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雍正應不應該繼位,看紅樓夢薛蟠的表現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雍正應不應該繼位,看紅樓夢薛蟠的表現

上一節我們說作為呆霸王薛蟠的原型的廢太子胤礽,獨斷專行,剛愎自用,自以為是,以至於身邊連一個出謀劃策的人都沒有,“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

我們看此時,雍正都做了些什麼?康熙五十二年,雍正手下的謀士戴鐸給雍親王寫了一封信,因為在康熙五十一年太子二次被廢,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皇子又有了奪取皇位的希望。這時的戴鐸給雍正出了三策。一,決不能做旁觀者,要主動出擊,積極進取。二,要八面玲瓏處事,該拉攏的一定要拉攏,為我所用,也就是現在說的統一戰線。三,不成則遠遁。如果不能成功,就要逃離這場政治鬥爭的中心。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雍正應不應該繼位,看紅樓夢薛蟠的表現

戴鐸繼續給雍正分析,要想靠近皇位,必先靠近皇帝,而康熙帝又不好靠近,怎麼辦呢?戴鐸獻策說:“處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長,恐其見棄,過露其長,恐其見疑,此其所以為難。”要建立統一戰線,把康熙身邊的重臣要為好,要吸取太子的教訓,於各皇子搞好關係,讓有才的皇子不忌妒你,讓無才的皇子得靠著你,要建立自己的班底,在各重要的崗位上安排自己的人,以後才有基礎力量。

雍正把戴鐸招到了自己的身邊,待之以國士,果然,在雍正繼位的過程中,康熙的近臣重臣隆科多起到了關健性的作用。也不能不說這與戴鐸的策劃有關,同時也說明雍正能夠聽取別人的建義,而不是象太子那樣,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自以為是,剛愎自用。俗話說得好,聽人勸,才能吃飽飯。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雍正應不應該繼位,看紅樓夢薛蟠的表現

早在康熙二十九年七月的時候,當時太子十六歲,與皇三子胤祉一起到康熙的行宮探病,太子就表現得漠不關心的樣子。康熙很不高興,把太子訓訴了一通。康熙也把這件事深埋在了心裡,後來廢除太子的時候曾說:“我已忍了你二十年了。”這與十三歲時的太子,與康熙一起照顧病中的孝莊文皇后時的衣不解帶,宿於慈寧宮外,康熙都不忍視時的太子,已開始有所變化,那時的太子胤礽人格已經發生了異變。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雍正應不應該繼位,看紅樓夢薛蟠的表現

特別是康熙四十七年,胤祄病重,康熙十分焦慮,而太子明知父皇疼愛十八子胤祄,卻無動於衷,更加上奏報的字裡行間表現的冷漠,殘酷無情,令康熙十分震怒:作為兄長,又為太子,一點也不關心弟弟的病情,毫無做兄長的樣子。太子不但不聽父皇的批評,還跟父皇頂嘴。更奇怪的是,夜間還通過縫隙向康熙的御帳偷窺,這就是著名的“帳殿夜警”事件。可見太子是多麼的幼稚,政治上一點都不夠成熟。在《紅樓夢》中,每一次遇到薛蟠、寶玉時,脂硯齋都要喊上一句“呆兄”,也就不足為奇了。《紅樓夢》第五十七回的回末,脂批說:“寫寶玉黛玉呼吸相關不在字裡行間,全從無字句處,運鬼斧神工之筆,攝魄追魂,令我哭一回,嘆一回,渾身都是呆氣。”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雍正應不應該繼位,看紅樓夢薛蟠的表現

在第一次廢太子時,太子才三十四歲,再後來的太子就更加不可理喻。或者就破罐子破摔。用奢侈糜爛的生活麻醉自己,甚至是急不可耐地想早日坐上皇位,想逼康熙讓位。最後不得已,被康熙圈禁在“鹹安宮”。康熙曾說:“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可以看出康熙已察覺出太子的不軌圖謀。

《紅樓夢》是史筆,是《春秋》筆法,脂硯齋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們怎麼還能說《紅樓夢》就是一部純情的小說呢?《紅樓夢》中記述了眾多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拜褥事件”,“魘鎮事件”,“託哈齊會飲案”等等。我們不能選擇無視,所謂的“附會”能如此切合嗎?《紅樓夢》中說“二十年來辨是非”,怎麼那麼巧皇后赫舍里氏就是二十歲;《紅樓夢》中說“大夢歸”,而皇后赫舍里氏恰好就是難產而死;《紅樓夢》中說賈元春生在大年初一,皇后赫舍里氏也生在大年初一。有這麼巧合的事嗎?

當然《紅樓夢》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欲知究竟如何,且看我下節分解。

【喜歡我的別忘轉發,加關注噢,謝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