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版“趣頭條”?當Token經濟學遇上“會員激勵體系”

會員體系中的Token經濟學拆解


區塊鏈猶如一顆隕石從太空墜入地球,引領一輪“革命”的浪潮,其中有一個非常“神秘”的漣漪,叫做“通證經濟”,Token Economy。

有趣的是,Token Economy,這個看似高大上的術語其實早就存在了,只需要打開谷歌學術(Google Scholar)就能找到它在心理學中的應用:例如,Token Economy可以對有ADHD、自閉症的孩子進行行為激勵。

員工版“趣頭條”?當Token經濟學遇上“會員激勵體系”

​道理很簡單,這裡的Token其實就是“代幣”,甚至用“土話”說就是“積分”,當孩子做了正確的行為後,父母/醫生就用“代幣、積分”獎勵他,而一定數量的代幣、積分可以兌換某種獎勵(例如金錢、物品等)。


【壹】Token就是“行為改變官”

既然可以通過“Token”來改變、引導、養成、激勵行為/習慣,於是,問題來了,Token能否用於商業世界?答案是,能,而且很多。

顯然,最“簡單”的結合,就是和激勵體系進行結合,比如和會員激勵體系進行結合。因為,會員體系的本質是激勵體系。

員工版“趣頭條”?當Token經濟學遇上“會員激勵體系”

​只不過,對於“會員激勵體系”來說,我們會默認,這一切是為了讓消費者願意繼續和你“談戀愛”。可惜,我們只理解了一半,因為消費者只是企業的“外部用戶”,企業的“內部用戶”也是需要激勵的。


【貳】當Token經濟學遇上“會員激勵體系”——外部會員激勵

Token體系在商業中最常見的分身就是“積分體系”。

幾乎80%的會員體系都是積分體系,只不過,通常而言,Token、積分是對結果的獎勵,例如購買1元的商品對應1個積分,這倒也沒錯,而且也確實有很多成功的“激勵結果的Token積分體系”,比如美國的星巴克、絲芙蘭(Sephora),中國的京東等,他們的特點在於大部分商品主要屬於“低價易耗品”,價格不高、消耗大、復購多,因此完全可以去激勵結果。

換句話說,既然有“激勵結果的Token積分體系”,那就應該有“激勵行為的Token積分體系”。

國外,Pornhub旗下流媒體網站Tube8在2018年8月計劃將整個網站TOKEN化,未來可以實現用戶所有和主播的互動都可以獲得VIT幣(該幣早已上了區塊鏈)的獎勵,不過目前為止,所有相關新聞依然截止於去年8月份。

員工版“趣頭條”?當Token經濟學遇上“會員激勵體系”

​在國內,有一家非區塊鏈的企業就在用Token積分激勵用戶行為,那就是趣頭條,一家2年多就實現美股上市的獨角獸。

趣頭條的邏輯很有趣,作為一個資訊平臺,用戶和付費方並不相同,核心邏輯是要讓用戶願意多打開APP、多互動、多停留,才能有更多的廣告收入。於是,趣頭條就給用戶設計了一套行為激勵體系,閱讀文章獲得金幣,觀看視頻獲得金幣,評論文章獲得金幣,還有每小時的獎勵金幣、每四小時的獎勵金幣等,可以說,打開APP就等於獲得金幣。

這時候,你積累的金幣就可以轉化為人民幣獎勵:早期,是每天進行金幣清零,兌換為人民幣,現在趣頭條調整了這個模式,變為每10000金幣兌換1人民幣。

通過這種模型,趣頭條在下沉城市取得了海量用戶,截至2019Q2,趣頭條月均MAU達到1.19億,DAU達到3870萬,是2018Q2日活量的3.1倍,人均日使用60分鐘。

員工版“趣頭條”?當Token經濟學遇上“會員激勵體系”

【叄】當Token經濟學遇上“會員激勵體系”——內部會員激勵

一般來說,外部會員就是消費者,內部會員就是企業的員工,最為常見的就是企業的銷售人員、導購人員。

很多老闆都表示,銷售人員的積極性變得越來越差,比如門店的員工是不願意出去跑業務、拉客戶的,甚至可能不願意給客戶打電話,只願意坐在店裡玩手機,給那些“自然流量”提供服務。

員工版“趣頭條”?當Token經濟學遇上“會員激勵體系”

最近,我走訪了一家叫做“滴三方”的企業,它服務於家裝領域的門店,通過自研Token體系幫助門店老闆進行門店導購、銷售人員激勵,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

先說一下家裝領域的特點,一般來說,家裝行業會抱團取暖,在範圍內通過小型行業聯盟打造活動,一場活動通常由10餘個品牌聯合參加,有門窗品牌、地板品牌等,所有品牌貢獻出自己的流量,再配上來自線上裂變產生的流量,從中找出精準客戶,邀請他們參加線上活動,最終通過鎖客導入線下賣場。

這套Token體系的邏輯在於,只要幹就有獎勵:

一個活動通常分為多個階段,不同階段對於不同行為的獎勵不同,比如,在啟動期,核心就是微信朋友圈的裂變,此時最重要的行為就是轉發、邀請進群,因此所有轉發、進群的相關行為都可以獲得更多“獎勵豆”;而在最後的階段,當核心內容是邀請客戶參與線上活動時,每一個成功邀約都可以獲得更多的“獎勵豆”,而轉發、進群等相關行為幾乎就不會獲得獎勵豆——因為已經過了這個階段。

這裡,獎勵豆,是可以兌換現金獎勵的:現金獎勵來自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所有品牌員工的錢,一般每個員工拿出50元,形成“員工獎勵池”,第二部分是參與品牌的獎勵,形成“品牌獎勵池”。這樣,第一階段結束後,根據活動前達成的一致,分別從員工獎勵池和品牌獎勵池拿出一個百分比作為本階段總獎金,然後按照每個參與員工的“獎勵豆”佔總數的百分比,兌換為現金獎勵。

員工版“趣頭條”?當Token經濟學遇上“會員激勵體系”

一般來說每階段只會持續1-2天,所以員工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獎金,他們的積極性直接被激發出來了。

對品牌也如此,員工在賺取獎勵豆的同時,會獲得“積分”,這個積分不會清零,會直接累積給品牌,換句話說,品牌積分越高,證明品牌在這場活動中付出越多,那麼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位置、更多的支持了。

於是在這套TOKEN系統下,品牌無所保留地貢獻自己的流量、資源,品牌的導購竭盡全力地溝通、拉客,所有參與方都盡最大能力給整個活動做出貢獻,沒有人“搭便車”,所有人“使全力”,用TOKEN形成了一個正向激勵循環。

從數據上看,2018年雙十二期間,參與活動的單個品牌就賣出窗簾60餘單,收入超過20萬元;而參與活動的12個品牌共簽單1198單,併成功實現到店繼續消費。

所以,要明白,激勵比懲罰更重要,是否能做好激勵體系才是你的業務能否成功的助力,想一想,既然比特幣可以激勵用戶,讓無數相互不認識的人去挖礦、去維繫賬本,為什麼你不能做到呢?


《零售威觀察》以全球視角,關注於零售、流通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和變化,為國內“新零售”發展提供一手的全球創新案例分享、企業戰略分析和前瞻性觀點。平臺創始人王子威,獨立零售分析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