到歷史新低,但到底有多少郵政沒有公佈。第三輪贈送版的市場價來分析,2006年狗版價格較高,說明發行量較少,甚至高於2004年的猴版,說明有可能是第三輪最少的,據說300多萬,由此推斷2006年預定量應該也是最少的。正是由於預訂量猛減,才使得郵政大刀闊斧的減少了2006年發行量。而且2006年也是第一年分階段公佈發行量,2001-2005是提前公佈,2001年之前都是第二年4-7月一次性公佈前一年發行量。2006年也是第一次執行將沒有賣掉的新郵統一銷燬,並且那年執行的力度最嚴。還第一次開始預定大版,總之,2006年是具有劃時代的一年,很多規矩都是那年立下的,一直到現在幾乎沒有變化。


回顧2006年減量歷程,就是眾多郵票打折?


2006年的減量是很明顯的,2005年很多套票還是在1000萬上下,2006年大部分套票降至780萬左右,減少了兩成多。由於2004-2005原本發行量不是很大,減少兩成多後,發行量立馬顯得少多了。最低發行量竟然出現了680萬的地量,這樣的發行量上一次出現還在1987年,即使1988年的無齒麋鹿都發行了770萬,由此可見,680萬的量還是很有競爭力。

可惜2006年剛剛減量,2007年就開始增加,700多萬的量沒有了,最少都接近900萬,大部分千萬以上,從此郵政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增量,這一增量一致持續到2009年。2010-2014這幾年發行量還算比較穩定,每年均量不超過5%的起伏。隨著2014年下半年市場行情變好,各地新郵預定量大增,2015-2016發行量開始增加,由2014年的1200萬增加到2016年的2000萬。

歷史總是不斷的重複,1992-1993增量,市場惡化,1994-1996減量;市場好了,1997-1998增量,市場惡化,1999-2006減量;2015-2016增量,新郵深度打折,2017-2020年減量。但這次的減量到哪年為止,現在也不好說,畢竟2019年減到822萬依舊深度打折,那麼2020年肯定還會減,如果明年依舊打折,還是會有很多人棄訂2021年的郵票,那麼2021年還是會繼續減量,減到不打折的那一年吧。這個過程像極了1999-2006年的減量歷程,中間可能會有幾年穩定,但如果市場繼續惡化,減量依舊是大勢所趨。

1998年發行量3500萬,經過了5年才降至800多萬。2016年發行量2000萬,只經過三年就降到800多萬,減量的速度並不慢。恐怕這樣減下去很快就能擊破2006年的最低發行量記錄,也許到了2021年500多萬的量也不稀罕了。市場是一面試金石,發行量多寡都是由市場決定。行情一旦好轉,預定量增加,郵政肯定還會增量的,那麼之前的量少的幾年就會成為一些標杆,1996,2003,2006都曾經成為標杆,不知道今後是否還會有新的標杆,我們拭目以待!

回顧2006年減量歷程,就是眾多郵票打折?

不知道您持何種態度,

不妨在評論區多多留言討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