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駿景農業


作為農村和城市的兩棲人,晏子堅決反對這個問題!我不明白題主為什麼要針對農村人。父母不在了,農村的兄弟姐妹之間就不親了,難道城市的人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比農村的要親?顯然不是這麼回事,只能說農村人更重視親族關係,五服之內皆為親,而城市人往往居住較遠,來往不方便,兄弟姐妹間的親情往來遠不如農村。

再是,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間就不親了,這也不完全正確。不管是農村人還是城市人,兄弟姐妹間的關係大部分相處較好,也總有相處不好的。當然,父母在的時候,有父母這根紐帶,兄弟姐妹間總會湊的機會多一些。比如逢年過節兄弟姐妹都要回家看望父母;父母過壽兄弟姐妹都要參加,共同操辦;父母生病,兄弟姐妹都要參與照顧。但是,父母不在了,沒有了這根紐帶,兄弟姐妹間就少了一些往一起湊的根由,往往只能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和紅白喜事的時候互相走動一下,聯繫相對是減少了。但血肉親情還在,不能說走動少了就不親了。

特別是農村,兄弟姐妹間一般相距不遠,兄弟間往往都是鄰居,姐妹間也都嫁得不是太遠。雖然父母不在了,但聯繫的機會總比城市人多。為什麼題主偏要拿農村人說事呢?農村人講究五服之內皆為親,遇有紅白喜事都自願參加,對外有什麼事情,也都講究本家當戶,更何況是兄弟之間呢?

至於有人說,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間各人過各人的日子,各人打各人的算盤,其實這也是錯誤的。不管父母在於不在,兄弟姐妹間只要都結了婚,自然也都是各人過各人的日子,當然要奔自己的日子算自己的賬,這和父母在世不在世並沒有關係。只不過父母在世時,如果兄弟姐妹間有矛盾,父母會當個磨芯,從中調停一下而已。

其實,在人生的過程中,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遠近有幾個階段,從非常親密到相對疏遠,再到更加親密。我們小的時候,兄弟姊妹是互相依靠,共同在父母膝下承歡,大的照顧小的,小的維護大的,這時候關係非常親密。在外如果有人欺負,也是兄弟姊妹一齊上。等到大家都長大了各自結婚,這時候難免會各人顧各人,兄弟姊妹之間就相對疏遠了。等到父母都過世,兄弟姐妹間也都逐步步入人生的老年,這時候親情就更加濃厚,有時候幾日不見就會想念。父母不在了,人生只剩歸途,而兄弟姊妹便是我們人生歸途中的親近伴侶。

綜上,本題的立意不正確,根本代表不了兄弟姊妹間的感情,更代表不了農村兄弟姐妹間的親情!兄弟如手足,父母不在了會更加互相依靠,互相幫助,這才是正理。


齊東晏子


大家好,我是七隻蟲。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我不同意這個說法。我感覺父母不在了,農村的兄弟姐妹之間更親了。我身邊的好多人是這樣。嗯,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不是,像你說的是個例。

我今年三十多歲。我的父母鄰居啊他們那一代。一般都是兄弟姐妹多。所以在父母對待子女的問題上。還有子女對待父母養老的問題上。都會產生矛盾。但是當父母不在了。他們的之間的矛盾反而減少。反而比以前有父母在的時候。更親了。不知是不是沒有了父母,然後才知道親情的可貴。我舉個例子給大家說說吧。

我們鄰居兄弟姐妹七個。四個閨女三個兒子。四個閨女和兒子都在外地。大兒子和三兒子在家。大媳婦總感覺老人偏向最小的老三。總是和老三和老人發生矛盾。然後其他的兄弟姐妹呢,也看不下去。都紛紛排斥老大媳婦。當時老大媳婦兒子結婚。他的姑姑啊,叔叔們,都沒有參加。為的就是讓他難堪。後來老人去世了。我是真不知道人家家裡的矛盾到底是怎麼化解的。現在每年就是家裡的兩兄弟啊,都會去外地看望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外面的兄弟姐妹也會回家探望家裡的兩個兄弟。經常會發現他們家的人發朋友圈,一大家子人然後坐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的樣子。

我們家也是。爸爸弟兄五個。奶奶在的時候,也沒有感覺怎麼樣?我們就是各過各家的日子。因為我從小我就沒見過爺爺去世的早。自從奶奶去世以後。就發現我們家,特別團結。弟兄五個,不管哪一家有事情。他們就會坐在一起。喝著酒然後商量的事情到底該怎麼辦。然後都各盡所能的把事情處理好。

所以我認為父母不在了,農村的兄弟姐妹之間,更親了。


七隻蟲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這個問題問得好,上一篇中我說了父母在世兄弟姐妹都非常的親,父母不在世,兄弟姐妹就各顧自己的家庭,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只要沒啥大事情,就很少來往。

雖然我們家庭父母在世,我們家只有兄弟兩個,在家庭方面我是老大,兄弟是老二,關係是處理非常好,在一塊過了幾十年,從來一句紅臉話就沒吵過,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一塊坐下來商量怎麼解決,從來不把事情藏在心裡,只要都說出,一切都雲散花開,話說回來,還是有的家庭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間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下面我舉個例子,就說我們鄰居,當初父母都在世,那兄弟姐妹好得不得了,不管父母過生日或什麼節日都會聚到父母家裡,說說笑笑,聊聊家常,都從不藏著掖著,可是就在幾年前他們的父親生病去世,在辦理喪事過後,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都打打出手,還不說母親還在,在當時母親怎麼想,這件事過後,兄弟姐妹之間就很少來往,除了母親有啥事,才聚在一起,在一起是都沒有話說,都各自想著心事呢,所以一直到現在,兄弟兩還為給母親分糧,還斤斤計較的,妹妹也不經常回來看自己的母親。

總之一句話,哪怕兄弟姐妹打的頭破血流,還是血溶於水,還是情親重要。在這裡我個人觀點是,兄弟姐妹之間還是要團結,相互往來之間都互相走動,若果有一天母親也不在了,那就後悔一輩子,才知道兄弟姐妹情











北漂di雄鷹81973


因為現在好多男人結婚後都什麼事聽老婆話別的親戚都不重要了,就是一門親老丈母孃家人最親,但我也是個男人,在我心裡面丈母孃家人也親,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也親。男人應該告訴老婆,你對我兄弟姐妹們怎麼樣我對你兄弟姐妹們怎麼樣。這就是我的做法。。。。


尋找失落的心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多指想念父母雙親,重男輕女、處事不公、厚此薄彼的父母不在其間。兄弟姐妹之間並非一定會互相思念!父母去世時,多數的人眼裡只看著母親遺體上的手鐲和戒指,項鍊和耳環,還有父母留下的房產和存款。因為各人的立場、觀點和對家庭的“貢獻”不同,即使分配地看似公平,也會心懷怨恨,相互視為陌生路人,再不親近、永不搭言。如果分配不均,更會大打出手,變成仇人,老死不相往來,還不如近鄰的一星半點!這都是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使然。

這就是俗語所說的:“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的真傳。不分城市或農村,凡我王土皆然,只不過農村裡有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大田地的使用權,房子和院落等更多的遺產…………爭鬥的程度要更加激烈,範圍更加廣泛。只是近三、四十年來,遺產的價值在不斷膨脹,鬥爭也在不斷升級,卻與“階級矛盾”無緣…………

俗話說:兄弟姐妹血肉相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但是在金錢、利益這把利刃的切割下,分道揚鑣,不再道貌岸然,而是原形畢現!雖然人人都知道:在被無常拘走時,不可能帶上一分錢,一平米房產。我不是勸大家去圖謀婆家或孃家的財產,只是要你儘早看清人們各種各樣的卑鄙無恥的嘴臉,以免措手不及,滿臉愕然…………

無論是凡人還是偉人,只要活著,就要堅持爭鬥下去,直到撒手人寰。所以有太多太多的人認為:即使有輪迴,也不願意再來人間!因為人生太苦、太累、太殘忍、太兇險。

今天是中秋佳節,我藉此向全國各地所有的友粉、老中青小的兄弟姐妹們說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九天老嫗下凡塵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我認為這是一種假象,並不存在因為父母不在,弟兄姐妹就不親了的現象。無非就是因為父母不在了,平時相互間的聯繫也就少了一些而已。但是當你遇到什麼難處或者是有外人欺侮的時候,你再看看,是弟兄姐妹及時站攏來還是親戚朋友及時站攏來幫助你?

1、父母是山,父母是家人聯繫的紐帶。

當我們從呱呱落地的那一時刻起,父母就是我們心中的守護神,是我們安全的護衛者,是我們的靠山。雖然我們長大了,父母也老了,但是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父母仍然是我們的主心骨,是我們的精神依託。

無論再親也總有矛盾的時候,這就好比舌頭和牙齒,難免都有打架的時候;也好比五個手指頭,天生就有長短。兄弟姐妹之間平時吵歸吵、鬧歸鬧,但吵鬧完以後仍然是兄弟姐妹,血濃於水的親情不會因為吵鬧而變淡的。

正是因為父母在,所以弟兄姐妹間才有了經常走動的理由,看望爸爸、瞧瞧媽媽,這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擋的行為;正是因為父母在,我們在忙碌之餘,心裡才有一個去放鬆的地方,才有一個去尋求安慰的地方。


2、弟兄姐妹也有各自的家庭,各自家庭成員間的思想認識不一樣,父母不在了,自然就會減少一些走動,這也是從各自家庭成員的思想觀念來考慮的。

我們是一個非常看重家族輩分的民族,在各自的家庭中,有弟兄、姐妹、妯娌、姑嫂、叔嫂、女婿、媳婦等等複雜的身份,每個身份都有不同的責任和要求,同時每個身份對於事物的認識觀也不同,所以難免就會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矛盾。

如果父母還在,一般的矛盾都會在父母的介入下得到解決。可是父母不在了,相互間的矛盾就不一定能夠得到及時、徹底的解決。如果這時候還在經常的走動,勢必就會讓矛盾激化,甚至會影響到各自的家庭。


3、各家都有各家的事情,父母尚在,就算有事也不得不擠空去看望,而父母不在了,自然就得忙於自家的事情了。

比如我老岳父,今年已經95歲了,身體也很不好,平時走路也不很方便。我們無論有多忙,每天晚上都必定要擠出一些時間,去他家看看。對於這樣高齡的父母,那是看一眼就算一眼,一切都只能是盡安天命、儘儘人事。

我想很多的家庭應該與我也是一樣的吧,有朝一日老人家一旦走了,我們就不會每天都去大哥家了,畢竟還得考慮大嫂的情緒啊!


4、雖然弟兄姐妹間少了走動,但是無論是誰,一旦有了什麼問題的時候,首先站攏來的,必定是弟兄姐妹,不會是其他的親朋好友。

這個我最有體會,兄弟姐妹間的感情是藏於心間,並非流於外表。我孩子在城裡讀書,有一晚與同學打架,相互都有受傷。我們得知消息後也是深夜12點了,可是當我把這個消息通知了很多親戚後,陪我連夜去城裡的不是其他親朋,而是我的兄弟姐妹。

總之,就算是在農村,我認為弟兄姐妹間的感情不會因為父母的離去而變淡。就算有這種現象,那也僅僅只是個別現象,不會代表全部。

大家認為我說得有道理嗎?


灑脫農人


我是鄉村靜嫂,我來回答。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其實,我們如果瞭解了親情的意義和親情的延續,就解決了題主的問題。

一、父母是聯繫兄弟姐妹之間親情的紐帶

父母在世時,兄弟姐妹們常來常往,因為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看望父母,並且這些人會在父母家裡團聚,然後大家吃飯,聊天,聊各自的工作、孩子和對未來的展望。

無形之中,關係就會越來越牢固,大家有事都互相幫忙,父母看兒女們這樣心裡也高興,兒女們這從這份親情中得到了溫暖,大家會更加珍惜這份親情。

越是親,就越是親,越是疏遠就越是疏遠。

而一旦父母去世,平時大家都很忙,沒了父母后,不能經常聚在一起,沒有了以前聊天的氛圍,大家也就慢慢疏遠了,越是遠,就越是遠,最後是有事了才在一起,沒事都各忙各的,很多人為此感到不解。那麼,咱們在第二個問題中解答。

二、大家會有各自的新親人

成家立業後,不是隻有父母這邊的親人了,會有妻子家的親人,等自己有了孩子,孩子大了後,又會有他的親人,然後自己會成為這些親人之間的中心。他們都圍繞著你來維繫這份親情,對於原來的親情,由於已經沒有了父母的中心維繫,不但從精神上無法顧及,也從內心會把親情的度向自己這邊傾斜。

所以,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人類延續繁衍後的必然表現,我們不必為此感到感傷,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生活本來就是分離聚合組成的。

當一份親情斷裂,肯定是有了別的親情頂替。可有些親情我們還是要珍惜。不過,另一個事實就是,一般情況下,父母去世後,下一代的親情並不會斷裂,只不過是疏遠了。

等到下一代人再去世,那才是真正的不親。

總結:親情是我們中國人最看重的東西,這是我們的美德,不應該被拋棄。但我們不必過多的糾結這種分散離合,做為成年人,做為一個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這些是必須要承受的,只要自己心中保留這份親情,那麼,親情就會永遠存在,並不會隨著誰的去世而消失。

我是鄉村靜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靜嫂


父母不在了,農村弟兄姐妹不親了,也是很正常的。

因為父母在的時候,不管家裡的大事、小事、包括父母過生日,家裡的兒女基本都會去父母家,吃飯,嘮家常,因為父母在,父母就是領頭羊,把身邊的兒女都包裹在一起的,不管兒女貧窮還是富貴 ,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的希望,父母在,不管吃什麼,做什麼,都會叫上兒女,一起享受,一起分享。

所以,父母不在了,家就散了,兒女都各自發展自己的去,弟兄姐妹見面的時間就少了,時間久了,就不親了。





農獼老二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父母在的時候,無論子女走多遠,總對家有所牽掛,經常會回來看望下父母,全家可以團圓了。這時候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還算好。



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子女對家似乎沒了牽掛,尤其是出嫁後的閨女,更是很少回家了,好像回趟家,缺少點什麼,沒了爹媽了,好像沒孃家了一樣,自家兄弟們都已成家,該去哪家呢?哪家才是孃家呢?

如果媳婦兒們再不待見,回家連飯都吃不上,當然這只是個別現象罷了。



那麼兄弟姐妹之間真的只變成親戚關係了。逢年過節走動一下,遇事來往一下,有的兄弟姐妹情真的還不如朋友情呢!

兄弟反目,姐妹成仇人的,舉不勝舉。這種現象不光是農村有,我想城裡人也有吧?大部分都是為家產,錢財之類的,家也四分五裂的。

在這個金錢社會,什麼情都是說說而已。

所以說,沒了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慢慢就淡了。



這裡是星光依舊燦爛,感謝您的閱讀並關注。

星光依舊燦爛


這種情況無論城市、鄉村都不鮮見!

有人將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做了這樣比喻:如果說子女是木桶的板,父母就是箍住木桶的鐵絲。父母去了,猶如鐵絲斷了,木桶就不是圓融的一體,而復歸獨立的塊塊木板。父母對眾子女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又對子女產生不可抗拒的向心力,子女也因此團聚其身旁,敘話天倫。

舊話有“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之說,這大概是說父母亡故後兄長鬚擔當起父母的責任,把兄弟姐妹凝聚一起,而弱弟弱妹也秉持敬愛之心恭順長兄。可在極其張揚個性的今天既無肯擔責的兄長,也無恭順兄長的弟、妹,哪裡還有凝聚力的兄長?

《第三調解室》就是觀照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親情的無情撕裂彷彿是生活常態。數不勝數的兄弟姐妹在此上演遺產爭奪戰、毀滅親情戰,有的裝痴賣傻、有的罔顧事實、有的想打土豪分田地剝奪兄弟財產等等。歸根結蒂,貪慾使人喪失理智,父母亡故又使他們毫無顧忌。

父母所在家之所在,父母遠去,家無可尋。我婆婆健在時,無論她身居何處,節日看望她總是我們的第一要務,也是姊妹相聚話舊敘新的契機。我婆婆92歲無疾而終,家便如雲飄散,眾人便沒了共同歸宿。過去,看望婆婆是責任,是團聚的事由,現在呢,沒有特殊事宜,你去哪家都顯突兀、尷尬,兄弟姐妹便也成了較為疏離的親戚,漸走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