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癱瘓,小舅子兩口子要求一家一個月輪流照顧,給錢不要,只要把人帶走,該怎麼辦?

碧雲天145905151


首先,從倫理道德來看,輪到你家的份了,就去接回來伺候,沒什麼可討價還價的。伺候父母,這是你妻子的本份,作為配偶,你有配合的義務,卻沒有替你妻子做主的權利。

我老家在農村,以前都是按傳統習俗,兒子繼承家產,兒子贍養父母、伺候父母,與出嫁的女兒無關,女兒出嫁即為客,回來探望幾天,或伺候幾天都是情分。我婆婆的婆婆當年癱瘓在床,伺候都是由三個兒子兒媳承擔,老公的姑姑就是送點好吃好喝的,回來看看就行。姑姑因為是唯一的女孩,提出一起伺候,被婆婆和嬸嬸拒絕了:有三個兒子,還讓姑娘伺候,會被人笑話的。當時的人心,真是樸實、本分的可愛。

近幾年,各家客戶的子女少了,無論生兒生女,一般的家庭也就兩孩子,人丁變少的情況下,父母若遇上重病不能自理的情況,一個孩子真是忙不過來,身心俱疲,真的需要兄弟姐妹一起出錢出力,才能扛過去。我老家現在的情況,老人得病都是子女一起出錢,伺候是輪流伺候。不過,因為老人不宜在外面去世的習俗,一般都是女兒回孃家伺候,不會接回自己家。

風氣如此,也沒見哪個女婿嘀嘀咕咕的,常常只見女婿們的摩托車來來去去,幫忙買東西、送菜送零食之類的。

其次,從情義上來說,你小舅子不願意收你們的錢,就要你們把人接走。一方面或許是他很疲憊,盼人接手;但另一方面說明你們平時相處得不融洽。至少,你們溝通不暢,或者你平時扣門,你舅子深知你們的為人。

一個朋友出身農村,家裡兄妹七個,年齡差距很大,大哥的孫子比她兒子還大。老孃病了,需要輪流伺侯。朋友因為在外工作,又要照顧讀書的兒子,於是她的份子委託在老家的大哥照顧,一個月給大哥三千塊,名義上是給母親吃喝的,實際用不了。母親去世後,所有的葬禮費用由她承擔,喪禮過後,又給了大哥五萬,說是感謝大哥對母親的照顧,實際上是因大哥在農村,年紀也大了,賺錢不易,特意給他的補貼。兄弟姐妹也沒有閒話的。

瞧瞧,你要用錢代替伺候,一方面錢要做到位,多給點;另一方面,話還要說得漂亮點,照顧到人家的面子。不要錢給的不多,說話的口氣倒是大得很,擱誰誰都不待見。

最後,那些說什麼父母沒給財產,就不伺候的。摸摸自己的良心再說話。飛鳥走獸尚且知道反哺,何況人呢?


香蜜柚子


這個問題你可以倒過來想一下:癱瘓老人在你家住,小舅子給你錢,你同意不同意?如果你能同意,你就把老人接到家裡來,事情解決;如果你不同意,請不要難為你小舅子,就按他的方案,痛快地把老人接來,一家一個月輪流照顧。

都別站著說話不腰痛,家裡有一個癱瘓老人,是需要有人24小時全職照顧的,說實話,家政人員都不好找,現在家政也是賣方市場,人家不願意照顧癱瘓的老人,除非你給出足夠讓她心動的工資,能否照顧好還另說。

如果有足夠的財力,都不是問題,可以給老人單獨安置住處,再找保姆照顧,子女只要按時去看望就可以了。但是大多數家庭沒有這個經濟條件,只好子女親自照顧,子女多的還好說,互相分擔一下,子女少的,比如本題這位,讓照顧癱瘓老人的責任全部壓在你舅子一個人身上,確實有點勉為其難,他自己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但是兩個人分擔,就一下子減輕了一半負擔。

這個小舅子還好,願意一家一個月輪流照顧,遇上活著不管死了不埋的不孝子,你怎麼辦?當姐姐的眼睜睜看著老人能不管嗎?這種事不少,真不少。

也別拿遺產說事。有一家人家一女一兒,老人把房子給兒子,閨女啥都沒有。老人突然癱了,兒子打電話給其姐:你把爸拉走吧,我不管。女兒一句話不說,她對這個弟弟瞭如指掌,知道有這麼一天,接走父親治病伺候,沒有怨言。

老人今日病苦,來日無多,能照顧就多照顧些吧,不傷天理。


潘衛霞律師


從倫理和道德上來講,你毫無怨言,在岳父岳母的養老問題上,你們家和小舅子家責任同等,沒有孰輕孰重之分,這是你們必盡的贍養義務。給錢不等於養老,也不能拿給沒給錢來說明自己是否養老,這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在養老問題上,輪流養老是中國老百姓普遍適用的方式,能夠獲得最大的公約數,特別是對子女多的老人來講,如何均衡的養老也是一門大學問,為了養老問題子女打的不可開交的例子不勝枚舉,子女不可能肩膀都齊,各家過日子都有各家的難處,通常來講養老就是看各人出心了,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多出力,總之要保持最大程度的公平,差別一旦拉大,就容易引發矛盾和爭議。

沒有照顧過病人的人,很難體會照顧病人的感受。照顧自己的親人,不像你做義工照顧別人一樣,看著躲在床上的父母,你不但要忙前忙後的起居照料,還要忍受精神上的巨大折磨,這個問題不是單純錢可以解決的。當你天天面對臥病在閒的父母時,你的心理會遭受很大的磨難,一天兩天還可以,要是天天這樣,人很容易崩潰的,所以有時候需要脫離這個環境,自我調節一下壓力。


是的,給點錢,眼不見心不煩,你落下了輕鬆,可把壓力都給了小舅子,你的岳父岳母和你沒有血緣關係,但你的老婆卻是他們身上的掉下的肉啊,於情於理都應該主動和小舅子他們共同承擔起照顧岳父母的責任。


元芳有看法


1995年,我母親中風偏癱,住院一個多月後回家經過針灸治療恢復了部分功能生活能半自理,一直維持到2003年。雖然能半自理,但家裡不能離人,怎麼解決?我妻子在我母親住院期間申請了內退獲單位單位批准,頭兩年單位給生活費,第三年不給生活費了,1998年單位召回她去上班,2000年單位改制,對快退休的人實行“兩不找”(即單位不找你回來上班也不要求爾交錢保編,職工不要找單位發工資但單位會給職工交養老保險直至退休),2002年,我妻子正式退休,終於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2003年我母親全癱,完全不能自理,2005年1月病危,5月去世。我和母親一直住在一起,我母親患病的十年,我不能推,也推不掉,有困難只有去克服,母親一生為兒子,兒子有義務報答母親。我的義務絕大部分被妻子承擔了,我衷心感謝她。我只有兄妹倆,妹妹在上海工作成家在上海,鞭長莫及只能以資助盡孝。總的來說,照顧病重母親的亊情解決得還好,我們做子女的做了自己的本份,母親也基本滿意,未帶遺憾西去。

兄弟姐妹之間為照顧病重的老人會產生意見分岐,在所難免,但有一個解決問題的原則,就是尊重父母親本人的意願,父母親希望固定在某人家就固定在他家,父母親願意輪流就輪流,這是兄弟姐妹們協商的基礎,只要大家都有孝心,困難就不難解決,大家心裡也能平衡。


長征154442478


姐弟如何分擔贍養老人的義務,有兩個原則可供選擇,或法律或民間習俗。

一是依法律,女兒有贍養義務,也有繼承財產權利。只要老人、弟弟遵重法律,同意將來依法處置財產,做姐姐的就應該責無旁貸與兄弟分擔贍養義務,雙方約定時間、方式,依約履責,該帶回家就帶回家,不要試圖以金錢換體力。侍候癱瘓老人之難可以想像,吃喝拉撒全靠他人,稍有懈怠即會褥瘡叢生,所以侍候這樣的老人不但耗力耗神,還有責任傍身,姐弟輪流侍候也給彼此一個休養喘息之機。

二是依民俗,其實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依舊俗,財產傳男不傳女,但相應地,老人的生養死葬也統統是兒子責任,這也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如果是這種情況,小舅子就必須承擔更多的贍養義務,更不能理直氣壯地要求姐姐接走母親。 這也不是說,女兒對老人就可以不顧不管,只是不須平均分擔贍養義務。

最叫人噁心的是,有些做兒子奸詐投機地運用兩套標準,即贍養老人時強調女兒的法定義務;處置父母財產時,又搬出“傳男不傳女”的民間習俗。 對待如此不義之徒,姐姐有權依法據理力爭自己的權利。

撇開法律和民間習俗,子女也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本著對老人有利、和睦姐弟感情的原則,盡力贍養老人,畢竟父母也是萬般艱辛養育了自己,無論如何要給老人一個體面的晚年。

我婆婆晚年也臥床半年,那時我還上班,除了15天公休假、偶爾請一兩事假和週末,別的時間是兩個姑姐輪流來我家侍候。她的大兒子每天送孫子上學後來我家繞一下,問聲“我媽今天怎樣啊?”便算是盡到了作兒子的義務,如適逢我給婆婆擦屎擦尿擦身體時,他便發出首長般地招呼“你辛苦啊!”他夫婦非但從來沒有給婆婆服務一次,更生怕老人要去家壽寢(吾地鄉俗,老人要在長子家壽終的),於是他當著神志清醒、耳聰目明的婆婆這樣給我“支招”:“你要覺得我媽不行,就要輛救護車,送醫院,死了拖太平間”。連母親的壽寢之處都不給,你還希望他為老人做些什麼呢——養這樣的兒子真不如養條狗!我至今仍清晰記得婆婆當時那惶恐驚駭的神情,我果斷拒絕他豬狗不如的“妙招”,這給了老人些須的安慰,她心有餘悸地說:“照他那樣,我不死也給折腃死了。”所以遇到喪盡天良、豬狗不如的兄弟姐妹,只有一肩擔起養老義務,也就不要與虎謀皮了。想當初94年公公的45平方米的公房房改時,他夫妻倆動用很多關係做公婆工作想獨自買下,原本公公打算叫我們買的,最後兄弟倆共同買了,這是公婆唯一的財產,後來拆遷安置他轉手就賺了30多萬,可婆婆生老病死,他一點都不管。

是非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婆婆仙逝後,來祭奠的親友都十分驚愕,他們覺得老人不在長子去世是有違習俗的,而且老大夫婦比我們年長十幾歲,他們是深知這些民間傳統習俗的。“死生亦大矣”!作長子的卻如此輕慢母親的生死,這樣的人是無法得到尊重的。我從那些表兄弟的神情中分明看到他們對老大夫婦的卑視和不屑以及對我的認可。

老人晚年能否有尊嚴、體面地生活取決於他們的子女,我們也終將老去,需要我們的後人給我們有尊嚴的生活,薪火相傳,為自己將來打算,無論如何,還是為父母多做些吧。


玄真子桑


於法於理能講的過去,可是……。我父親去世較早,十幾年前我就把母親接來養老了,十四年多,最後六年是全臥床的,照顧多好不敢說,但臥床六年,身上沒一個褥瘡,連異味都幾乎沒有。我兄妹三人,都願意供養,只是我這裡醫療條件好,生話環境也好些,所以就一直我養著。老人有退休金,但沒有財產。兄.妹逢年過節也給些錢,大家都從沒計較過,兄弟和睦,家庭幸福。最後,要特別感謝我妻子!她很賢惠,又很勤勞,承擔太多。當你懷有感恩,當你心存孝道,用得著跟兄妹分攤責任嗎?用得著分父母還是公婆嗎?用得著盯著老人那點財產嗎?你也有老的時候……。


犛牛615


別讓"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句話變成一句口號。作為兒女,在老人癱瘓在床之後,照顧老人孝順老人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小舅子兩口子要求一家一個月輪流照顧老人,給錢不要,只要把人帶走的一番話說的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見你小舅子對於照顧癱瘓老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是出現了懈怠和煩躁的情緒,要知道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人是日子活,天天如此,但好在他並非不照顧,只是覺得要跟姐姐一家輪流照顧一個月的想法,說明你小舅子對於照顧老人還是很負責人的。

作為女兒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人也是天經地義的,別說誰的工作忙不忙,壓力大不大,你小舅子同樣也有工作,同樣也有壓力,將心比心之下,姐姐沒有任何反駁弟弟的餘地,相信姐姐也願意照顧癱瘓的老人。而作為女婿,也有照顧丈母孃或者岳父的責任和義務,女婿半個子也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因此我個人認為,在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人的問題上,孝順兒女的初衷只要能把老人照顧好,不管什麼樣的提議和方案都會順利且有保證的實施,而且毫無怨言,當然,對於那些不屑子女的除外,畢竟百人百態,我們也見過了太多不孝順老人的兒女。


情感公寓


清官難斷家務事,更別說照顧癱瘓老人這樣的辛苦事了。有些事情不是講道理那麼簡單的,這裡講兩件真實的事情,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件是同事小李的事情。

小李是姐弟倆,上面有個姐姐。三年前,小李的母親中風癱在床上,因為父親身體還不錯,小李兩口子和老父親就一起照顧病中的母親。哪知道沒過兩年,老父親因腦溢血突然逝世,小李兩口子安葬好父親,又挑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

實事求是地講,小李的姐姐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喜歡做一些表面文章。以前父親在的時候,時不時地也過來看望一下老人,不過也是坐一會兒或者吃頓飯就走,很少幫助母親清洗過。

父親去世後,小李的姐姐來得就很少了,更不提幫助弟弟一起照顧母親。有時候,甚至半年也不上門一次。要知道,姐弟倆可是住在一個城市,坐公交車也就是大半個小時的時間。

時間一長,小李的老婆不幹了。雖然說養兒防老,可是現在是法治社會,兒子女兒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更何況,父母名下的兩套房子,小李的姐姐因為先結婚,要了一套面積大的。老人的財產兩個人分了,並且她還分得多,現在老人病了,當姐姐的管都不管。這不符合規矩!

於是,小李老婆就先提出要求,讓小李姐姐也要儘自己的義務。這個話一說出來,小李姐姐當場反駁,說養兒防老,兒子照顧老人天經地義。

後來就把事情鬧大了。小李也覺得姐姐做得太過分,先是請居委會調解,調解不成直接去法院起訴。然後就很快有了結果,法院判定小李的姐姐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要求她或是拿錢,或是照顧人。

一件是鄰居胡哥胡嫂的事情。

鄰居大哥姓胡,胡哥以前家裡條件比較差,跟胡嫂相好的時候,胡嫂孃家一直不願意。不過兩個人感情好,頂著壓力領了證。因為這事,胡哥的丈母孃心有怨氣,硬是好幾年沒上女兒女婿登家門。

後來,胡哥有了小孩,關係才慢慢好轉。即使這樣,丈母孃仍然有偏見,對女兒女婿愛理不理,名下的兩套房子直接過戶給兒子小胡,並且揚言以後老了動不了也不麻煩女兒。

不過,老人說的還真準。前幾年,胡哥岳父去世,岳母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去年春季就直接癱瘓在床了。兒子小胡開始也還不錯,用心照顧了一段時間。可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小胡雖然覺得煩,但也知道自己母親以前的言行,從來不敢跟胡嫂提要求。後來,小胡開車出了車禍,因為是主責還撞死了人,不僅賠了不少錢,自己也躺到床上。

消息傳到胡哥胡嫂那裡,兩口子上門去看老人,見老人形容枯槁,全身發臭,還生了褥瘡。胡嫂的眼淚就流出來了。胡哥看在眼裡,二話沒說,當即決定把丈母孃帶回家裡照顧。於是,從去年四月份到現在,差不多快一年過去了,兩口子把岳母照顧得好好的,不僅比以前乾淨衛生許多,甚至連病情都好轉不少。

我們有時去串門,老人一個勁地說女兒女婿好,還後悔把房子全部給了兒子。鄰居們也有些為胡嫂抱不平,可是胡嫂說了一句話:“那畢竟是我的媽,我是她的女兒,再怎麼著也不能眼看著她躺在床上不管。”

這兩件事情,雖然有好有壞,但說明了一個道理:只要是當兒女的,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和本分。人人心裡有一杆秤,這秤是良心之秤、道義之秤。你做了,大家都看在眼裡,記著你的好;你不做,別人也看在眼裡,背後會戳你脊樑骨。更何況,拋卻良心和道義,還有法律。與其受到良心的譴責、他人的指責和法律的裁決,還不如把本分盡到,把兒女當好,把事情做到位。

真的,為了贍養父母老人而爭執不停,甚至大鬧公堂,著實讓人看不起。


莫莫莫momomo


這只是一個老人癱瘓,就發愁的發到頭條上問,也是醉了!這老人到底有多少財產,值得如此這般推脫

我想我有發言權,因為我們家有倆老人癱瘓在床!是兩個不是一個

我姥爺七年前癱瘓,我姥姥伺候著,根本就不用子女操心,可是四年前一天晚上他們倆拌嘴,我姥爺頂著門框不讓我姥姥進家門,我姥姥覺得自己身輕要跨過去,結果摔了一跤,腿摔折了,倆人都不會動。最開始尋死覓活的!我姥爺養育了三個兒子三個女兒,癱瘓老人白天晚上不能缺人,兒子女兒一輪一週伺候,別指望兒媳婦,兒媳婦連看都沒看過一眼,我爸爸和我五姨夫敢說比兒子都跑的勤快,只要我媽和我姨媽說缺什麼,買了就送過去

前年我五姨出了意外行動不便,我五姨夫伺候他們,我們那兒拆遷,三個舅舅們都搬進新房子裡,舅媽們不同意讓姥姥姥爺搬過去,姥爺他們就在安置房住著,冬冷夏熱的,電暖扇和風扇都是女兒們買的!我弟弟們也結婚了,我弟媳婦就跟我媽說:把我姥姥姥爺全部接我家來,不讓我媽來回跑了,冬天凍得不行夏天熱的要中暑了,家裡有地方,騰出來給姥姥姥爺住。

上週我視頻回去,姥姥姥爺的身體比以前好多了,除了不能下床走路,哪兒哪兒都好。我侄子侄女放學就去跟他太姥姥太姥爺聊天(ಥ_ಥ)說真的我家也窮,一棟三層樓房住滿了,一樓我爸媽姥姥姥爺住,二樓弟弟一家四口住,三樓是留給我和我妹回家住的

我爺爺奶奶也還健在,都像提問者這樣,我家肯定鬧得雞犬不寧,一棟樓裡住四代人,現在哪個兒媳婦願意和婆婆的父母住一起?!我倆弟媳婦都願意,我弟弟雙胞胎,兩套房子,去哪個弟弟家,弟媳婦都願意


Alice_2莉


老人癱瘓,如果可以儘量輪流伺候,如果單單靠一方兒女照顧老人,時間長了,身體極有可能被拖垮,經歷過才有資格說。

我奶奶八十那年癱瘓了,奶奶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癱瘓之前奶奶一直和大姑住,其他兄弟姐妹出錢。大姑家經濟困難,也樂意每個月收點錢。


奶奶癱瘓之後,大姑提出來還是輪流照顧吧,自己身體也扛不住,父親覺得也沒問題,正好四個兒女,每人一週,誰也不會太累。

奶奶有自己的房子,輪到誰,誰去和奶奶住就可以,猶記得每次輪到父親去照顧奶奶,黑眼圈就特別大,奶奶就和小孩子一樣,一點鐘會喊“救命”,三點鐘會喊“救命”,到後來大小便全部拉在床上的時候,照顧的人一夜基本上都不能閤眼。

父親當時還沒有退休,大家合意找個護工,奶奶擔心受虐待死活不同意。奶奶攤在床上兩年,包括父親在內的四個孩子都精神憔悴。


現在想想,多虧了孩子多,要是就我父親一個,估計得累死。

現在我人到中年,經常擔心後怕,果真是老人身體健康就是孩子多福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