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說國產車已經超越了韓系車?韓系車究竟是什麼樣的水平?

風一樣的小同學


的確


5463654474


拿事實來給你們說,開了2個現代,沒有一個進修理廠,索納塔八8萬公里,5年,輪胎換4個,電瓶都沒有換過,問修理的人電瓶要換不?他說你這電瓶還早,不換,瑞納就更不用說,只保養,想壞都不壞,韓國車唯一缺點,底盤散的一塌糊塗,可以說垃圾,我索八那地盤,7萬公里後感覺一點都不整。還有現代車不如日本車的原因我覺得油耗高了。還有以前在東北長白山工作,公司有個配車索納塔八,2萬公里駕駛,沒有哪次不是地板油,起步地板油,超車地板油,開了2萬公里,我瞭解到現在這車還在正常服役。





舟宮傳媒


我單位有一輛老索納塔手動2.0自吸頂配的05年車,當時十七萬多買的,到現在為止除了正常保養的易損件輪胎電瓶基本沒有換過大點東西,所有電子原件都能正常使用,開到170~180很簡單,驚奇的是車身上所有的金屬亮條沒有一點生鏽的,倒是換過兩個門把手有點生鏽。最感興趣的是老CD機和音響個人感覺比這些年買的二十幾萬的車音響效果好的不是一般。機器更不用說了,到現在不燒機油不漏機油,無任何雜音異響。變速箱換擋依然有清脆的咔噠聲音,檔位清晰輕快。我不是崇洋媚外,感覺老外做的東西真的很用心,我們必須向競爭對手學習,而不是自嗨瞎吹。並且有一樣很重要的一點,現在一樣的合資車跟以前感覺不僅沒法比擬甚至感覺不是一個東西了。那時候二十來萬可不是小數,但那時候的錢感覺真沒有白花!


撒大網的姜太公


說國產車已經超過了韓系,那是自嗨,是掩耳盜鈴,是自欺欺人。


我們只能說國內市場的銷量自主品牌超過了韓系,但要藉此說技術也超過了則無異於坐井觀天,一葉障目。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歐美國家和地區汽車市場品牌銷量排行。無論美國還是歐洲,韓系車包括現代和起亞品牌,連通用都不是對手,本田汽車都感覺到亞歷山大,而自主品牌根本就找不到落腳點。

根據公開資料,單就美國市場前十個月,現代銷售556937輛,起亞售出497144輛,兩家合計超過了105萬輛汽車。再看一下IIHS發佈的2019汽車安全評測成績榜,美國市場30款超頂級安全大獎的車型中有12款都是韓國現代起亞集團的車型。

自主品牌哪去了?
歐洲汽車市場,
現代和起亞汽車兩大韓系品牌2018年前9個月的銷量能在35支世界汽車品牌中雙雙搶到前十五的位置,日產不行,本田不行,通用邊都不佔。

自主品牌哪去了?

自主品牌都是窩裡殺,在自己的土地上積極拼搶,相互傾軋,真正能很好地走出國門光宗耀祖的能有誰?

國內銷量最高的吉利汽車前三季度銷售113萬輛,和現代汽車在美國和歐洲的銷量基本相當;起亞汽車則超過了長城汽車。

面對這樣的數據,我們還有什麼好說?

不必說開發一款能與勞恩斯酷派相媲美的跑車可以滿世界兜風,也不必說開發一款能與GenesisG80或G90相抗衡的豪華轎車,即使能開發一款與現代領動相匹敵可在歐美國家立足的普通緊湊級轎車就足夠了。

當然,我們不敢肯定,現代包括起亞汽車在國內的合資車型在技術上,比起投向歐美市場的相同車型是否嚴重縮水,畢竟這種行為在許多合資品牌汽車中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現代並沒有將它的看家本領施在中國市場,大眾汽車、本田汽車、通用汽車都沒有。

原因在哪?

根本原因在於國內汽車消費文化不成熟,貪大求全要便宜,而車企要賺錢怎麼辦?只能一邊拉皮一邊壓縮成本,誰老實巴交誰最後舉手投降,鈴木怎麼樣?要被逼走了!三菱怎麼樣?銷量跌到三流了!一汽奔騰轎車怎麼樣?銷量跌到四流了!而自主真豪華品牌一汽紅旗還在艱難地爬升。

國內市場,韓系車之所以被一些自主品牌碾壓式反超,並非技術落後,而是基於成本而無法大幅降價,不大幅降價就沒有價格優勢,沒有價格優勢市場就被擠壓。

另外,和法系車一樣,不管是現代還是起亞本身投入的車型都是以小型轎車和緊湊級轎車為主,中型車及中大型車並不是它們的長項,SUV更不用提;而這倆貨拉皮的能力又極其有限,把K5和索納塔九都要拉散架了。

說到這,不得不表揚一下自主品牌,儘管自主品牌車企們無力在發達國家走南闖北,但在國內市場,憑藉出色的設計、改版、更名和營銷包裝能力,在購車注意力多集中於外形、內飾和配置,以及價格,而忽略內在品質的消費者面前所向披靡。

同時,也應該承認的是,以吉利、奇瑞、廣汽、上汽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車企也確實在技術上投入了不可估量的資源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但縱使如此,它們也沒有少了投機取巧,三缸發動機、雙離合變速箱參雜在旗下車型中,並通過各種途徑予以美化和遮掩,它們姑且這樣,另外一些自主品牌和一些合資品牌更難堅守底線了。

是的,現代和起亞汽車逃不了這麼幹。

不過,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欣喜地看到了自主品牌汽車的進步,無論技術開發、車型設計,還是營銷推廣,還是終端銷量。

前行的路不會筆直而平坦,期待自主品牌車企們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闖出更廣闊的天空,也期待自主品牌車企們少一點兒浮躁和對壘,多一點兒認真和合作,為國人奉獻高質量的產品,創造值得信賴的品牌。

國人滿意了,進軍世界也就指日可待。

我們支持自主,不媚俗不媚外,但我們不接受自己人給自己人挖坑。

願自主品牌車企們一路向好!在2019,2020,以及更遙遠的未來!


試駕時間


6-10at變速箱,3.3t v6 v8發動機 現代摩比斯,混合動力,氫動力,,哪一個拿出來不甩國產一臉吐沫,兩三個品牌就在全球撐起一個車系,國產算什麼東西,奇瑞江淮吉利哈弗還在用現代的6at,一個個恬不知恥的非要超越人家,,問問現代願不願意,人家全球車企,一年全球銷量就甩國產一萬條街,連三大件都沒搞清楚,就能賣二十萬,也只能坑坑國人,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了,一臺三菱gl45發動機基本撐起了整個國產,加個渦輪就成了自主研發,當你在黑韓系的時候,人家驕傲的站在全世界各個排行榜前列,給國產二十年,看看這些牛逼的國產哪個能坐上世界第六,頭條裡的韓系被屌絲鍵盤俠噴的一無是處,自己蒙著被子放屁自娛自樂


___流浪的記憶碎片


近年來韓系車國內遇冷,銷量大跌;自主品牌汽車蒸蒸日上,銷量大好。巨大的反差之下,很多朋友會覺得自主品牌汽車已經完全超越韓系車?事實如此嗎?韓系車究竟是什麼樣的水平?

如果說自主品牌汽車完全超越韓系車,這可真有些夜郎自大了。放眼全球,自主品牌汽車有多少走出國門呢?而韓系車在消費觀念成熟的歐美地區依然會有不錯的銷量,能夠受到汽車大國的認可,也絕非等閒之輩。雖然韓系車在國內銷量下滑,但是世界範圍來看依舊強勢,年銷量超過八百萬臺,成績斐然。



韓系車起步比我們自主品牌汽車還要晚,但是目前已經能夠獨立研發汽車了,包括髮動機、變速箱、底盤、零部件等已經高度自主了。沃德十佳發動機韓系車是常客,自主品牌汽車呢?變速箱方面自主品牌汽車能夠拿出一款像樣的AT變速箱嗎?我們自主品牌汽車一臺發動機的零部件需要外企的供應,核心配件依然依賴外企。與韓系車相比,差距不言而喻。


目前韓系車已經躋身世界五大車系之一,作為後起之秀可謂一鳴驚人。雖然也是經歷了模仿,逆向開發等階段,但是目前已經擺脫了受制於人的窘境。而起步更早點自主品牌汽車只是剛剛擺脫了三菱發動機,目前出於逆向開發的階段。如果沒有稅費的保護,合資車大面積進入國內市場,又有幾家自主品牌汽車承受的住衝擊?

誠然我們自主品牌汽車近年來有了不錯的發展,但是把成績放在世界舞臺上來看,還是很微不足道的。與韓系車相比差距非常明顯,什麼自主品牌汽車完全超越韓系車等說法,也是太過自大。什麼時候我們自主品牌汽車能夠在歐美國家站住腳,再說強大一點都不遲。


小強說說車


這個言論太扯淡了,其實我們講國家的崛起,不是靠這些意淫來崛起的,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也不是誇誇而談就來了。整個汽車工業,我們起步本來就晚,差距本來就很大,如今能夠與韓系車縮小差距,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何談超過。



韓系車在中國市場遇冷,但並不代表在全球市場上不行

就好比目前的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非常非常差,整個市場份額幾乎佔到1%左右,但並不代表3星手機在國際市場不好,要知道如今三星手機依然是國際市場的老大,全球銷售量的第一。

而韓系車跟三星公司的情況差不多,那麼在這兩年韓系車在國內市場遇冷,銷量大幅度下跌,但並不代表韓系車在國際市場上也是如此!



毛主席曾經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很多人只是靠臆測,或者說表面現象,或者說局部現象來判斷韓系車被中國汽車所超越,這實在是無稽之談。

我們就以2017年為例,韓系車也就是起亞和現代在全球的銷量超過了700萬部,那麼在和國產廠商對比來說,這個成績你覺得如何呢?



汽車工業技術的提升,任重而道遠

其實韓國跟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大概是差不多的,兩家都是靠合資和代工來起步的,比如韓國汽車也幹過貼牌的事情,也幹過逆向複製三菱汽車的這些行為。

不過韓國汽車正式的崛起,是在2000年左右,韓國與三菱,克萊斯勒組成了發動機聯盟,其實也就是韓國交學費,向這兩位老大哥學習發動機的製造技術,也正是從這次聯盟之後,韓國的汽車工業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就是說,真正學到了東西。



除此之外,韓國在汽車代工時期,由於當時國際上的巨頭開放程度比較高,對於韓國來說幾乎是無保留的學習,這相比於如今中國的合資車來說,待遇幾乎是天壤之別,而韓國人也是抓住了那個機遇,進行了技術沉澱。

當然目前中國的合資車來說,其實能學到的技術實在是有限,即便是收購了某些國際大廠,相當多的技術也不是說用就能用的,這涉及到很多問題。



所以無論是國產的汽車工業,還是航空工業,都需要極大的努力,所謂任重而道遠,絕非一兩句大言不慚的話,就能夠讓整個中國的工業水平大幅度提升。


互聯網的放大鏡


韓系車雖然現在銷量逐步的降低,但是如果說目前國產車已經超過了韓系車,那我覺得就是妄自菲薄,國產車是進步是有成就,但是和韓系車的差距還是有很大的。

我們都知道韓系車走過的路子,就是我們自主品牌現在正在走的路子,原來沒有核心的變速箱發動機以及底盤技術,都是靠東拼西湊,模仿豐田,模仿三菱,然後進行起家的。

不過韓系車在後來就有了自己的變速箱技術和發動機技術,以現代為主的韓系車品牌,比如他們6At的變速箱和發動機的技術可以說是匹配的非常好,而且沃德十家的發動機,韓系車就佔了很多,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對製作精度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們國產的發動機還是達不到這麼高的精度的。

再多的話就不說了,國產車是需要我們的支持,但是我們只有認清差距才能更好的進步,也沒有必要拿韓系車不如國產車的幌子來進行互相的嘲諷。

等我們真正的發動機變速箱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響噹噹的有名氣之後,才可以說明我們自主品牌的實力。


66號車坊


用銷量說話,在國內市場韓系車確實被國產品牌和日系德系聯合打壓的抬不起頭。但是並不能說車本身的質量怎麼樣,更多的是韓系品牌在中國的態度,對比在美國的銷售策略,就知道韓系車確實活該。

說回車本身,懂車帝的測試,新k3空載百公里剎車距離比滿載的吉利嘉際還遠,百公里加速成績慘不忍睹,態度質量可見一斑。

我不敢說國產車全面超過韓系車,但是有些車型已經不比韓系車差了,再考慮到售價售後,又有多少人會和自己的錢包過不去。

最後提醒一下,膝蓋跪歐美日本還能稍微硬點,連韓國都跪就太軟了。國內的市場可以給國產品牌贏得時間贏得資本,國產品牌全面超過韓國品牌只是時間問題。


HIKARI4192772373


為什麼有些人會說國產車已經超越了韓系車?韓系車究竟是什麼樣的水平?

為什麼會有一些人說自主車已經超越了韓系車呢?因為韓系車的崛起之路與咱們的自主車有太多相似之處;韓系車以顏值、高配置為賣點的思路與自主車相似;最近幾年主打高配置的韓系車被更具有性價比優勢的自主車強勢的狙擊,導致在咱們國內的銷量大幅度降低!所以一些只看表象的朋友會認為自主車已經超越了韓系車。。但這僅僅是表象,而實際上自主車與韓系車還相差很遠。。


韓系車是世界上五大車系中最容易被低估的車系,韓系車的起步時間比咱們自主車企還要晚上不少;早期的韓系車發展思路與咱們的自主車是一樣的,大量借鑑、山寨三菱以及豐田的技術去造車,和我們自主車相同的是靠著這些玩意賺取了第一桶金,而不同點就在於韓系車企在賺到錢之後,立刻轉型進入了自主研發階段,而咱們的自主車企在賺到第一桶金後,卻沉浸在這種快速盈利的快感之中難以自拔!

韓系車企發展的時間比咱們短,但人家已經是五大車系之一;早期的韓系車由於質量、安全等問題幾乎成了歐美消費者眼中的笑柄,上過各種脫口秀節目、受過各種惡毒的調侃,而如今呢?貌似除了咱們之中的一些朋友不認可韓系車,全世界都承認了韓系這個第五大車系的存在!想要超越對手,首先就是要學會尊重對手、客觀的看待對手,盲目的妄自尊大隻會讓自己輸的更慘。。。晚清看不起日本,結果打輸了甲午海戰,這個道理都該明白吧?妄自尊大絕對會毀了咱們的自主工業!


韓系車到底擁有什麼?韓系發動機多次上過沃德十佳排行榜;現代旗下的精工魔比斯、派沃泰可以打造底盤、四驅系統、電控等各種車用配件,貌似除了車玻璃之外,沒有魔比斯不產的東西。而派沃泰可以打造6AT,以及縱置的8AT。要知道現代的6AT無論是性能還是耐用程度都不輸愛信的6AT,而縱置的8AT是否能媲美採埃孚的8AT鄙人並不清楚,但那畢竟是款8AT,我們能打造出來麼?提到日系車、歐系車、美系車時,很多人會以人家發展週期長來自我安慰,可韓系車發展週期要比我們自主車短的多,而人家有了8AT,是不是令人很無語?魔比斯可以供應世界多個汽車品牌的各種配件,是一個世界性的供應商!


寫到這道理、數據也羅列的很清楚了,所以想要證明自主車比韓系車強很簡單,但凡韓系車企所取得的成績,我們也取得、甚至超越就可以了!所以我們自主的發動機是不是也應該上一次沃德十佳?我們是不是也該打造出自主的6AT、8AT並進行量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放棄伯格華納·翰德的四驅而選擇自主?我們的自主車企是不是也可以供應外國車企零件,而不是此刻的大量採購?將上述這些做到,就能證明咱們自主車至少不比韓系車差了,但真的做到了麼?相信很多朋友心中都會有答案,還是那句話想超越對手,必先尊重對手!想造好汽車拼的是基礎工業,而大工匠是基礎工業的魂魄,意義遠大於專家,而咱們國內的工匠們過的並不怎麼好,現在又有幾個朋友願意做一輩子工人呢?所以鄙人還是建議提高工人們的生活質量,只有工人們過的好,才能沉下心來工作,咱們的基礎工業才能崛起;而基礎工業崛起了,汽車工業自然也會跟著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