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創業大劇《在遠方》以高收視率迎接今晚大結局。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這部充滿激情與浪漫,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兼具的國劇帶來了太多驚喜。

驚喜不是來自“麵條吻”“睫毛殺”等戀愛進程,而是對人物事業的關注。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每天追劇就想看看姚遠(劉燁 飾)、劉雲天(保劍鋒 飾)又怎麼鬥了;看看路曉歐(馬伊琍 飾)、劉愛蓮(梅婷 飾)、霍梅(曾黎 飾)三個女性的事業發展成啥樣了。

驚喜更來自於編劇從來不按常理出牌,把觀眾弄暈了。

開篇劉雲天就揭穿了霍梅,一氣呵成把她說哭,完全不是總裁文;中段居然沒借非典把劉愛蓮寫死,剛替姚遠鬆快的一口氣又提上來了;深愛霍梅的高暢終究也沒有被美人迷惑,反將了她一軍。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再後來,劉雲天再也不胃疼了,霍梅把他養得很滋潤,他穿得像老大爺一樣在家樂樂呵呵地組團開發社交軟件。國際商務精英男劉達,再也不啃蘋果了,急紅了眼而失控……

很可貴,每個人物的智商和情商都一直在線。

很難得,每個人物都將奮鬥、理想和遠方放在了感情糾葛前面。

《在遠方》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呈現出了一部宏大歷史感和微觀生活質感兼有,既日常又高燃的行業劇。

一部草根創業史

由吳家平擔任製片人,申捷編劇,陳昆暉任導演、柏麟任B組導演,劉燁、馬伊琍、梅婷、保劍鋒、曾黎、程煜等聯袂出演的《在遠方》將主題聚焦到了國內快遞行業。

故事從1999年主人公姚遠在快遞業的艱難跋涉講起,以他的創業歷程為主線,展現了我國近20年來物流行業的發展變遷。並以快遞為切入點講述現代商戰,忠實記錄下了千禧年前後的從計劃經濟到互聯網經濟浪潮席捲的變革。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對行業劇來說,最關鍵的是讓行業線成為驅動情節發展的核心動力。

《在遠方》開場是姚遠的起點階段。1999年,姚遠還是一位集齊海魂衫、泡麵頭、斜挎包、飛躍鞋等“時尚單品”的快遞小哥。他的主要業務是派送報關單(商務信函),次要業務是躲避“路閻王”(程煜 飾),因為當時由於國家政策限制,有些業務是見不得光的“黑快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民營快遞打開市場缺口的重要轉折點來臨,落實到劇情鋪排和人物選擇上,“廣交會”部分的劇情鋪排得很合理很昂揚。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第7集中,紡織公司有一批貨必須要第二天一早運到廣交會,可惜空運未提前預訂。姚遠抓住了機會,終於找到一架路過的有空貨艙的俄羅斯飛機。這段戲節奏較快,情節發展一波三折,也充分體現出姚遠有頭腦又肯實幹,不拋棄不放棄的品性。

“這樣的人不成功,誰能成功”,這是當時彈幕的一致總結。

廣交會打出了名氣,幾年後姚遠有了一個儘管狼藉卻名字響亮的小院——遠方快遞。這時他成立的快遞公司實行的還是小農意識的人情化管理,他最大的問題是要拉投資。

“非典小院”是劇中比較精彩而典型的名場面。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非典小院”藉助一種獨特、真實又戲劇化的情境將資本方劉雲天、創業方姚遠、管財會和人事的劉愛蓮、軍師路曉歐集合在一個屋簷下。最有趣的是,你來我往的商業戰轉換為了飯桌閒談。

從熬過非典,拿到投資,擴建廠房到吞併南方快遞。吞併南方之後,人員管理又成為一大難題。收攏南方人心後,傾盆大雨又淹沒貨倉,隨後汶川地震帶來了西南區廠房的塌陷。金融危機的來臨,基金的撤投,保住基層快遞員兄弟們的飯碗成了頭等難事……直到被收購、再創建“新遠方”,整個創業主線的編織都是情節緊密,嚴絲合縫的。

這些行業線編織的具體情節設計,能看出編劇是考察過順豐業務,蹲過德邦、中通分揀中心的人。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從與郵政打游擊戰,到搶客戶、搶單,不斷開闢地盤,從腳蹬車換成一千輛大卡車,從非典到汶川地震和經濟危機,從小院到與雲天商城相鄰而望、與電商之間的博弈爭鬥,姚遠的草根創業路,可謂道阻且長。

“無限風光在險峰。”

劇中姚遠的這句臺詞,是他性格的體現。他一次次轉危為“機”,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物流帝國。

一本“如何塑造女性角色”教科書

姚遠在一次次困難面前的取捨,符合著人物的性格邏輯。

姚遠的性格優點很明顯,觀眾也看得很清楚。他的缺陷還是出身和教育背景限制了他,時而短視,喜歡大包大攬,最初沒有企業家的精神,與劉雲天一對比起來就很明顯,比如抗震救災的部分。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劉雲天是深得網友喜歡的一個角色。他是名副其實的king,他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絲毫不憤怒與驚慌。他是企業家,也是君子。當姚遠的遠方快遞出問題時,他本可以藉機會一次拿下卻沒有,因為他“不能夠對一個拿自己的命賭明天的人下手”,這種惺惺相惜的情義也很感人。

用劉達的話說,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互相識別。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儘管是部大男主戲,《在遠方》很突出的一點是女性形象塑造得都很出彩。路曉歐、劉愛蓮包括霍梅,是現代戲中很難得的有頭腦的獨立女性。

姚遠的創業之路,始終離不開路曉歐。但路曉歐卻可以離開姚遠。

印象最深的是,忙著裝修房子的路曉歐有一次回家後蹲在樓梯上哭了起來。路曉歐這個角色的哭戲,在整部劇中沒有幾場,其實在與姚遠、劉愛蓮三人關係最尷尬難熬的時期,她都沒有哭過。只不過是一個被搶古董花瓶的契機,她的委屈終於宣洩出來了。她工作能力極強,遇事冷靜,處理方式迅速,又懂得現代企業管理,卻還是要做一個家庭主婦,這不是她想要的。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路曉歐在愛情中很真實,很多東西也排在了愛情前面,比如事業、理想,比如對才華的賞識,她的格局是三位女性中最高的,她沉浸於一些有遠見、有廣闊未來的、改變整個世界的發展方向,從最初的快遞行業,後來的電商快遞融合,再後來的大數據,都如是。

劉愛蓮這個角色比較有意思的是後期,她從路曉歐、姚遠的感情糾葛中分離出來以後,整個人的視野也不一樣了。紅燒肉還是會做,但不常做了。她前期很懂利用人情世故解決問題,比如對屬下的管理,後期自己的紡織廠創業線,又是一種脫離了傳統意識的職場女性。她包容、大氣,格局不高也不低,剛剛好。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無論是處理鬧事工人還是私拆包裹,路曉歐劉愛蓮聯手的戲,看得很爽。

霍梅是最初比較能引起大家公憤的一個女性角色,但她或許是最真實的普通女性的影子。路曉歐只有一個,霍梅卻有很多。人人都想成為路曉歐,可現實中只能做霍梅。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三個女性之間的關係也很有意思。劉愛蓮和路曉歐後面的關係,比前期小院時代要舒服很多,兩個女人創起業來,比男人還颯。霍梅和路曉歐的友情,一度偏離,但每次霍梅有困難,還是曉歐第一個趕到。路曉歐紅酒潑吳曉光的一筆,不比劉雲天、高暢英雄救美差。

倘若路曉歐、劉愛蓮、霍梅三個女人開家公司,難以想象得多強。

一曲真正的時代旋律

出自同一個編劇之手,《在遠方》與《雞毛飛上天》一樣是一部勵志的草根創業史,但前者的格局更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在遠方》與國慶檔的《我和我的祖國》選取的創作路線是一樣的,歷史事件讓渡於人物。

寫人物,寫創業,但把從1999到2019的大事件都編織進去,看人物的命運與時代洪流是如何共振的。

為此,劇集將大事件場景化、戲劇性化處理。

上文提到的“非典小院”將四人困在一起,不得不吃住在一個封閉的小院內。最後姚遠和劉雲天在不斷的利益試探中喝大了,也互相交底、理解了,特別是劉雲天卸下精英總裁的樣子,爬著梯子放飛自我的場面很生動。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汶川地震一段,主要是用各種受災、救災場面連綴而成的。高暢耍帥開著越野車,等霍梅的車趕上他時,他已經被塌方砸住了;姚遠跟路曉歐正視頻,他的房間突然震動,快遞基地頃刻間成為廢墟;一個個帳篷支起來,大家都投入到搶險救災之中,將那個時刻全中國人民共克時艱的精神狀態體現得淋漓盡致。後面插入的一小部分紀錄片,把這段的故事都昇華了。

終評|《在遠方》:難得的是時代在場,智商在線,夢想在望

此外,快遞兄弟們集體觀看劉翔跨欄成為奧運會的一個縮影。

劉翔甚至作為一個姚遠的精神支撐揉進了戲裡,從地下室的小屋、大廠房到計劃求婚,看劉翔跨欄的拼搏之意沒有變。就像劇中反覆出現的《海闊天空》一樣,“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從沒放棄心中的理想。”這句就是當時經濟大潮發展中的時代旋律。

《在遠方》有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因為人物的奮鬥歷程並沒有停止。奮鬥、希望與困難、危機一直都在共生、繼續,這是改革開放大時代下的中國夢,有著強烈的現實觀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