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在班裡排第幾名家長才比較放心?

很有趣的歷史


我女兒三年級,我不要求她考第一,這樣壓力會大,我覺得在班裡排前1/2人數就可以放心。

學校裡面每次單元測試後,老師都會在家長群裡發100分的誰誰誰,然後95-99的有幾個,90-94的幾個,80以下的幾個,知道自己女兒在班裡的排名,然後分析下試卷上題目做錯的原因,如果是因為粗心那還好一點,就怕題型理解不了,像她們現在三年級在學的里程錶是一個難點,出錯率很高,那就要重點關注一下。語文和英語排名也不會拉出多少的,重要的是培養她們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家庭作業認真做,不會的題第二天老師講評的時候仔細聽,每天回家英語要多朗讀,增強語感,可以和爸爸媽媽做個互動。語文方面要多閱讀,每星期帶出去體驗觀察生活,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

我女兒目前來說科學是個問題,第一次科學測試,差不多隻有70來分,這就不是粗心不粗心的問題了,對生活缺少認知,對科學這塊的閱讀量少,可能是女孩子不太喜歡科學方面的書籍,我對她錯誤的部分重新和她一起做了科學實驗,加深她的理解,切莫不要死記硬背,要理解。第二次科學測試就在上星期,92分,有了明顯的提高,最後的實驗題都回答對了。

所以我覺得只要是對題目理解的,都不是大問題,那些個和班級成績距離拉開很大的要關注一下。

我是二寶的媽,希望通過文字的方式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育兒經驗,做更好的媽媽,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蝸牛媽媽家庭教育


朋友的孩子現在某重點中學高二,他孩子的同學,小升初考試總分接近滿分300分,全區第一。到了初中,這個孩子的學習優勢還能勉強維持,但已大不如從前。現在這個孩子即將升高三,學習很難跟上趟了,最近準備出國讀大學。

我自己的孩子,小學5年級之前,僅以排名而言,一直徘徊在他們班10-15名之間。到了6年級,我開始在他的教育上上心,他期末期中兩次考試成績都考到了他們班的前3名,一次為第一。



小升初,他們班的前6名分別去了私立和優質公立。

以這6個孩子為例,說一下這幾個孩子升入初一後的學習情形。

以升入初一後幾次大型全區統考的成績為例,有三個孩子目前依然能比較穩定的在新學校維持成績和排名優勢,但另外3名孩子在學習上幾乎完全沒有了優勢。

以前曾經有一個網友形象地形容過小學、初中,高中學習和考核的特點:

小學:這節課教你和麵,作業也是和麵,下節課教你擀皮,作業也是擀皮,直到教會你包餃子,考試就考包餃子。 初中:上課教你的是包餃子,回家作業是蒸包子,考試的時候卻是烤餡餅。 高中:上課給你個鍋,考試讓你做滿漢全席……

僅以初中和小學的區別而言,的確是這樣。小學階段的考核,語文英語純粹意義上“裸考”的東西很少,考試內容的80%以上都是老師在考試前反覆強調要求孩子們死記硬背的內容,包括語文作文。孩子們只需要細心認真,亦步亦趨遵循著老師的教導“照貓畫虎”、“有樣學樣”即可。



初中則不同,初中的考核開始要求孩子們有靈活轉換的思維,考試題“死”題變少,“活”題變多,除了學習習慣上的差異,孩子自身的天賦秉性(智力因素,活學活用的學習能力)開始發揮作用。

也就是說,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是從一個學習習慣考核(認真細心)重心到能力考核重心緩慢變化的過程。

小學的成績和排名重不重要?重要也不重要。之所以重要是:通過考試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這種好的學習習慣會伴隨孩子終生。而且,孩子從小“優等生”的經歷也會大大提升他在學習上的自尊心和好勝心。

之所以不重要是:如果人生是25000里長徵,小學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充滿很多變數,身邊不乏學霸變學渣,學渣逆襲成學霸的案例,就像開頭的那個案例。



回到這個問題,小學在班裡排第幾名家長才會放心?如果你以25000里長徵第一步的標準來看,排到第幾名家長都無法放心。如果你以短時期內的標準來看,那家長可以稍微輕鬆一下。

這種人生的不確定性也提醒我們家長:“風物長宜放眼量”,放眼長遠,小學只要監督孩子樹立好學習習慣,成績結果和排名看淡一點。家長也不要因階段性成績的好壞患得患失,並輕易臧否孩子。從容一點,給孩子信心,孩子在不經意之間可能就會給你帶來驚喜。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小學四五年級是不少孩子的分水嶺,很多孩子幼兒園和小學三年之前排名很靠前,但是到了小學四五年級之後開始排名靠後。

小學四年級是個分水嶺,此前孩子排面靠後不要灰心,繼續努力,還有希望趕上。



咱們家長估計也發現了,孩子學著學著就不行了

而且,很多都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習不行了。

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管理都停留在小學三年級之前,雖然小學三年制之後也在管孩子,但是很多孩子那時候變得聽話。對孩子的管理力度就會下降。

這也就是說孩子小學四年級之後一直到小學六年級排名都很靠前的話,那麼很有希望他上了初中或者高中排名就靠前。

我從來不鼓勵家長讓孩子考第一考第一,對很多孩子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兒。凡是排名第二或者第三對孩子的發展都會很不錯。

班級前五,又不是第一,是一個不錯的排名位置

我們學校有這樣一句話:"千年老二"的心態要比第一名穩的多。

當然,大部分孩子考第二也是很困難的。

這麼說吧,如果班裡有50人那麼前十是比較有發展的名次,前五名,而且小學一直保持前五的話,那麼這個名次是一個很不錯的名次。

既不會高到驕傲放縱,也不會太低自卑怯懦。



說了這麼多排名,要是孩子排的靠後怎麼辦?畢竟普通的大多數,才是常態

孩子倒數後幾名的家長,一般在群裡都很沉默。每次公佈完孩子期中和期末成績。班裡上到處的孩子家長都很沉默都不好意思在群裡說話。

其實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還有小學前幾個年級排名比較靠後的話,也不用太過擔心。

尤其是男孩,很多男孩兒成績爆發都是在初二和初三階段。

如果孩子小學成績遲遲沒有上去,也不用太過擔心。但是一定要要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狀態。


饕餮思文


縱觀整個學齡期來說,小學在班級的排名不是那麼重要,也不能完全決定未來,我有一個同學,從小學到初中的成績都很一般,當年考高中都沒考上,還是花了高費才讀了高中,他高中三年變化可大了,成績一個勁地往前竄,不僅考上了重點大學,大學畢業後又考取了註冊會計師,人生好像從高中開始就開掛了一般。

我認為小學不能光看成績,要明白在小學階段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兒子暑假過後即將讀三年級,他的成績一直排在年級比較靠前的位置,但我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學習上不太踏實,有時學習態度也不是很端正,每次考試不管他考多少分,我都不太關注,我關注的是他試卷中因為不仔細審題或者漏做的題目,還有做作業時的認真態度,這是我非常看重的。

我認為對於小學生來說,看成績有些本末倒置,孩子學習態度端正了,學習習慣逐漸養成了,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太差,相反,家長只盯著成績看,而忽視了學習習慣的培養,隨著年級的增高,只會越來越差。

學習如同跑馬拉松,開始跑得快,並不一定會第一個衝過終點,學習的後勁得足,而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非常重要的。


沛澤媽讀心理


我孩子五年級,這幾年成績一直都是班級、年級乃至全區的前幾名,屬於在他們學校成績非常好的那部分孩子。


雖然身邊的確有很多人總是跟我說“你家沒問題”、“你家是學霸”……

但是我從來就沒敢在這事兒上想過、說過“大功告成”。

這是因為“世界太大了”……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這一點我從孩子沒上學之前就給他進行這方面的影響了——你現在的優秀更多的是來自於你的努力,而你要知道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還有很多比你更有天賦卻比你還努力的人存在。

為了證明這點我給他介紹了不少全國各地的成績優秀的孩子,而且不僅僅光是學習成績優秀,也包括各種特長優秀的孩子。並且在合適的時候也會安排他們見面交流交流。

另外孩子上了不少學習班,在哪裡也認識了一大批來自各個區、學校的成績同樣優秀甚至更優秀的孩子們。

所以無論是我還是孩子自己雖然在面對每次考試的成績的時候儘管會比較欣喜,但是絕對談不上“放心”——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個成績不過是在這個範圍內的優秀,而如果換成在另外一所學校、另外一座城市、另外一套試題……那麼結果可能未必會有這麼的好。

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用非得等到走向社會之後才去認識這個問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對孩子來說有點高了,但是適當的開闊一下眼界,我認為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莫做那井底之蛙即可。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小學僅僅是一個開始,這個時候的很多成績一方面是往往是沒法得到真正的檢驗的(比如考試範圍偏窄、難度偏低),另一方面每個人投入的時間多少往往也會掩蓋能力本身的差異,還有一方面那就是知識難度的本身確實是不高,還不足以檢驗出一個人的真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是否具有一定的優勢。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不停地摸索適合自己的作息習慣、學習習慣以及各學科的具體學習方法。

這個階段提高成績或許並不會立竿見影的馬上見效,但是說退步那絕對可以飛速的下滑。

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不計成本的投入,很多時候他們孩子暫時沒有顯露出來的原因不是因為孩子不夠優秀,而是缺少合適的機會罷了。

培養“努力”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

“努力”的本身是一輩子的事兒,學習階段要努力學習,工作階段要努力打拼,這東西更多的時候是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是否積極,我相信那些積極樂觀的人他們往往也是更加努力的人。

努力同樣也是一種技能,不是拼時間就可以了,這個過程學習任何東西都是需要動腦子的,這樣你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收穫最大。

小學階段再辛苦相對後面的學段在時間上也是富裕的,

這個階段如果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能力,訓練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難道要等到後面時間緊張的時候再去摸索嗎?

時不我待,既然知道未來會面對什麼,那麼為什麼不能提前去做一些準備呢?

培養“努力”成為一種習慣

我們很容想到的是一些學習上的方法、技巧等習慣,但是努力的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習慣呢?

我從孩子三年級開始嘗試著住不放手讓他自學,這兩年多的時間孩子在很多地方的自學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確是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各種情緒總是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自己,而且面對各種困難可能也會找不到跟好的方法,所以雖然兩年過去了,我們現在的狀態更準確的說還是得偶爾大人出來“扶”孩子一把。

當他們習慣了用何種思想、何種態度、何種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時候,這些能力的本身就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習慣。

比如面對較多的作業他的關注點不在“多”上,而是在“如何分配時間”上;

比如面對難題的時候他的關注點不在“難”上,而是在“有什麼辦法嗎”上面;

比如面對各種學習班以及學習班的作業上他的關注點不是“時間不夠”,而是“從哪裡可以找時間趕緊做”上;

……

當“努力”成為習慣了,我想無論孩子排名第幾,我可能真的就會放心了吧?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兒子今年13歲,讀初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時班上第五名,但是成績總是不穩定,與前四名相差有點遠,一天班主任給我發信息說你兒子期中考試雖然第五名,但是英語才考了49分,人家前四名的英語都過了一百分,我很尷尬!後來給他找了個補習老師一對一,英語雖然進步了,但數學又退步了!我跟他說:你這成績不上不下我真的有勁沒地方使,你要是能努力點進前三名以後就有希望考個市一中!若是成績倒數三名我也不用操這份心了,反正好的高中和大學都與你無緣!但是他就是聽不進去!他總是怪我拿分數衡量他的成績,但是隻有分數和名次才能說明一切呀!


zengqin2018


家長朋友不要再以成績好壞、名次高低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了。凡事孩子盡心就是最優秀的,不要只關注學習結果,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我的老家有個鄰居的女兒,今年三十出頭,高校講師,剛剛參加論文比賽,獲得了一等獎,獎金30萬。

這個小女孩,從小生活在農村,成績非常一般。高中在縣城二流高中學習,縣一中沒考上。許多孩子可能放棄希望,熬三年拿畢業證。這位小姑娘到了高中,保持著以往的學習勁頭,三年後,考上了本科學校,是我們當地很普通的二本學院。



到了大學之後,保持著寫作興趣愛好,參加文學社團,繼續考研,非常順利在昆明一個大學碩博連讀。接下來,事業一帆風順。在鄭州學院任教,畢業第一年,一篇論文獲得了30萬,報酬非常喜人。


從這名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不一定非得考拿一名的孩子才有出路,即便是小學成績中等,只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某一方面出類拔萃,照樣能夠出人頭地。


小學教學採菱兒


我想跟這位題主聊聊這話題。大概題主就是位小學生的家長吧。

你問孩子在小學排第幾就放心了,你指的是哪個階段的放心?小學階段還是孩子整個學業過程呢?直到孩子高考那年,我可以這麼給你說,你都沒有放心的時候。我為啥這麼說,請看看一個網友朋友跟我交流溝通的留言。


這位家長跟我交流時說,他老大孩子小學、初中成績在他的幫助下非常好,可是到了高中後成績刷刷的往下降。家長著急的不行,可是孩子住校了也愛莫能助了。那你說小學成績好,排多少名能讓家長放心呢。根本就沒有個標準完美的答案告訴你呀。

不過我要和家有小學生的家長們聊一聊關於孩子教育的細節問題。

一個孩子要能夠在學業上取得成績,和這兩個方面分不開。

其一是天賦問題,就是孩子的智商問題。我們既不要誇大孩子由於智力的差別造成的學習上的差異,也不能抹殺智力因素在學習上起到的巨大作用。天賦這玩意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腦子好使的孩子,我見過幾個,可以不客氣的說,到了高中,那些題目很難的題,老師都未必能解答上來,人家可以給你講的頭頭是道,我對於這樣的孩子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不過話又說回來,高智商的孩子才有幾個,鳳毛麟角。連5%的比例大約都佔不到,普通孩子還是佔的比例多。大家水平差不多為啥越來越去就有了很大差別了。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方面:個人努力問題。它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在小學階段分數和排名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有的孩子在小學,有家長的陪伴和幫助能取得比較好的或者很好的成績,可是他學習沒有自主性,依賴性很強,不能形成好的習慣,那麼等到像上面友友那樣,家長不能幫助孩子了,孩子要自主學習時,可是他不會安排,他依賴家長,學習不主動,會被迫,家長又沒有在身邊所以會出現成績刷刷下降的情況。

這才是家長放心不下的的吧。

所以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要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能依靠任何人。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感興趣了,你還用督促他嗎?他自己就去主動學習了。

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小學階段要多閱讀,提高理解能力,不然到了初高中後學業更緊了,相對來說閱讀時間就會大大減少了。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和上進心,保護孩子的求知慾望。

這些方面的培養都比孩子取得好成績和不錯的排名更重要。做到這些你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好,家長才可以稍稍放一點點心。也不能全然放開,因為孩子是鮮活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並且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種種的麻煩事,轉角就會遇到新麻煩,所以家長要時刻謹慎,處處留心,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頂上去,不需要我們的時候默默關注就好。


這是我的淺薄認識,如有不當之處或者有補充歡迎友友們留言討論!


心中百合靜靜開


小學在班裡排第幾名家長才能比較放心?在我認為小學在班裡排前三名,家長才比較放心,為什麼呢?

因為我現在是小學生,我即將畢業,我也瞭解很多在初中的情況和問題,我們的老師,她的女兒已經在讀初中了,她的女兒在讀小學的時候就是前三名,在讀初中的時候成績讓人意想不到,最高分才只考過88分,這確實有點讓人意外,這88分在班級裡面都算是非常好的了,考30多分的人多的是,在初中多一分都會超過很多人,哪怕你就比別人多0.5你都會在人生頂峰,在初中高中的時候分數是特別重要的。別人比你多0.1分都會有上千甚至上萬人超過你,小學的基礎很重要,要想考上好的大學,考上好的初中,考上好的高中都需要自己有基本功,有個堅固的基本功,小學沒學好,在初中高中就需要花自己更多的時間,就需要努力學習,當別人在玩耍的時候你得學習,當別人在休息的時候你還得學習,這樣才會把差距拉近,在小學你能得前三名,在初中有可能就是班級裡面的前十名,如裡小學你數學100分,語文98,99分,課外積累很多,那麼你上了初中的成績可能就是年級前十名。為什麼不能保證在年級裡前三名呢?因為是全校或者全縣或者全省或者全國的中學生那麼多,比你努力的人還有很多,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在努力,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在拼搏奮。



所以在我認為小學成績能讓自己在前三名的可能性,才能讓自己在初中有個好的開始有個好的結尾,讓自己被別人羨慕當上學校裡面的好學生,學霸。


以上純屬我個人意見,網友們的意見又會是怎樣的呢?可以在評論區發言討論。

我是六年級學生,請網友點評加關注,謝謝!


森林裡的百合


我是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家長,我認為不必太在意小學的成績,但是也不能太差,落的太后,會影響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心。

我覺得排在前1/3就可以了。

小學只是打基礎

  1. 小學的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同學之間也拉不開太大的差距,而且小學排名靠前,並不代表中學大學排名考前。
  2. 小學三年級以前,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三年級孩子基本上接近10歲了,學習寫作業也逐漸摸索出來了自己的習慣和方法。這個是很重要的,上了初中和高中很可能會延續這一套體系,只是在這基礎之上,更完善和優化。
  3. 小學的內容和初中高中內容差距非常大,家長沒必要把孩子逼得太緊,非要考到前多少名,而是要給孩子留夠充足的餘力,後面的路還很長。光中學就有6年,大學還要有4年。這還沒有考慮研究生。

初高中還有機會

  1. 初二是一次分化。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初二的學習,其實小學學的不太好,但是在初一初二如果足夠努力,還是可以在這次分化時趕上來的。初二分化基本就奠定了中考的成績。
  2. 高中的分化時間是在高一,請注意,高一的重要性超過高二和高三。
  3. 所謂的贏在起跑線都是瞎扯,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留足夠的餘力。中學完全可以重新開始,6年的時間不是不夠,簡直是太長了。

小學的排名就那樣了,不用太放在心上,真的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