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作為曹魏中期一代名將,曹休雖然勇猛過人果敢堅毅,為了曹氏江山戎馬一生建功無數,但是謀略不足不善用兵是他最為致命的缺陷。而孫權也正是看出了他的這一弱點,在黃武七年(公元228年)親率陸遜、全琮、朱桓在石亭給了他以致命的一擊,使得這位久經沙場的曹魏老將名譽掃地、顏面盡失,鬱鬱而終。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在石亭之戰中,東吳大軍不僅取得了全面的勝利,而且還在戰鬥中繳獲了大量的軍需物資,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戰果。根據史料當中的記載來看,此次參戰的東吳主要將領中,除了全琮一如既往的不怎麼突出之外,陸遜和朱桓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雖然朱桓的作戰方略沒有被採用,但是其在軍事上的特長凸顯得一目瞭然、淋漓盡致。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在此戰當中,還有一個無名小將的表現尤為突出,如果沒有他前期的大量鋪墊和努力,東吳在這次戰役中的最終結果如何,將會是一個很難斷定的未知。也可以說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是這場戰役中的決勝關鍵。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從《三國志•吳主傳》中記載來看,在黃武七年(公元228年)八月,孫權親率大軍進駐皖口督戰,主帥陸遜、左右督全琮、朱桓分率部眾向石亭共同推進與曹休決戰之前,孫權就已經開始對這次戰役進行佈局了:“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偽叛,誘魏將曹休。”這裡面提到的周魴,就是這場戰役中決勝的關鍵所在。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據《三國志•周魴傳》載,周魴是吳郡陽羨人,因博學通識、才華出眾而聞名當地。被地方舉薦為孝廉之後,最初被任命為丹陽郡寧國縣縣長,因在職期間治理地方有功,又被轉任為懷安縣縣長。後來錢塘的賊首彭式聚眾叛亂為禍地方,周魴又被任命為錢塘候相前往治理平叛。周魴到任後只用了一個多月,就平定了錢塘境內的賊寇叛亂,因平叛有功被晉升為丹楊西部都尉。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黃武四年(公元225年)冬十二月,鄱陽賊首彭琦聚集一萬多人擁兵叛亂,並連續攻克了周邊的幾個縣城,孫權任命周魴為鄱陽太守與胡綜一起合力征討平叛。經過一年多的戰鬥終於在黃武六年(公元227年)春正月,平定了鄱陽境內的叛亂並生擒賊首彭琦,周魴因平叛有功被加封為昭義校尉。通過這一段記載就能看出來,周魴的前期一直在地方上負責治理和平叛,除此之外沒有參與過其它的對外軍事作戰。黃武七年(公元228年)是他首次參與對外戰事,也是他一生當中唯一耀眼的亮點。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在這一年的五月份,周魴接到了孫權指派的一個秘密任務:從山中密求幾位知名的賊寇首領,並且這些人還一定得是曹魏一直想要拉攏的賊首,讓他們想辦法引誘曹休離開皖城,為吳軍圍殲曹休收復皖城提供一個機會。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周魴接到任務之後非常重視,同時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在常年與賊寇作戰的過程中,周魴對這些人的品行非常瞭解,賊寇容易被收買,更容易見利忘義起而復叛,於是周魴就向孫權彙報了自己的想法。他覺得找賊寇去誘騙曹休不靠譜,很容易被他們出賣,所以他決定親自負責誘騙曹休出皖城的任務。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經孫權同意之後,周魴秘密委派親信帶著他親自書寫的七條箋書出使皖城,向曹休表示投誠之意,但是為了安全期間,要求曹休率領部眾到皖縣接應,屆時周魴將率領部眾獻城投降。當然這一誘敵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雖然曹休勇猛武斷欠缺謀略,但是孤軍深入敵境的危險他還是很清楚的,那麼怎樣能使曹休深信不疑率軍來接應,是周魴所面臨最為艱鉅的任務。為了能夠順利迷惑曹休,周魴故意在工作上消極怠工,並出現了很多差錯,這就導致了郎官們對他的各項工作進行稽查,結果把周魴搞得灰頭土臉的,而且還被迫到城門外面當著眾人的面剪髮謝罪。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看待自己的頭髮比生命還重要,周魴被迫剪髮謝罪的事情讓曹休對他歸降的誠意深信不疑。所以曹休不顧下屬的反對,親率大軍深入敵境接應,這才給了陸遜等人在石亭截擊曹休的機會。所以,吳軍之所以能在石亭大敗曹休,周魴成功引誘曹休出城是其中的關鍵。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關於周魴在這次戰役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從孫權說的一句話中也能看出來:“你剪掉頭髮只為成就孤的大事,你的功名必將永遠記錄在史冊當中。”但是非常可惜,周魴在戰後只被加封裨將軍,賜爵關內侯,依然沒有受到重用,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此人是石亭之戰的首功之臣,卻依然默默無聞,其子名滿天下


不過,周魴的遺憾在數十年後卻被自己的兒子所彌補。周魴的兒子名叫周處,著名的“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便是出自於此人之手。周處進入東吳政壇後的處境也遠遠強於父親。他不僅擔任過東觀左丞,還成為東吳精銳——無難軍的最高指揮官。東吳滅亡後,周處又在西晉任職,在抵抗外族入侵的戰爭中屢建奇功,成為西晉時期的一代名臣,從而名滿天下。

參考書籍:《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