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大多數是失敗的呢?

易安小童


除了一個成功的朱元璋其他人物造反都堅持不了多久。領導者目光短淺,不納善言,自以為是,如徐敬業、方臘、楊么、陳勝吳廣之流。


一半是火焰


為什麼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大多數是失敗的呢?

也不能這麼絕對說,因為農民起義也有成功的,比如漢朝的漢高祖劉邦,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隋朝末期的瓦崗軍,東漢初期的綠林軍和赤眉軍,還有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主席毛澤東同志,不都是妥妥的帶領農民群眾起義而取得勝利的嘛!


反觀歷史那些失敗了的農民起義,除了天災人禍,就是領導能力的問題。當然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得力的助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因素,還有就是時機成不成熟的問題。中國人做事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問題一:缺乏軍隊管理人員

因農民軍是生活在底層的勞動人民,本就不善於領兵打仗,更不懂軍隊管理。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支隊伍沒有核心的管理體制,就如同一盤散沙,當開始的衝動慢慢消耗殆盡,凝聚力下降,會導致最終的潰敗。

問題二:三軍易得一將難求

哪有那麼多的天生將才,就算一時衝動揭竿而起,憑著一腔熱血打幾場勝仗。在遇到正規軍的攻擊之下很難持久應戰。無論你個人武力如何了得,而運籌帷幄,排兵佈陣,沒有經歷過真正沙場廝戰的頭領,怎麼衝鋒陷陣?你讓拿慣鋤頭的農民去和朝廷的主力軍對抗,首先那真刀真槍的血腥場面就不是誰都能扛得住。

問題三:補給困難無後援支持

可能振臂高呼後,附和的人很多,但是人越多問題也就越多,沒有經濟基礎補給和糧草就是最重要的問題。往少了誰說,想要對抗朝廷,怎麼也得個萬八千的人手吧,可這幾千人一天的伙食就是一個大問題了,更別提武器裝備什麼了。



當然那些失敗了的英雄們,並不會因為他們失敗而被人遺忘。比如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東漢末年張角的黃巾起義,名氣最大的闖王李自成等民族英雄,以及落榜秀才洪秀全帶領的太平天國起義軍。

無論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總之是為推翻暴君和腐敗的王朝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歷史一定會記住這些反抗壓迫剝削,帶領勞苦大眾爭取利益的人民英雄。


改瑕christine


造反絕對是技術活,一不小心就完蛋。農民起義往往都沒什麼技術含量,失敗是難免的。稍微有點成績了就爭權力、爭女人、爭地盤,能成功才怪了!

陳勝吳廣起義,開始的時候聲勢浩大,天下不滿秦朝暴政的人和六國的貴族都紛紛響應。有了地盤和軍隊,陳勝首先想的不是繼續擴大效果,而是想著不能讓吳廣坐大。他也不想想,當面在魚肚子裡藏紙條(帛,上面寫著“大楚興,陳勝王”)的人是誰?火併之後,起義失敗自然難免!

最後劉邦得了便宜!

綠林赤眉起義,同樣給王莽的政權帶來深重的打擊,王莽數十萬大軍土崩瓦解,但起義的主持人王匡王鳳同樣目光短淺,認為自己根本不能左右大局,不僅在轄區延伸上捆綁自己的手腳,更要把劉家的後人做正統,結果還是被別人篡奪了勝利果實。

最後劉秀得了便宜!

黃巢是個考試失敗者,一怒之下也造反了!這位仁兄不但在地方作亂,還把大唐的首都都攻破了!人多勢大銳不可當,但還是在內部出了問題,起義軍首領個各揣心腹事,最後黃巢自身也無能為力,冰消瓦解也是應有的下場!

最後朱溫得了便宜!

元朝末年紅巾軍又起義了,這可是名族仇家國恨啊,多好的機會!可是分裂還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各個都想當皇帝,又反朝廷又打自己人,就看最後誰命大了!

實踐證明,朱元璋命大!

李自成登上了歷史舞臺。當時正趕上天災不斷,李自成又十分狡猾,必須裝孫子我就投降,有能力了我就造反,幾個回合下來,居然讓他打進了北京城!李自成早就忘乎所以了,眼睛裡只有金錢和美女,還認為自己天下無敵,結果被滿清打的稀里嘩啦!

最後滿清得了便宜!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多如牛毛,但成功的案例鳳毛麟角,大多都被別人摘了桃子。原因就在於,他們規劃模糊、舉止失措、用人失察、目光短淺,最後敗在一個“爭”字上!

在最落後的鄉村獲得最勇猛的戰士,在最繁榮的城市獲得最先進的思想,這句話不空話!


李飛叨


在我國曆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這些農民起義,絕大多數都是以失敗而告終,能成功的屈指可數。漢高祖劉邦算一個,明太祖朱元璋算一個,剩下的可以說都是失敗的。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很多,除了當權者的強力鎮壓外,還有幾方面的主要原因。

1,農民起義的思想侷限性。我國曆史上每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最終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推翻現在的皇帝,自己來做皇帝。總結來說,打倒現在的地主階級,產生一批新的地主階級。歷史上失敗的農民起義,無一例外都是還沒佔領巴掌大的地方,就開始登基稱帝。成功的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局勢穩定後再稱帝的。

2,不能夠很好的利用士族階級。農民起義在開始的時候,可能在軍事上取得一定的階段性勝利,但是如果想維護和治理好已經佔領的地方,靠光腳種地的大老粗是不行的,必須要吸納有文化的文人來治理。自己本身沒文化,還排斥文化人,結果就是使得起義後期沒有規劃性和條理性,無頭蒼蠅,想到哪是哪,當流寇土匪可以,想成功坐天下不行。劉邦和朱元璋都很重視文人,劉邦有蕭何、張良;朱元璋有劉基、李善長。

3,失去地主階級的支持。農民起義開始是要反對地主階級的,取得了一定成功之後,應該是要團結這些人的。一看見地主和財主就殺就搶,逼急了他們也反抗,他們在地方上可是有錢有勢的。事實證明,有很多農民起義都失敗於政府軍和地方武裝勢力的聯合絞殺下。

4,沒有好的綱領,或者有綱領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李自成的“闖王來了不納糧”,老百姓不納糧,他吃什麼?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自己留口糧,其餘全上交。這些只能糊弄一時,時間一長,肯定要失去民心。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箴言是從制定下來就是貫徹至終的。

農民起義的成功有一定的運氣和偶然性,但是沒有思想、沒有文化人、不能夠取得各個階級支持和失去民心的農民起義失敗是必然的。


隨便聊歷史


大概是因為人們不記得,其實地主失敗的更多。

中國的農民起義,大概率是發生在朝政腐敗的時候。農民很傻,農民認為責任都是自己的,除非能確定是別人的,比如黑暗朝政,就算是天災,農民輕易都不起義。中國農民不錯了,有農家文化支撐,朝政腐敗就是天意不從,所以農民有義務起義,順應天命。歐洲就沒有農民起義,都是王朝戰爭,農民就是炮灰。

比如三國,大家記得黃巾之亂張角是農民起義,但是其他諸侯,什麼袁紹袁術,劉表,陶謙等等都是地主。

中國曆代,都把農民軍當做炮灰,只要農民起義,之後不久就是天下大亂。最典型就是隋末,其實隋朝是大一統王朝,但是摧毀隋朝的,是農民軍。

清朝末年,光緒年間,有過丁戊奇荒。農民死了三千萬,也不反抗,可見中國農民不是造反的主。

農民要求很簡單,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但是農民知道什麼是新鮮生產力,他們會自發追求新鮮的生產力!這就是中國農民特色。


夢香寒冰


農民起義顧名思義,起義的主體是農民。至於說農民為什麼會起義呢?

從我國秦朝以後直至清朝滅亡的兩千餘年中,大大小小發生了數百起農民起義的原因來看,總結起來就是“官逼民反”。

由於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是為封建統治者服務的,造成中國的農民數千年都生活在壓迫的底層,農民在沒有活路的時候自然會心生反抗。可是由於農民思想的侷限性,他們對統治者不滿的發洩多是在私下裡牢騷幾句,之後就聽天由命。也就是說,歷次農民起義的組織與領導者幾乎都不是農民出身。他們要麼是傳統失勢的貴族、要麼是遊離於社會邊緣的無所事事的人、要麼就是時代的投機者。比如: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雖然是書上記載,陳勝吳廣二人都是僱傭農出身,但是起義時已經是被朝廷正式任命的屯長。只是害怕延期被全部處死,所以才有了起義的想法。起義是從他們故意製造的鬼神輿論開始的,試問在封建社會,從意識形態就開始接受壓迫的普通樸實農民怎麼可能有如此的花招?更不可能喊出“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的千古豪言。

再來看看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其首領張角更是“太平道”的創始人,除了吃的糧食是農民種的,其他的和農民一點關係沒有。只是運用了特殊的手段,聚集了一群對統治者不滿的受壓迫的農民才“借光”成了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其他的規模大的農民起義如唐朝的黃巢本身是個鹽梟、李自成是個鄉村無賴、洪秀全是個不及第的窮秀才,這些人在當時固有的統治體系下難有作為,通過利用專制朝廷與農民之間的社會矛盾達到自己心中的目的。

所以說,歷史上大部分的農民起義,並不能代表農民本身的訴求與利益。

農民起義起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官府強制人口遷徙到邊遠地區戍邊或出苦力

二、朝廷吏治腐敗、橫徵暴斂、巧取豪奪

三、官府與民間組織對資源的爭

四、自然災害等非社會因素使得農民與朝廷產生矛盾時,朝廷處置不力的

比如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這次起義表面是民工在遷徙的過程中突遇大雨,延誤了朝廷規定的日期,與其到地方後被處死,還不如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然而,看似偶然發生的起義其實有著必然。總的來說就是農民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被朝廷壓迫被逼去做苦力。起義的最後結果就是陳勝、吳廣雖然成功的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秦戰爭,但是最終卻是被舊貴族、丟官員勢力混進了起義隊伍之中,這樣起義由最初的農民反抗朝廷壓迫轉變為了一場世俗王權的更易之戰。這從根本上就改變了起義的性質。

朝廷對百姓的橫徵暴斂、巧取豪奪是所有農民揭竿而起的最直接原因,而且是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農民的歷史。歷次農民起義的主體——農民,都是因為不甘受朝廷的壓迫,奮起抵抗,以期通過一場戰爭能為自己以及後世子孫爭來更好的生活。然而正如前文所說,能領導農民起義的領袖未必是能代表農民訴求的。這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一場因農民開始的戰爭最後註定會失敗。中國的農民群體自古就是樸實的,只要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就會很少有人去與朝廷對抗。在封建時代,思想禁錮了農民數千年,忠君是所有人的共識。如果不是活不下去誰會扛著鋤頭去造反呢。

個人總結,中國古代農民起義大部分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農民反抗的原因只是表達對現實壓迫的不滿,並不是說非推翻現有統治不可。所以說,農民本身對起義之後的規劃是有侷限性的。這也說明了大多數起義,開始轟轟烈烈,最後都是暗淡收場的根本原因。

其次,農民的樸實性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從而篡奪起義果實徒做他人嫁衣,從而讓一場農民戰爭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性質。歷史上不缺有心人利用農民對社會的不滿,發動一場旨在達到自己政治目的的起義。這樣的起義是帶有個人政治目的的,並不能表達農民訴求。在達到個人目的後,領導者往往不思進取只知享樂,農民在付出千萬生命的代價後換來與起以前一樣的命運,這樣的領導者自然連民心都得不到,失敗是必然。

最後,朝廷的鎮壓。沒有哪個朝代任由治下的百姓造反,所以鎮壓是必然的。只是每次起義過後都會抽掉統治者的一根骨頭,到最後成全了其他利益集團。

綜上所述,農民起義自身有其侷限性。

無論是領導起義的非農民團體,還是起義主體的農民階層。在起義的訴求上達不到一致,那起義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所分歧,想要出結果當然會很困難。再加上社會的複雜性,想借起義達成個人目的的利益集團比比皆是。有目的、有抱負的有識之士一般都依附於這些利益集團,以至於成功的往往是這些個既得利益者。不得不說沒有一場所謂的農民起義是純粹的,況且史書上記載的農民起義軍所過之處造成的大破壞、大災難比比皆是。所以,從結果上看在中國古代是否存在真的狹義上的農民起義似乎也未可知。


侃古道今


中華的歷史車輪滾滾駛了幾千年了,歷朝歷代農民起義造反的事數不勝數,大多以失敗而告終,成功的人寥寥無幾。


農民:二字歷來幾千年至今都是社會最底層、弱勢群體的代名字,特別在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更是如螻蟻,在貴族統治者的剝削、壓迫及毫無人權可言的集權統治下,農民首先是農耕為主,不餓肚,能生活下去為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所以幾乎大部分沒有上過學、沒有思想文化、更沒有所謂的管理方法和政治學問,不到萬不得已,民不聊生的地步根本不會去反抗官府,更不會集結團隊造反起義。


農民起義通常在朝庭腐敗無能、國家動亂之時,由某一思想較為超前、眼界較為寬廣的人物帶領一幫壯丁對地方勢力反抗起義、取得成功後迅速在全國得於影響、大量的有志之士隨之加入起義隊伍,使得隊伍迅速壯大、對腐朽到根的各地方政權攻城略地,迅速取得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從而作為一個起義的領袖人物在短時間內從一個農民被這麼多人追隨崇拜,大帥長大帥短的,當然是很容易就膨脹了,加上隊伍大了,作為農民出身的人、在政治管理上、作戰方針上可能都顯得有所能力不足,內部管理的爭權奪利,加上朝庭勢力的正規軍鎮壓,很快就亂了陣腳,最終因人心不齊、糧響不足、裝備不好、領導文化素質低、管理無能、戰略失誤等各種綜合因素最終走向失敗的結局,遠的不說,近點的李自成、大平天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當然,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劉邦、朱元璋類的,但、其實他們並非是最初農民起義的主體,算是在亂世出英雄中的後起之秀,天下大亂已經很多年了,群雄逐鹿中的佼佼者,領導者有膽識、有魄力、有謀略、會用人、且有一群智團和精兵良將跟隨才最終贏得了天下。


所以:言而總之、成功失敗與否固然有很多綜合因素、其實還是在於人的本身,一群沒思想、沒文化、沒信仰、沒凝聚力的農民起義幾乎成功的幾率為零,只會造成很大的動亂和影響,最終還是其它勢力的能力坐收漁利,奪取天下!



方圓其說


論及農民起義,一般的評價只有兩條:其一是農民起義是歷史發展的動力,每一次農民起義都打擊了封建統治的基礎,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其二就是農民起義由於農民自身的階級侷限性,產生不了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也沒有先進政黨的領導,所以大多會以失敗告終,或者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並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封建社會的基礎。

歷史上發生過的農民起義很多,他們失敗的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但都有著幾個共同的特徵。

一、沒有一個可以奮鬥的綱領

農民起義有兩種情況,一是農民受的壓迫和剝削太重了,活不下去了,憤而揭竿;二是農民受到一些宗教或者宗族勢力的裹挾。無論是哪一種,都缺少一個代表先進性的政黨的領導,缺少一個行動的綱領,往往帶有盲目性和破壞性。一些農民起義的領袖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目標,他們或為個人恩怨,或為能活下去,吃飽飯,目標比較原始、單一。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往往只重眼前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也沒有任何戰略上的準備,也不會去思考為誰而戰和為什麼而戰這種深層次的問題。他們提出的口號只有煽動性,而不具備長遠的可操作性。

比如,李自成的“闖王來了不納糧”,用這種煽動性的口號固然能拉攏更多的失地農民參與到起義中來,但這是不可能長久的。起義軍要吃飯,要開支,需要穩定的財政支持,如果真的執行不納糧的政策,起義軍的開支根本無從維持,只能靠搶掠生存。

在一些地主富戶被搶之後,該何去何從?這都是起義軍的領導者從沒有考慮過的。還有一些起義乾脆連口號都沒有,屬於打到哪算哪,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沒有任何規劃,失敗是必然的。

二、領導集團的腐敗

一般農民起義前期,由於實力尚不強大,為了生存,領袖們往往能同舟共濟。但一旦起義有了一定的規模,佔據了一定的地盤,農民的階級侷限性就暴露無遺。

這種腐敗分幾個方面。一是領導層內部貪圖享受,不思進取;二是打著均貧富的口號搶奪財物,將財富掠奪到自己的腰包;三是首領之間爭權奪利,或者自相殘殺,忘記了起義的初衷。這在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中是常見的現象。

比如陳勝當了王之後,陳勝脾氣暴,做人高調,做事不周全,全靠吳廣在背後幫籌措一切。而陳勝反而對頗有威望又有軍事才能的吳廣非常忌憚,總是怕吳廣會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先是與吳廣分兵,後來又授意吳廣身邊的田臧收買吳廣的車伕,將吳廣殺害,自己獨霸了起義軍的領導權。

綠林、赤眉軍也和陳勝吳廣一樣,在起義有了一定聲勢後,自相殘殺,李自成、劉宗敏一進京城,便也開始搶女人,掠財寶,這些事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史。這種做法對農民軍的實力削弱是致命的。

三、殘忍好殺,不收民心

農民是一個愛憎分明的群體,他們對地主階級的恨是深入血液之中的。所以在實際行動中,他們往往只採用簡單的肉體消滅的方式來對付地主階級。這方面,黃巢、張獻忠就是最極端的例子。

雖然適當的殺掉一批貪官汙吏,有助於壯大農民軍的聲威,也能震攝住一些立場不鮮明和不穩定的地主階級,但殺人的擴大化,往往會將一些應該團結的力量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張獻忠的義軍,所過之處,幾乎是以屠殺為主,這種屠殺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上至老人,下至兒童,這就不是推翻地主階級的反動統治為目的的起義了,完全是為了滿足小農階級那種狹隘的報復心理而進行的屠殺。

農民軍往往將所有知識分子都視為自己的敵人,而不予以區分。他們不知道建立最廣大的統一戰線,不知道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局必然是路越走越窄,最終無路可走。

四、迷戀權力,內訌嚴重

起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個好的領導,有些農民起義的領袖並不是一個好的領導,既無軍事才能,也沒有政治經驗,但卻對權力有著極大的迷戀。他們不願意失去自己手中的權力,也希望有比自己能力強的人來領導自己,心胸狹窄,只知爭權奪利,不顧事業的發展。這一點太平天國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太平天國運動在前期轟轟烈烈,本可以在攻佔南京後,趁勢北伐,一舉將滿清趕出中國。可是到了南京後,首領們不思進取,爭權奪利。東王楊秀清與天王洪秀全就最高權力的歸屬打破了頭,最後釀成了“天京事變”,從此太平天國一蹶不振,大好形勢就此斷送。

農民起義到了一定階段,起義軍內的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也紛紛出現,如果領導人不能很好的化解這些矛盾,也會影響到義軍內部的團結。元末紅巾軍起義,就是因為領導人劉福通沒有解決好內部關係,使得元朝將紅巾軍三路北伐大軍各個擊破;洪秀全也是處理不好石達開和韋昌輝的關係,導致石達開負氣出走,這都是很多農民起義面臨的問題。

一箇舊政府被推翻,必須要有一個新政權來替代。這個新政權與舊政權相比,必須要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否則這個新生的政權不會長久。正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李自成佔了北京,也會很快失敗;太平天國擁有半壁江山,最終還是被鎮壓下去。

總結這些歷史經驗,我們能看到,農民起義只有在代表農民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才能真正推翻腐朽的統治,讓農民和勞動者當家做主。否則即使推翻了原來的封建王朝,也不過是以一個新的封建王朝去代替而已。


END.


博書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農民起義為什麼失敗?好像絕大多數歷史學家總會用一句話來總結概括,那句話幾乎是一種無敵的存在,農民起義有著他自身的侷限性。

究竟是怎樣的侷限性又究竟在哪裡體現出侷限性來?好像並沒有太多的人給予答覆,不妨我們就著這樣一個機會來看看:農民起義究竟失敗在哪了。

事件回顧

我們不妨構建一個模板,農民為什麼起義呢?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遇到了難題,而這部分難題就如同攔路虎一樣阻擋他們前進。

換句話來說,農民在一定的情況之下,連自己的生存都受到了挑釁,迫不得已只能起義。而在農民起義之後,他們所需要面臨的更多的問題是如何讓自己生存下去,這一點看起來並不難做到,因為只要起義就可以去搶官府裡面的糧食,搶了官府裡面的糧食,自己就有糧食填飽肚子了。

緊隨其後的搶了官府裡面的糧食,官府肯定會鎮壓的,鎮壓之後農民該怎麼辦呢?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與官府做抵抗,拉一個山頭成立一個幫派,或者直接搞一些武裝和官府面對面的打一架。

我們再做一個大膽的假設,所有的起義最開始的那幾場戰爭都成功了,都勝利了,而且農民起義佔領了大片的土地和大片的糧食、大片的莊稼,以及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不用發愁了,剩下的呢?剩下之後的該怎麼辦呢?

好像事情到了這裡就是一個死循環了,因為我們不曉得剩下之後該怎麼辦,農民也不曉得。他們最開始起義,只是為了吃一口饅頭,現在吃到饅頭了,可是吃到饅頭之後,怎樣能夠長久的吃下饅頭去?

沒錯,這就是事實

如果這樣講大家想不明白什麼意思的話,我們不妨再換一個角度來看,農民起義之所以起義是因為自己的生存遇到了困難和危機,而絕大多數農民在解決短時間的困難和危機之後,就忘記了自己最開始為什麼要起義,他們居思偏安的同時,對於現有的一些生活狀態得到了滿足,或者直接轉行去做壞事,比官府做的還要壞,簡而言之他們沒有長遠的打算,他們不知道取得一小步成就之後再該怎樣做。

並沒有故意詆譭農民,也沒有故意去拿這件事情做一個譏諷,只不過在古代絕大多數農民連讀書認識都不曉得,甚至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沒有讀過,要指望著他們隨隨便便拿起兩個扁擔來直接起義,並且創建一個王朝似乎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當然朱元璋起義成功了,劉邦起義也成功了,那是因為劉邦最開始就是個小官,那是因為朱元璋身邊有了一堆能人。這種從最底層起成功的少之又少,因為他們不懂得一些體系的運作,更不懂得這些體系運作背後的事情,所以對他們而言起義也僅僅是說說玩罷了,真正需要真刀真槍去打一片天地的時候,絕大多數農民起義都會失敗的。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自從秦末陳勝喊出那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後,中華大地兩千多年來出現了無數次農民起義,但是除了劉邦和朱元璋兩人帶領的起義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外,其他的農民起義都是以失敗告終,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又有什麼原因導致農民起義的最終失敗呢?

下面就用幾場歷史中有名的幾次農民起義,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第一,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

  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中第一次由農民發動的起義,起初起義軍節節勝利,由此起義軍分成兩路,一路由周文統率攻打函谷關,一路由吳廣統率攻打滎陽。後來周文在函谷關下受阻向吳廣求援,但是吳廣卻置之不理,導致周文在函谷關下被章邯所敗,而這時的陳勝卻在大本營“陳城”大修宮殿,最後因為糧草不足,起義軍兵敗如山倒,而陳勝吳廣兩人也分別被部下所殺。

第二,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雖然聲勢浩大,前期席捲整個大漢王朝,但是由於張角兄弟本人並不善戰,缺乏戰略眼光,很快就被皇甫嵩、盧植、朱儁等人平定。

第三,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是王仙芝起義的延續,黃巢大軍一度攻入當時唐朝的京都長安,甚至在長安建立大齊政權,黃巢軍在進入長安之時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甚至向百姓散發錢財,深受百姓擁護。但是這種情況並未維持多久,黃巢軍就開始荼毒百姓,對百姓隨意殺害,連黃巢本人都是如此,自此失去百姓擁戴的黃巢軍兵敗如山倒,最後連黃巢本人也死在泰山之上。

第四,明末李自成起義。

  明朝的滅亡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是清朝所為,其實不然,明朝其實是因為李自成軍隊攻入北京而滅亡的,並非清朝所為。在李自成起義伊始提出“貴賤均田,不當差,不納糧。”等口口號,很快取得了百姓的支持,最後滅亡了明朝,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政權。

  但是建立大順政權後,李自成本人和他的將領在北京卻安於享樂,甚至李自成還將當時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妻子據為己有,導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了清朝,致使大清軍隊入關,將剛剛建立的大順政權滅亡。

第五,清末太平天國起義。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最後一次大型的農民起義,其席捲之勢如橫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佔領了大半個中國,與大清分庭抗禮。但是在太平天國節節勝利的時候,作為太平天國領袖的洪秀全卻在南京安於享樂,十一年才出一次天王府,而太平軍本身內部矛盾重重,先是韋昌輝殺死楊秀清,後石達開帶領十幾萬部隊遠走,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1.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客觀上,由於農民起義軍領袖出身農民,在起義取得一定的成果的時候,容易驕傲自滿,爭權奪利,沉迷於財物及美色,止步不前(革命這點事兒,從來都是有進無退的,不一鼓作氣革到底,就註定要失敗)。典型的就是瓦崗農民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革命尚未成功,內亂已經開始。

2.精英階層知識分子的大力支持

項羽有范增,劉邦有張良和蕭何,朱元璋有劉伯溫和李善長,所以才能起義成功,成就大業。起義造反這種事兒,沒有幾個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文化人出力是吃不開的。明末的李自成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攻城殺官容易,內政外交上沒有點兒想法,又沒有沒有傑出的智囊團給出主意,只知道殺官攻城搶老婆,能成事兒才怪。

3.團結各階級的力量

每一次成功的起義都離不開一個煽動人心的口號,畢竟,造反這種事兒,人多不一定能成,但是,人少是萬萬不成的。為此,一定要喊出一個能團結各個階層的口號。你拉攏一堆人跟著做這種高風險的創業工作,回報如果不高,鐵定沒人搭理。(個人覺得對於起義的農民來說,分田地、少賦稅是最有吸引力的回報,他們的要求從來不高)

4.起義面對的敵對力量的強弱

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是發生在一個王朝的末期,政治腐敗、軍備廢弛、朝廷國防力量大大衰弱。比如:秦朝的嚴刑峻法和沉重徭役從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但是到了秦二世才有人站出來進行大規模反抗。又如:東漢的黃巾起義,漢室雖然衰微了,但是地主階級的各地豪強很強大,黃巾軍不僅要面對東漢官軍,而且還有各地豪強的大小武裝瘋狂鎮壓,最終寡不敵眾,終於失敗。

總結以上經驗可知,農民起義要想成功需要以下條件:

1、找準時機,痛打落水狗(選擇好時機,在王朝走下坡路並且衰落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起義)

2、搞好宣傳工作,集聚各階層力量(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力量)

3、除了能征善戰的武將,運籌帷幄的治世謀臣是必須的必須的必須的(要有格局觀、穩健的起義策略,做長遠打算)

4、起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不可放鬆(起來革命就要一鼓作氣,不可半路止步)

5、運氣(這個講不了了,古今中外的起義與革命總是伴隨著許多戲劇化的偶然性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