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孫權殺關羽時,為何沒人求情?難道東吳就沒有一個有眼光的人?

毛錦潔


關羽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其和劉備情深義重,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過程中是作出汗馬功勞的,其也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倚重大將。後來關羽鎮守的荊州被東吳所襲,連關羽本人也被東吳所擒,因關羽忠義不投緣而被東吳所殺。



關羽作為當時的一個名將,其忠心之義聞名當時,其武藝高強,亦是當時的一位萬人敵的勇將,對於這些的人才,可謂是不可多得。然雖如此,但結果關羽被擒後,還是被殺。

那東吳孫權殺關羽時,為什麼沒有人求情?難道東吳就沒有一個有眼光的人嗎?

因為關羽忠義,而他的忠義只是對於劉備,就是關羽只是忠心於劉備。就算關羽被擒,但還是不改其心。

關羽是個人才,無論是忠義人品,還是武藝程度,都是很出眾。但是在古代,對於這樣的厲害人物,若落入敵人之手,如果不能為敵人所用,敵人當然也不會讓他繼續為別人所用的。不然就是給自己留下隱患,就是不能放虎歸山。


比如關羽曾經落入曹營,雖然曹操對他百般禮遇,但最後關羽還是離曹營而再次去了劉備身邊,以至於有了後來的關羽水淹曹軍、擒于禁、斬龐德之事。

有此次的教訓,東吳又怎麼再犯同樣的錯誤呢!若不殺關羽,關羽要是再回到蜀漢陣營,到時再和東吳為敵,豈不是給自己招來麻煩。

再則,關羽為人驕傲,當然關羽武藝超群,故而他有驕傲的資本。因為關羽驕傲,在當時能讓關羽看上眼的人並不多。

江東英雄雖然不少,但是這樣江東英雄俊傑卻還是不被關羽輕視,甚至有時稱其為江東鼠輩,不僅如此,就連江貴為東之主的孫權亦被關羽輕視辱罵。

試想一下,孫權和他的手下都不被關羽看的起,甚至得罪辱罵他們,如此又會有多少人會求情呢!當然還有重要的原因就是關羽忠義過人,不願投降,最終導致關羽落下被殺的結局。


當然關羽被殺,並不是東吳沒有眼光長遠之人。退一步說,若東吳沒有人才,沒有眼光長久的人輔助孫權,孫權能力就算再厲害,也是不易和蜀漢、曹魏鼎足三分的。他們沒有為關羽求情的原因,是他們作為東吳的臣子,就會忠於江東,為江東著想考慮。覺得若不殺關羽是會對東吳帶來不利的。


中孚鑑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跟曹操火拼之時,卻被孫權撿了個便宜,當時呂蒙稱病,推薦陸遜做大都督。關羽絲毫沒把陸遜放在眼裡,把兵力全都抽調到了荊州前線。沒想到最後陸遜卻白衣渡江,趁機偷襲了江陵。導致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所殺害。


那麼當時孫權殺關羽,為什麼沒人說情呢?東吳就沒有一個有眼光的人嗎?

答案是孫權手下的人還真就是鼠目寸光,沒有長遠考慮。有眼光的人,比如周瑜、魯肅,早已死了,其他的人眼裡只有擴大東吳的地盤,至於關羽,必須死。《三國志·蜀記》記載:

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關羽被孫權抓住以後,孫權曾經猶豫,想要讓關羽降服自己,來對付劉備跟曹操。但是孫權手下的人沒有一個人同意,還拿曹操當做例子,意思是就因為曹操當時沒有殺關羽,導致被關羽水淹七軍,逼得差點遷都。所以現在怎麼能讓關羽活著呢?於是孫權下令把關羽斬了。

關羽是劉備的好兄弟,孫權殺了關羽,劉備必定會來報仇。事實證明後來劉備也確實這樣做的,劉備舉全國之力伐吳,爆發夷陵之戰。


那麼為什麼孫權明知如此還要殺關羽呢?

其實手下所說的話也只是參考,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孫權自己的決定。


當時的關羽陸軍和水軍都十分精通,統帥著大船鉅艦,水淹七軍直接讓曹操三萬大軍放棄反抗。而後關羽同時把控著襄樊、江陵兩大戰略要地,直接成了東吳政權的眼中釘肉中刺。


孫權當時就想,關羽本就目中無人,加上他又精通水軍,我若放他走,他日他定回來尋仇,等他稍作整頓,加上劉備的充分支援,會不會直接就把我也滅掉呢?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關羽斬掉,一了百了。

而且殺了關羽,不僅能奪取襄樊、江陵兩地的控制權,還能把關羽的軍隊跟曹操的降軍全部收編,可謂一石二鳥。

所以孫權即使明知道劉備肯定會攻打東吳,也一定也要殺掉關羽。而且當時孫權手下都目光短淺,根本就沒有想讓關羽活著出去。而且我認為,就算是有這麼一個有眼光的人,孫權最後也還是選擇讓關羽死,畢竟對東吳而言,利大於弊。


凱哥談史


東吳有眼光的人很多,孫權自己就是

裴松之注中,有這樣的記載:

權欲活羽以敵劉、曹。

孫權是個雄主,19歲從大哥孫策那裡接班的時候,政權不穩,自己也沒資歷,靠著張昭和周瑜的盡心輔佐,這才坐穩了吳主的位子。

關羽被潘璋手下馬忠活捉之後,孫權就想要留他一條命。為什麼?因為關羽一世猛將,孫權藉助他的勇猛,來對抗劉備和曹操。但是為什麼後來有殺了呢?

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註定了死路一條

當時左右大臣就曾勸阻孫權:

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大臣們說,關羽就像是小狼崽,當初曹操就是因為厚待他,沒有殺他,這才釀成了後來的大禍。因為關羽大鬧襄樊,曹操差點為此遷都,避其鋒芒。

因此,孫權才最終下了決心,一定要砍下關羽父子的腦袋,以絕後患。

關羽投降就能活命,為什麼不投降?

魏國的大臣們得知關羽被殺後,都認為劉備不會出兵伐吳,只有劉曄明確反對這樣的猜測,他認為:

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關羽和劉備的關係好到像父子一樣,這已經超越了兄弟。所以關羽死後,劉曄認為劉備一定會出兵替關羽報仇。

同樣的,關羽生前也沒有辜負劉備的厚待,寧可捨生取義,也絕不苟且偷生!


李杜文侃三國


因為關羽關羽太高傲自大,目中無人,連孫權關羽都看不起,還辱罵孫權,更何況是孫權手下的人?對於孫權手下的這些人,關羽一個都沒放在眼裡。因此,這些人也恨關羽,不給關羽求情,試想你願意給看不起自己的人求情,所以沒人求情也很好理解了,這不是有沒有眼光的問題。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和劉備集團有過接觸,有交情,加上諸葛亮的原因,應該知道關羽對於劉備重要性,所以為了孫劉聯盟應該是會求情,但是,諸葛瑾不僅沒有求情,還帶兵打關羽。

上面 原因,可以看出關羽做人很失敗,生死攸關,竟然沒有人求情,說明其待人太過刻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